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PPT49页).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419022 上传时间:2022-01-0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PPT49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PPT49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PPT49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PPT49页).ppt(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和幅员广大的国家,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的经验。中国民居结合自然、气候、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产生了因地制宜、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民居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民居建筑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由于中国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问情况不同,个地区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南北地区的民居建筑也各有特色。差异概述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中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

2、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中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中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北方建筑北方民居建筑的主流是规整是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四合院的特征是以轴线为主题,建筑序列从平面铺开,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处处是以礼为本的建筑特色。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窑洞式民居

3、窑洞式民居也是北方民居建筑的代表,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黄土地区。其主要形式有靠窑室和地坑窑。窑洞式住宅的结构以拱券为主,由于每部空间的封闭,所以主要装饰集中在门窗与墙面,以门画、窗花、门帘、炕围等贴花和绣花的形式出现。山西窑洞窑洞南方建筑 我国南方民居建筑以江南水乡民居多,主要分布在苏州、杭州、湖州等地。其布局极讲究对有限空间的巧妙利用,形成了临水面街、小桥深巷的独特特点。总体建筑上着意于修饰乡村外景、修建道路、桥梁、书院、牌坊、祠堂、风水楼阁等。色调主要以淡雅明快的白、灰、绿等为主,粉墙灰瓦,倒映在碧绿的水中,柔和而宁静。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

4、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 周庄古镇苏州园林岭南地区和湘黔滇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丰富多彩,保留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与不同的民族特色。云南傣族竹楼云南傣族竹楼广州西关大屋广州西关大屋广西壮族木楼广西壮族木楼侗族村寨中的鼓楼福建土楼福建土楼福建土楼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强烈的宗族特性。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造成南

5、北建筑差异的原因1 气候因素2 地形、地貌因素3 人文因素中国北方地区多处于中温带,气候比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内部构成也多为离散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用地就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寒冷的气候还要求建筑拥有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使得建筑实体十分笨重,而不便于凹进凸出,建筑空间受到实体的严格枷锁,不得不呈现规整的形体。相反,南方气候炎热,民居建筑的墙体和屋顶都可以做得单薄、轻巧,建筑空间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可以自由地伸缩、凹凸,方便地展延、通透。 2 地形、地貌因素中国北方平原与高原分布广泛,人口密度比较稀疏,因此,聚落与建筑选址经常设在平坦的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和地形的平整,为北方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和基础。因此,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十分统一。 3 人文因素南北建筑风格样式的差异还缘于南北居民的文化习俗、喜好和 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南方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显得繁杂自由,北方表现在规整、简单、一致,由于人文传统的不同,还导致二者在建筑装饰上出现许多差异,南方的装饰比较写实,而北方大多数传统民居的装饰比较抽象。这就是所谓的“南繁北简”和“南奢北朴”的装饰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