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教学dag.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436808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史教学da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社会史教学da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史教学dag.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社会史教学dag.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社会史教学大纲2011-07-29 09:58佚名未知来源【说明】课程名称: 中国社会史学时数及学分: 周 3 18周= 54 学时 学分教材:冯尔康中国社会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本书比较简明、系统,同时对于中国社会史领域的新成果有所吸收,较适合作为学习教材使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社会史,或者说新社会史、新史学的研究在历史学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显学,或被视为史学界的主流,本书主要讲述中国社会史及其研究史的时段、空间和社会层面各方面。本课程教学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史的研究性质、状态及研究层面。二是开拓学生的理论思维和视野,通过中国社会史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

2、更好的了解社会史及其关联方面与趋势。有关教法的原则性建议:(1)致力于学科理论建设(2)致力于史料学的探讨,并把它视为理论建设的内涵(3)概括性、含盖性与典型性、故事性的结合。【本文】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史及其理论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学科有整体性的认识。引导初学者认识社会史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现状,引起初学者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讨论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授课时数:16内容要点:第一节 历史学发展历程、走向一、古代传统史学(历史编撰学)1、可视为政治史。帝王史;政治史。2、传统史学成绩很大但也有局限性。成绩;局限性。二 回顾一百多年20世纪中国历史学,特点1、进

3、化史观的引进。2、唯物史观:20世纪中国史学的伟大进步。第二节 西方社会史研究进程概略一 兴起期1、年鉴学派。2、特点。长时段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二 兴盛期1、众多国家学术界开展新史学研究。2、研究内容不断扩展。身体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3、整体史的观念。第三节 中国社会史概述一 社会变迁与眼光向下: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社会发展史2、关注民间生活的研究类型;研究状况;研究成果。二 政治史范式下的20世纪5080年代的社会史研究社会形态史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农战史成果可观;社会变革理论;五朵金花三 从“眼光向下”到“自下而上”:809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眼光向

4、下”。2、“自下而上”。四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展望1、要开展跨学科研究。2、地域社会的研究进一步深入。3、民众意识、信仰的探讨渐成风气,心态史与历史人类学的比重加强。4、深化社会史基础问题的研究。如人口、家庭、宗族、社会结构。5、从某一侧面强化整体历史研究的题目增加。第四节 关于社会史的概念界定一 社会史:历史研究的范式说1、范式。2、中国史学范式的演变过程。二 社会史:作为整体研究的社会史1、社会史将来是整体研究。综合性;整体性。2、不可把整体研究或综合研究的社会史理解为社会发展史或通史。第五节 社会史的学科知识体系一 社会构成1、人口。演变;结构;分布;流动。2、家庭婚姻。组成;职能。3、宗

5、族。形态;特征;作用。4、社区。城镇;农村。5、民族。社会概念;融合。6、阶级、阶层。阶级;阶层。二 社会生活1、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用。2、精神生活鬼神崇拜;日常生活;人生观;价值观;形式。3、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三 社会功能1、教育、赡养功能。2、控制功能。3、社会问题。作业与思考:1、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2、西方社会史的发展过程及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是什么?3、视角说、范式说在社会史中如何体现?4、现在史学界对社会史如何界定,社会史的概念与学科体系的关系如何?参考书目: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纲,山

6、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2年。冯尔康等编著: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侯外庐著: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冯尔康主编: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二章 中国古代、近代社会结构及演变教学目的:社会变迁或演变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和结果的范畴,是社会学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条件与机制的重要内容。社会史借鉴了这一内容进行了史学的研究。本章力图从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考察中,了解社会结构变迁的动力及一般状

7、况。教学方法:讲解法 讨论法 比较法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授课时数:28内容要点:第一节、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的社会结构(一)一 西周春秋贵族阶层1、西周。2、春秋。二 秦唐间贵族阶层1、与政权的关系。2、特点。三 宋清间贵族阶层1、走向。2、特点。四 总说1、贵族来源。2、贵族等级标准。第二节 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的社会结构(二)一 绅士阶层的概念1、绅。2、士。二 绅士集团与官僚阶层1、社会群体。绅士集团。2、关系。官僚阶层;政权。三 绅士的近代转型1、传统士绅的没落土豪劣绅。2、转型学绅;绅商。第三节 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的社会结构(三)一 先秦宗族制度总特征是宗族制与贵族制及政治制

8、度的合一1、周宗族。2、总特征。二 秦唐间宗族制度1、发展过程。2、总特征。三 宋清间宗族社会1、发展状况。2、特点。民众化;普及化;自治化。四 近代宗族的演变1、宗族与社会生活。2、近代宗族组织的衰变。削弱;原因。第四节 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的社会结构(四)一 家庭制度1、父家长制。夫权;父权。2、其他制度。继承制度等。二 家庭结构1、西周家庭结构。直系家庭;联合家庭。2、秦唐间家庭结构。小型;简单化。3、宋清间家庭结构。个体家庭发展。第五节 中国古代善会善堂史一 善会善堂产生的原因1、义仓和社仓。概念。2、鳏寡孤独政策的理念。二 慈善团体组织1、类型。2、功能。3、慈善团体的特点。规模小;间

9、断性;民办。第六节 中国古代秘密社会一 秘密宗教白莲教的活动1、白莲教的产生。2、白莲教的组织结构。教主;大传头;小传头;会众。3、白莲教的活动宗教生活;宗教仪式。二 天地会1、创世说。郑成功创会说;万云龙创会说;万提喜创会说。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异性结拜团体;反清复明思想。3、天地会发展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三 青红帮1、青帮的形成;2、哥老会的崛起。源流;两帮合流。3、青红帮平时的活动。走私;赌博;掠卖妇女;开妓院;绑票伙劫;欺行霸市。4、 青红帮的发展过程1898年反洋教;余栋臣起义;自立军起义;辛亥革命时期;共产党早期;四一二后。第七节 中国古代、近代(前期)社会阶层商人的变迁一

10、商人概述1、职业观。2、商人分类。二 商帮1、会馆。2、公所。三 商会1、商会成立的背景。合群合力;联结团体。2、商会的近代组织特点从权利看;从内部运作看;民主上看。3、商会的功能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第八节 综论中国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结构中的几个问题一 等级制度是社会生活的准则1、古代等级结构模式。皇帝;贵族官僚;绅衿;平民;半贱民;贱民奴隶。2、等级结构既严谨又松动。等级差异;等级身份。3、等级制贯彻在一切社会领域。社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运行。4、等级意识系统,强烈,流传久远。门第观;名分观;血统论。二 宗法精神贯穿于古代社会结构和古人生活1、宗法精神渗透在社会结构诸领域

11、。社会结构;社会团体。2、宗法精神反映人的从属关系实质。依附和从属。3、宗法精神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稳定性;排他性。三 社会结构的微弱变化与静态型农业社会的缓慢发展1、古代社会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缓慢进程。2、古代社会是静态型农业社会。概念、表现和原因。3、促成古代社会稳定的是政治力量。四 社会组织1、群体组织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比前阶段丰富的多。2、社会组织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社会组织丰富民众精神生活。4、专制主义政治决定民众社会组织活动的数量、质量都有待于大大提高作业与思考:1、士的演化变迁过程是什么?2、秦唐间宗族制度的发展状况如何?3、宋清间宗族社会如何演变、近代宗族组织的衰

12、变过程及原因是什么?4、宗法精神如何贯穿古代社会结构和古人生活?参考书目: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纲,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2年。冯尔康等编著: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8年。侯外庐著: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冯尔康主编: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王先明著: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年。顾希佳著:礼仪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 2001年。马敏主编:中国文化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费孝通著:生育制度,商务印书馆 1999年。李银河著

13、: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夏晓虹著: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王玉波:中国家长制家庭制度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谢维扬:周代家庭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史风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李荣昌译,上海社会科学院1991年。刘泽华等:士人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张海鹏等主编:中国十大商帮,黄山书社1993年。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

14、慈善组织,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7年。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岳麓书社2003年。第三章 古代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教学目的:人们的社会生活有多种类型,本章了解社会生活史中饮食文化、了解死亡、丧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在生育、节庆生活的介绍中,以期见社会生活的一般情形教学方法:讲解法 比较法 讨论法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授课时数:10内容要点:第一节 古人饮食生活习俗与规范一 生活习俗1、食品与食物的不充足。2、戒奢侈。二 食法与规范1、烹饪术。五花八门;精益求精。2、进食。3、规范。等级;礼仪。三 中华饮食文化1、菜系的形成与发展。八大菜系。2、起名字的艺术。3、不同阶层人群的

15、饮食生活。宫廷饮食文化;宗教饮食等。4、饮食文化的特征。第二节 生育与生育观念以皇家生育为例一 皇帝一后群妃制度与延续子嗣的婚姻实质婚姻实质。二 皇后选择与宜子观念选择后的标准:宜子。三 祈冀生子的信念与表达方式信念和表达方式:吉祥物 祈祷 博求淑女、节欲、制妒 戴宜男花。四 保胎分娩与皇子养护1、保胎分娩。2、养护。五 小结:特点。生育功能;一后群妃制度;生育信仰;多子女与多夭亡。第三节 古人丧葬习俗一 丧葬习俗特点形式。二 丧事体现等级规范和观念1、规范。殡葬之期;孝子居丧之礼;丧服五服制度;祭祀。2、观念。厚葬风俗;火葬的局部流行。三 丧葬史小结1、厚葬是一种恶劣风俗。2、丧葬表现出古代

16、社会的等级制和人们的等级观念。3、丧葬是一种社交手段。第四节 古人节庆生活以端午节为例一 人生生活类型及节庆生活1、生活类型。平常的生活;灾难性生活;节日生活;人生喜庆生活。2、节日生活的形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敬神、畏鬼、辟邪;强调孝道、亲情、生育。3、节日的特征。传承性和缓慢变化性;时代特色;讲究礼仪;形式。二 端午节1、名称来源。2、端午节的传说。源于纪念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3、端午习俗。悬钟馗像;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4、端午食物。枭羹;粽子。作业与思考: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是什么?2、古人丧葬有何特点?3、皇家生育的特点是什么?

17、4、节庆生活的形成与特性有哪些?参考书目: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纲,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2年。冯尔康等编著: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8年。侯外庐著: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冯尔康主编: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王先明著: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年。顾希佳著:礼仪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 2001年。马敏主编:中国文化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费孝通著:生育制度,商务印书馆 1999年。李银河著: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王利华:中古华北饮食文化变迁,三联书店2001年。大纲撰写人:牛文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