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5391695 上传时间:2022-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这个他(她),不一般抓住细节刻画人物教学设计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写作课抓住细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后作业和板书七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这节写作课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这个单元中,有以下四篇阅读课文,分别是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均为写人记事类的文章,课文中都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都有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处理上也有独特的技巧,如放大、反复、对比等。2.之前两个单元的写作任务:写出人物的精神已经对细节描写做出要求,学习抒情让学生在描写

2、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感受。因此,在第三单元”抓住细节”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对细节的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3.在教材中,对写作时抓住细节提出了三个要求:真实、典型和生动。真实来自于观察,典型在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节,生动源于语言的运用。其次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写出人物精神这一堂课后的练笔,发现学生能够注意到要运用细节描写,但是细节描写还不够典型,不能真正写出人物的特点。在细节描写时,技巧也比较单一,大多只能用比较普遍性的描述,如“又圆又大的眼睛”或者连续的动作描写之类,使得细节描写不够真实、生动和典型。1.学生需要的知识和能力:(1)能独立写作这个他(她),不一般,运用一定的细

3、节描写。(2)能够通过对例文和范文的分析比较,找到正确进行细节描写和加工的方法。(3)能通过老师的指导,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使得细节描写更加典型、生动、真实。2.学习起点(1)学生已经完成第三单元课文学习,对细节描写的方法有一定的积累。(2)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的写作中,有加入细节描写的意识,能进行简单的细节描写(3)在以往的写作课中,能通过范文的比较分析,评析作文。(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作文。3.学习提升点:(1)能抓住人物主要特征,使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典型。(2)能通过细节的放大、反复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动人。【教学目标】1.通过习作和习作评析、修改训练,明确细节描写的要求,初步

4、掌握抓住典型、生动细节反映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初步学会细节的放大、反复和对比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动人。【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享这个他(她),不一般中的片段,修改习作,学会抓住人物主要特征,使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典型。(2)通过分析例文,鉴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修改习作,能通过细节的放大、反复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动人。2.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例文,借鉴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修改习作,能通过细节的放大、反复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动人。本课内容需要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写作Ppt出示本次课堂写作的题目与要求:这个他(她),不一般,要求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运用细节描

5、写,写出身边人的不一般的特点。字数600字左右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几个问题,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如:1.在你的印象中,觉得谁最不一般?2.他(她)在哪方面不一般?外貌,爱好,性格品质?3.他(她)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不一般的事是哪一件或者哪几件?4.你准备怎样写出他的不一般?(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节描写)然后进行课堂写作。设计意图:作文题目中,“不一般”这一要素,为下节课“细节描写要抓住人物典型特征”做好铺垫,写作要求中,“通过一件或者几件小事,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身边人不一般的特点”这一点,是对学生的提示。同时通过老师追问的问题,启发学生写作思维,也进一步体现学生要抓住典型事件塑造典型形象,并且回

6、忆了细节描写的几种方法。(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 第二课时课堂讲评、修改1.与众不同的他(她)。在学生作文中,有不少是写同学的,有些文章乍一眼看写得词藻华丽挺生动,但其实人物形象非常不典型,缺乏辨识度,于是要求学生朗读以下写同学的片段,猜猜写的是哪一位,能猜出来吗?片段1:她是一个江南水乡里走出的温婉恬静的女孩,厚重的发帘下一张清秀的脸。低眉浅笑间,款款落成一页诗行,在这里面,可以闻得到书卷墨香。她的眼神像是蓝色的风信子,蓝色风信子代表热情,富有诗意的哲理,而她正是这样一个人。片段2:课堂是她的主场,她拿笔的手托着腮,长长的眼眶里,亮晶晶的眸子缓慢地流动着,紧紧随着老师的思路,她甜甜的笑就

7、像一个大大的拥抱,猝不及防地向人扑来。片段3:她皮肤超级白,比一般的女孩都要白两个色度。眼睛特别明亮,像两颗玻璃弹珠在眼底滴溜溜地转,她的脸有一些圆圆的婴儿肥,远远看去像一个白瓷娃娃。她很聪明,成绩也优秀,可是每次她上课被点到名字的时候都很特别。每一次课,每一次回答问题,她凡是被老师点到名字,都会睁大无辜的双眼,一点一点从座位慢慢站起,两手死死地撑住桌子,嘴巴却闭得紧紧的,仿佛不愿意透露出一个字,一分钟过去了,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只有她和老师还在默默地对视。片段4:他个子不高,我们都叫他小不点。小小的身体上架着小小的脑袋,一头乌黑的短发盖在头上,高高的鼻梁上顶着一副黑框眼镜,尽管如此,他看东西

8、还总是眯起眼睛来。仿佛要看透什么似的。不难看出,片段1和2看起来辞藻很华丽,语言很美,但是我们却猜不出写的是谁?这是为什么呢?预设:这是因为细节描写要抓住对方的典型特点。也就是典型外貌、典型语言、典型动作。我们可以发现,片段1中,温婉恬静,脸很清秀,浅笑像诗,眼神像风信子,看起来很美,但是太过抽象,似乎许多江南的女孩子都可以这样来形容。就像操场上排队的女生一样,一半以上可以这样描写。片段2中,上课时手托着腮,亮晶晶的眼睛,甜甜的笑,都太普通了,没有辨识度。而片段3中,皮肤比一般的女孩要白两个色度,脸圆圆的有婴儿肥,已经让人基本能够锁定目标,关键是小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外貌上,还抓住了人物的典型动作

9、“一点一点从座位慢慢站起,两手死死地撑住桌子”和典型神态“都会睁大无辜的双眼”,“ 嘴巴却闭得紧紧的,仿佛不愿意透露出一个字”让同学马上能判断出邪恶是谁。同样的,片段4中,同学典型的外貌“小的身体上架着小小的脑袋,一头乌黑的短发盖在头上,高高的鼻梁上顶着一副黑框眼镜”和典型神态“他看东西还总是眯起眼睛来。仿佛要看透什么似的”都非常有辨识度。设计意图:通过“猜猜ta是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抓住典型细节描写人物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分析范例,明确写出人物个性,提升人物辨识度,不仅要有典型的外貌,还应有典型的神态、动作、语言等。2.那么哪些可以称为典型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呢?此时应和学生明确,典型

10、的外貌和神态应该指这个人独有的,或者组合起来独有的。比如大眼睛不能算是典型的外貌,但是“大大的眼睛时常眨巴,平均每两三秒就一定要眨一次,除非有时候用无辜的眼神盯着你,显得楚楚可怜的样子”,这就是典型的外貌;典型的动作可以是这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特定的动作,也可以是他习惯性的一个动作。比如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而典型的语言可以是人物的口头禅等等。3.再次阅读自己的作文,你能找到他(她)的典型外貌、典型动作、典型语言吗?如果不能,请先补写1-2处。完成任务单1典型外貌典型语言典型动作原文补充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重读自己的作文,将刚才的认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通过课堂实践,再次进行巩固,实现目标2。

11、2.印象深刻的他(她) 在完成第一个环节,“与众不同的他(她)”后,学生对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人物典型特点应该已经初步掌握。但是,要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光有与众不同还不够,还要让这个形象更生动,更动人,让人印象更深刻。比如老王中,老王最后一次出场,背影中,父亲那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台阶中,父亲前后几次坐在台阶上不同的表现。 为什么这些细节能让人如此印象深刻呢?我们能不能写出如此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呢?在这里,我选择了一篇学生例文,从学生例文入手,与课文中的经典段落进行比照。(1)阅读材料1:他,不一般,完成任务单2:1.用红笔画出文章中的典型细节(外貌、动作、语言)。 2.

12、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细节是哪几个?作者又是怎样处理的呢?例文:他,不一般 “包子寒,早!”嘹亮的声音从马路对面响起。我微微弯起嘴角,自然地露出微笑:“王叔叔,您早!” 我至今不知道他的全名,似乎他只是我生活中的一个陌生人,可是他又那么的不一般,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学校每天上学很早,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走到校门口,天还没有全亮。爸爸将我送到门口,在指定的地方停下,我匆匆地下车,关门,低着头走进去。似乎每天都是如此。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他。 那一天早上,天色还早,校门口只有三三两两几个学生,完全没有上学时间的那种熙攘。我刚刚跨出车门。“包子寒,早!”嘹亮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我仿佛被吓了一跳,四下寻找

13、着,有些不相信这声音是在叫我。“包子寒,早!”这声音的主人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又呼喊了一遍。我循声望去,隔着马路看见原来是他。他高高的个子,笔挺的身材,穿着一身保安制服。头发似乎因为早起,还有些蓬乱。因为天气的寒冷,他搓着双手,却仍是挺精神。他满脸微笑,眼睛弯弯的,嘴角弯弯的,连脸上的皱纹似乎也是弯弯的。他是我们的夜班保安。我尴尬地挤出一丝微笑,因为我都叫不出他的名字。我也不知道,在那么多的学生中,他为什么会知道我叫什么。素来不善于表达自己热情的我,只能低着头,匆匆地走进了校门。第二天是一个雨天,因为偷懒,我从车上下来,没撑伞便跑进学校。“包子寒,早!”清亮的声音再次响起,丝毫没有因为我昨天的

14、怠慢收到影响。我抬起头,看见他撑着一把大大的黑伞在冲我挥手。他依然满脸微笑,眼睛弯弯的,嘴角弯弯的,连脸上的皱纹似乎也是弯弯的。我不好意思地轻轻地说了一声“早!”又想低头进去,可他似乎跟了上来。是我丢了什么东西吗?还是有求于我?我疑惑地抬起头,却发现那把大大的黑伞早已撑在了我的头上。“你没带伞,我送你!”他还是满脸的爽朗。我顿时红了脸,不知是因为不习惯和陌生人交谈,还是为我刚才的想法羞愧。他却丝毫没有在意,一路替我撑伞到大厅。“谢谢!”我小声地对他说。“不用客气,应该的!”他还是满脸的爽朗。“应该的”,这个词语一直在我耳畔回响,或许他的意思是,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亦或是,他认为,这样的热情、爽朗

15、,本是一个人应有的态度?我对他来说,也只不过是一个陌生人,可他却记住了我的名字,关心着我头顶的晴雨。而我呢?是什么让我每天低着头匆匆走过,无视着他们的存在?是什么让我对他的热情不屑一顾,甚至至今不知道他姓什么?是我内向羞涩的性格?是每天忙碌的借口?还是自认为的“好学生”的“清高”?我再一次,红了脸。 “包子寒,早!”嘹亮的声音从马路对面响起。我微微弯起嘴角,自然地露出微笑:“王叔叔,你早!”之后的每一天,我不再低头匆匆走过。我试着和每一个保安热情地招呼,发现每天的微笑和爽朗过后,会是持续一天的阳光心情。这是不一般的他,教会我的。 细节1细节2细节3印象深刻的细节作者采用的方法文章中典型的外貌、

16、语言和动作很明显,学生能够自己画出,目的在于巩固上一环节的学习成果。课堂上主要对任务2进行集中的讨论。任务2的第一部分,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比较容易得出,而第二部分,作者所采用的方法,学生一下子会无所适从,此处可以先留白。预设:印象深刻的细节1: 他高高的个子,笔挺的身材,穿着一身保安制服。头发似乎因为早起,还有些蓬乱。因为天气的寒冷,他搓着双手,却仍是挺精神。此处是细节的放大,我看到他只是一两秒的时间,一般大致看个身材皮肤等等,而且一般人在描写外貌时,很少会出现对头发的描写。此处仿佛有了一个定格,关注到头发的细节和搓手的细节,表现出天气的寒冷,衬托出他在寒冷的冬天早起工作的勤劳和朴实。为了加

17、深学生的理解,我们在这里链接老王中,老王最后一次出场: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者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睛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最后一次出场时,我看他也只有几秒钟,可是杨绛却写了163个字,读完需要1分多钟。这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或者时特写定格,将他此时的外貌神态写得十分细致,生动地写出了老王此时的虚弱可怕。因此我们在写人物细节时,可以运用细节

18、放大,将值得咀嚼的细节,像用了放大镜一样,尽量详细地写出来,同时可以加一点修辞,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宛若在读者眼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印象深刻的细节2细节的反复:他依然满脸微笑,眼睛弯弯的,嘴角弯弯的,连脸上的皱纹似乎也是弯弯的。这个细节在文章中用不同的形式出现了三次,因为保安的笑,充分体现了他的热情、阳光,与我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文章中表现人物的重点,也是表现中心的重点。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此处链接背影中父亲几次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

19、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父亲的背影是这篇散文的核心部分,课文中多次出现,寄托着浓浓的父爱,也包含着我深深的怀念和悔恨。第一处背影的出现是一个概述,是引出下文关于背影的内容,第二次是文章中最典型的一处细节,是我看到父亲爬过月台替我买橘子的场景。父亲爬月台时的笨拙和艰难让我深受触动,也让读者动容,第三处背影是我在读信时记忆里出现的父亲

20、的背影。这里的重复,更表现出的怀念、内疚、悔恨。三次典型细节的反复,让这个细节成为了打动人心,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那么什么细节值得反复,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反复呢?此处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老师不妨做个预设。我们可以选择最经典,最典型,最能反映人物形象、性格的,最值得咀嚼品读的细节进行反复,这个细节可以是神态、外貌,也可以是动作,还可以是语言。同时,如果写一件事,可以在这件事的不同场景中进行反复,如果写多件事,就在多件事中反复出现,还可以在文章的议论、抒情部分,文章的开头结尾中进行反复。印象深刻的细节3细节的对比:文章开头写到“我微微弯起嘴角,自然地露出微笑:王叔叔,

21、您早!”,而文章中间写到以前的我是这样的“我尴尬地挤出一丝微笑,因为我都叫不出他的名字”,“我不好意思地轻轻地说了一声早!又想低头进去”两个细节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我在阳光、热情的保安叔叔的感染下,也改变了自己的冷漠。这样一对比,让保安叔叔的形象更有感染力。在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在课文台阶中,有这样两处细节:“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 “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

22、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这是重造台阶前和重造台阶后对父亲的两处细节描写,第一处的自在放松,第二处的别扭尴尬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台阶造好后父亲反而变得无所适从。这样的对比让人感触颇深,也能让人更深切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我们在进行细节的对比时,可以将人物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的细节进行对比,也可将两个人物的细节进行对比。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例文的出示更贴近学生的写作生活,将例文和课文中经典片段相结合,让学生有更深切的体

23、会。同时在教学时不仅仅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进行放大和反复,还通过讨论,得出如何进行放大和反复,初步实现目标3。(2) 修改材料2学生习作。这篇作文中,哪些细节可以放大,哪些细节可以反复或者对比,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单3细节放大细节反复细节对比原文修改可在( )( )小节反复可增加对比细节: 这里我又选择了一篇学生例文,但是经过了一定的处理,原文如下:她,不一般(1)我们的身边,会走过多少的陌生人,忘记他们是多么容易。而有一位不知名的阿姨,我却时常记起。她,不一般。(2)那天我在医院,因为爸爸妈妈都有事不能陪伴我,我额头上、手上都扎着针。想去隔壁病房找地方睡下,却发现鞋带已经无力地瘫在地上。手上扎着针

24、定是无法自己系鞋带。一时无从下脚呆在原地。(3)我向四下望去:不远处一个阿姨,坐在她儿子的床边看手机。她的头发梳成一丝不苟的马尾辫,洁白的衬衫一尘不染。仿佛超凡脱俗的仙女,让人难以靠近。她是离我最近的人了,可她会帮我吗?(4)我轻声叫了一声“阿姨”,她好像并没有听到。还是低头看着手机,用手捋了捋散在耳前的碎发。果然,我想的没错,谁会理一个陌生人呢(5)我准备自己往前挪,却不小心踢到了脚边的垃圾桶,咚的一声,阿姨抬头看到了我。她上下打量了我一眼,看到了我散着的鞋带。(6)“小朋友你先别动,再走小心摔跤。”只见阿姨两三步走到我面前,她先用力拉了拉我的鞋带,再帮我整整齐齐地系好,反复打量了几遍,她抬

25、起头放了心似的对我笑了笑。我看到她的眉毛,像弯弯的月儿一样。(7)阿姨与我形同陌路,她帮我系上鞋带时,我却被她的温暖所拥抱。每当我蹲下身子系鞋带时,就会想起那位阿姨:蹲在一个陌生女孩面前,为她系上了鞋带。(8)这个阿姨乐于助人,急人所急,她真不一般! 这篇文章中还是有许多处的细节描写,也比较典型,比如阿姨的外貌像个超凡脱尘的仙女,比如阿姨替我系鞋带的场景。但是距离一篇优秀的作文,还需要让人印象更深刻的细节,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最值得放大的细节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找出值得反复的细节,考虑在哪些段落进行反复,详写还是略写。可以再设计一个对比的细节。 预设:因为阿姨替我系鞋带是文中最重要的情

26、节,因此这个细节可以再放大一些。我们可以保留她原先写的一些细节,比如阿姨提醒我别摔跤,拉了拉我的鞋带,冲我微笑等,都能表现阿姨的善意和慈爱。但是这里还可以放大一些细节,让阿姨的显得更加细心有爱。我们可以这样改“小朋友你先别动,再走小心摔跤。”只见阿姨两三步走到我面前,鞋跟“哒哒”地敲在地板上,甚是动听。随后一只脚向后撤了一步,在我身前蹲了下来。她用手将袖子往上推了推,帮我系起了鞋带。阿姨低着头,捋到耳后的头发又溜了出来。她真像是我的妈妈。 她先用力拉了拉我的鞋带,却突然停下了动作。“会不会痛?”阿姨抬头问我。我摇摇头,她放了心似的对我笑了笑。我看到她的眉毛,像弯弯的月儿一样。”我们增加了阿姨的

27、鞋跟敲击在地板上的声音,表现她的焦急,这是对多种感官的调动;写她一只脚像后撤了一步在我面前蹲下,写她毫不犹豫,把我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充满善意和爱;写阿姨低头捋头发,表现她像妈妈一样温柔动人;写她问我会不会太紧,表现她的细心善良。而值得反复的细节,我们可以选择阿姨的弯弯的眉毛。因为这是阿姨替我系鞋带时,我抬头看到的,弯弯的眉毛好像阿姨弯弯的笑,十分动人亲切。我们可以选择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议论抒情时,也可以选择第三段初见阿姨时进行反复,如:第1小节:我们的身边,会走过多少的陌生人,忘记他们是多么容易。而有一位不知名的阿姨,我却时常记起。记起她蹲在我面前,仔细地为我系上了鞋带;记起她抬头微笑时,弯弯

28、的月眉与充满柔光的眼睛。第3小节:她的头发梳成一丝不苟的马尾辫,眉毛如月儿一般弯弯的,洁白的衬衫一尘不染。仿佛超凡脱俗的仙女,让人难以靠近。最后1个小节:每当我蹲下身子系鞋带时,就会想起那位阿姨:蹲在一个陌生女孩面前,为她系上了鞋带。在阿姨月儿般的眉与碧波似的眸子深处,是一颗仙女那样温柔善良的心。 哪个细节可以进行对比呢?文章中有写到我曾经觉得阿姨似乎有点让人觉得难以靠近,这肯定是一个错觉,我们可以拿此处做文章,对这个细节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在第六小节后加上:“此时我再仔细地看这个阿姨,她头发梳成一丝不苟的马尾辫,额间的几簇碎发增加了她的妩媚;洁白的衬衫一尘不染,她笑的时候,仿佛西湖的碧波泛着柔光。她那亲切的笑 ,让她更像一个仙女,却是一个善良可亲的仙女。”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讨论、操练,进一步落实目标3=太简单了吧?【课后作业】找出自己的作文中,可以放大、反复、对比的细节,进行进一步修改。五、板书 【板书设计】 外貌 动作 典型 定格放大细节 神态 要求 生动 反复照应 语言 对比突出 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