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度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1353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度度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年度度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度度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度度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36 分)1 (6.00 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 (6.00 分)系统找不到该试题3 (6.00 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2 和 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

2、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 烧苗”现象4 (6.00 分)已知药物 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 ,每隔一段时回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 X 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 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 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X,继续培养D若药物 X 为蛋白质,则药物 D 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

3、间结构|5 (6.00 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 (6.00 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 M 和 N 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

4、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C突变体 M 的 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D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 转移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 39 分)7 (10.00 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

5、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8 (9.00 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 a 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台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 12:00 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 (填“O 2”或“CO 2”)不足。9 (8.00 分)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

6、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 0.5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 20%葡萄糖溶液 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 a 相比,b 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2)c 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10 (12.0

7、0 分)果蝇体细胞有 4 对染色体,其中 2、3、4 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 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 /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有眼 雌 9:3:3:1|雄 9:3:3:1雌 9:3:3:1无眼雄 9:3:3: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 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

8、显性性状是 ,判断依据是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 1 相互交配后,F 2 中雌雄均有 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 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 (填“显性”或“隐性”)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11 (15.00 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 M

9、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1)M 培养基着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 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2)M 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 (答出两点即可) 。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台成的生物大分子有 (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 M 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 ,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涂布了 3 个平板,

10、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110、140 和 149,取平均值133;乙同学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27、169 和 176,取平均值 124。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生物一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回答下列问题:(1)博耶(HBoyer)和科恩(SCohen )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进行了表达。该研究除证明了质粒可以作为载体外,还证明了 (答出两点即可) 。(2)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 Ca2+参与的 方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而体外重组的噬菌体 DNA 通常需与 组装成完整噬菌体后,才能通过侵染的方法将重组的噬菌

11、体 DNA 导入宿主细胞。在细菌、心肌细胞、叶肉细胞中,可作为重组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是 。(3)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 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 的抑制剂。|2018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36 分)1 (6.00 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

12、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分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 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解答】解:A、叶绿体

13、的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而光反应有 ATP 的生成,故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A 正确;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 正确;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某些物质(如酶、RNA 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 正确;D、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内,可以编码部分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膜吸引的组成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2 (6.00 分)系统找不到该试题3 (6.00 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

14、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2 和 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 烧苗”现象【分析】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能量实 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 2, 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解答】解:A、小麦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不能吸收氮气,A 错误;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的有氧呼吸,而农

15、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根系的有氧呼吸加强有利于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B 正确;C、植物根系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不能吸收有机物,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C 正确;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增大,从而造成根系细胞失水,根系水分外流引起“ 烧苗”现象,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主动运输需要的条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难度适中,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细胞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和水分,不能吸收有机物。4 (6.00 分)已知药物 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

16、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 ,每隔一段时回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 X 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 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 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X,继续培养D若药物 X 为蛋白质,则药物 D 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间结构【分析】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

17、: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 36.5+0.5;pH:7.27.4。气体环境:95% 空气+5%CO 2O 2 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 2 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解答】解:根据图示,乙丙两组的细胞增殖速度都大于甲组,所以两组均为先加入药物 X,而丙组后半段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乙组,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 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等知识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 (6.00 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8、(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A、种群的 S 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有限,A 正确;B、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空间有限,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B 正确;C、某种

19、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产量相同,C 正确;D、种群数量越接近 K 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6 (6.00 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 M 和 N 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

20、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C突变体 M 的 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D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 转移【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由于突变型的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突变型 M 不能合成氨基酸甲,突变型 N 不能合成氨基酸乙,因此突变体不能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 “突变体 M 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突变体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说明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A 正确;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只能发生基因突变,由此可见,突变

21、体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 正确;C、突变体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产生了大肠杆菌 X,这可能是两种大肠杆菌之间发生了重组,但不能确定突变体 M 的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否得到 X,C 错误;D、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可能发生了 DNA 转移,从而产生大肠杆菌X,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确定突变体的来源,以及分析混合培养获得大肠杆菌 X 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 39 分)7 (10.00 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共同进化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光合作用 。分解者通过 分解动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