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之捭阖.doc

上传人:寂**** 文档编号:5392214 上传时间:2022-0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鬼谷子之捭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鬼谷子之捭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鬼谷子之捭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鬼谷子之捭阖.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 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 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粤若,发语词,无实际意思,不做解释。“ 为众生之先” ,是指在德行、智慧、修养等方面高于众生,所以才能查察天地阴阳之 道,帮助众生繁衍生息,所以才能知晓治世化育之道以引领众生。开阖,开的意思就是开启,阖的意思就是关闭。但在这里的开阖,意思已被泛化,不是简单的门户开启和关闭, 而事物相互作用的两个对立面相互作用。 开阖, 不仅是打开了和关闭了这么简单。打开还有一个度,即开多少,开一条缝也是开,开一半也是开;阖也是,有阖多少之分

2、,全阖是阖,半阖也是阖等等。事物开启便会运动,关闭便喻示着藏隐,所以开也是喻示着运动,阖也就喻示着藏隐。阴阳就像天地生育的两扇门,万物赖阴阳以生,赖阴阳以长, 阴阳开阖变化,而万物得 以滋生繁衍。万物不同,命名以区分,机理迥异,察阴阳以识别变化。故观阴阳开阖以识别同异,观阴阳开阖以命名万物。圣人识阴阳变化, 所以能把握万物消亡荣枯的关键, 也就能谋划策使万物, 使之避趋生 死。门户即是枢要、关键、枢机。存亡之门户,即是趋避生死的关阀(关: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阀,是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等功能,关阀即是具有调控功能的关键时机) 。筹策,即是筹划策使,万类

3、之始终,万类,万种品类,即是万物,终始,生为始,死为 终,终始不是一个点,而是趋向生死的过程,筹策万类之终始,即是圣人依阴阳筹划策使, 使万物趋向生死。圣人之作用, 不仅能司掌趋避生死之关阀, 并依事理运筹趋向生死, 还能通达人心理变 化,觉察变化的迹象征兆,从而司掌生物趋向变化。圣人在世间,观察天道变化、阴阳消长,查察变化之迹兆,司掌趋向之关阀,依道理而 治世,循人心而化育,因此以成圣,以此以存世,自古及今,都是这样。核查古代历史,可知圣人存在于世间,领先于众生百姓,能观阴阳开阖,以命名事物,能晓存亡之枢要,筹策万物之生亡, 通达人心运化的道理,预见事物变化的迹兆, 司掌变化的枢机。所以,圣

4、人在世间,自古及今,都是一样的。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 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 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变化无穷,各有归属,或归于阴,或归于阳,或归于柔,或归于刚,或归于松弛,或归 于紧张。所以,圣人只要司掌趋向之关阀,审查变化之先后,权衡变化之能量,而后较量技 巧智谋以施为。贤德、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别,依据程度不同,有捭之谋,有阖之 谋,能升进,能降退,能卑贱,能高贵,无为以治理。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

5、以求其实,贵得其旨,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 审明其计谋, 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 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 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仔细推究判定彼方有无,既是详细推究彼方有无某种情况, 摸清己方所知晓或推测的情况的虚实, 详细推究慎定之后, 依据审定的彼方虚实情况,顺就彼方性情好欲,去窥探对方的真实意图。审定,仔细推究判定。志意,既是意图的意思,彼方的真实意思和志向。游说君王,得先摸清君王意图,怎么样去摸清君王意图?那就得了解君王的虚实,比如君王的兴

6、趣、 爱好、性格,然后顺着彼方的这些嗜欲,建立于彼方的谈论分为和良好关系,才可在于其交往中窥探推测彼方意图。“ 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旨,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微微驳斥其言论,行捭阖之道,反其言而说,目的在于求的真实情况,难得的是能得到彼方意图。闭藏己方意图而实行捭之道,求的是对己方有利。不知晓对方意图, 对方又不肯直言,有意隐瞒意 图,此时,不妨微微驳斥其言论,言说与其所持相反的意思,以此求得对方的真实情况,得到对方的行事意图或者计划。排,驳斥。捭,开也,言也,在此可以理解为己方言说。捭反之,以捭之道,反其言语之意而游说。微排其言,虽有驳斥,并不激烈,彼方能接受,可继续言论,

7、在继续的言论中,窥探彼方意图,如果言语驳斥过激,对方甩袖而走,或者更糟糕的,刺激彼方采取更激烈的应对, 则事情陷入不可转圜。“ 阖而捭之, 以求其利” ,阖是闭藏, “ 阖而捭之” ,闭藏己方意图,以言语诱使彼方,以窥探推测彼方意图。或者“ 阖而捭之”, “ 捭而阖之” ,既是针对彼方采取捭阖之道,行捭阖以期丛中得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开, 开言,即言说, 或者是敞开心扉, 把自己的虚实, 以及意图毫无隐瞒的说出来, 即开而示之。 隐瞒自己的虚实和意图, 在言论中不涉及自己要隐瞒的情况, 即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 是因 为彼此情性相同,

8、正所谓志趣相投,很容易相互支持。阖而闭之,是因为彼此真心不同,意图相左。诚,即是真心,就是内心的想法、观点。“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审明,审查明晓。即使推究明晓彼方所施的计谋,以推测探究彼方与己方的相同和差异。离合, 背离与符合,有守,即是有所坚守, 坚守的是己方的意图、 利益。只要己方有所坚守, 可以先顺从彼方志趣。强调不论怎样施谋游说, 不要忘记本来初衷。 对于如何实施捭阖之道, “ 阖而捭之” 行不行, “ 捭而阖之” 可不可以, 还是要根据对方行事而定,但是不论实施那种捭阖之道, 目的就是要推测探究彼方意图,判定是否与己方相同或者对己方有助益。“

9、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周,周到、周详。密, 细密、缜密。贵,重要的。言说重要的是周到、周详,闭藏重要的是要细密、缜密,周详和缜密,重要的是细微,即是说要说的周详,藏要藏的严密,如大道之潜隐,不着痕迹。审查判定有无,依据其虚实,顺遂其嗜欲,以窥见其意图。微驳其言,反其意而说,以 便得到实情,最重要的是明了其意图。捭阖之道,求其利己。或者开言示诚,或者闭藏以隐 己。开言而示诚,在于彼此情志相同,闭藏以隐己,在于彼此异心。行或不行,审查明晓其 计谋,推究其与己异同。心中有所坚守,言行可有背离,先顺从对方意图。开诚言说,贵在 周详,闭藏缄默,贵在缜密,周详或者缜密,都

10、贵在微细,微细之极,与道相类。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 而取之,或阖而去之。凡事情不明朗,自然猜度揣测,揣度猜测而有所得,依据揣度猜测而为之筹划。捭阖之捭之道, 是开诚以示己,是言说以套话,就是主动的说明己方的真实情况和意图,或者积极的与对方言论以套取彼方的虚实和意图,捭之道就是积极主动的与彼方亲近言说,以动制静。捭阖之阖之道, 是闭藏己方虚实和意图, 由彼方言说其虚实意图其而纳取其谋划, 是闭藏己 方虚实和意图, 由彼方言说虚实而去弃其谋划, 阖之道就是静默观察

11、彼方意图谋划, 与己方 有利则纳取鼓励, 与己方不利则设法去弃, 以静制动。 总之,彼方与己方同利益则开诚布公,彼方意图谋划与己方有利则采纳,合乎己方利益则取之,不合乎己方利益则去之。度数,度量测算,是指对事情的谋划,先揣测虚实而后谋划方略,方略定而后才能计虑实 施。权衡,是权衡事情的虚实、轻重、缓急。彼方意图不明则权衡虚实,彼方意图已明则权 衡轻重、缓急。主动的袒露心声,是因为已经料到彼方的情性,闭藏自己的意图,在于和同彼方心意。对彼方情性轻重的权衡都能符合己方的揣测, 并依据权衡为之度测, 圣人因而为之考虑谋划。彼方情性的揣测不符合己方的权衡度测, 圣人就从己方考虑谋划。 所以捭之道, 或

12、者开诚而 言说,或者开诚以听辞,阖之道,或者闭藏以取利,或者闭藏以去害。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 必由此矣。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预审其变化。反,意为颠倒、倾覆,或者通“ 返” ,意为返回、回归,均为由变而归始,即事物变化之后又回归事物的初始状态,如生而荣,荣而枯,枯而亡。反出,含出之意,有出而得反出,反复,因复而得反复,反忤,因忤而得反忤,说反出、反复、反忤,含阴阳消长变化,如言出、复、忤,则说起一端,定而不变,故说反出、反复、反忤,意思含义更为贴切隽永。 “ 必 由此矣” ,“ 此” 指捭阖之道,因捭阖之道以变动阴阳,故反出、反

13、复、反忤必由捭阖之道。化,指化生、 化育,变者在春夏, 化者在冬秋, 春夏以生以长, 故为生变, 秋冬以枯以亡, 故为化亡, 无生不长, 无长不枯, 无枯不亡, 生生不息, 化亡不已。 道之大化者, 在于捭阖,在于阴阳,阴阳捭阖,以无形大道,化育有象万物。捭阖以变动阴阳,故捭阖为道之大化,以捭阖阴阳之变化,而变动万物生长枯亡。捭阖之道是天地之道, 捭阖变动阴阳, 在四时开闭, 以化育万物枯荣。 反出、反复、 反忤, 必定是由此产生。捭阖者,化育万物之大道,在于其言说变化,说变化必定预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

14、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 始” 。 故言死、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 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 始” ,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 终” ,言恶以终其谋。捭阖在于言说事物的两面, 没有具体而准确的意思。 以捭阖论游说, 言说为捭, 缄默为阖, 以捭阖论事情, 谋划为捭, 任由为阖, 以捭阖论生死, 生存为捭, 死亡为阖, 以捭阖论阴阳, 阳为捭,阴为阖,捭阖没有具体所指,而又无所不指。阴阳是事物的两面,是说静止的事物的两面,捭阖也是

15、言说事物的两面,是说运动的事物两面,如树叶有绿、黄,绿为阳,黄为阴,树叶由黄变绿为捭, 由绿变黄为阖。 谈阴阳有消长, 消长既为捭阖, 故说阴阳相和捭阖, 阴阳相和捭阖以变化,以捭之道谋事使其向“ 阳” 的方向转变,以阖之道谋事使其向“ 阴”的方向转变。既有捭阖,便有终始,圣人运用捭阖,在于始其当始之事,终其当终之事,捭阖是手段,终始是目的,所以终始才是捭阖的意义。心有谋划,凭嘴言说。口如心之门,闭口不言,则谋划不能出,开口表达,则谋划才能为人知晓,所以嘴巴有开合,思虑、智谋、喜欲等有出入。口者,是心的门户,而心主精神。志意、喜欲、思虑、智谋,而皆由口表达。故以口之合张,控制神思之出入。捭之道

16、,是开启、言说、阳,阖之道,就是闭合、静默、阴。阴阳与捭阖相和,捭阖之意义在于运行终始。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都属阳类,是“ 开始” ;所以,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都属阴类,是“ 终结” 。与阳关涉的言论,都是“ 开始” ,善言以 开始行事;与关涉的言论,都是“ 终结” ,恶言以终结其谋。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 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 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

17、阴止而藏; 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 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 圆方之门户”以阴阳来说捭阖,就是拿阴阳来进一步解释捭阖之道。 “ 与阳言者, 依崇高。 与阴言者, 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意思说白了,就是顺着事物以引导。就是你喜欢什么,我就说什么, 与贪财的人说利益, 与好名的人谈荣耀,与溺色的人论美女,这样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说的是施展捭阖的方法。 “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 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

18、,为大无外” ,说的是功用,就是用这种方法 没有事实办不成的,可以用来制人,可以用来管家,可以用来治国,可以用来谋天下。“ 说” ,不能理解为游说,如果理解为游说,意思就狭隘了,这里可以解释为“ 提到、提起” 。说人,就是提起 “ 人” ,用来引入 “ 人” 的事, 说家, 就是提到 “ 家” ,用来引入 “ 家”的事,就是说“ 管人治家” 的事可以用上面说的方法。如果仅指游说,意思就太狭隘,理解起来也不贴切。 “ 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意思就是没有事情不可以。拆开勉强解释为“ 没有能够逃出的,没有不能进入的,没有不可能的” ,“ 没有能够逃出的” 就是没有不可以、啥事都逃脱不了,

19、 “ 没有不能进入的” 就是没有不可能、啥事都当不住。 “ 为小无内, 为大无外” ,小而无内,小到极点,大而无外,大到没有边际,这里指世间的一切事情,再次强调“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这种方法无所不灵。益损、去就、倍反,皆是以阴阳治御事的结果, 阳是动而行, 阴是止而藏, 阳是动而出, 阴是随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阳气启动而生德,阴气静默而成形,以阳求阴以德,以阴结阳以力,阴阳相求,便是捭阖之道。这是天地阴阳之道,也是说人的方法,在于万事之先,是“ 圆方之门户” 。事物皆有阴阳,阴阳有变化,而事物有益损、去就、倍反,阴阳消长以左右事物变化。 阳动而有出、行,阴止、随而有藏入。那么什么是阴

20、阳呢?阴阳潜隐于事物之内,无音无影 无形,听不到看不着,虽然是这样,阴阳还是可以感觉的。阴阳潜隐于事物之内,以左右事物变化,我们可以观察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变化的特征,来感觉阴阳各自的特性。阳呢,是动,是行,是出,阴呢,是静,是止,是藏,但是阴阳并不是固定不变,动而为静,行而可止,出而能藏,阴阳之间不断变化,阳极而阴,阴极而阳,阴阳循环,变动不息。阳动,就是阳气主运动,阳动伴随着德生, 阴静就是阴气主静默,阴静伴随着形成。德生就是大德生成的意思, 形成就是成形的意思。 以阳求阴, 就是阳向阴转化, 就要依赖德化, 以阴结阳, 阴如果向阳变化,就要施加力量。正如道有大德而生天地万物之形。捭阖者,

21、就是天地阴阳之道,是说人的方法,在行别的事情的前边,是天地的门户。这段是用阴阳来试说捭阖之道理, 捭阖既能行于阴阳, 也能行于天地, 故是天地阴阳之 道,所以能说天,能说地,自然也能说人,也即是能行于人, “ 说人之法” ,法同道,也就是 说捭阖也是能说人的道理。古说天圆而地方,所以“ 方圆之门户” ,也即是说天地之门户。捭阖的道理,拿阴阳来说。与阳相言的,依归于崇高,与阴相言的,依归于卑小。用卑下以求微小,用崇高以求广大。 用这样的方法游说,于对方之情无所不出, 于己方之计无所不入, 于事情而言无所不可。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处理人之间的事,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处理家庭之间的事情,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处理国家之间的事情,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处理天下之间的事情,小到极点,大到极限, 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 增益、减损、离去、就近、倍增、 反减, 都是阴阳作用于事得结果。 依于阳的方面都是积极主动的运行, 依于阴的方面则是消极静止的藏匿。阳运动而出显,阴跟随而入藏。阳运行还归于阴,阴至极限反归于阳。以阳的方式运动的,德行会依随相生,以阴的方式静默的,形体会依随而成。以阳德而求阴形,是包含德行的缘故, 以阴形归结于阳德, 要施加力量的作用。 阴阳相互转变,是源自捭阖之道。这就是天地、阴阳运行的道,也是游说人间的方法,存在于万事之先,称之为天地的门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