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科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5470854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官科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官科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官科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官科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ppt(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目赤肿痛l一、概述l定义:是一种传染性的眼结膜炎。l西医: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l中医病名:赤眼、风火眼、天行赤眼l病因病机:多由于外感时疫热所引起。风热之邪侵袭目窍,经气阻滞,火郁不宣;素体阳盛,脏腑积热,复感疫毒,内外合邪,循经上扰于目。二、临床表现l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

2、结肿大等全身症状。l 辨证分型:风热外袭:白睛红赤,沙涩灼热,羞明流泪,眵多清稀,头额胀痛,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热毒炽盛:白睛红赤,胞睑肿胀,羞明流泪,热泪如汤,眵多胶结。头痛心烦,口渴引饮,溲赤便结。三、治疗方法l(一)基本治疗l治则:疏散风热、泻火解毒。以眼区局部取穴为 主。只针不灸,泻法。l处方:攒竹、瞳子髎、太阳、合谷、太冲l方义:l加减:风热外袭:风池、曲池;热毒炽盛:大椎、侠溪、行间。l操作:刺攒竹穴时,针尖若朝下刺向睛明穴则不宜刺深,若向外刺则可透丝竹空。三、治疗方法l(二)其他疗法 1、刺络拔罐:太阳 2、挑刺:在两肩胛之间找丘疹反应点挑治,或 在大椎及其旁开寸处、太阳

3、、印 堂、上眼睑等处选点挑治。3、耳针:取眼、目1、目2、肝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l注意用眼卫生。不与有红眼病的人共用毛巾、脸盆、洗脸水和手帕等。l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专用,尤其在集体场所,更要做好各项隔离工作。l致病源是细菌或病毒。治疗时,要在医生仔细检查后,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细菌、抗病毒的药物,怕光的患者可戴深色眼镜,但不必把红眼包扎起来。第二节 麦粒肿l一、概述l定义:眼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 似麦粒。l西医:外睑腺炎。l病因病机:多因风热之邪客于胞睑,火烁津液,变生疖肿;或脾虚湿热,上攻于目,热毒壅阻于胞睑而发肿痛。二、临床表现l得病时,眼睑局部红肿、充血和触痛,近睑缘部位可触

4、到硬结,有时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甚至有怕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数日后毛囊根部出现黄色脓点,脓排除后症状逐渐好转而痊愈。l辨证分型:风热外袭: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 肿,触痛明显。伴有风热表证 热毒炽盛:胞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有 黄白色脓点,白睛壅肿,口渴喜饮 脾虚湿热:针眼反复发作,但症状不重,面色少 华,好偏食,腹胀便结三、治疗方法l(一)基础治疗l治则:祛风清热、解毒散结。以眼区局部取穴为 主。只针不灸,泻法。l处方:攒竹、太阳、二间、内庭l方义:二间、内庭荥穴,清热散结l加减:风热外袭:风池、合谷;热毒炽盛:大椎、曲池、行间;脾虚湿热:三阴交、阴陵泉;麦粒肿若在

5、上睑内眦部:睛明;在外眦部:瞳子髎、丝竹空;在两眦之间:鱼腰;在下睑者:承泣、四白。l操作:攒竹最宜透鱼腰、丝竹空。三、治疗方法l(二)其他疗法 1、刺络拔罐:大椎 2、挑刺:在肩胛区第17胸椎脊突两侧找淡红 色丘疹或敏感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反复挤35次);亦可挑断疹点处的皮下纤维组织。3、耳针:眼、肝、脾、耳尖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l如果加压挤脓,细菌、毒素容易倒流到颅内,引起眼眶蜂织炎、海绵栓塞的严重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长“针眼”时,切忌挤压。l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吃刺激食物,多饮水并保持大便通畅。第四节 眼睑瞤动 l一、概述l定义:因气血不和而致眼睑不自主牵拽跳动

6、的病症。l西医:眼轮匝肌痉挛。l病因病机:气血衰弱、筋脉失养、血虚生风。久病、过劳、情志不遂等损伤心脾、气血两虚,筋肉失养,以致筋惕肉瞤肝脾血虚,日久生风,虚风内动,牵拽胞睑而振跳。二、临床表现l眼睑不自主频繁振跳,重者可牵动口角乃至面颊部肌肉发生抽动。在情绪紧张、疲劳、久视、睡眠不足等情况下加剧,入睡后消失。l辨证分型:心脾两虚:胞睑跳动,时疏时频,劳累或紧张 时加重,怔忡健忘,纳差乏力,面白无华 或萎黄,唇色淡白,舌淡,脉细弱 血虚生风:病程较长,胞睑振跳频繁,牵拽面 颊口角,眉紧肉跳,头昏目眩,心烦失眠,苔薄,脉弦紧三、治疗方法l(一)基本治疗l治则:补益心脾、养血熄风。以眼区局部和手、

7、足 阳明经腧穴为主。心脾两虚者针灸并用,补 法;血虚生风者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l处方:四白、攒竹、丝竹空、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 l方义:三阴交、足三里-补脾胃、生气血l加减:心脾两虚者:心俞、脾俞;血虚生风者:血海、肝俞;上胞振跳:睛明、鱼腰;下胞振跳:承泣、颧髎。l操作:攒竹与丝竹空互相透刺,或分别透鱼腰穴;四白最好刺入眶下孔中。三、治疗方法l(二)其他疗法 1、耳针:眼、神门、肝、心、脾 2、头针: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 3、穴位注射:翳风、阳白、下关、足三里 药物:丹参注射液 维生素B族注射液 第五节 近视l一、概述l定义:以看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为主要特征 的一种眼病。l发生的原

8、因:与先天遗传和不良用眼习惯有关。l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劳心伤神,心阳耗损,使心、肝、肾气血亏虚,加上用眼不当,使目络瘀阻,目失所养而致。二、临床表现l视近清晰,视远模糊,视物昏渺,视力减退。l分类:轻度、中度、高度l辨证分型:肝肾亏虚:视物昏暗,眼前黑花飞舞,头昏耳 鸣,夜寐多梦,腰膝酸软,舌偏红 少苔,脉细 脾气虚弱:视物易疲劳,目喜垂闭,食欲不 振,腹胀腹泻,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心阳不足: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心烦,失眠 健忘,舌淡苔薄,脉弱三、治疗方法l(一)基本治疗l治则:补益肝肾、健脾强心、养血明目。以眼区局部和足阳明、足少阳经腧穴为主针灸并用,补法。

9、l处方:睛明、承泣、四白、太阳、风池、光明l方义:风池-与眼络相连 疏调眼络,养肝明目 光明-与肝相通l加减:肝肾亏虚:肝俞、肾俞、太冲、太溪;脾虚气弱: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心阳不足:心俞、膈俞、内关、神门。l操作:眼区穴位要注意。三、治疗方法l(二)其他治疗 1、皮肤针:眼区和风池 2、耳针:眼、肝、肾、心、神门 3、头针:枕上旁线、枕上正中线 4、激光照射:第六节 斜视l一、概述l定义:指双眼注视目标时黑睛向内或向外偏斜的 眼病。l多见于儿童。l西医:麻痹性斜视。l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脾胃之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目系拘急而成;或肾阴亏虚,肝风内动;亦或外伤、气血瘀滞,经筋

10、驰缓,目珠维系失衡而致。二、临床表现l以一眼或双眼黑睛向内或向外偏斜。l辨证分型:风邪袭络:发病急骤,伴有眼痛,上睑下垂,头痛发热 肝风内动:头晕目眩,耳鸣,面赤心烦,肢 麻震颤 瘀血阻络:有外伤史,伤后眼偏斜,可见胞 睑、白睛瘀血,头痛眼胀,恶心呕吐三、治疗方法l(一)基本治疗l治则:祛风、平肝、化瘀、通络。以足少阳胆经 腧穴为主以针刺主,平补平泻。l处方:风池、合谷、太冲、太溪、光明 l方义:l加减:内直肌麻痹:睛明、攒竹、印堂;外直肌麻痹:瞳子髎、太阳;上直肌麻痹:上明(眉弓中点、眶上缘下)、攒竹;下直肌麻痹:承泣、四白;上斜肌麻痹:球后、四白;下斜肌麻痹:丝竹空、上明。l操作:三、治疗

11、方法l(二)其他疗法 1、皮肤针:眼区及太阳、风池 2、电针:眼区腧穴加远端第十节 视神经萎缩l一、概述l定义:指视神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索广泛损害,出 现萎缩变性。l特征:视力功能损害和视神经乳头苍白。l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l中医学多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精血虚乏、目窍萎闭、神光不得发越于外;或目系受损、脉络瘀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所致。二、临床表现l患眼外观无异常而视力显著减退,甚至完全失明。l主要依靠眼底检查。l辨证分型:肝气郁结:情志不舒,急躁易怒,郁闷胁痛,口苦,舌红苔薄,脉弦 气血瘀滞:有头或眼部外伤史,头痛,眩晕,健忘,舌红暗有瘀斑,脉涩 肝肾亏虚:双眼干涩,头晕耳鸣,咽干颧红,遗精腰酸,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治疗方法l(一)基本治疗l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养精明 目。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以 针刺为主,虚补实泻。l处方:球后、睛明、承泣、风池、太冲、光明 l方义:太冲、光明-原络,疏肝理气、养肝明目l加减:肝气郁结:行间、侠溪;气血瘀滞:合谷、膈俞;肝肾亏虚:肝俞、肾俞、太溪。l操作:眼区腧穴注意。三、治疗方法l(二)其他疗法 1、皮肤针:眼眶周围、胸椎5-12两侧、风池、膈俞、肝俞、胆俞 2、耳针:肝、肾、皮质下、枕 3、头针:额旁二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