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蠕虫蛔虫》PPT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5362657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蠕虫蛔虫》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医学蠕虫蛔虫》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蠕虫蛔虫》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蠕虫蛔虫》PPT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 医学蠕虫医学蠕虫 蠕虫是软体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借身体肌肉的伸缩而蠕动。寄生于人体的蠕虫称为医学蠕虫。由蠕虫引起的疾病称为蠕虫病。吸虫线虫绦虫 似蚓蛔线虫 蠕形住肠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班氏吴策线虫 马来布鲁线虫 旋毛形线虫 毛首鞭形线虫 链状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裂体吸虫第一节第一节 线线 虫虫一、似蚓蛔线虫(蛔虫)三、十二指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二、蠕形柱肠线虫(蛲虫)六、毛首鞭形线虫(鞭虫)四、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五、旋毛形线虫返回上一张下一张1、成 虫(一)形(一)形 态态形似蚯蚓,活时

2、呈粉红或微红,死后为黄白色;体表有横纹和两条明显的侧线;顶端有口孔;雌虫长约20-35cm,尾端钝圆;雄虫15-31cm,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交合刺一对。一、似蚓蛔线虫(蛔虫)2.2.虫虫 卵卵(1)受精卵宽椭圆形,大小约为45-7535-50m,呈棕黄色,表面有一层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壳厚而透明,由受精膜、壳质层及蛔甙层组成,卵内含一个卵细胞。注意:若蛔虫卵的蛋白质膜脱落,卵壳则成无色透的脱蛋白膜卵,应注意与其他线虫卵的鉴别。返回上一张下一张一、形一、形 态态(2)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大小约为80-9439-44m,呈棕黄色,蛋白膜及卵壳均较薄,无蛔甙层,卵内含有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二)生活史(

3、二)生活史感染性虫卵在荫蔽、潮湿、氧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泥土中发育经血液循环到肺部成虫交配产卵返回上一张下一张误食误食(三)致病性 2 2、成虫、成虫 1、掠夺营养和损伤肠粘膜,引起蛔虫病。2、虫体抗原致超敏反应,引起荨麻疹、皮肤搔 痒等症。3、成虫钻孔习性,引起蛔虫病并发症(胆道蛔虫 、蛔虫性肠梗阻、肠穿孔、胰腺炎、阑尾炎 等)。返回上一张下一张1 1、幼虫的致病性、幼虫的致病性侵入小肠粘膜,在肝、肺移行发育,可引 起组织损伤。最常见的是蛔蚴性肺炎。荨麻疹返回蛔虫病返回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症 主要症状为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呈间歇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等。虫体带入胆管的细菌

4、可导致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发生胆管坏死、穿孔等。返回肠梗阻原因为大量虫体纽结成团,堵塞肠管造成肠蠕动障碍所致。临床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突发间歇性疼痛,并非有呕吐、腹胀等,患者腹部可触及条索状移动团块。肠穿孔进而可引起腹膜炎。返回(一)形(一)形 态态二、蠕形住肠线虫(蛲虫)1、成虫:虫体细小,乳白色,线头状。雄虫体长2-5mm;雌虫长8-13mm,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2、虫卵:卵壳厚,无色透明,一侧扁平,另一侧突起,形似“柿核状”,大小为50-60um*20-30um;内含一个蝌蚪期胚蚴。(二)生活史(二)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结肠和回肠下段。以肠内容物、肠组织或血液为食。交配后雄虫

5、死亡,雌虫产卵于肛周和会阴皮肤皱褶处后死亡。虫卵经6-8h发育为感染期虫卵,经肛-手-口途经感染,幼虫在十二指肠孵出,下行至结肠发育为成虫。(三)致病性(三)致病性雌虫的产卵活动可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炎症,并影响患者睡眠。还会引起细菌继发感染及异位寄生,影响发育。蛲虫病患儿临床表现蛲虫在肛周的活动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一)形态:1、成虫:寄生人体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鉴别要点鉴别要点十二指肠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美洲钩虫大小(mm)体形口囊交合伞背腹肋交合剌雌虫10-13*0.6雄虫8-11*0.4-0.5呈“C”型2对钩齿略呈圆形远端分2支,3小支/支两根末端分开9-11*

6、0.47-9*0.3呈“S”型1对板齿略呈扁圆形基部分2支,2小支/支一剌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剌的凹槽内图形比较见后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成虫口囊交合伞交合剌(一)形态:2、虫卵:两种钩虫卵相似。均为椭圆形,大小为58-76m*36-40m,卵壳薄,无色透明,卵内细胞多为48个,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环形空隙。(二)生活史:成虫寄生于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温暖、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发育为幼虫第一期杆状蚴第二期杆状蚴丝状蚴经皮肤粘膜钻入感染(三)致病性:1、幼虫的致病性:可引起钩蚴性皮炎和钩蚴性肺炎。2、成虫的致病性:通过吸血和失血引起缺铁性贫血

7、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钩虫病。四、班氏吴策线虫与马来布鲁线虫(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一)形态1、成虫:细长如丝线状,体表光滑,乳白色。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班氏丝虫大于马来丝虫。丝虫雄虫丝虫雌虫(一)形态(2)微丝蚴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于内脏毛细血管内,夜晚出现于外周血液,这处昼伏夜出的现象。马来微丝蚴:20:004:00;班氏微丝蚴:22:00-2:00左、斑氏微丝蚴左、斑氏微丝蚴左、斑氏微丝蚴左、斑氏微丝蚴 右:马来微丝蚴右:马来微丝蚴右:马来微丝蚴右:马来微丝蚴体核体核鞘鞘膜膜尾尾端端头头间间隙隙(二)生活史(三)致病性1、微丝蚴血症:达到一定程度后可成为带虫者,临床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发热和

8、淋巴管炎表现。2、急性期超敏反应及炎症反应: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淋巴管(结)炎、丹毒样皮炎。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表现为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等。淋巴管炎淋巴管炎淋巴管炎淋巴管炎五、旋毛形线虫(旋毛虫)(一)形态成虫呈乳白色,前端稍细,雄虫长;雌虫长3-4mm。雄虫尾端具有一对叶状交配附器,无交合剌。(一)形态幼虫囊包呈梭形,其纵轴与肌纤维平行,大小为,一个囊包内含1-2条幼虫。(二)生活史(三)致病性旋毛虫感染后的致病过程分为三期:1、侵入期:幼虫及成虫钻入肠壁损害肠粘膜及虫体的分泌物、排泄物可引起十二指肠炎和空肠炎;2、幼虫移行期:幼虫随淋巴、血液循环侵入全身各器官及横纹肌内发育,导致

9、血管和肌炎;3、囊包形成期:幼虫周围形成梭形囊包,组织炎症逐渐消失,症状减轻,但肌肉疼痛仍可持续数周。(一)形态1、成虫形似“马鞭状”,前3/5细长,后2/5粗短;雌虫长3550cm,雄虫长3045cm,尾端向腹面卷曲。六、毛首鞭形线虫(鞭虫)2、虫卵透明栓卵细胞卵壳 呈“纺锤状”,黄褐色,大小约5054um*2223um,卵壳较厚。(一)形态(二)生活史与致病性误食成虫(盲肠)外界适宜环境多细胞卵单细胞卵感染性虫卵(二)生活史与致病性以头端钻入肠粘膜吸食血液组织液鞭虫病寄生于肠粘膜所致直肠脱垂七、线虫的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粪便标本直接涂片镜检饱和盐水浮集法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钩蚴培养法适于检

10、查钩虫;透明胶纸法或肛拭子法适于在清晨检查蛲虫卵;午夜前后取血涂片染色镜检查丝虫微丝蚴。防治线虫感染应加强粪便管理及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食入感染期虫卵。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防止钩虫丝状蚴感染;防蚊灭蚊切断丝虫病传播途径;不生食或半生食肉类,防止旋毛虫感染。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治疗线虫感染性寄生虫病;用海群生治疗丝虫病。第二节第二节 吸吸 虫虫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二、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三、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四、斯氏狸殖吸虫(四川肺吸虫)五、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六、吸虫的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一)形态1、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尖后钝,“

11、葵瓜籽仁”状,大小为10-25mm*3-5mm。活体呈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雌雄同体。一对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处,呈分支状,故名华支睾吸虫。腹吸盘腹吸盘输精管输精管储精囊储精囊睾睾 丸丸(一)形态:肝吸虫虫卵肝吸虫虫卵肩峰肩峰卵壳卵壳毛蚴毛蚴小疣小疣卵盖卵盖2、虫卵:黄褐色,略似芝麻。为最小的蠕虫卵,窄端有卵盖,两侧有肩峰,后端钝圆,有一疣状突起,内含一毛蚴。(二)生活史:虫卵随粪排出虫卵存在鱼肉中的囊蚴生食或半生食童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第二中间宿主(三)致病性: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虫体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及虫体的机械性剌激,可引起胆管内膜和胆管周围的炎症,导致胆管

12、上皮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吸虫病。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厌油、头晕、乏力、上腹隐痛;甚至肝硬化、儿童侏儒症。二、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一)形态1、成虫:虫体肌肉丰富肥厚,椭圆形,背腹扁平,前窄后宽。大小为20-75mm*8-20mm,厚。活时呈肉红色,死后为青灰色,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靠近口吸盘后方,比口吸盘大4-5倍。雌雄同体。(一)形态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um*80-85um,为人体蠕虫卵中最大的虫卵。卵壳薄,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姜片虫卵从虫卵中孵出毛蚴(二)生活史:(三)致病性:掠

13、夺营养机械损伤机械阻挡化学毒性肠粘膜及附近组织炎症出血溃疡脓肿姜片虫病成虫三、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一)形态1、成虫:虫体肥厚,长椭圆形,腹面扁平,背部隆起,形如半粒黄豆状。活体呈红褐色,死后呈灰白色。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中横线之前;雌雄同体。卵巢与子宫及分支状睾丸并列于虫体后1/3处,故名并殖吸虫。(一)形态2、虫卵:金黄色,椭圆形,最宽处多近卵盖一端,卵盖大而明显,略倾斜;卵壳厚薄不匀,无盖端较厚。内含1个卵细胞和10余个卵黄细胞。(二)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蝲蛄(三)致病性:肺吸虫的童虫和成虫在组织内游走或定居,可对肺或其它的组织器官造成机械性损伤;

14、虫体代谢产物具有毒性作用,可引起免疫病理反应;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可引起肺吸虫病。其基本病变过程可分为:1、脓肿期主要因虫体移行造成组织破坏和出血。2、囊肿期随着肿腔内大量炎细胞坏死、崩解及液化,脓肿内容物变成赤褐色粘稠性液体。3、纤维疤痕期虫体转移或死亡,囊内容物经支气管排出或吸收,囊内最后经纤维化形成瘢痕。临床表现:肺吸虫病胸痛、咳嗽、痰中带血或铁锈色痰。童虫移行症可引起癫痫、偏瘫、皮下移行性包块或结节。四、斯氏狸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主要寄生于猫、犬、果子狸等动物体内。人体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蟹而感染,囊蚴发育为童虫,移行于各组织器官之间,引起皮肤或内脏幼虫移行症。成虫:狭长,两端较尖

15、,大小为。活体时呈棕红色,死后呈灰白色。腹吸盘略大于口吸盘,位于虫体前1/3处。虫卵:椭圆形,形状不对称,卵壳厚薄不匀,外形似卫氏并吸虫卵。四、斯氏狸殖吸虫本虫生活史与肺吸虫相似:只是宿主的种类不同。终宿主果子狸第一中间宿主 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非适宜宿主五、日本裂体吸虫(一)形态1、成虫:雌雄异体,雄虫乳白色,长12-20mm,前端有发达的口腹吸盘,腹吸盘以下为抱雌沟,睾丸7个呈现串珠状排列。雌虫呈圆柱形,前细后粗,长20-28mm,为深褐色,卵巢呈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肠管分两支,向后延伸至虫体后端汇合成盲管。雌雄呈合抱状态。血吸虫成虫2、虫卵:淡黄色,椭圆形大小为74-106um*55-

16、80um。卵壳薄,无盖,有侧棘,卵内含有一梨形毛蚴,毛蚴与卵壳间有大小不等的油滴状毛昆分泌物。(一)形态3、毛蚴:呈梨形或长椭圆形,前端稍尖,灰白色、半透明,周身被有纤毛。前端有顶腺和一对侧腺并开口于前端,能分泌溶组织物质,后半部内含有许多胚细胞。4、尾蚴: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叉长度小于尾干长度的1/2,是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特征。有口腹吸盘,虫体中后部有5对穿剌腺,开口于前端,能分泌多种酶类。(二)生活史:成虫寄生于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内中间宿主:钉螺(三)致病性:血吸虫病主要以虫卵致病。虫卵沉积于肝和肠壁血管中,卵内毛蚴释放可溶性抗原,吸引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在虫卵

17、周围引起IV型超敏反应,形成肉芽肿,最后经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成虫病损轻微,可引起静脉内膜炎及静脉周围炎和III型超敏反应。尾蚴可引起尾蚴性皮炎;童虫可引起肺部炎症和超敏反应。根据病变的发展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六、吸虫的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寄生虫学检查:主要以粪便直接涂片或沉淀法检查虫卵。并殖吸虫感染取痰液或皮下结节检查虫卵或童虫。肠粘膜活检适用于慢性或晚期血吸虫病检查。免疫学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防治原则:开展卫生宣教,加强粪便管理;克服生食或半生食的不良饮食习惯。采取综合治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重复感染。常用吡喹酮治疗。第三节第三节 绦绦

18、 虫虫一、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二、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三、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四、绦虫的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一、链状带绦虫(一)形态1、成虫:乳白色,带状,节片薄而透明,长2-4m。雌雄同体。成虫头节孕节(一)形态2、虫卵:圆球形,直径31-43um胚膜较厚,棕黄色,周围有放射状条纹,内含六钩蚴。卵壳薄而脆,多无卵壳可见。3、猪囊尾蚴(猪囊虫):乳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囊内充满透明囊液,头节凹入囊内呈白点状。(二)生活史(三)致病性、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一般症状轻微,少数患者有腹部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偶可引起肠穿孔或肠梗阻等。2、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多种组织、

19、器官内,引起猪囊虫病。临床表现视所寄生的部位而异。二、肥胖带绦虫成虫头节牛囊尾蚴孕节两种绦虫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体长(m)节片数头节孕节感染阶段中间宿主孕节脱落情况幼虫成虫孕节、虫卵囊尾蚴免疫学2-4700-1000圆球形直径1mm,有顶突及小钩7-13支/侧,略透明猪囊尾蚴、猪带绦虫卵猪、人数节连脱,被动排出引起猪囊虫病引起猪带绦虫病粪检孕节、虫卵手术摘除皮下结节检查用囊液作抗原进行间接凝集试验4-81000-2000方形,直径1.5-2.0mm无顶突及小钩15-30支/侧,不透明牛囊尾蚴牛单节脱落,主动爬出-引起牛带绦虫病粪检孕节;肛检虫卵-三、细粒棘球绦虫(一)形态1、成虫:体长27mm,最小的绦虫。除头、颈外,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2、虫卵:与猪、牛带绦虫卵相似。3、棘球蚴:圆形或近似于圆形的囊状物。大小不等,从不足1cm到数10cm。成虫棘球蚴(二)生活史(三)致病性棘球蚴主要寄生于人的肝、肺,也可寄生于腹腔、肾、骨、脑等处,通过机械性压迫和超敏反应引起棘球蚴病。包虫病患者棘球蚴四、绦虫的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粪检虫卵和孕节手术摘除猪囊虫病皮下结节或棘球蚴讲卫生、克服生食或半生食习惯口服吡喹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