2018年度中考语文模拟试(六)及~参考内容答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0457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度中考语文模拟试(六)及~参考内容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度中考语文模拟试(六)及~参考内容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度中考语文模拟试(六)及~参考内容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度中考语文模拟试(六)及~参考内容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 (全卷共6页,三大题,25小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春谷持作饭, 。(乐府诗集) (4)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5)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7) ,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8)当李白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我们看

2、到的是他豪放乐观的心态;当 刘禹锡吟出“ , ”时,我们看到的是他不怕挫 折、乐观自信的心态;当陶渊明吟出“ , ”时, 我们看到的是他闲适的心态。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C.故乡是一篇短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先生。 D.海燕是高尔基作品, 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 3.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答。(6分) 一个人在外不管吃什么苦,受什么累,心里念念不忘的,就是“回家” 。 那个远方的家,也许,在大山深处,通往家门的路崎岖不平;也许,在城市的一隅,隔着距离 看

3、城市的 甲 (A.荣华B.繁繁华);也许,那个家在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乡村。 想起那条和记忆相连的路,心里的温暖就会 乙 (A.泛溢B.泛散)。那条路,也许有风,有 雪,有尘土飞扬,可在每个收拾好行nang准备启程的人心里,那条路上有始终最美的风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一隅( 行nang (2)给甲、乙两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2分) 甲乙 (3)文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将修改之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二、阅读(6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完成第4-5题。(5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

4、山夜雨时。|4.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情思委婉,清新流畅。 B.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C.“共剪西窗烛”中的“共”字极写亲之情态,这句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 D.后两句中,诗人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为虚写,反礻衬了诗人今夜的孤寂。 5.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6一10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

5、周敦顾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通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0,故称 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 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 6.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两处)(2分)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 7.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不蔓不枝( ) (2)亭亭净植( ) (3)而名之不可( ) (4)莫能肖也( ) 8.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非可逼

6、而取也 B.水陆草木之花 而名之不可 C.纯以情韵胜 何以战 D.不可得而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10.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以“莲”为依托,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 品性。(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1-15题。(21分) 父亲的油菜花 曾剑 记得刚上高一那年,春节刚过,年轻轻人都外出打工,乡村静下来。我整日不出屋,坐在 床头,等待父亲的脚步声。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

7、睡去。 父亲每天都出门,与其说是给我借学费,不如说是逃避。他心里清楚,正月里,山里人讲 禁忌,不愿拿钱借人。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偶尔我们目光相撞,我捕捉到的,是他满 眼的愧疚。 我眼前浮现出开学时,教室里的情景,交了学费、领到书的同学,满脸喜悦;而我,独在 教室一角,鸵鸟一样将头埋在臂弯里。从小学到初中,开学时的状况大都如此,我挺过来了。 但现在,我突然对教室充满着惶惑与恐惧。 正月十五的鞭炮响彻山村,炸得我心里一阵慌乱。明天,正月十六,学校将正式上课。|拖至正月十六还不去报到的,往往就自动辍学了。我也决定辍学,到武汉去打工。我这么想, 心里就坦然了。夜的黑从头顶压下来,我倒头便睡。

8、记不清什么时候,父亲喊我起来,说:“走,跟我到有康的小卖店去。 ”有康是我家转弯 抹角的亲戚,论辈分我叫叫他表舅。他在村口的三盆路开了一家小卖店。有康在柜台里的床 上半卧。父亲在柜台外那张椅子上坐了,我就站在父亲身边。静坐一会儿,父亲直了直腰,他 想说借钱的事。但他扫一眼有康那张倦怠不耐烦的脸,到底没说出来。父亲只说我,说我的学 习成绩好,不读书可惜。 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瞅有康。有康那张脸,并没有因我的成绩好而变得和蔼。父亲 就说来杭鸡,说他打算办个养鸡场,先是买来杭鸡蛋,多少天孵出小鸡,多少天小鸡长成大鸡, 多少天大鸡下蛋挣钱,同时孵出更多的小鸡。我了解父亲,他怕有康担心他还不起钱,便在

9、借 钱之前,用来杭鸡做铺垫。 我到现在也不知来杭鸡是个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来杭鸡”三个字,是不是这么写。 偶尔有人进来买东西,父亲停下来,等那人走了,他再接着他关于来杭鸡的描述。有康下了床, 站起来,不断地打着可欠,还斜眼扫着父亲,这是在下逐客令。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 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他仰头看着有康,清了清嗓子,显然是在努力地 说服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张口借钱。但有康抢先封住了父亲的嘴。有康说:“现在生意不好做,民 国时通往麻城的商道,早就不从这里过,你是知道的。四周的几个垸子,倒是上这里买货,都是 赊账,我都快撑不下去了。 ”我看见亲像被人抽了脊椎骨似的突然

10、矮了下去。 我们走出小卖店,头顶那轮月,已偏向西天。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父亲说。我明白父 亲为什么说这句话,他是在暗示我,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我已经不相信明天了。父亲借 钱时那个可怜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我,我要走了,打工去。 夜在黎明中醒来。我像别别的打工仔一样,一个蛇皮袋,塞着我的铺盖,向镇上走。在 那里将坐上去武汉的汽车。 父亲送我,他在前面走。出了村口,他没走大路,选择了一条田间小道。父亲怕碰见熟 人。太阳露出瑰丽的光,天似乎是豁然亮了。父亲突然停下来,指着满田的油菜说:“你看,咱 家油菜花开了。 ”我扫了一眼,眼前一片碧绿。父亲说:“你仔细看。 ”我顺着他的手指,果然 看见

11、一株金黄色的油菜花,就在离我们几步远的地方。父亲说:“要不,你还是上学去吧,这油 莱花都开了,太阳一晒,三两天就全开了。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就会结籽,籽饱满了,熟了,就 是钱,够你交学费的。 ” 父亲是在同我商量,更像是在乞求。他一直低着头,不正视我,只看着那朵金黄色的油 菜花。我摇头。但在那一刻,我看见满山的矮松、碧绿的油菜、还有万録丛中这朵金黄色的 油菜花。村子像一幅以绿为主色调的油画,美得令我心动。 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阳光洒在油菜花上,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 无影无踪。晨露沾在油莱花上,晶莹别透。有一滴露珠,被松崔的鸣叫震落,似乎滑进了心心 田。我感到它的清凉。我的眼前

12、,幻现出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心里陡起一股希望,像金黄色的 火苗在燃烧。我的腿软了下来,似乎已无力近向小镇。我放下蛇皮袋,坐在田埂上,低头,拔着 田埂上的野草。眼泪悄然流出来,滴落在我的手背上,滴落在野草上,滴落在拔去野草的新鲜 泥土上。 父亲提起蛇皮袋,将我拽起来。我们转身,沿着相反的方向,朝着学校走。高中三年苦 读,成就了我的军校梦。如今,我成为一名军旅作家,而父亲,依然在山里。他老了,七十多岁 了。我们不让他种田,父亲说,水田是弄不动了,早田还是要种的。 父亲只种油菜。 (选自大别山飞鹰的博客) 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

13、分) (1)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睡去。(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2)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从人物描写 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13.文中写道:“我放下蛇皮袋,坐在田埂上,低头,拔着田埂上的野草。 ”结合语境,写出“我” 此时的心理活动。(4分)14.对“父亲向有康借钱”描写详尽,下列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充分表现了父亲痛苦绝望的心情。 B.用具体的情节,体现父亲为“我”筹学费的艰难。 C.为下文写“父亲的油菜花”给“我”带来希望做铺垫。 D.更能突出有康不顾亲戚情分,自私冷漠的形象。

14、 15.文章的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一19 题。(13分) 略说分寸感 王子潇 最近,一款名为“跳一跳”的微信小游戏悄然流行起来。游戏画面极简,玩法也十分简 单一一让“小人儿”从一个物体跳到另一个物体,通过触屏的时间长短来控制起跳物的弹性, 顺利跳到下一处则游戏继续;“不幸”掉落,则游戏终止。完成跳跃的次数越多,落点越接近 降落物的中心处,分值也就越高 这款朴素至极的游戏迅速“火”起,原因自是众多。于我而言,这款游戏的魅力,不只 其带给我的休闲与放松,更在于它让我从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有关“分寸拿捏”的趣味一一按 的时间太短,跳不到下一个“箱子”;按的

15、时间太长,反倒容易跳过。想获得更高积分,就要力 争跳到“把心”处,这便要求手下的分寸感更精准无比。一次次跳跃的完成,也是一次次分寸 拿捏的考验。这款游戏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正是分寸感带来的乐趣。 仔细想来,分寸之事,似乎蕴于万物之中。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不至沸点水不开,行百 里者半九十。竭泽而渔则明年无鱼,为山九仞却可能功亏一簧。火候不到或尺度失据,都会引 来成效未满或过犹不及的遗憾。不久前有关“油腻”中年和“佛系”青年的热议话题,本质 上也是关于分寸拿捏的思考一欲望过量、心态膨胀自是“油腻”萌生之肇始,但只看“病症” 不看中年负担之重、奋斗之艰,未免是另一种“有失分寸”的偏颇之见;心态平和、

16、不急不躁 的处事观念确有可取之处,但失掉青年朝气、放奔进取之心甚至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反例倒 陷入另一番失当的心境。大到自然万物、社社会百态到人情拿捏、琐事处理,分寸感都扮演 着微妙且重要的角色。 只不过,人人皆知分寸重要,实践起来却往往知易行难,甚至常常因错误的理解引来另 一番“失度”的行为。譬如,有些人将为人的分寸感理解为圆滑世故的“会做人”,凡事讲求 相安无事,对谁都是一团和气,发现问题也要“视若无睹”,唯恐伤了“情面”,得罪他人,恰 若不成问题的问题里的了务源,只求“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不把责任感放在心上。这 样的人,于事业上是慵懒无为、逃避责任,腐蚀高效务实的社会肌理;于生活里易虚

17、与委蛇、 心口不,污染正直敢当的现实风气。 有些人将知分寸看作懂“规矩”,认为不懂“规矩”便是不明事理、不知分寸的表现。|诚然,规矩要守,万事有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是,如何正确理解“规矩”二字,结果往往 千差万别。分寸不是陈规,更不是桎梏。守规矩、知分寸不等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是 束缚思想想、缺少创新动力的个人借口 当年安徽小岗村十八户居民包产到户,在多少人看来是“不合规矩” “不知分寸”的莽 撞之举。如今中国尽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回头想来不禁为当年小岗村敢为人先之举赞叹不已。 分寸之重,贵在精准。精准于尺度拿捏,更要精准于理解正确。做人通情理但守原则, 做事讲法度但肯创新,这般的分寸

18、才不会失准,这样的“功夫”值得我们继续修行。 (选自201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17.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3分)18.结合本文的观点,对下面材料中人物的做法给予简单评价。(4分) 【链接材料】2018年1月5日,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 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由于罗某的行为涉嫌“非 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 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并对罗某处以2000 元罚款

19、。19.下列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B.一些人凡事讲求相安无事,对谁都是一团和气就是“分寸” 。 C.“知分寸”和“创新”之间并不完全矛盾,两者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调和的。 D.文章第段总结全文,但是作者呼吁读者修炼分寸之“功夫”,多此一举。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0-22题。(10分) 【材料一】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从题材上分,有人物、动物、景物及花卉、组字;从色 彩上分,有单色、彩色、套色、衬色、拼色等若干种;从形式上分,有剪纸、刻纸、撕纸、烫 纸和几种形式相结合等,多姿多彩。 【材料二】民间剪纸的题材很广泛,分别有风俗

20、习惯、实际生活题材剪纸,如喂鸡、养猪、 牧羊、放牛、骑驴赶车走娘家和抱胖娃娃;也有植物,如梅、兰、竹、菊、牡丹,还有各种瓜 果、蔬莱等;吉庆寓意的题材剪纸,如桃子象征长寿、牡丹象征富贵等;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 剪纸,这类题材的剪纸图案主要是根据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基本内容;还有一类是风景 名胜题材剪纸,如祖国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古典建筑等。 【材料三】1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产名录。 新闻晚报曾报道,有调查显示:尽管七成90后受访者表示不了解剪纸,但65% 以上的人表示对剪纸“感兴趣,愿意尝试”且“苦于没有渠道” 。 20.材料一分别从剪纸的

21、起源四个方面对剪纸做了概括性介绍。(3分)21.根据材米料二,写出下列四幅图的题材类型。(4分)|A. B. C. D. 22.阅读材料三,请你为当前民间剪纸的传承提出三点建议。(3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3.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2分) (1)水許传中的卢俊义原来是富商,后被入云龙和李逵乔装打扮诓上了梁山。( )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 ) 2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3分) 那沙僧搬下行李,跑进所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 东西?“”沙僧见了道:“是A。 ”行者道:“好可!

22、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 “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参帘大将,扶侍鸾典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 见便曾见,却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 语段中的“A”是 。这件事情导致的劫难是 。 最终,此劫难是 (人物)帮忙化解的 三、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伴着天真和稚气,带着新奇和梦想,同学们走进了初中。转眼间,三年的初中岁月悄然从 指尖流过。一路走来,再回首逝去的日子,同学们是否发现自己变了呢? 以“一路走来,我变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不套作,不抄袭。 (2)不少于600个字。 (3)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

23、、地名、校名等,用化名代替。|2018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 参考答案 1.(每空1分,共12分,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谁家新燕啄春泥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采葵持作羹 (4)闲来垂钓碧溪上 (5)山重水复疑无路 (6)学而不思则罔 (7)剪不断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3分)A(简析: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 3.(6分)(1)(2分)y 囊 (2)(2分)甲:B(“荣华”意为“开花”,引申指人之显贵,如富贵荣华;“繁华”意为“繁荣 热闹”,与“城市”相对应);乙:

24、A(简析:“泛滥”的本意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在此形 容“情感的浓郁”;“泛散”意为分散而不紧凑”,不符合语境) (3)(2分)那条路上始终有最美的风景。 4.(2分)A(简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5.(3分)“涨”字原意为“(水位)升高”,(1分)在此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 流露出作者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1 分)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1分) 6.(2分)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 7.(4分)(1)生枝蔓 (2)立,树立 (3)说出,表达 (4)酷似;相似 8.(2分)C(简析:C.都是“凭借”之意A.表示转折,却/表示顺承B.的/代词,它 D.亲近/ 以

25、亲) 9.(4分) (1)(2分)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2分)(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是又不能远离 的吧? 10.(3分)托物言志 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高洁 【参考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近距离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 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 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炫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 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

26、也 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 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疏远的吧? 11.(4分)“我”因为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无法按时报名,(1分)在父亲多次借钱无果的情况 下打算外出打工,(1分)而父亲的油菜花重新燃起了“我”的希望,(1分)“我”最后返回了 学校。(1分) 12.(6分) (1)(3分)“常常”意为“经常”;“瑟瑟”是拟声词;“慢慢”是“逐渐”的意思。(1分)这 三个叠词(1分)韵律十足地写出了“我”等待父亲借钱归来的漫长和心情的抑郁。(1分) (2)(3分)运用动作描写,(1分)“站” “走” “微低” “弯”等

27、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父 亲在向有康借钱时的卑微,(1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疼惜之情。(1分) 13.(4分)示例:这么多天来,父亲为我东奔西走,受尽冷眼和煎熬。如今到了这个地步,父亲 依然挂念我的前途,劝我回到学校。倘若我就这么草率地外出打工,我如何对得起这么多年为 我受苦受累的父亲。是的,油菜花熟了,就有钱了,我再熬一熬,再熬一熬。我要报答父亲,我|要回到学校去。(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酌情给分) 14.(3分)D(简析:这个部分主要表现对象是“父亲”,而非“有康”) 15.(4分)不能删去。(1分)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1分)内容上,含蓄 地表达了父亲对

28、油菜花在家境艰难之时发挥巨大作用的感恩之情,(1分)同时也强烈地表达 了“我”对父亲无私奉献的感激和赞美之情。(1分) 16.(3分)人应该精准地拿捏分寸。(做人应该知分寸) 17.(3分)列举了当下流行的微信小游戏引出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并作为事实论 据,(1分)具体有力地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1分) 18.(4分)示例一:罗某的行为是有失分寸的。罗某不遵守规定,自私的行为不但损害了他人 的利益更是给自己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与文章“做人应该精准拿捏分寸”的观点是完全不相 符的,是不可取的。 示例二:罗某的行为是没有分寸感的体现。本文论述了“做人应该精准拿捏分寸

29、”的观点 知分寸”即为“做事讲法度”,但是罗某却因为要等待丈夫而导致一整车人的利益甚至更多 的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违法了法律,是一种失度的行为。(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9.(3分)C(简析: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所以选项A错误;文 章第段提及“凡事讲求相安无事,对谁都是一团和气”在“事业上是慵懒无为、逃避责任, 腐蚀高效务实的社会肌理;于生活里易虚与委蛇、心口不一,污染正直敢当的现实风气”,所 以选项B错误;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的呼吁,提升了本文的意义,不是多此一举,所以选项D错误) 20.(3分)题材 色彩 形式 21.(4分) A.吉庆寓意 B.实际生活 C.风景名胜

30、D.传说故事 22.(3分)示例:社会应该借助多种媒体,宣传剪纸艺术,提提升公众对剪纸艺术的了解。 政府应该组织有关剪纸的讲座,向市民科普剪纸知识,激发市民对剪纸的兴趣。)政府出 资支持民间剪纸艺人创办培训基地,或者政府创办剪纸培训基地,培养剪纸传承人。政府采 用多种方式(例如:给予一定的或者较高额度的经济补助)鼓励年轻人投入剪纸艺术领域。 学校开展剪纸课程,扩大剪纸的影响力,培养剪纸艺术的传承人。(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 分) 23.(2分)(1)(简析:是吴用和李逵乔装打扮诓卢俊义上了梁山) (2) 24.(每空1分,共3分)人参果 孙悟空推倒了人参果树,唐僧师徒四人被镇元大仙困在五 庄观 观音菩萨 25.(60分) 略(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