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整理).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441035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心理学(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整理).doc(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一)世界是真实的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

2、志而转移的。(二)世界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只

3、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

4、。第二节 科学与实验一、科学家的工作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和理解世界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探索因果关系的工作可以分两个方面:发现规则和建构理论。(一)发现规则所谓规则,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律、定理和定律等,它说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发现规则要分两步走:描述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二)建构理论理论的任务是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论往往是一系列论断,用以解释一个或多个规则。为了作出解释,它往往包括一些规则中没有直接包含的概念。二、实验实验就是精密地控制各种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干扰,探究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一)实验对科学的重要性(二)实验的构成要素任何一个

5、实验,都由以下要素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三)实验变量分析设计任何一个实验,都需要分析实验所涉及的各种变量。变量指事物的属性,这种属性在质量或数量上是可变的。所谓质量可变,例如人的性别(男或女)、宗教信仰(何种宗教信仰)等等;所谓数量可变,例如物体的重量、信仰的坚定程度等等。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在数学上,在实验中,自变量是主试所要操纵的变量,它的变化往往构成原因;而因变量则是主试认为可能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它的变化可能构成结果。控制变量指自变量以外那些可能影响实验中的因变量的变量。为了得到纯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必须采取措施将控制变量的影响降至最低。(四)实验研究的

6、步骤要完成一项实验研究,至少需要以下5个步骤:理论假设、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数据处理和解释结果。第三节 实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前文讲过,一门学科能否成为科学,要看它是否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上,是否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否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而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还必须有独特的、适合其特殊研究对象特点的方法体系。在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前,它是作为哲学的附庸存在的。那时候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哲学家在研究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心灵和身体的关系等等哲学问题时顺带进行的,没有自己的独立理论体系,研究的方法也是借用哲学的思辨方法。从18世纪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心理学自身研究领域的拓展,

7、心理学开始了自己的“独立运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这场独立运动的酝酿期。这时出现了实验的萌芽。在这期间,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开始定量地研究一些感觉和知觉问题。例如,1795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马斯克林(Maskelyne)发现,他的助手对天体运动的观察记录总是比他慢约半秒。因而他提出了反应时问题,认为反应时间存在着人际差异。后来就有所谓的相对人差方程(A被试的反应时间B被试的反应时间X秒)的研究。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韦伯根据多年的研究,总结出韦伯定律。而莱比锡大学物理学家、心理学家费希纳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描述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关系的对数定律,还

8、制定出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一套方法是专门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和数学处理方法,这标志着心理学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方法。1862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中首次提出了实验心理学一词。冯特将它作为自己创建的新心理学的代名词。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提出了第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理论体系结构主义学派,还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心理学由此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二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说到底就是计

9、划如何控制各种变量,以严密的逻辑说明因果关系。心理实验的设计,就是实验研究者为了解答所研究的问题,设计对实验中各种变量如何加以控制的方案。心理学实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实验室实验,一种是自然实验。本章主要讨论实验室实验的设计问题。第一节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一、定课题二、选被试三、控制与测定四、统计结果五、撰写论文第二节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一、自变量及其控制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是能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各种条件(或称因素)或条件的组合。自变量往往与刺激有关,但是被试自身的条件(机体变量)也常常影响反应活动,因此,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来进行研究。(一)自变量的种类如果仔细分析,自变量还

10、可以分解为以下5大种类:1、刺激特征方面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可以是量的变化,也可以是质的变化;可以是简单刺激,也可以是组合刺激。2、环境变量不同的环境因素也可以作为自变量。例如不同的国家、地区、学校、班级,就是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被试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职业特征、健康状况、个性差异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4、暂时的被试变量暂时的被试变量指的是那些容易暂时性地受主试或研究者的言语、表情、态度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的被试变量。例如定势、动机、疲劳等等。(二)对于自变量的控制1、对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亮、声音响、噪音2、检查点的确定3、仪器的校准4、控制呈现刺激方式二、因变量及其控制(一)因变量的种类在心理

11、学实验中,充当因变量的总是反应变量,它是由自变量引起的被测定者的心理现象或行为变化。1、反应的准确性2、反应的敏捷性3、刺激的强度4、反应的概率或频率5、评定分数6、反应的强度7、高次反应变量(二)反应变量的控制1、对反应规定操作定义2、反应变量应具备的条件3、反应指标的平衡三、控制变量的处理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参变量、额外变量等等,它们是除自变量之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是必须在实验中加以控制的变量。对控制变量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部分被试变量及暂时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1、指导语控制2、主试态度3、单盲或双盲实验4、控制被试的个体差异5、实验组控制组对照法(二)对环境

12、变量及部分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1、操作控制法消除法和恒定法2、设计控制法平衡法和抵销法Kurtz有效计划ABBA法和随机法3、统计控制法控制变量纳入法和协方差分析法第三节实验设计一、实验组、控制组比较设计(组间设计)二、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三、随机化设计及区组设计四、单因素与多因素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相关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第四节实验研究的效度实验研究效度是指一项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与事物本来面目和本质规律之间吻合的程度。一、内在效度和统计结论效度(一)内在效度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差的大小。1、历史因素2、选择3、成熟4、测验经验的增长5、测量工具的稳定性6、统计回归

13、因素7、被试亡失8、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9、前测与实验处理的反作用10、霍桑效应11、疲劳因素(二)统计结论效度统计结论效度指由统计方法适切性所引起的统计结论有效性的程度。1、统计检定力2、所选用的统计方法依据的各种假设条件满足的程度3、多重比较和误差变异4、测量工具的信度5、实验处理执行的信度6、实验环境内,无定性非相关事故的影响7、被试的随机变异二、外在效度与结构效度(一)外在效度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1、克服实验的过分人工情景化2、增加样本的代表性3、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二)构想效度构想效度指关于关系变量及变量之间关系构想的准确性,以及实验变量在实验时的操

14、作定义与推理时的定义的一致性程度。第五节实验报告的撰写一、题目二、作者姓名、单位三、摘要四、关键词五、导言六、方法七、结果八、讨论九、结论十、参考文献十一、附录影响。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笔记第一章 绪论 &1.观察与实验一 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 大小,重量,形状 质地,etc 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二 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 自变量 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被试变量(一般是用选择的方法)2 因变量 测量(包括计数)3 干扰变量(或称控制变量) 也包括刺激变量,被试变量。三

15、思考1 学习以后,再现之前,插入学习材料的多少与原来学习材料的遗忘情况之间的关系。2 对外语单词每次记多少个(自变量)比较合适,测验做对的题数(因变量)。3 视力(自变量)对字词再认(因变量)再认的影响4 男女生(性别自)对计算机爱好差异(程度因)5 小学生可否学代数 年龄(小学生/中学生 自) (学会/学不会 因)6 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不培养 自) (成绩 因)7 说出变量控制上的问题(i) 一学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组用PC机,一组用Apple机 结论:用计算机好。X.因为是在比较不同的机型。(ii) 一老是用计算机辅助口算数学。 一节课后测验,发现用计算机的学生的成绩高

16、于不用计算机的学生。(智商,水平,性别,年龄都一样)结论:用计算机好 X.(因为情绪变量设有控制)用CIA,兴奋。 &2.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一 问题的选定从某理论,从生活经验二 选定实验目的检验何种自变量与何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三 实验方法(程序)eg:(I)AB 对照 (两组) (ii)ANA (一组) 方法一N(新方法)方法 (iii)ANNAAN随机(一组)四(被试)选择对象五时间,地点,人员,材料&3.实验报告的写法一 题目二 关键词 35个三 引言。从前的实验。引用的话。自己的目的,原实验有何矛盾,问题。四 方法五 结果(不下结论)统计检验,有无显著性差异(也可能有引用,要注明)

17、六 讨论(自由发挥)七 结论 强调结果八 参考文献九 附录(原始数据,资料)带有统计编号意义的用阿拉伯数字(年月日,时间也是)约数用中文(不要顿号),个位数也常用中文,文献中,古籍中文,现代数字万,亿,兆可压缩 eg:1.2亿 3千”X”第二章 反应时 一般问题一 人差方程 A-B=0.5二 反应时 没有反应的时间(又叫反应潜伏期)三 唐德斯,反应时A,B,C 图(略)四 反应时的测定&2.减法反应时一 减法反应时的定义任务一与任务二只差一个要研究的环节,两反应时相减得到的结果即要研究的环节的反应时。二 应用举例1 心理旋转2 实验:图(略)&3.加法反应时(附加因素法)首先,S.Sternb

18、erg的实验 图(略)100 .50 .50105 .70 .30110 .80 .20115 .90 .10 DLu=Lu- St DLl=St-Ll 华南师大实验心理学笔记心理实验设计讲义(未知出处,未知参考书)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1、关于科学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论:静态和动态的观点。2、对科学存在的误解:将科学视为技术将科学视为某些特定的学科。3、关于科学研究存在几种不实之说:“科学研究是对已有事实的积累”“科学研究致力于伟大的发现和突破”“科学研究都是实验性的”“科学家是没有偏见的”4、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承认,心理学研究应该是科学的,是客观的、可控

19、制的和可检验的。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信的和有效的。5、科学和常识存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系统性和控制性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概念和理论结构使用的严谨性。科学家系统地、实证性地验证他们的理论和假设。对控制性的理解。对各种现象间内在关系的探讨。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解释。6、科学和非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非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一般方法 直觉的 实证性的观察 偶然的,非控制性的 系统的,控制性的报告 主观的,有偏差的 客观的,无偏差的概念 模糊的,含有多余的含义 清晰的定义,可操作的工具 不准确的,不严密的 准确的,严密的测量 无效的,不可*的 有效的,可*的假设 不可测量的 可测量的态度 接受

20、的,不加批评的 怀疑的,批评的7、问卷和测验是心理学家经常使用的测量行为的有效工具。8、心理学家经常使用两种类型的测量,一是物理测量,二是心理测量。测量一般必须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信度包括重测、复本、分半、同质性和评分者信度。9、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定量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科学研究水平的指标之一。10、非实验方法的特点: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做出妥协。11、根据观察场景的设置分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根据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分直接和间接观察。根据观察者的参与程度分参与性和非参与性观察。12、根据参与的程度,派顿把参与性观察分为4种:完全的参与者作

21、为观察者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完全的观察者13、调查研究的变量分为两类:被试的机体变量 被试的反应变量14、调查问题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自由回答形式、填空式、量表式、表格式、排列秩序、分类型和核对细目表等。15、调查的方式分为邮件调查、电话调查和个人访谈。16、访谈法的主要类型:结构访谈和无结构访谈、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17、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18、个案研究的优点:揭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为临床改革打下基础 研究非常罕见的现象 对某些理论假说提出质疑 对心理学理论提供初步的支持 作为探索行为规律的补充19、个案研究的缺点:信度

22、和效度较差很难得到因果关系的结论容易出现解释偏差数据收集可能存在误差个案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从一个个体推广到总体,这是个案研究受到的最多的批评。名词解释:1、科学通常我们把科学界定为一种以有系统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科学是解决“是什么(what)”,“怎么样(how)”以及“为什么(why)”的过程。2、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3、定性研究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

23、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4、基础研究是指以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5、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6、实验法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不到的。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7、非实验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受到许多限制,使实验无法进行,于是只得求助于非实验的研究方法。非实验法一般包括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个案法等等。8、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设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9、调

24、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10、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11、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12、对定量和定性研究的不同观点(1)纯定量研究观点。(2)质量资料可以量化。(3)可以从质量资料中扩展定量研究的成果。(4)定性和定量研究不同的马走不同的路。(5)纯定性研究观点。简答题:1、 简述科学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由于冯特的影响,世界各地的研究者纷纷集中到他的心理学实验室,接受所谓“

25、新的“训练。由此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世界各地迅速扩散。1892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它的第一任主席是霍尔。詹姆斯于1878年授予霍尔心理学博士学位。1887年霍尔在美国创办了第一份心理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心理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者至今仍然关注感觉和知觉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当代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如临床心理学等。心理学的研究不限于实验室的研究。也在学校以及其他非实验室场所进行研究。2、 简述实验心理学发展简史。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1)赫尔姆霍兹

26、:1821-1894,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2)韦伯:1795-1878,提出韦伯定律,把物理刺激的增加与最小可觉差联系起来。(3)费希纳:1801-1887,拓展了韦伯定律,发现费希纳定律,并建立了心理物理学。(4)冯特:1832-1920,187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5)艾宾浩斯:1850-1909,1885年出版论记忆,表明高级心理现象也可进行实验研究。3、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定性研究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

27、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4、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基础研究是指以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基础研究积累起起丰富的数据和理论解释,为将来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于心理学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基础研究的成果指导着应用研究的进行。应用研究的设计、构想、假说的形成,以及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价,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实际需要和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推动力。另一方面

28、,应用研究的结果又会丰富已有的理论。5、 实验法的优点。(1)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目的去进行实验的。(2)实验者设置的实验安排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他可以在做好去测量和记录的充分准备时开始实验。(3)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进行独立的检验。(4)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6、 简述心理学研究中的非实验方法。非实验方法一般包括:(1)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设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2)调查法:是指

29、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3)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4)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7、 简述心理学规律的性质。武德沃斯和施洛斯贝格曾指出,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的性质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心理学也有一些定量的规律,如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但心理学的规律现在和将来都是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其普遍性是有限的,因而它主要是定性结构的规律。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可以说是世界

30、上最复杂的过程。也许,比较而言,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像物理学的规律。8、 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家一般采用实验方法,或严格控制的调查、测量等方法来收集数据。研究计划包括以下4个重要成分: 变量 设计 研究计划 样本 分析 研究计划的组成变量(Variables):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变量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因为有这种改变,才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比较。样本(Samples):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谁?样本是指我们要研究的个人或群体。设计(Design):我们如何进行研究?设计是指研究的总体结构和策略,它是一个实验研究的核心部分。分析(Analysis):我们将获得何种

31、实验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当设计和测量变量的方法确定后,就要考虑数据收集后的统计或其他分析方法。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及控制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1、变量就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2、自变量可以是刺激的量的变化,也可以是刺激的质的变化。当自变量的水平或数量有了变化而导致行为的变化,我们就说行为是处在自变量控制之下,自变量是有效的。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3、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也就是指因变量在同一刺激情况下的变异程度。4、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

32、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三各方面:其他人群、其他环境和其他时间。5、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样本去推论总体。总体就是被研究群体的所有成员。我们感兴趣的特定总体,比如经理、学生等,就叫做目标总体,样本就是从中抽取的部分。6、样本要具有代表性,这样我们才能将从样本中得到的结果推论总体。样本偏差的一个更普遍的来源是因为学生样本。7、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排除取样偏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目标总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中,即等概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样本就叫简单随机样本或完全随机样本。8、随机并非简单地随便或者偶然。随机排序的严格意义是从前面的任何一次结果都不能预测以后的事件。随机取样的

33、方式:计算机选择 随机数字表 人工选择9、支持大样本的论据:一般说来,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就越低。10、反对大样本的论据:大样本会掩盖不适当的设计 大样本会掩盖被试变量 大样本费钱又费时。名词解释:1、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2、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3、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5、 内部效度是表示实验所提供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34、的一种指标。6、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应用到其他人群或环境的程度。7、 结构效度是指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即实验是否真正测量到假设(构造)的理论。8、 统计效度是指实验数据确实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9、 高限效应也称天花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10、低限效应也称地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11、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无关变量。12、有关变量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

35、验的有关变量。13、额外变量在有关变量中,主试不打算研究的变量叫做额外的有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14、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所以我们也把额外变量叫做控制变量。15、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16、交互作用是指,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17、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

36、观测性。简答题:1、 举例说明操作定义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操作定义或多或少给了我们一些检测假设构造的有效方法,虽然它并不能完全说明整个构造。很难想象操作定义能够充分体现出智力丰富而又多变的含义,但是在任何研究中,我们都必须说清楚是用什么来检测我们感兴趣的东西的。比如,几个学生*墙放了一把梯子,并观察经过梯子的人的行为。在这里,“迷信行为”的操作定义就是避免从梯子下面钻过去。2、 简述被试变量的作用。在心理学的很多实验研究中,个体的特点并未被看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然而我们知道,被试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左手和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都会

37、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它们都可以作为自变量。对于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而不能改变。那么,研究中就存在被试变量,这种变量是由个体差异引起的,并不是我们目前在实验中所要研究的东西。由此可见,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变量是必须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3、 什么是自变量?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哪几类自变量?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自变量的种类:(1)环境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2)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

38、为自变量。(3)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4、 什么是因变量?如何选择和测量因变量?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有效性、指标的客观性、指标的数量化和指标的可*性等特点。我们经常采用的因变量主要有三种类型:生理测试,如fMRI、PET、脑电图、瞳孔反射、血压、血液的化学成分等;行为测试,如错误率、反应时间、正确回忆率等;言语报告,被试对其解决问题中思维模式的描述等。5、 举例说明因变量的敏感

39、性。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如果自变量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我们做一个运动适应性训练的实验。实验共包括6组被试,每一组被试分别进行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的训练,训练任务的难度分为难、易两种。自变量是训练的时间(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和任务难度(难、易),因变量是在训练后进行的15分钟测试中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结果如下图: 结果表明,练习时间的效果对难、易两种实验条件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比较难的训练任务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

40、习的百分数也增加,但对于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而言,30分钟和60分钟训练后,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没有差异,都达到100%。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中出现了高限效应,它表明在此种实验条件下因变量对训练时间这个自变量不敏感。6、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在一项言语学习实验中,研究者想要比较集中学习(一次学习大量材料)和分散学习(分次学习)的效果。他选择三组学生为被试,三组被试的学习材料相

41、同。实验安排如表所示。表中的数字3,表示学习时间为3小时。所有被试均进行相同的考试。 三组被试实验程序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第一组 3 测 验第二组 3 3 测 验第三组 3 3 3 测 验结果表明,第三组的考试分数最高,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效果好。我们很容易看到本实验存在着自变量混淆,即被试不仅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学习时间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另外,三组被试学习后与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对测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第三组被试学习后只隔一天就进行测验,因此,他们的保持效果较好,遗忘较少,测验成绩就高。总之,本实验设计把学习方式与学习时间和

42、间隔时间等变量混淆在一起,实验结果出现了偏差。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我们可以采取消除额外变量、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或随机化等方法,来避免其对因变量的影响。7、 举例说明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的优越性。心理学研究很少只用一个自变量进行实验,常常同时选用两个到四个自变量,这样做的优点是:(1)做一项多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多个实验效率高。(2)做一项实验研究比分别做多项实验研究易于使控制变量保持恒定。(3)最重要的是,在几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实际生活。最简单的多自变量的实验包括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我们把这样的实验设计称为22设计。1991年哈斯等人利用22设计研究了跨种族之间的评价。P41页。8、 简述确保代表性样本的主要方法。(1)分层取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