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概述.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437444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心理学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概述.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第-2章 社会心理学第m节 概 述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最早在1875年由德国学者谢夫勒提出。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把社会心理学界定为“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他人的影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隐含的影响。主张社会心理学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提示个体的社会行为依存的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这个定义在美国有较大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美国社会学家斯特克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强调以习惯来解释人类行为。并指出,“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三)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主张“社会心理

3、学要研究的主要应该是人的一生的全部心理发展变化及其一般表现与他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关系。”“个人对种种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也必然有不同的反应方式,这也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他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应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因而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

4、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 B:f(P,E)B一行为;P口个体;个体所处的情境;卜函数关系 其意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但有所区别,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而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主观世界。二者的主

5、体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微观的个体层面,中观的群体层面,宏观的社会层面。 在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在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 在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本章重点介绍个体层面的有关研究并涉及某些群体层面的问题。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有一名言, “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这种描述对于社会心

6、理学也是适用的。 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即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及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58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一、哲学思辨阶段 这一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在这一阶段,有关社会心理学的思想是和一般的心理学见解混杂在一起的,很难把“纯”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分离出来。 追根溯源,很多社会心理学问题都是由古代哲学家提出的。 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古希腊的柏拉图和苏格拉底认为,人性虽无法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控制,但却深受教

7、育和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社会能改变人性。人性及人类行为是由社会决定的。这种观点后来被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的卢梭等继承与发展,认为人性具有潜在的“善”,使人趋恶的是社会的邪恶,因此改变人性的前提是改变社会。但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却认为,人性由生物或本能所决定,社会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性。这种见解为16世纪的意大利的哲学家马基雅维里和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等人发展。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是邪恶的,因此须受法律的强制。 这一阶段对人性的争论,不能用经验方法证明其假设,因而不具有科学形态。但对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具有启蒙作用。二、经验描述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

8、初。对社会经验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行。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业已产生的存在,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卷127页)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在此期间,有哪些重要的学术思想对社会心理学起了“催生”作用呢? 达尔文的进化论 它使许多心理学家倾向于从生物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人类本性,并从进化的观点研究人类社会的进步。 :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德国民族心理学先后出现了三次对社会心理学形成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是拉扎鲁斯等人主编的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出版(1859);二是谢

9、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1875);三是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之父的冯特,历时二十年出版了十卷民族心理学(1900-1920)。美国学者萨哈金指出:“民族心理学所关心的就是社会心理学。”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它是法国早期社会学的产物。塔尔德在模仿律(1890)中,提出用模仿解释人的社会行为;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一书(1895)中主张社会不能还原为个体,群体并非个体之和。群体是一种结构形式,能以与构成它的个体不同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列朋的群众心理学(1895)是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顶峰。在法国再版45次,并被译成16种文字。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受达尔文的影响

10、,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 59(1908)一书,认为“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基本源泉和动力”;并提出求食、拒绝、创新、逃避、斗争、性与繁衍、母爱、亲合、控制、服从、创造与建设等十二种本能,认为从这些本能衍生出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 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他的理论基础是潜意识、性本能和本我、自我及超我的人格理论,是在梦的解析(1900)、精神分析引论(1917)等书中提出的。弗洛伊德有关社会心理学的著作有:图腾与禁忌(1913)、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1921)、幻觉的未来(1927)、文明及其不满(1930)。尽管后人对弗

11、洛伊德的褒贬不一,但他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三、实证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此后,社会心理学由于研究方法的进步,取得了日益丰富的成果,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广泛。 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先驱是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和德国的莫德。在他们进行的他人存在对个体行为影响的实验的基础上,奥尔波特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提出社会促进的概念,认为合

12、作群体中存在的社会刺激,会使个体的工作在速度和数量方面有所)勖n”。他的名著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使社会心理学建立在实验和可操作的概念基础之上。随后,墨菲夫妇出版了实验社会心理学(1931),这样,使社会心理学确立了自己的科学地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有: 瑟斯顿(1928)、李克特(1932)在态度测量的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前者首先提出态度量表的结构,编制了第一个态度量表,即瑟斯顿态度量表;后者对量表进行简化,使态度测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度量方法。 谢里夫(1935)通过游动效应研究群体的社会规范,发现群体特有的,并为其成员认同的

13、行为方式就是社会规范,它是群体成员行为的参照标准。 莫里诺于1934年发展了社会测量法,1937年又创办社会测量学:人际关系杂志,使人际关系进入了可测量时代。 勒温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开拓性成就,例如,他最早倡导群体动力学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领导风格对群体氛围及群体绩效影响的实验研究。他还关注社会问题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理论向多元化发展,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与预测行为;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并出版六卷本的跨文化心理学手册(1980-1987)。由于

14、复杂的社会情境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许多社会心理现象无60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法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通过跨文化的比较可弥补这方面的缺憾,获得较为可信的资料因而可能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尝试。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由于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总是在某一理论指导下并从一定的假设出发的,而且其自身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好恶均可能对研究产生影响。因此应尽力减少这种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使研究客观公正。 (二)系统性原则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现象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其产生与变

15、化均有原因。系统性原则要求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系统理论中的许多原则,如动态原则、整体原则、有序原则以及反馈原则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分析视角与理论思路。 (三)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而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在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要重视理论基础;在理论社会心理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四)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鉴于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容易出

16、现一些伦理性问题,研究者应遵循以下伦理守则: 1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 2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3在研究进行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同意。 4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批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说明,求得理解。 5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6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同意。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研究者用感官或借助仪器搜集资料的方法叫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参与观察。 1自然观察 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自然观察的功能是描述行为,提供“类别”及“数量”

17、的信息,即回答“是什么,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61的问题。此外,它也可能提供某些经验数据。自然观察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 2,参与观察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其特点是,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能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采用参与观察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负面影响。例如,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 (二)调查法 亦称询问法。其特点是,研究者拟出一系列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然后分析整理搜集到的资料,以达到描述、解释和说明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的目的。口头调查即访谈,纸笔调查则为问卷。 1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

18、交谈来搜集资料的方法叫访谈法。与观察法一样,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1)特点 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若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取得信任,使被访者积极配合;其另一特点是,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一套访谈提纲设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这是为了保证访谈的有效性、客观性及科学性。访谈法是一种科学方法,不是一般的“聊天”。 (2)分类 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前者是标准化访谈,即按统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正式访谈;后者的访谈提纲是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者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调整。结构访谈的优点是结果易于统计分析,但灵活性较差。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19、 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直接访谈不仅能获得言语信息而且还能得到非言语信息,因而有助于对结果的解释与分析,但这种访谈对访谈者的要求较高,花费较多;间接访谈的优点是,搜集资料相对较少,花费较小。 (3)访谈过程与技巧 准备工作 在访谈前应熟悉访谈问卷的内容,准备好访谈所需的资料,尽可能了解被访者,选择对双方均适宜的时间与地点。 接近被访谈者 能否善于接近访谈对象,决定访谈能否顺利进行。大致应注意以下几点:穿着应干净整洁;称呼要恰如其分;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为肯定、正面的;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

20、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件。 应对拒绝的技巧 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有耐心,甚至要能忍耐对方一些过分的言辞;同时应尽快搞清对方拒绝的原因并设法克服,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最初的拒访者可能为访谈者提供特殊信息,它可能是有用的。 谈话与提问技巧 开始交谈时应有寒暄之词以调节情境氛围;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访谈时应与被访者保持交流,认真听、记,并适当予以鼓励,但应避免诱导;对有的受访者应有耐心;如有遗漏,应请对方补充回答,等等。6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追问技巧 当被访者回答不完整、不明确或答非所问时,访谈者应进行适当追问。追问分详尽追问、说明式追问、系统追问、假设性追问、情

21、感反应式追问以及正面追问等。这些追问方式可根据不同的目的灵活采用。例如,当被访者犹豫不决或不理解时可用重复追问;回答不全时,可沉默不语;当需要对方提供更多信息时,可采用中性提问或评论方式。 2问卷法 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叫问卷法。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1)特点 问卷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原则进行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二是收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2)类型 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 在结构问卷中,每一问题都给出若干可能的答案,被调查者从中选择认为恰当的一个(有时是多个)答案。其优

22、点是填写简单明快、用时较少,资料便于统计分析。无结构问卷中,问题虽然是统一的,但未给予任何选择答案,被调查者可自由作答。其优点是,可获得丰富资料,能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这是依照问卷传递方式的分类。发送问卷是调查者自己或请人把问卷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待其填答完毕,再由调查者逐一回收。发送问卷适用于团体的,或有组织的被调查者,其有效率及回收率均较高。访问问卷是调查者按照统一回收的问卷向被调查者当面提出问题,而后将被调查者的口头回答填写在问卷中。其回收率极高,有效率亦较高,但费时费力,只适用于较小样本的研究。邮寄问卷是调查者通过邮局向一定范围的被调查者寄送问卷,要求被调

23、查者按规定的要求填答,并在一定时限前通过邮寄方式将问卷回传给调查者。其优点是问卷样本可以较大,且匿名性较强,但回收率较低。通过缩短问卷长度及附有回寄邮票的办法可适当提高回收率。(3)问卷的结构 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以下七部分:A题目 问卷的标题,是对问卷目的及内容最简洁的说明。B前言 说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的组织者、对被调查提供的资料保密等。C指导语 用以指导被调查者怎样填写问卷的说明。包括填写方法、要求、时间、注意事项和例题。D问题及答案 问题的内容是问卷的主体。E计算机编码。F调查实施记录。C结束语 通常在此对被调查者表示谢意。(4)问卷设计的原则久目的性原则 设计问卷时要明确并紧密围

24、绕研究目的。B全面性原则 设计问卷时要全面考虑问卷内容的构成,在提问语句及答案设计中要尽量穷尽相关内容。 C非歧义性原则 设计问卷要使被调查者能正确理解,避免出现歧义。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63 D非暗示性原则 设计问卷时,调查者力求避免对被调查者的暗示与诱导。 (三)档案研究法 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过去及现在的),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档案资料包括个案资料、统计资料、调查报告、出版物、事件记录及历史文献等。 , , 内容分析 通常先选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将其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分析单元,并按预先设计的分析类别与维度进行较为严格的评判记录,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25、: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在实验条件下,即人为控制的非自然情境中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法通过假设检验的方式解释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并力求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苎验苎是一种干预方法。在实验中,研究者通过控制变量考察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变量对另一种变量的影响。其优点是,能使研究精确和量化,从复杂的关系中揭示出因果关于:,苎苎尸范围一般是个体行为的某些方面。实验法的局限性在于,其本身难于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由实验法得到的因果关系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甚大;许多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研究很难于在实验室中进行。

26、1基本概念 (1)自变量 研究者选择、控制的变量。一般说,自变量就是那些能影响、决定及改变行为的客观因素。例如,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根据研究需要,亦可将动 (3)信度、效度等请参阅本书第五章有关部分。 2实验的类型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实验条件控制较为严格,人为成分明显;后者亦称自然实验的实验,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度,研究结果有较大适用性。 (2)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c前者有专用的实验设备,对它是在正常生活情境中进行爱隙二裳盅瑞二揽珊慌计以及配对组设计;介于前实验和真实验之间的实验设计称为准实验。 (4)根据实验中自变量的数量可分为单

27、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以上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比较见下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观察法 实验法 公开参 隐蔽参 与观察 与观察 收集何时的资料? 过去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被试是否知道? 不知 不知 不知 不知 不知 不知 不知控制程度如何? 无 无 低 低 高 低 高测量的干扰性如何? 低 低 中等 低 高 低 高内在效度如何? 低 低 中等 中等 高 中等 中等外在效度如何? 中等 高 中等 高 低 高 高伦理问题多大? 低 低 低 高 中等 低 高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提出过许多理论,但是,“没有一个好的理论不是实践的,(美国学者海德

28、语)。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应在描述现象、解释事实、探求规律、预测行为四个方面有所作为;在形式结构上应有较多的信息量;具备可验证性;有较大的覆盖面和较长时间的适用性。一、社会学习论 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论。行为主义主要的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一)简史 俄国的巴甫洛夫和美国的沃森是行为主义早期的代表,后来赫尔特别是斯金纳发展了行为主义。20世纪50至60年代米勒、多拉德等学者用学习的原则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 (二)学习的机制 学习过程大致有三种机制,即联想、强化与模仿。 1联想 联想是古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在铃声唾液分

29、泌实验中提出联想的概念。即每次铃声一响狗就能得到食物,经多次反复后,即使没有食物,它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于是狗形成铃声食物的联想。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2强化 个体为什么能学会某种行为,或者避免另一种行为?原来行为后的奖赏与惩罚作为强化,能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前者是正强化,后者是负强化,相应地,其过程是正强化与负强化。通过对强化物进行适当的安排可使某种行为出现或不出现,不同的强化可塑造不同的行为,“操作只是一种持续塑造过程的结果”。 3模仿 人的言语习得过程是通过模仿进行社会学习的典型事例。个体之所以学会某种态度和行为往往是对榜样模仿的结果。 (三)观察学习 这是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

30、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强化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对已有行为加以修正。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在动机过程中包括外部强化、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在社会学习论中,强调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作用,用以解释许多社会行为的学习。二、社会交换论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其他代表人物有布劳、埃莫森等。社会交换论是综合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理论以及功能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一些观点而发展起来的。始于1958

31、年。 基本观点 霍曼斯提出社会交换论的五个普遍性问题。 1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奖赏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2刺激命题 相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的或相似的行为。 3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o 4剥夺与满足命题 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5侵犯与赞同命题 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赞同该行为。 上述五个命题成为一个系列

32、。之所以为普遍性命题,是因为在霍曼斯看来,它们可以解释一切社会行为。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收益,减少代价,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对照。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如果收益(产出)与代价(投入)平衡,互动得以维持;相反如二者不平衡则互动难以长期维持。 后来布劳发展了社会交换论,认为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它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而且存在于群体和社区之间。他还引人权力、规范、不平等的概念使交换论在更大范围内解释社会现象。三、符号互动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主张在与

33、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有学者把符号互动论分为两派,一是芝加哥学派(布鲁默、库利、米德、杜威等);另一是艾奥瓦学派(库恩、威因斯坦等)。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其意义为基础的。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 (二)主要观点 1心智、自我和社会不是分散的结

34、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三者形成与发展都以使用符号为前提。如果某人没有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其心智与自我乃至社会则处于混乱之中,即失去存在的依据。 2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是通过自然语言进行的。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与社会。 3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内化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个体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它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4行为并不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而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自己“设计”的。个体在符号互动中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事,在此限度内,个体可依照自己的

35、目的行动。 5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境的定义制约。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个体不断地解释所见所闻,对各种事物赋予意义。这种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6在个体与他人面对面的互动中,双方的身份及其意义是个重要问题。身份及其意义也存在于互动过程中。 7自我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主我是主动行动者,客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在他人心目中的我,即社会我。行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控制,前者是行为动力,后者是行为方向。四、社会认知论及场论 强调个体认知过程在其行为中的重要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社会认知论并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只代表一些学者的研究取向。 社会认知论源于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的德文原意是完形或模式

36、。其主张整体并不是它的各部分元素之和,局部过程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勒温在社会认知论中有较大影响,与他同时代的海德、谢里夫、阿什、纽科姆等人在认知平衡、社会规范、印象形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而形成社会认知这一理论取向。 社会认知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是:个体并不是被动面对客观世界的各类事物,而是把自己的知觉、思维和信念组织成简明的有意义的形式。无论情境怎样复杂,人们都能把某种意义赋予它。这种组织、认知和解释,对个体在社会情境的行为影响很大。 属于社会认知论范畴的理论很多,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具体理论主要有:勒温的场论、谢里夫的社会规范理论、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

37、归因理论、认知一致与认知不协调理论、参照群体理论、隐含人格理论等等。 场论 勒温的场论研究有六条原则: 1运用构造性方法而不是分类方法。 2着眼于事件的动力性。 3是心理研究而非物理研究;使用操作定义;情境是心理生活空间 4从情境的整体着手分析。 5对历史性问题(过去)与有规律性问题(未来)加以区分。 6场的数学描述;用拓朴学方法描述心理生活空间的结构。 心理生活空间 这是场论的核心概念。它由个体的需要、目标、信念、记忆、社会事件及其它与人有关的事实与行为构成。心理需要是张力系统,用向量表示其方向。心理生活空间的维度是:分化、现实、时间。 力 在场论中有五种类型的力,即驱动力、限制力、诱发力、

38、需求力、非人格力等。在场论中,“力是一个特定方向上行动的趋势”。 紧张与冲突 心理生活空间中,一个区域处于与周围区域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作紧张;冲突是“近乎相等的强场力的对立状态”。如果内外刺激使某一区域平衡状态被打破,个体为恢复平衡,在心理生活空间寻求满足需要的目标,释放能量,驱动行为达到目标。如目标能满足需要是正诱发力,使个体趋向目标;反之则为负诱发力,使个体回避目标。冲突有三种类型,即双趋冲突、双避冲突与趋一避冲突。五、精神分析论 奥地利著名学者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后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亦称深层心理学。始于19世纪末。 (

39、一)早期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1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是个体与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人类理智作用的表现。无意识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本能及欲望。它们受法律、道德及习俗的控制而被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下,但依然存在并追求满足。在被压抑的本能与欲望中以性本能为主。在意识和无意识间还有潜意识无意识中可被召回的部分。 2“力必多” 这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弗洛伊德假定,力必多(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性本能从幼儿时期就已作为口唇性欲、肛门性欲的形式存在;其发展阶段呈定式化,如果正常发展受阻则可能会产生性倒错形态,如同性恋、暴露癖等等。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个体的

40、初级心理系统顺从冲动、追求快乐。这是快乐原则。在婴儿期表现尤为突出。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道德、习俗要求个体克制本能与冲动,适应现实,否则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会痛苦,这就是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 前者指向生命,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后者体现恨与破坏的力量。 5人格结构 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超我。 本我 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 自我 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 超我 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作用是指导

41、自我、限制本我。 在正常情况下,三者相对平衡,个体能得以适应环境与现实。 (二)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凹世纪30年代,一批德国精神病专家移居美国,如沙利文、霍妮、弗罗姆、埃里克森等。他们强调精神病成因中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尽管他们的理论侧重有所不同,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均既有继承,又有修正和发展,故称其为新精神分析论。 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 她批评弗洛伊德的“力必多”说,认为行为与人格发展的动力不是本能驱力,行为是个体对环境的反应,人格由家境和教育决定;后天因素在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病因中起主要作用;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文化因素决定的;霍妮对焦虑也有深刻的见解。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人格发展是分阶段的有序过程;每一阶段有其特定的受文化制约的发展任务;如果每阶段都能发展积极品质则能形成健全人格,反之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出现障碍,乃至出现病态人格。这八个阶段是:(1)学习信任阶段(0-18个月)。(2)成为自主者阶段(18月-4岁)。(3)发展主动性阶段(4t5岁)。(4)变得勤奋阶段(511岁)。(5)个人同一感阶段(1118岁)。(6)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830岁)。(7)显示创造力阶段(中年及壮年期)(8)达到完善阶段(从成熟到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