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行政心理.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5425581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行政心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行政心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行政心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行政心理.ppt(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章:行政心理第一节:行政心理概述v一、行政心理概念与特征v(一)行政心理的概念v行政心理是指作为行政体系主体的人在行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它是行政关系体现者(个体的或群体的、组织的)的知觉、情感、态度和个性的总和,及其对行政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v所谓行政关系的体现者,包括实施行政管理的人和接受行政管理的人,是行政主体与客体(在此指人)的统称。v行政心理的实质,就是人们对于社会行政、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v(二)行政心理的特征(二)行政心理的特征v行政心理除具有与其他行政文化相同

2、的性质(如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变动性、连续性等)外,还有其自身特征:v(1)直接感受性。v(2)时代性。v(3)能动作用的内在性。vv(三)行政心理的作用:v1、帮助人们充分认识行政个体的潜能。v2、帮助行政体系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v3、帮助人们加快经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过程。v二、社会心理与行政活动v(一)社会传统因素对行政个体的影响。v(二)社会角色对行政个体的影响。v(三)社会道德规范对行政个体的影响。第二节:行政个体心理v一、行政体系中的个体心理v行政个体是指在行政体系内部具体的单个的人员。行政个体心理是指行政个体在行政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总和,也是个体的个性与心理过程的综合。v(一)

3、个性:指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它包括需要、动机、理想、性格、兴趣等等。v(二)性格与行政行为v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v性格通常包括人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等。v2、性格的分类v依据理智、意志和情绪在性格特征中所占的优势,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v依据个体独立性程度,分为独立型与顺从型。v(三)气质与行政行为v气质是一个古老的心理学问题。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就提出了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来自拉丁语)、粘液(来自希腊语)、黄胆汁(来自希腊语)和黑胆汁(来自希腊语)。四种体液谐

4、调,人就健康,四种体液失调,人就会生病。希波克拉特曾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v胆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这种气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v多血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灵活型。这种气质的人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 转移,情绪易改变冷淡市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vv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

5、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v 抑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弱型,兴奋和抑郁过程都弱。这种气质的人沉静,深含,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僻、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不图进取。v(四)动机与行政行为v 所谓动机,是指驱使个体按照某种方式进行活动的内在力量。动机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驱力和诱因。驱力是指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力,诱因是那些诱出个体行为的目标对象。v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

6、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v“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v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1960)-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麦氏主张Y理论,反对X理论。而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多

7、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近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v“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这一学说是由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梅奥提出来的。v该假设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

8、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因此,“社会人”的假定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的方向。“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和 麦格雷戈等。v二、行政个体的心理挫折及其解决方式v(一)挫折产生的原因v 所谓挫折,是指行政个体在行政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行政个体动机得不到实现,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行政个体内心说产生的情绪状态。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原因:v1、主体方面的原因,v2、客观环境的原因v(二)挫折的类型v1、双趋型冲突。行政个体面对两个相互排斥但又都是自己想要的对象,只能选择其

9、一时所产生的冲突。v2、双避型冲突。行政个体面对两个自己都极为反感的对象,必须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v3、趋避型冲突。即某一个对象对行政个体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时在个体内心产生的冲突。v(三)心理挫折的解决方法v1、理解和宽容并重的方法v2、精神宣泄法v3、情景改变法第三节:行政群体心理v一、团体规范对行政个体的影响v(一)团体规范:在一个团体中每个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着的行为标准。这种团体规范可以是由团体的领导者依据团体成员公认为最适当的情况而定出来的,也可以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v(二)团体规范对行政个体的影响v从深度上可以分为顺从、同化和内化三个层次这是凯尔曼在1961年提出来的。

10、v1、顺从。只是表面上转变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看法与其他人趋于一致,这是个人态度发生转变的第一阶段。v2、同化。个人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并使自己的态度与团体的态度相接近,它比顺从来进步了。v3、内化。行政个体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或团体的观点从而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这时,个体已把来自团体的观点纳入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v二、从众行为对行政个体的影响v(一)从众行为:从众,是人类由于其社会性而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影响,因此他们往往具有类似或者相近的思想。v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

11、,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v出现从众行为的原因:v1、个体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不能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v2、相信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有“随大流”的心理趋向;v3、宁愿放弃自己的观点也要和团体保持一致,因为害怕在团体中受到冷遇v从众行为对行政个体的影响v积极影响:从众行为有助于达成组织目标,维护行政组织的存续,此外,一致的行为还有助于使行政个体确立自己的行为的社会真实性,增强个人的安全感。v消极影响:从众行为的存在往往导致一边倒的舆论倾向,会压制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有思想深度的理论,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盲从现象,导致流言蜚语和谣言不堪,使一些组织的叛逆者迫于“人言可畏”而被

12、迫放弃自己的主张。v另外,从众行为也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阂现象。v三、行政群体与个体的心理冲突v(一)冲突的形式v1、相互吸引关系,主要表现为行政个体在心理上对行政组织的一种依赖,即行政组织一旦在目标、途径和方法上确立了明确的规范,行政个体就产生一种标准化的心理压力,并在行政活动中作为准则,久而久之,这种心理压力就会变成一种固定的心理结构,当这种持久的心理结构扩展到大多数行政个体时,就形成了组织意识。v2、相互排斥关系。主要表现为行政组织 和行政个体的心理冲突。具体分为以下两类:v第一,相容性冲突,即在行政组织和行政个体目标和利益一致基础上产生的冲突,这种冲突只存在于双方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上的分歧。v第二,相斥性冲突,即行政组织和个体目标和利益不一致基础上产生的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双方都采取敌视和对立的立场,毫不妥协,从程度上看较为严重,也较难以顺利解决。v(二)冲突的解决方法v1、诱导性宣传,使行政个体逐步理解行政组织的意图,从而主动改变对抗态度,和组织保持一致;v2、下放决策权力,主要听取组织成员对组织任务的意见和建议,发现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公开加以承认。v3、避免强制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