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_省略__以南水北调_中线_工程库区为例_杨云彦.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414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_省略__以南水北调_中线_工程库区为例_杨云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_省略__以南水北调_中线_工程库区为例_杨云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_省略__以南水北调_中线_工程库区为例_杨云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_省略__以南水北调_中线_工程库区为例_杨云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以南水北调 ( 中线江程库区为例 杨 云 彦 赵 锋 内容提要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一种甄别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主要限制因素及其相互关 系的集成分析方法和建设性工具。本文借助于这一研究框架,利用南水北调(中线 ) 工程的实地 调查数据,对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库区农户生计资本整体脆弱, 生计资本的社会融合程度低。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外力冲击作用下,库区农户必须借助移民开发 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计资本的优化和转型;同时,应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生计 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为生计模式向可持续转化创造条件。 关键词:库区农户;生计资本 ;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弓

2、 I目 生计问题乃民之根本,国之大计,而优质、高效的生计资本又是农户降低生计脆弱性、增强风险抵御能 力的基础。随着国内外对生计问题的深入研究,可持续生计方法 (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SL) 作为一种寻找农户生计脆弱性诸多原因并给予多种解决方案的集成分析框架和建设性工具 ( Martha Q R bem杨国安, 2003 X正逐渐在理论上得到开发和重视 ( Chanbe平 C nway 1992; UNDP 1995; Smon守 Camey1998; DF1Q 1999X并在世界各地的扶贫开发和生计建设项目中得到了运用和实践。其 中,英国国际发展部 ( eUK SD

3、ePaitnem_IntematiQnalDevelQRnen, t DFD肝发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 架 ( SL撮为典型(见图 IX该框架将生计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 5种类型,描述了农户在市场、制度政策以及自然因素等造成的风险性环境中,如何利用大量的财产、权利 和可能的策略去提升生计水平 ;反映出农户生计资本结构、生计过程和生计目标之间的交互变化和相互作 用。 SI框架提供了一种深入观察农户的新视角(李小云, 2007 X可以用来甄别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主 要限制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001年,了一个关 于农户家庭生计资本脆弱性的分析体系。他将 生计资本风

4、险与农户的收入风险(创收活动、资本收益与处置、储蓄投资、经济机会等)、福利风险 ( 营养、 健康、教育、社会排斥、能力剥夺讲列,共同作为家庭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原因。这一方法将农户的各类生 计资本、收入实现、生产和消费以及相应的外部性制度安排很好地纳入同一体系之中进行研究(陈传波, 2005 X 在我国,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分析农户生计特征以及可持续生计实现途径方面的研究刚刚起 步。李小云、李斌等 ( 2005 )对可持续农户生计的概念、分析框架和生计途径进行了厘 清和梳理,并对贫困 农户生计脆弱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李小云 ( 2005从为,贫困农户生计资本具有脆弱性,导致农户面临外来 颂目资源

5、: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 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 R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宄 ” ( 项目编号 : 05 J3330017啲阶段性成果之一。赵锋系兰州商学院副教授,通讯作者 冲击时规避风险的手段非常有限,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的典型特征。陈传 波、丁士军 ( 2005坏用农户的风险和脆弱性分析框架,揭示了贫困农户多风险交织的状态,认为贫困农户 容易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使贫困农户的生计脆弱性进一步加剧。此外,在诸如退耕还林、退草还牧、城市 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计问题的分析研究中,围绕如何建构相关居民群体的可持续生计,研究人员分别从居 民可持续生计实现背景

6、、参与动力、生计资本重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组, 2004,孙绪民、张蕾, 2006;苏娟、王晟、冯振东, 2007 )。这些分析进一步从实证角度丰富和发展了农户 可持续生计的国内研究。 图 1可持续生计框架示意图 本文对南水北调(中线 ) 工程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的衡量是在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框架内引入的, “ 生计包含了农户为了生存或者谋生所需要的能力、资产(物质的和社会的资源)和从事的活动 。一 种生 计 ,只有当它能够应对并从压力和打击庚变中恢复,在当前并长远地维持乃至加强其能力与资产,同时不 损坏自然资源基础,才是可持续性的 ( Chambers and C

7、 nway 1992 )。 ” 农户生计资本既是农户开展生计活动 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户抵御各种生计风险的重要屏障。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能够较全面地 反映农户各类生计资本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有效途径,保证生计实现的可持续性。更为 重要的是,在南水北调(中线 ) 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的前提下,工程对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典型的外力 冲击效应(杨云 彦,2008 )。这种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这一冲击,库区农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背景 下,如何围绕生计资本确立内源发展的基础,在生计资本方面需要做出哪些适应与调整,以更好地实现生 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这些都必须以对当前库

8、区农户生计资本现状充分、清晰地把握为前提。 二、库区农户生计资本调查与测量 (一)调查研究概况与生计指标设定 南水北调(中线 ) 库区农户是指南水北调水源区 丹江口水库周围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生产生活活 动,共同占有与使用生计资本,有共同的家庭收支预算,并通过自然的家庭劳动分工而形成的 农业家庭组 织。农户是库区农村经济最基本的产业组织形式,也是本文生计资本测算与评价的基本计量单位。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 ) 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的状况, “ 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 究 ”课题组于 2007年 8月份在南水北调(中线 ) 库区的丹江口市、郧县和淅川县开展了大型的调研活动,实 59 际

9、调查农户 3145户。调查内容包括库区农户生产生活方式、各类生计资本现状、农户对部分生计资本及 相应来源的评价等。调查方法主要包括访谈、实地考察以及书面资料的调查等。 在调查指标的设定和测量方面,部分指标采用让农户根据生计实践进行评价的方式间接获取相应生 计资本信息,如农户享有的基础设施、对耕地质量的判断、对金融服务的评价等。由于调查所取得的数据 具有不同的量纲、数量级和变化幅度,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的办法进行处理 。这样,所有测量指标标准 化后的值都介于 0和 1之间,便于不同类别生计资本的对比分析。本文对于生计资本和生计资产的概念 未做严格区分,按照其形态和习惯赋予资产或者资本的称谓。另外,

10、部分生计资本的技术差别也无法进行 细分和差异比较,比如对于农用拖拉机,无论它使用了 2年还是 8年,均假定其在功效上无差异。 (二)库区农户生计资本指标的设定与测量 1. 人力资本指标及测量。在农户生计资本中,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农户驾驭其他资本 的能力和范围。对人力资本的测量设定了两个指标:其一是以年龄和健康状况为主要标志的农户家庭成 员劳动能力指标。测量时将农户每个家庭成员的年龄结合其健康状况赋值。其二是以家庭成年劳动力的 文化程度所体现的生计活动能力测量指标。对这一指标的测量以接受学历教育情况为准,划分为 6种类 型进行赋值(见表 1 )。 表 1库区农户人力资本指标 居民家庭

11、成员以年 龄、健康因素为特征的劳动能力赋值 居民家庭主要成员以学历教育 为特征的生计活动能力赋值 # 家庭成员类别 类别标志 赋值 受教育程度 赋 值 学龄前儿童 年纪太小,不适宜从事劳动 0 文 盲 0 受教育阶段儿童、青少年 可以从事一定的辅助性劳动 1 小 学 1 待业或赋闲在家的青少年 具有劳动能力,可以从事相应劳动 3 初 中 2 打工青年 具有劳动能力,能为家庭创造收入 4 尚 中或中 专 3 成年人 生计成果的主要创造者,能从事全部劳动 5 大 专 4 60 75岁的老年人 只能从事有限的劳动 2 大学本科及其以上 5 75岁以上的老年人 年纪太大,不适合从事劳动 0 丧失劳动能

12、力者 因伤、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劳动 0 注: *这一指标只针对户主和主要劳动力 ( 18 60岁班行测算 2. 自然资产指标的测量。农户的自然资产主要是指农户拥有或可长期使用的土地。土地为农户提 供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也是农户最重要的自然资产。调查中我们将土地这一自然资产分别以农户家庭 拥有耕地亩数和家庭耕地质量好坏两个指标来衡量。前者可以反映农户使用的土地资源规模,后者可以 反映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率。由于耕地质量受地形、气候、灌溉条件、土壤习性、土地耕作技术和土地投入等 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对耕地质量的测量由农户根据自身耕作实际经验来评价(分为非常好、比较好、 一般、中下等和下等五

13、个等级 ) (见表 2)。 3. 物质资产的测量。物质资产是指农户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资设备和基础设施,如住房、道路和农 用机械等。物质资产的测量设定了三个指标,分别赋予 0.4、 0.3和 0.3的权重。第一个指标是家庭住房, 以农户住房类型、住房面积(其权重各占 50%评 P住房建筑年限为准进行测算(见表 3)。例如,若 某农户 X:; m inX;i *极差标准化计算公式: zii=ma_m,本文以家庭为单位按照所属生计资本类别测算 家庭住房情况为人均 25平方米砖瓦房,已建 8年,则这一农户家庭住房指标赋值得分为 2. S即 0. 8X (4+3)/2以农户为单位进行赋值标准化后为 0.

14、56第二个指标是农户的自有物质资产(住房除外)。考 虑到农户自有物质资产种类多样,本次调研在预调研的基础上列举了 27种自有物质资产,其测量按照被 调查农户所拥有自有物质资产的数量占 27种自有物质资产的数量比重确定。比如,若某农户家庭有 1辆 农用车和 1台手扶拖拉机,则这一农户的自有物质资产指标数值为 0.074即 2/27。第三个指标是库区农 户对享有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的评价,从市场条件(如买卖种子、化肥的方便程度等)、医疗卫生设施条 件、道路交通设施条件、儿童受教育条件四个方面由农户以满意度形式进行评价,分别给予 0.25的权重, 评别标准、赋值方式与农户对耕地质量的判断相同。 表 2

15、库区农户自然资产指标赋值 户有耕地面积数值指标(亩) 耕地面积指标标准化后数值 ( N ) 农户对耕地质量判断 判断得分 户有耕地面积最大值 : 30亩 1 非常好 5 比较好 4 户有耕地面积最小值 : 0亩 0 一般 3 中下等 2 K等 1 注:由于调查样本为 3145户,户有耕地面积指标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连续变量,这里给出的只是最大值、最小值。本文剔除了 实地调查数据中的一些奇异值 表 3库区农户家庭住房测量指标及其赋值 住房类型 赋值 人均住房面积 赋值 住房建筑年限 赋值 混凝土构造 5 50平方米及以上 5 5年以内 1 砖瓦构造 4 30 50平方米 4 5 10年 0. 8

16、 砖木构造 3 20 30平方米 3 10 20年 0. 6 土木构造 2 10 20平方米 2 20 30年 0. 4 其 他 # 1 10平方米以下 1 30 50年 0. 2 50年以上 0 注: *是指比上述四种类型性状比更低的住房类型 4. 金融资本指标及测量。金融资本是指农户可自主支配和可筹措的资金,包括三个部分:农户的年 现金收入、农户从各种渠道筹措的资金和农户获得的政府救助和补贴。农户的年现金收入主要是库区农 户通过出售自己种植农作物和外出务工而获得的收入,这是大多数库区农户金融资本的主要来源。鉴于 实地调查数据的截面性质,对库区农户年现金收入测量以 2006年农户家庭的现金收

17、入为准。农户从各种 渠道筹措的资金包括农户从正规渠道(银行、信用社)和非正规渠道康朋好友等篤措的资金。由于大多 数农户授信基础差,加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不重视,农户从正规渠道融资很困难;同时,农户从非正规渠 道获得的资金涉及家庭隐私,也难以获取准确数值。因此,在研宄中以农户对融资渠道的评价来间接体现 获取金融支持的状况。政府救助和补贴主要是指 库区农户获得的政府种粮补贴款和老移民补贴款等。从 2006年起,国家开始向库区的老移民户发放移民补助款,每人 600元年。种粮农户也得到了数量不等的 粮食补贴;另外,部分贫困农户享受有农村低保。这些共同构成了库区农户获得政府金融支持的重要 途径。 5.

18、社会资本指标及测量。社会资本是指农户为了实施生计策略而利用的社会网络,包括加入的社区 组织以及农户家庭构建的社会网络。库区农户社会资本网络具有非规则性,一方面,除了行政组织外,库 区农村社区组织缺失,农民参与某种协会或组织的自我组织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农户社会网络主 要表现 为基于血缘关系的家庭亲戚网络、基于地缘关系的乡邻网络和基于行政隶属关系的行政组织网络等(李琳 一,2004)。因此,对农户社会资本结合实际状况用两个指标来衡量 :一是农户在生产生活中获取支持的状 况。测量指标分别为农户在资金筹集、重大决策事项以及劳动力互助方面得到社会支持的情况 ;二是农户 与村干部、乡邻和亲戚的关系状况。

19、这一指标可以大体反映农户在面临风险和困难时获得支持的强弱。 三、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的主要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在对库区农户各类生计资本测量指标和测量方法设定后,利用充计软件计算出库区农户各类生 计资本量化后的数值,这些数值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的结构和总体状况(见表 4)。 表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农户生计资本测量表 资本类型 测量指标 指标符号 指标值 测量计算公式 生计资本测量值 人力资本 # 农户家庭成员生计活动能力 0. 403 0. 6/ H, + . 4/- 0. 354 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程度 0. 281 自然资产 户有耕地面积 0. 19 0. 5/- Nj + 0.

20、 5/- N 0. 400 耕地质量 0. 61 农户住房 H Pi 0. 246 . 4X 圬十 0. 3X 乓十 0. 3X P3 0. 588 物质资产 农户自有物质资产 p2 0. 901 农户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p3 0. 731 农户年现金收入 0. 094 0. 5X 巧 +0. 3X 乓 +0. 2X F3 0. 339 金融资本 农户对融资渠道的评价 F2 0. 535 农户获取的政府救助和补贴 F3 0. 651 社会资本 农户获取的社会支持 0. 448 0. 6X +0. 4X 0. 578 农户社会关系 生计资本测量值总计 0. 773 2. 259 注

21、: *对于人力资本指标测定标准的设定 ,本文参照了李小云等 ( 2007)对农户人力资本量化的赋值标准; 照 “ 住房建筑年限赋值 X 浓户住房类型赋值 + 农户人均住房面积赋值 ) /2 ” 计算 *农户住房测量值按 通过表 4可以反映出库区农户生计资本具有以下特点: ( 1)人力资本是农户家庭收入增长、生计模式 创新的主要推动因素,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农户对其他资本的运用。库区农户人力资本指标得分值为 0.354其中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程度测量分值仅为 0.281,反映出库区农户人力资本积累整体薄弱。特别 是,通过学历教育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大都毕业后离开农村到城镇工作。大部分仍然属于库区农村

22、 户口、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人也去外地打工,成为了农民工。因此,库区农村常住人口老弱病残和妇幼 儿童居多,普遍缺乏一种有利于生计创新的人文环境和人力资本基础,对库区农户生计模式的创新和生计 效率 的提高形成抑制。从生计能力培育来看,库区农户大多缺乏对现有人力资本进行较大规模投入和通 过投入进行人力资本结构转换的资本基础。他们绝大部分人既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相应的技能教育,也没 有参加过必要的技能培训。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家庭成员有病 也不能去大医院看病,生计实现可持续的能力塑造和潜能积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 库区农户自然资产得分值为 0.4人均自然资产数量较

23、少,反映出农户传统生计的实现基础比较 薄弱。库区农户户均耕地 5. 95亩(含部分农户耕种的库区落差地)。库区农户对土地的利用比较单一,主 要从事粮食作物的种植,很少从事多种经营。从耕种土地能够获得的收益看,虽然国家从 2006年取消了 农业税,有利于农户增加收入,但地块的细碎化和分散经营导致土地利用的规模化效应缺失,在农业生产 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农业的比较收益仍然低下。而且,库区耕地受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等不可 抗拒力影响,灾害较多,其生计成果的实现具有很大的风险。特别是农户对于库区落差地的利用处于一种 对风险听之任之、听 天由命的状态。以种植业为主体的生计活动和结果暴露于不可控风险

24、因素之下,多数 农户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而缺乏可行的补救措施。自然资产及其产出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 (2) 库区农户物质资本测量得分值为 0.58S农户自有物质资产的测量得分值更是达到了 0.901。这 说明大部分库区农户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基本具备,差异不大。但结合实地调查可以发现,多数农户自有 物质资产多限于维持简单生产和生活等基本生计的需要,在面临风险的时候不具有转换性,不能转变为可 以交换的资本来降低生计脆弱性。而且,在生计能力提升和生计途径创新上的技术 支撑条件尚不具备。 由于库区老移民户居多,住房多为丹江口水库建设时移民搬迀建造而成,虽然多数农户家庭人均住房面积 尚可,但房屋历经数十年

25、而破旧不堪,舒适度和环境卫生很成问题。在基础设施等公共物质资产方面,农 户对交通基础设施等物质资产的满意度不高,存有很大的发展期望。 (3) 库区农户金融资本的测量得分值仅为 0.339在 5类生计资本中得分最低。特别是库区农户年现 金收入评价得分值仅为 0. 094。这一方面说明大多数库区居民极少有交易性极强的货币资本积累,如何实 现收入的货币化仍然是库区农户在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另 一方面这一数值也间接体现出库区农户现 金收入的巨大差异性。由于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服务严重滞后于农户的实际需求,农户对正规金融组织 的金融服务评价普遍不高。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方式如民间高利贷、亲朋好友的互借互助等

26、虽然可在一定 程度上满足农户对资本流动性的需要,但该种方式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不但受制于库区农户社 会资本网络的疏密程度,而且还限定于农户亲朋乡邻的家庭经济实力和闲余资金的多少。政府的移民补 助款和农业补贴等转移性收入虽然数额不大,但却能够形成对库区居民金融需要的稳定支持。对于兼业 农户而言,通过 外出打工从形式上实现了抵御生计风险的手段多样化,打工收入成为库区居民现金收入的 重要来源。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打工者仍然在市场机会获取方面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库区农户既没 有足够的金融资本积累,又缺乏必要的现代金融支持,农户金融资本积累的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 (4) 库区农户社会资本的测量值

27、在所有生计资本中是最高的,达到了 0.57S由于这一指标的计算主 要是基于农户自身对社会关系的评价,这说明农户对于因地缘、血缘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网络大多持非常肯 定的态度,它们是农户规避生计风险、实现私力互助的坚实基础。而且,这 一数值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 这样一个事实 :丹江口水库扩容建设导致的移民搬迀使农户传统的社会联系断裂,致使其社会资本效能被 分散和弱化,农户社会资本流失加剧。与此同时,由于农户很少参与各种社会组织,也很难拥有社会权威, 而相对封闭的狭窄的家庭网络和地缘网络对于农户抵御生计风险有时是非常无力的。 总体来看,库区农户生计资本得分值为 2. 259呈现出生计资本规模有限、整体

28、脆弱、生计资本社会融 合度低的特征。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生计资本差异较大,大多数农户对各类生计资本的开发利用处于较 原始的状态。 四、库区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和生计资本发展的策略 清晰地把握现状是勾绘未来发展蓝图的重要一步。正如前文所述,对南水北调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状 况的调查与分析,意在剖析库区农户及其生计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源基础,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创造条件。在这其中,能力可以理解为个体或家庭在生计活动中可选择空间的大小。能力不仅包括自身 的素质蓿养、健康和知识禀赋 X而且还包括其拥有的交换权利 ( 参与到社会中的权利和机会 )( 森, 1989 )。能力对库区农户而言,既是其建构生

29、计资本的平台,同时又是这种建构行为的结果,具体可表 征为 农户拥有生计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投资机会的获取和把握等方面。 发展是一个降低脆弱性、增强能力的过程。在库区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和生计资本发展策略上, 首先,要以人为本,找寻破解库区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现状的办法。其中,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是库区农 由于本文对农户年现金收入采用极差标准化进行处理,当农户间年现金收入差兄很大时,每一农户的年现金收入标准化值就会较小 63 户生计资本更新和发展的突破点和关键点。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 主线的 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要巩固库区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30、,提高农户主要 劳动力和潜在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就业技能,增强农户家庭的风险处理能力和抵御能力。创造机会, 让农户了解生计资本投资等信息,引导农户自主地确定发展需求和方向,使其主动获取新的致富技能和发 展机会,最终全面提升个体、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其次要充分识别并努力降解库区农户 特别是贫困农户的生计资本脆弱性。针对南水北调库区农户贫困发生率较高,部分农户生计资本原始、稀 少的特点,可以考虑制定一个长远的扶 贫规划,加大对生计能力和生计资本积累较差的农户家庭的扶持力 度。帮助其进行生计模式和职业选择,设计生计资本投资计划,并在资金融通上通过扶贫政策等予以支 持,尽可能降低乃至消

31、除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积累两极分化现象。再次应借助库区开发性移民政策和生态 补偿机制,为农户提供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府应当通过公共投资为农户提供良好的乡村 医疗服务、完备的交通设施、充足的市场信息,帮助农户应对风险。国家还可以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科技部 门与农户签订技术开发承包合同,办好科技开发及科技农户示范经济区。让科技致富的观念 深入人心,不 断提高农户素质和实践技能。最后,创造公共信用,解除农户生计资本投资所面临的流动性约束,帮助农 户实现生计资本投资和创业。当前,库区农户面临的资本 “ 瓶颈 ” 约束是制约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积累和发 展的最大障碍。可以建立库区农户合作组织,弥补库区

32、农户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不足,使农户能够借助 组织力量破解生计资本投资的各种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投融资的社会化、组织化,扩展生计资本的社 会来源。另外,可以通过发展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民间金融,促进信贷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帮助农户通 过农户信贷和跨期收入转移来 满足生计投资需求。 五、结语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 DF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南水北调(中线江程库区农户的生 计资本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库区农户在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 本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脆弱性。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生计资本存量有较大差异,多数农户对生计资本 的投资和运用非常有限,生计资

33、本仅限于农户自身温饱问题的解决,面向市场实现生计资本社会融合的发 展程度严重不足。 解决南水北调 ( 中线江程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的脆弱性问题,一是要充分识别生计资本脆弱性发生的 现实基础,二是要动员农户、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努力减少生计资本脆弱性形成的主要障碍。 在如何科学合理地调查研究农户生计基础这一问题上,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 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的分析也仅仅是一个尝试。但是,这一调查和 分析,有利于摸清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的现状,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结构优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利于在南水 北调工程这一外力冲击下,确立农户生计内源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34、有利于贯彻 “ 以人为本 ” 的发展理念, 进而寻求提高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DF1Q Sus 坦妗 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 DePartnent |br Internationa ID eve l pmen, t2 2 Dercon S. Assessjigyuiembili Dft Jesus College and DeParment of Econan ics xrd IJniversiiy 2 l 3 GolcJnai Ian Sustajiable Livelihoods APP! aches. rig

35、ji, s APPlicati ns ip AQuatic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 ns C n长 1nce on practical Strategies poveriy Targeted Research Hanoi Vieflian 2000 4. Martha Robert杨国安 .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 一 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1 ) 裉据调查组的调查分析,以 2006年库区农户家庭实际收入为基准,库区农户调查总样本贫困发 生率为 2& 09%,而曾经经历过丹江口 水库移民的农户贫困发生率为 31. 5

36、% 林乐芬等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现状研究 林 乐 芬 赵 辉 安 然 李 佳 沈 颖 妮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南京、昆山、无锡三个样本地区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经济发展水 平相对较低、对土地存在严重依赖的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比较差,生活 水平较之前的农村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相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非 农产业发展水平高,就业技能比较高,当地政府给予的补偿比较多,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 生活的能力比较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已经不是农民个体的风险问题,而是影响深远的群体 风险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 ;失地农民;市民化;比较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37、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工业化中 期阶段,城市化也开始进入加速期。全国城市 (镇擞量、规模尤其是城市(镇)面积均呈现高速 扩张态势, 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1990-2006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 12856平方 公里增加到 33659平方公里。 5. MichaelM. 风险、保障和重建:一种移民安置模型 .河海大学学报(齊学社会科学版 ), 2 2(6) 6. 陈传波 .农户风险与脆弱性:一个分析框架及贫困地 R的经验 .农业经济问题, 2005(8 ) 7. 陈传波, r上军 .中国小农户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研宄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8. 冯振东

38、.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宄 .西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2007 9. 李斌,李小云,左停 .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宄与实践 .农业技术经济, 2004(4) 10. 李小云,董强,饶小龙,赵丽霞 .农户脆弱性分析方法及其本土化 1、 V:用 .中国农村经济, 2007(4) 11. 李小云,张雪梅,唐丽霞 .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4) 12. 李琳一 .农户生计与资产配置的发展学研宄 .中国农业大学硕上论文, 2004 10 13. 李茜,毕如田 .新农村建设中 农民生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农学通报, 2007(5 ) 14. 苏娟 .贵州省退耕

39、还林地 R农户生计研宄 .北京林业大学硕上论文, 2007 15. 孙绪民,周森林 .论我国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理论探讨, 2007(5 ) 16. 让。德雷兹,阿马蒂亚。森 .饥饿与公共行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17. 王晟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规划, 2007(3 ) 18. 杨云彦 .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 R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个研宄框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1 ) 19.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宄组 .失地农民 “ 生计可持续对策 ”. 经济参考报, 2004 12 2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 430060

40、) 责任编辑 :方静 颂目来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宄基地重大项目基金资助(编号: 08 JJD790120) 南京农业大学 2007年十划学校资助项目 (编号: 0710A14) V .l3Q SerialN 351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D ictjon ofTchnopgicalExtension Services to tie New C untiyside BuiHiig Shanghai . Leng and LVXy43 ) Research on 也 e Endogenous G!w1hMechanisrn of JipmalFiance and

41、 its G vemmentRegutpn . WANG Shuguang and DENG YitJig(47) finance Plays an tnportant i le Ji the fjiancial syston of Chpa This Paper studies causes behind tie gicwih of jnmal fjiance fian an econanic viewpoint as well as a sociological and cultuml an如 topological viewpoint This PaPer analyses 俶 e jn

42、stiuitional supply and and wii emeih d f gsme 也 eory discusses the i le of lural social neiyoi trust relationship and cultural tra- dition Ji endogenous gicw of inpmal fjiance The Policy suggestion of ihis paper is 也 at gov_ errment should encourage 也 ose wel_perf)med jnmal fjiance t) exert its cwn

43、Jiitiatives anj give ti TL legal status Ji orjer to tnpiove the sttucuire of financial syston of ChiPa Adverse Selctpn Care_seekpg Behavjpr and H sPitalizpg Decisjpn ofRumlH useh Us New RuralC Pemtive Medicare Based n an EmPiricalAnas of 2h nSxjan C un1 Chongq pg . JFWG Yuameng 93NG Qingjfeng and H/

44、W Cheng(52 ) Ccmmunity_based heal1h insurance schone ( CBHB) is regarded as a policy tool of fjiancingmed_ ical services Ji Jevepping countries Based n 1he survey data f5S9 ruml h useh Us f ZhonSxi C uniy Ji Ch n8QP Chin,a 1his Paper makes a Jescrption analysis of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services

45、utilizing Meanwhile it uses L SitM del 1 analyze tnpactofnew rural coopemtivemedi. cal schones (NRQV1S) on in_patient services utilizing Result donstrates atmap medical Jistitu_ tjons of sampled h useh lds are tcwnshP heal1h centers and village health statical NRCMS could clearly pionote famers ID u

46、tilize medical services especially the in_patient services but new RCMS is troubled by adverse selection A Survey of FamersLivelihood OPital tie Framework f 1he Sustajiable Live lh d APPioac A Case S 似 dy f tie Reservoir Zone of S uih-tQ N rtiW aterTmns 长 r(M Hdle Line) Project . YANG Yunyan and Zha

47、o Feng(58 )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 is an integrated analytical me俶 d and constmctive tool 10 i_ denti仅也 emain cons抑 ints on famers sus诂 inable livelihood and 1he relati nshiP beWeen 也 QTL In 俶 e light of 1his framewoik present Papermakes an onpirical study of status quo of livelihood capital of tie faming households in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