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习题.doc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5394314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化检验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临床生化检验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生化检验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化检验习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一、A型题 1. 体内总体水量约_C_升。 A. 14 B. 24 C. 34 D. 44 2血浆含水量约占ECF的_A_。 A. 1/4 B. 3/4 C.2/3 D.1/3 3细胞内钾约占总钾量的98%,血浆中仅占_D_。 A. 2% B.0.2% C.1.5% D.0.3% 4_B_使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引起高血钾症。 A.急性肾功能不全 B.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严重呕吐、腹泻 5冷藏保存电解质分析的标本,会引起_A_。 A.血清钾增高 B.血清钾降低 C.血清钠增高 D.血清钠降低 6血清钾、钠测定的参考方法是_D_。 A.分光光度法 B

2、.离子选择电极法 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D.火焰光度法。 7血清钾、钠直接ISE法_D_,使结果更真实反映临床情况,大多数临床医生推荐使用该方法。 A.免去了样本的稀释 B.为参考方法 C.可控制离子的活度系数 D.免除了电解质排斥效应 8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BA. 溶液中气体分压的总和总是等于大气压P(Amb)的 B. 溶液中气体分压的总和不一定等于实测压力 C. 混合气体分压的总和不一定等于实测压力 D. 混合气体分压特性同样适合于溶液中的气体 9血气分析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DA. PO2仅与cdO2有关 B. ctO2= cdO2+O2Hb C. PCO2仅与cdCO2有关 D

3、. ctCO2= cdCO2+CO2Hb 10. O2在肺泡里被摄取主要受以下因素支配,但除_C_外。 A. 肺泡气中PO2 B. O2自由扩散通过肺泡膜的能力 C. Hb释放CO2换取O2的能力 D. HHb对O2的亲和力 二、X型题 1参加水、电解质和pH调节的主要器官有_A、C_? A. 肺 B.肝 C.肾 D.肠 2关于总体水在体内的分布,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BCDA. 1/3存在于ECF B. 2/3分布在ICF C. ECF的3/4为细胞间液 D. ECF的1/4为血管内液 3血浆中主要渗透物质有哪些? ABCDA. Na+ B.Cl- C.葡萄糖 D.尿素 4钾在人体的主要生理

4、功能是_ABCD_? A. 参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 B. 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C. 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D. 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5影响血钾浓度的因素有_ABCD_? A. 钾自细胞内移出或细胞外液钾进入细胞 B. 细胞外液受稀释 C. 钾总量过多 D. 体液酸碱平衡紊乱 6常见高血钾症引起的原因有_BCD_? A.细胞外液受稀释 B.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 C.输入过多 D.排泄障碍 7临床实验室常采用的测定钠、钾的方法有哪些? ABDA.火焰发射分光光度法 B.离子选择电极法 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D.分光光度法 8测定钠、钾的分光光度法主要有哪些方法? BDA. 染

5、料结合法 B.酶法 C.荧光滴定法 D.大环发色团法 9临床常用氯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ABCDA. 汞滴定法 B.分光光度法 C.库仑电量分析法 D.ISE法 10O2在肺泡里被摄取主要受哪些因素支配? ABCA. 肺泡气中PO2 B. O2自由扩散通过肺泡膜进入血液的能力 C. 静脉血红细胞中还原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 D. 动脉血PO2 三、名词解释 1. 电解质排斥效应 2. P50 3. Donnan平衡学说 4. 阴离子隙 5. 气体分压 四、问答题 1简述体内水的分布情况。 2简述体液电解质分布情况。 第七章 参考答案 一、 A型题 1. C; 2. A; 3. D; 4. B;

6、5. A; 6. D; 7. D; 8. B; 9. D; 10. C; 二、X型题 1. A. C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B. C. D 7. A. B. D 8. B. D 9. A. B. C. D 10. A. B. C 三、名词解释 1指的是血浆中固体物质部分(血脂和蛋白质)约占总体血浆的7%,而水相只占93%,电解质都在水相中存在。因固体物质改变,引起水相改变,使电解质结果不真实。 2P50为血红蛋白与O2呈半饱和状态时的PO2。 3体液中阳离子总数应与阴离子总数相等,并保持电中性。阴离

7、子常常随阳离子总量的改变而变化,而某一种阴离子的减少会使另一种阴离子增加来维持电中性。 4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计算为:AG =(Na+ + K+)(Cl- + HCO3-)。 5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分压为气体在总压力中的物质分数(摩尔分数),每种气体分压的总和一定等于大气压P(Amb)的值。 四、问答题 12/3的总体水(total body water,TBW)分布在ICF,1/3存在于ECF,ICF和ECF之间被细胞膜分隔。ECF又被毛细血管内皮分隔为3/4为细胞间液,1/4为血管内液。 2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和阴离子为Na+和Cl-,而K+却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

8、,这种分布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的主动转运功能。钠钾泵将Na+从细胞内泵出到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钾收回到细胞内。因此,钠钾泵在维持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八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一、A型题(30题) 1.反映肝细胞受损、膜通透性增加的血清酶是: A.GGT B.ALT C.MAO D.CHE E.ALP 2.有关甲胎蛋白(AFP)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主要在胎儿肝脏中合成 B.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明显升高 C.恶性畸胎瘤患者羊水中升高 D.健康成人肝细胞也大量合成 E.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患者血中也呈中等度升高。 3.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 A. 肾脏 B.

9、 胃肠道 C. 肝脏 D. 心脏 E. 胰腺 4.以下血浆蛋白质不在肝脏合成的是: A.清蛋白 B.凝血酶原 C.免疫球蛋白 D.纤维蛋白原 E.前清蛋白 5.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 A.石胆酸 B.甘氨胆酸 C.牛磺胆酸 D.甘氨鹅脱氧胆酸 E. 牛磺鹅脱氧胆酸 6.关于肝脏功能受损时可出现的情况,叙述最准确的是: A. ALT B. A/G比值 C. 糖原合成作用 D.血浆胆固醇酯/胆固醇比值降低 E. 以上均是 7. 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 A. 使药物失活 B. 使生物活性物灭活 C. 使毒物毒性降低 D. 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E. 使某些药物药性更强或毒性增加 8. 下

10、列哪一种胆汁酸属于初级胆汁酸? A.石胆酸 B. 胆酸 C. 脱氧胆酸 D.雄脱氧胆酸 E.甘氨脱氧胆酸 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哪一种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输 A.球蛋白 B.球蛋白 C.球蛋白 D.球蛋白 E. 白蛋白 10.下列对结合胆红素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主要是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B.与重氮试剂呈间接反应 C.水溶性小 D. 随正常人尿液排出 E. 易透过生物膜 二、X型题(题) 1.肝脏调节血糖的作用是通过 A.糖原合成作用 B.糖原分解作用 C.糖异生作用 D.糖酵解作用 .肝脏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A.生成酮体 B.利用酮体 C.合成脂蛋白、胆固醇及磷脂 D.分泌脂肪酶进入胆道帮助脂

11、肪消化 3.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能合成和分泌除球蛋白外的几乎所有血浆蛋白质 B.转化和分解支链氨基酸 C.合成尿素以解氨毒 D.肝脏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储备能力 4.未结合胆红素在血中增加的原因可有 A.脾功能亢进 B.新生儿黄疸 C.血型不合的输血 D.缺乏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5.阻塞性黄疸(胆道完全梗阻)时 A.尿中有胆红素,而尿胆素原及尿胆素消失 B.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C.血清结合胆红素剧增 D.粪便呈棕黄色 6.进行生物转化的各类物质有 A.代谢终产物及肠道内的腐败产物 B.外源性物质如药物、毒物、致癌物等 C.生物活性物质 D.各种营养物质 7.下列哪种情况可

12、导致血中间接胆红素游离增多,增加透入细胞内的危险 A.血中某些阴离子(脂肪酸、磺胺类药物等)浓度过高 B.血清中间接胆红素浓度过高 C.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降低 D.肝细胞运输胆红素的功能障碍 8.正常人血中有少量的直接胆红素,其原因 A.肝细胞摄取及处理间接胆红素的能力降低 B.肾脏与肠粘膜可形成少量与重胆试剂显色的物质 C.肝脏结合后的胆红素入血 D.血中尿素促使少量间接胆红素与重氮试剂反应而呈现的假象 9.肝硬化患者出现黄疸,可能出现的检验结果是 A.血清总胆红素增加 B.尿胆红素阳性 C. 尿胆原增加 D. 粪胆原增加 10.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特点 A.连续性 B.多样性 C.解毒和致毒

13、双重性 D.复杂性 三、名词解释 1.生物转化作用 2.次级胆汁酸 3.胆汁酸肠肝循环 4.隐性黄疸 5.初级胆汁酸 四、问答题 1.简述肝脏在人体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2.简述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及其反应类型。 3.人体内胆汁酸有何生理功能? 4.胆汁酸代谢与体内胆固醇有何关系? 5.试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第八章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 B 2. D 3. C 4. C 5. A 6. D 7. D 8. B 9.E 10.A 二、X型题 1.ABC 2.AC 3.ACD 4.ABCD 5.AC 6.ABC 7.ABC 8.BD 9.ABC 10.ABC 三、名词解释 1.某些外来异物和代

14、谢过程中生成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在肝内代谢、转变的过程。 2. 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内经肠菌酶的作用后形成次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石胆酸及熊脱氧胆酸。 3. 被肠管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所摄取,游离型胆汁酸被重新结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再随胆汁排入肠管。 4. 当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但仍在35mol/L以内,肉眼难于察觉皮肤、巩膜黄染,称为隐性黄疸。 5. 在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 四、问答题 1.(1)接受来自消化道吸收的各种物质,如氨基酸、糖、脂肪酸、胆固醇、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并进行加工和储存。 (2)合成除-球蛋白以外的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

15、如清蛋白、和球蛋白、凝血因子和转运蛋白质等。 (3)合成并分泌胆汁酸,调节胆固醇代谢并促进脂肪的吸收。 (4)加工处理体内产生(如氨、胆红素等)和外界进入(如药物、毒物、致癌物等)的非营养物质,保护机体免遭侵害。 (5)肝脏也是多种激素(如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等)在发挥调节作用后降解的主要部位,籍此可调节血浆激素水平。 2. 某些外来异物(毒物、药物、致癌物)及人体代谢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在肝内进行代谢转化。肝脏一方面使这些物质的极性或水溶性增加,有利于从尿中或胆汁中排出,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毒性或药理作用,通常将这些物质在体内(主要是肝细胞微粒体内)的代谢转变过程称为生物

16、转化作用。 生物转化作用分为两相反应:第一相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一般能使非极性的化合物产生带氧的极性基团,或产生新的功能基团,使毒物解毒或活化,使药物的药理活性发生变化,使某些致癌物活化或灭活。第二相反应即结合反应:属于耗能反应,他有保护机体不受外来物毒害、 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胆汁酸分子内部含有亲水基团(羟基、羧基、磺酰基),又含有疏水基团(甲基及烃核)。因此胆汁酸的立体构型具有亲水和疏水两个侧面,使胆汁酸表现出很强的界面活性,能降低脂、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促进脂类形成混合微团,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都起重要作用。 4. 胆

17、汁酸代谢可影响体内胆固醇的平衡:胆汁酸的生物合成是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代谢去路。肝细胞通过胆汁排泄胆固醇,主要依靠胆汁酸的乳化及形成混合微团的作用,因而胆汁酸合成、分泌的质和量都对胆固醇的排泄有影响。胆汁酸在食物胆固醇的吸收过程中起协助作用,吸收的胆固醇直接调节肠壁细胞及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 5. 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胆汁酸,随胆汁一起排入肠管,在肠管内大部分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被重吸收入血,回肠部主要对结合型胆汁酸进行主动重吸收,其余肠管则对胆汁酸进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所摄取,游离型胆汁酸被重新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再随胆汁排入肠管,形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18、,从而使有限的胆汁酸能反复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理功能。 第九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一、A型题 1. 肾单位不包括 A. 肾小球 B. 髓袢升支 C. 髓袢降支 D. 集合管 E.近曲小管 2. 正常情况下,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的物质是 A. 尿素 B. 尿酸 C. 肌酐 D. 葡萄糖 EK+ 3. 肾小管的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是 A. 近曲小管 B. 远曲小管 C. 髓袢细段 D. 髓袢粗段 E集合管 4. 正常代谢中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的主要部份是在: A.远曲小管 B.近曲小管 C.集合管- D.肾盂 E.髓袢 5. 正常代谢中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

19、髓袢 C.远曲小管 D.集合管 E.肾盂 6. 正常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达 A. 50L B. 80L C. 100L D. 180L E300L 7. 肾小管髓袢升支的功能主要是 A. 重吸收水 B. 重吸收溶质 C. 重吸收水而不重吸收溶质 D. 水与溶质均重吸收 E水与溶质均不重吸收 8. 几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 A. 尿素 B. 氨基酸 C. 肌酐 D. 谷胱甘肽 E. 肌酸 9. 理想的清除试验是: A.葡萄糖清除试验 B.Na+清除试验 C.BUN清除试验 D.内生肌酐清除试验 E.菊粉清除试验 10. 选择性指数反映了肾小球选择性的状态,当选择参数0.2时: A.表示

20、高选择性 B.表示低选择或非选择性 C.表示选择性不敏感 D.表示选择性非常敏感 E. 表示中度选择性 二、X型题 1.关于肾脏的基本结构,下列哪些正确: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C.肾小体由中央部的肾小球和包绕其外的肾小囊组成 D.肾小管分近端小管、髓袢细段和远端小管三段 E.肾血管有二级毛细血管网 2.滤过膜通透性大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不受肾小球系膜的调节 B.滤过膜面积 C.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 D.有效滤过压 E.肾血流量 3.下列哪些是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价指标 A.肾小球滤过率 B.滤过分数 C.尿酶 D.尿蛋白选择指数 E.HC

21、O3-排泄分数 4.利用不同物质的清除率可测定肾脏的哪些功能: A.肾小球滤过率 B.肾小管重吸收 C.排泌作用 D.肾血流量 E.肾滤过压 5.GFR测定的物质有 A.菊粉 B.肌酐 C.葡萄糖 D.白蛋白 E.51Cr-EDTA 6.测定滤过功能的指标有 A.血肌酐和血尿素 B.血清尿酸 C.胱抑素C D.尿Na+浓度 E.低分子量物质 7.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试验包括 A. 尿2-微球蛋白测定 B. 磷的重吸收率测定 C. 滤过钠排泄分数测定 D. 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测定 E.酚红排泄试验 8.肾小管和集合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检查 A.尿比重与尿渗量测定 B.尿浓缩试验和稀释试验 C.渗

22、量(透)清除率 D.肌酐清除率 E.氯化铵负荷试验 9.肾功能试验方法的选择时注意以下几点 A.必须明确检查的目的; B.按照所需检查的肾脏病变部位,选择与之相应的功能试验; C.方法应用由简到精、由易到难 D.不能了解左、右肾的功能 E.在评价检查结果时,必须结合病人的病情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最后作出判断 10.根据发生的病生机理不同,蛋白尿可分为: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组织蛋白尿 三、名词解释 1. 肾小球滤过 2. 孔径屏障 3. 肾小球滤过率 4. 尿蛋白选择指数 5. 肾小管重吸收 四、问答题 1. 简述肾脏的主要

23、功能。 2. 简述肾小球滤过功能。 3. 简述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 4. 简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主要转运功能。 5. 肾脏疾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 第九章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D. 2.D. 3.A. 4.B. 5.A. 6.D. 7.B. 8.C. 9.E.10.B. 二、X型题 1.A.B.C.D.E. 2. B.C. 3.A.B.D. 4. A.B.C.D. 5. A.B.E. 6. A.B.C. 7. A.B.C.D. 8. A.B.C. 9. A.C.E. 10. A.B.C.D.E. 三、名词解释 1. 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

24、溶质,包括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 2. 孔径屏障指由滤过膜三层结构上孔道所构成的屏障。 3.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4. 尿蛋白选择指数-两个分子量或所带电荷不同的蛋白过筛系数或清除率之比值称尿蛋白选择指数 5. 肾小管重吸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的水和某些溶质,部分或全部转运回血液的过程。 四、问答题 1. 简述肾脏的主要功能。 答:肾脏主要功能包括排泄废物、调节体液以及酸碱平衡、分泌激素等。其结果是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运行。 (1) 排泄机体代谢的终产物,如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尿素、核酸代谢产生的尿

25、酸、肌肉肌酸代谢产生的肌酐和血红素的降解产物等; (2) 进入体内的外源性异物,如绝大部分药物、影像学检查的造影剂和毒物等; (3)保留体内所需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等。 (4)排泄过多的体液,以保持水的平衡。 (5)调节体液的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6)内分泌功能,如分泌肾素、前列腺素、缓激肽、促红细胞生成素、1,25-二羟基维生素D3和其他一些活性物质(内皮素、内皮细胞源性舒张因子等)。此外,肾脏是许多的肽类激素和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降解场所。 2. 简述肾小球滤过功能。 答:肾小球滤液的生成与细胞外液的生成相似。人体两侧肾脏的肾单位总数达200万个,总滤过面积约1.5m2,十

26、分有利于滤过。滤过膜通透性大小由其结构决定,同时受肾小球系膜的调节。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由三种力组成。入球端有效滤过压为2.0 Pa,籍此可使血浆某些成分透过肾小球滤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出球端有效滤过压为0,滤过停止。肾脏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正常人安静时的肾血流量约1200 mlmin, RBF中94%左右的血液分布在肾皮质。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主要受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调节。 3. 简述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 答:滤过膜形成的滤过屏障包括两个部分:孔径屏障:指由滤过膜三层结构上孔道所构成的屏障。屏障作用与滤过膜上的孔径大小以及物质分子构型、形状和伸展性等有关。电荷屏障:滤过膜三层结构

27、的表面都覆盖有一层带负电荷的唾液酸,这就使带负电荷的物质不易通过,而带正电荷的物质较易通过。滤过屏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孔径屏障,分子半径小于2 nm的物质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分子半径大于4 nm,分子量约70 kD的物质几乎不能通过。电荷屏障只是对那些刚能通过滤过孔道带负电荷的大分子物质,如血浆清蛋白(半径为3.6 nm)有选择性的阻挡作用。 4. 简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主要转运功能。 答:物质转运过程包括重吸收和排泌。重吸收和排泌方式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许多物质的重吸收和排泌作用具有选择性和最大重吸收量。近曲小管是物质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髓袢在尿液的浓缩稀释等功能中起重要作

28、用,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都有泌H+功能,通过H+-Na+交换,达到重吸收NaHCO3的目的,参与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5. 肾脏疾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 答:尿液检查:一般性状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液细菌学检查;肾功能检查:肾脏泌尿功能检查和肾脏内分泌功能检查;尿蛋白和尿酶检查、肾脏免疫学检查等。 第十章 心脏标志物复习指南 一、 A型选择题 1. 肌原纤维粗肌丝的组成成分是以下哪种 ( ) A肌动蛋白 B.肌球蛋白分子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2. 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 A.危险因素等同于病因,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 B.

29、危险因素不是诊断指标,但危险因素升高增加了冠心病患病可能性。 C.同一疾病可能有多种危险因素,其影响程度不一。 D.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一、二级预防有重要价值。 3. 下列危险因素中,哪种指标可更准确地预报冠心病发生 ( ) A. TC B. TG C. HDL-C D. TCHDL-C 4. 有关CRP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 A. 是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 感染、创伤、手术可导致升高。 B. CRP的升高反映了动脉硬化存在低度的炎症过程和粥样斑块的脱落。 C. 在AMI发生后6h在血中才能测得升高的hsCRP。 E. AMI患者中hsCRP和TC/HDL-C联合分

30、析,可大大提高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 5.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中,下列哪项指标除外 ( ) A血浆纤维蛋白原 B. 血浆凝血活酶转变加速素 C. 凝血因子 D.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6.下列哪项不是冠心病的确定危险因素 ( ) A. 纤维蛋白原增高 B. C-反应蛋白增高 C. HDL增高 D. 凝血因子异常 7.下列哪项指标通常被作为心肌损伤确诊标志物 ( ) A.CK B.CK-MB C.LD1 D.CTn 8.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心肌酶谱检测指标 ( ) A.CK-MB B.LD1 C.CK D. CTn 9.正常成人心脏组织中LD同工酶的含量为 ( ) A.LD1LD2LD3L

31、D4LD5 B.LD2LD1LD3LD4LD5 C.LD4LD1LD2LD3LD5 D.LD5LD2LD1LD3LD4 10.目前检测CK-MB主张使用的较特异方法是 ( ) A.电泳法 B.免疫抑制法 C.CK-MB质量测定法 D.CK-MB酶活性法 二、 X型选择题 1.心肌纤维细肌丝的组成成分是 ( ) A.肌动蛋白 B.原肌球蛋白 C.肌钙蛋白 D.肌球蛋白分子 2.目前作为冠心病辅助诊断的首选指标是 ( ) A.LP(a) B.TC C.HDL-C D.TG 3.以下哪种炎症产物对促进动脉硬化起作用 ( ) A.C反应蛋白 B.肿瘤坏死因子 C.白介素-6 D.白细胞三烯 4.动脉血

32、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 ( ) A.血浆纤维蛋白原 B.凝血因子 C.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D. 饮酒 5.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包括下列哪些疾病 ( ) A.不稳定心绞痛 B.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C.常见的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D.无Q波急性心肌梗死 6.众多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最有价值的可及早预防和治疗的指标是 ( ) A.吸烟 B.高血脂 C.C反应蛋白 D.凝血因子异常 7.理想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特性包括 ( ) A.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B.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 C.根据心肌损伤标志物既可确诊AMI. D.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 8.目前国内外一致

33、认为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标志物的是 ( ) A.AST B.肌红蛋白 C.CK-MB亚型 D.LD 9.传统心肌酶谱包含下列哪种指标 ( ) A.LD1 B.CK C. Mb D.CK-MB 10. 目前作为心肌损伤确诊标志物的是 ( ) A. CTn B. CK C. Mb D. LD1 三、名词解释 1.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2.危险因素(risk factor) 3.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 4.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 5.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

34、ty CRP, hsCRP) 四、问答题 1.简述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的主要区别。 2.什么是危险因子,简述常见与生化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3.简述CRP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4.心肌损伤的概念,理想心肌标志物应具备哪些特性。 5.简述传统心肌酶谱及其特性。第十章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A 3.D 4.C 5.C 6.C 7.D 8.D 9.B 10.C 二、X型题: 1.ABC 2.BCD 3.ABCD 4.ABC 5.ABCD 6.BCD 7.ABD 8.BC 9.ABD 10.A 三、名词解释 1.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35、以往的急性心肌梗死分类多以心电图表现为依据,不能完全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现将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冠脉血栓导致的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疾病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2.危险因素(risk factor):指个体固有的生理、心理因素或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它们的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 3.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是表达危险程度的指标,指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的人与未暴露于此危险因素或与危险因素低于某一水平者发病概率的比较,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参数,对疾病早期诊断和一、二级预防有重要价值。 4.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

36、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为环状多肽链球蛋白,分子量在115kD14OkD之间, 由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在任何感染、创伤、手术都可导致升高,是系统感染的重要标志物。 5.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P, hsCRP):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CRP的升高反映了动脉硬化存在低度的炎症过程和粥样斑块的脱落。与严重感染时的CRP不同,冠心病人的CRP仅轻度升高,始终处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线水平。将冠心病人这种CRP状态称为超敏C反应蛋白。 四、问答题 1.简述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的主要区别。 答: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主要区别在T管的排列和肌浆网上,肌

37、动蛋白所依赖的钙离子主要来自于细胞外间隙而不是如骨骼肌来自肌浆,由于心肌需要不停搏动,要有持续的能量供应,所以线粒体占了肌浆容积的40,而骨骼肌中线粒体仅占肌浆容积的2。相对多核的骨骼肌,心肌往往只有一个核,至多两个核。 2.什么是危险因子,简述常见与生化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答:危险因素(risk factor)是指个体固有的生理、心理因素或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它们的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以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常见与生化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 (1)血脂:高血脂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确定血脂水平首选TC、HDL-C和TG作为冠心病辅助诊断指标,且T

38、CHDL-C比值可更准确地预报冠心病的发生。 (2)炎症:炎性细胞是早期动脉硬化形成的启动步骤, 炎症产物如白三烯、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RP、金属蛋白酶等促进了动脉硬化的进程;慢性炎症导致平滑肌增生,是动脉硬化的关键步骤。 (3)凝血因子:冠心病病人常见血小板活性增加,粘附、聚集于血管壁上,在斑块破裂后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3.简述CRP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答:CRP即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由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的环状5肽球蛋白,分子量在115kD14OkD, 任何感染、创伤、手术都可导致

39、升高,它是系统感染的重要标志物。 CRP激活补体系统和中性粒细胞粘附,吸引冠脉斑块中的补体,在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被看作独立的危险因素。CRP的升高反映了动脉硬化存在低度的炎症过程和粥样斑块的脱落。是冠心病一个长期或短期的危险因素。35CRP升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最终演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在AMI发生后3h在血中可测到升高的CRP,未经溶栓治疗AMI的CRP升高并与梗死范围和心衰发生密切相关,CRP不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往往无并发症。 4.心肌损伤的概念,理想心肌标志物应具备哪些特性。 答:心肌损伤是指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穿透性心肌梗死,非Q

40、波性坏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炎。理想心肌标志物应具备以下特性: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在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在正常血液中不存在,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能评估溶栓效果。 5.简述传统心肌酶谱及其特性。 答:(1)AST: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在AMI发生后6h12h升高,24h48h达峰值,持续到第5天或一周降低。敏感性不高,特异性较差,血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 (2)LD及其同工酶: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不同组织有其特征性同工酶,心脏以LD1为主。LD和LD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8h12h出现在血中,48h72h达峰值,约712天回复正常,LD1诊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较LD高。 (3)CK及其同工酶:CK和CK-MB在AMI发生后4h6h即可超过正常上限,24h达峰值,48h72h回复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习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