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的针灸治疗.ppt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5487749 上传时间:2022-01-08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足跟痛的针灸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足跟痛的针灸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足跟痛的针灸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跟痛的针灸治疗.ppt(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足跟痛的针灸治疗病因v足跟痛是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的足跟部疼痛。症状虽然简单,但病因复杂,且多缠绵难愈。一般多为一般多为从高处落下,强大暴力撞击足跟底部从高处落下,强大暴力撞击足跟底部,或走路时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顶挫致伤。因职业关系长期站立长期站立于硬板地工作,扁平足(先天或后天扁平足(先天或后天受伤或老年足弓塌陷足体变大)受伤或老年足弓塌陷足体变大),跑跳过多跑跳过多,足底跖筋膜、肌肉、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反复牵拉跟骨附着处可引起足跟底痛。跳跃运动员踏跳过多,长跑运动员用前足掌蹬地过多,由于跖腱膜、屈趾短肌、跖方肌以及跖长韧带等反复牵拉,日久也可发病 v根据不同的损伤原因,可致跟

2、底脂肪垫、滑液囊及骨膜挫伤,或跖腱膜、屈趾短肌等在跟骨结节前方附着处的牵拉伤。损伤后,跖筋膜附着处可发生充血性渗出,脂肪垫充血、肿胀,滑囊慢性炎症,跟骨骨膜增生,产生骨刺等改变。 病机v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形成是以肝脾肾亏虚(老年或过劳)、气血失和、筋脉失养为先决条件,复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外伤、劳损等致使气血阻滞而成 v肝(主筋)v脾(主肌肉)复因风寒湿,外伤或劳损v肾(主骨)【临床表现】v患者多在中年以上,有急性或慢性足跟部损伤史。站立或走路时足跟及足底疼痛,不敢着地。疼痛可向前扩散到前脚掌,运动及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减轻。 检查可见足跟部微肿,压痛明显。根据压痛点可以确定病变部位:跖腱膜炎

3、和跟骨骨刺压痛点在跟骨结节前方;脂肪垫损伤与跟骨下滑囊炎的压痛点在足跟中部或稍偏内侧。踝背伸抗阻时,部分患者跟底部疼痛加重。 X线摄片早期多为阴性,晚期可见跟底骨膜增厚,或跟骨结节前方骨刺,骨刺与跖腱膜方向一致。也有的患者虽有骨刺形成,但却无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v1基本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足跟局部(阴阳蹺脉)和肝脾肾膀胱经经腧穴为主。 太溪(kI3) 照海(kI6) 昆仑(BL60) 申脉(BL62) 悬钟(GB39) 足三里(ST36)丰隆(ST40)三阴交(SP6) 太冲 (LR3)风池(GB20 )腕骨(SI4)阳谷(SI5)方义:v太溪是足少阴经之原穴,足少阴经“别入跟中”,配照海强健筋骨、宣痹镇痛;昆仑、申脉位于足跟部,属于足太阳经,与肾相表里,能疏筋脉、行气血、通络止痛;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既可补髓壮骨又能通经活络;阳蹺脉止于风池,腕骨(SI4)阳谷(SI5)为经验穴。加减:v;气虚加足三里(ST36)健脾益气;肝肾不足加关元(CV4)或肾俞(BL23)补益肝肾。 操作:太溪、昆仑常常采取互相透刺法;申脉、照海则刺向跟底部;其他穴位常规针刺。气海或关元或肾俞可用灸法以增强疗效。足跟部用TDP神灯照射。 其他疗法v中药外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医药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