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就业最大化》.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5435198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求就业最大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追求就业最大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追求就业最大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求就业最大化》.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追求就业最大化追求就业最大化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微观经济的重要目标;追求就业最大化,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两者是矛盾的,但又必须统一于发展之中。当中国经济出现可喜增长势头,就业问题又十分尖锐地凸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迫切需要国家努力推进就业最大化,促进经济与就业双增长。 推进就业政策是导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经济的高增长,未必就会带来高就业。就业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符合实际的创造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

2、在当代,发达国家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就业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以求经济与就业双增长。我国做为经济不够发达、人口众多的国家,也必须树立“双增长”新理念,适时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应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方针;在产业政策上,要坚持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相融;在资金使用上,要尽量调动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等。二是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就业是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急需加快建设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要抓紧出台促进就业法,为促进就业奠定法律基础;要认真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用加快发展

3、的办法促进就业;要完善劳动法,稳定劳动就业关系,尽量避免或减少失业下岗人数;要加快制定社会保障法,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等。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成为促进就业的责任主体;把就业指标与GDP、财政等经济指标一并列入各项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列入干部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就业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努力扩大就业的工作格局。四是要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上出台支持促进就业的具体办法,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受益,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人员提供政策支持等;要制定统筹城

4、乡就业的有力措施,促进协调发展。 扩大就业岗位是关键 广开就业门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是促进就业的治本之策。一是现有企业,要通过做大做强自身,以减缓职工下岗失业的势头,并增强吸纳新劳动力的能力。据现有数据表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为:重工业400个,轻工业700个。二是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发展经济和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作用。自贡市作为国有企业独大的老工业城市,近三年改造后,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由28.5%上升到49.5%,就业人员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由15%上升到25.7%,说明发展非公经济是促进“双增长”的明智选择。三是中小企业成为推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

5、。1999年,美国2/3的就业岗位是由小企业创造的,德国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68%。2001年,我国工业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按最低计算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具有40户中小企业/千人的水平,而我国只有6.4户/千人的水平,按此发展,那么,我国就会产生5000万个中小企业,提供4.5亿多个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就业空间狭小的局面,因此,我国应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双增长”的基本国策,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以开创广阔的就业天地。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该产业具有投入小、见效快、吸纳就业多的特点。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再就业占75.5%,

6、城镇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就业占59.3%。据统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的水平,如果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700万个就业岗位。五是大力探索发展社区服务,构建社区就业广阔平台。社区就业潜力大,发达国家社区就业份额为20%30%,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为12%18%,而我国只有3.9%,如果提高到12%,就大约可增加20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社区就业要成为扩大就业的突破口。六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允许区域间流动性竞争就业。从我市目前来看,劳务输出达52万人,年收入达24亿元。 加强就业培训是催化

7、 要把加强就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催化剂。紧扣就业这项“民意、民心、民生”工程,落实“抓培训促就业”的思路。主要实施:一是强化政府培训引导,落实好“就业准入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实施好“再就业培训合作计划”、“创业培训计划”。创造良好就业培训环境。二是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投入,解决好就业培训资金乏力问题。三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要针对“4050”大龄下岗职工、女职工、技能低的下岗职工等进行适应性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四是建立培训基地,构建就业培训网络,形成以就业训练为主、再就业培训基地为补充、其他培训力量参加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模式。目前我市已建成10个劳务输出培训中心及

8、6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以长短结合方式重点开展择业观念、面试技巧,打工技能以及普通话、粤语、英语等基础知识,以提高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五是启动创业培训计划,实现培训、创业技能、小额贷款配套的培训扶持一条龙服务。 提供就业服务是桥梁 架起就业服务桥梁,是人民政府的责任,也是市场化中介服务的需要。一是要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起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使就业服务“横到边,纵到底”,建立市、县、乡和社区四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全面开展以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劳动事务服务、创业指导、失业保险、就业优惠政策确认、再就业援助、就业服务管理为内容的公共就

9、业服务活动。二是要大力开展职业介绍活动。我市通过公共职业介绍实现就业人数逐年增长,2001年1.1万人,是1998年的两倍,2002年底,下岗职工通过职业介绍实现再就业已占50%。积极推进职业介绍、疏通供求渠道的主要措施:推动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的实施,规范和发展职业介绍活动;规范民办职业活动,提高诚信服务 ,合理定点布局;着力发展公共职业介绍,实现市区县和市中心街道就业站的局域联网运行,与省职业介绍中心连接,完善其服务功能,强化职业指导、发展劳务派遣、开展劳动事务顾问、代理服务业务,帮助就业困难群体获得政府购买就业岗位援助等。三是加强劳务输出的推动工作。规范劳务输出行为,认真落实“流动就业管理规定”;建立劳务输出担保基金,加强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工作;加强跟踪服务管理,与外地劳动部门建立协调关系,我市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珠海、广州、厦门、江门、汕头8个地区设立了服务机构,随时对企业用工进行跟踪服务监督。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