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安、采、回四位一体设计施工标准.docx

上传人:X** 文档编号:5350141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掘、安、采、回四位一体设计施工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掘、安、采、回四位一体设计施工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掘、安、采、回四位一体设计施工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掘、安、采、回四位一体设计施工标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掘、安、采、回四位一体设计施工标准掘、安、采、回四位一体设计施工标准为实现精品矿目标,保证采掘施工工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最大限度满足回采标准要求,提高效率,从系统优化和优化设计入手,对掘进、安装、回采、回撤进行一体化设计施工,特制定掘、安、采、回四位一体设计施工标准,以下简称一体化标准。本一体化标准是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炭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设计指南、相关法律法规和仓矿矿井安全生产要求编制的。第一部分 工程设计标准一、总体设计工作面设计1.根据矿井生产衔接安排,规划设计部门提前三个月,向地测科下达编制工作面地质资料的任务书。地测科在接到任务书后15天内向设计

2、部门送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2.设计部门根据地质说明书,编制工作面设计并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编制完成后,由规划副总组织各专业副总和主管工程师及相关单位人员进行会审,按照会审意见修改确定后,由规划副总签批,提前一个半月下发到综合技术室、地测科及施工单位。单项工程设计1.单项工程设计包括:支护设计、安装设计、供电设计、排水设计和“一通三防”设计等。单项设计应在施工前一周内提交并会审。2.综合技术室及地测科在接到工作面正式设计后,各相关专业主管工程师在15天内完成单项工程设计,地测科提交掘进地质说明书,并经相关专业副总签批,下发到施工单位,作为编制掘进作业规程的依据。3.在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综

3、合技术室各主管工程师完成各单项工程设计,地测科提交回采地质说明书,并经相关专业副总签批,下发到施工单位,作为编制安装作业规程及回采作业规程的依据。设计变更根据地质变化及井下生产实际,主管工程师或施工单位提出变更设计要求,经主管副总批准后,由设计部门进行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经主管副总签批后下发到施工单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工程设计。二、施工设计1.掘进上风、下运开口位置设计在平缓地段;采面掘进时上风开口位置优先考虑设计成正向甩车场(曲率半径9米),包括甩车和支护方式,现场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转盘道或逆向甩车场。优化采区运料系统,采掘工作面应有料场设计。2.掘进巷道布置应优先考虑沿空掘巷,煤柱留设

4、应不大于3米。3.使用皮带机的巷道开门30米加大断面,煤8、煤12压力较小的巷道,采用14m2(4.8m3.2m)金属拱形支架复合支护,棚距不超过600mm;煤11压力较大的巷道,采用10.4m2支架与帮锚网复合支护,棚距不超过500mm。4.巷道支护优化:在地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采用锚网支护;不能采用锚网支护时,必须采用锚网与拱形支架复合支护。应有支护设计,锚网支护按照设计严格施工,并有拉拔检测及矿压观测记录。5.对于倾角在25度以上的巷道,10.4m2及以上拱形支架必须设5道金属支拉板,并设扶手和台阶。巷道倾角在25度以下时,机掘巷道使用三趟永久支拉板,取消撑木。炮掘巷道迎头10

5、架支架底根处必须加特制撑子或普通木撑子。6.巷道相交处架设台棚,须采用锚网复合托抬棚支护,并应有支护设计。抬棚插梁为双数且不少于8根(11煤层10根),长度以巷道斜交最大宽度为准。在不影响运输的情况下,台棚中部应架设对棚,托住插梁加强支护。与正眼斜交巷道,应保证开口断面不小于巷道设计断面宽度。斜交三角区及顶板破碎、压力大时,采用加打锚杆、锚索及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7.上风掘进至切眼前20-30米时,要设计出组装支架的位置,断面规格要满足组装要求。掘进距切眼10米采用复合支护,加大支护强度和断面,便于掘进机拐弯。切眼上下抬棚设计应满足掘进机拐弯要求,优先考虑掘进机就近整体转移,避免拆卸。8

6、.水窝、绞车窝及其他峒室要设在采面另一帮,断面规格8.6-10.4M2,深度4-5米,迎头用锚杆网封牢,永久水窝位置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而定。9.绞车稳固优先使用锚杆化,要求全长锚固并作拉拔试验;斜巷或底板松软处另加打压戗柱。10.所有施工巷道,皮带或刮板运输机位置、风筒吊挂位置、供、排水管路及供电线路、监测线路敷设位置都必须在设计中明确规定,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安装、回采,保证掘进贯通交礃后,所有安装及回采需要的设备、设施不再变更移动。11.架棚巷道紧固卡揽螺丝、支拉板螺丝以及安装有关设备时,应优先考虑使用风动扳手。12.掘进巷道有涌水的,下运道应在下帮、上风道应在上帮的低凹点处建立临时水窝,水窝

7、规格:长0.8米、宽0.4米、深0.6米;水量较大时,在巷道低凹点掘进永久水窝,永久泵水点优先考虑使用自动泵水装置。第二部分 工程施工标准一、设备安装标准1.所有下井设备必须保证完好,设备下井前7天由机电副总牵头组织验收,验收出的问题整改好以后方可下井。井下备用设备执行安管部有关规定。电气设备安装质量要符合防爆要求及有关规定。2.凡具备机掘条件的工作面,掘进巷道开口20-30m时,安装掘进机,70-100m内应安装皮带机。掘进巷道采用皮带运输后,优先使用8T绞车牵引皮带机尾装置。皮带运输机保护装置要齐全,每隔30米要设置防跑偏辊。3.下运道掘进施工时,应优先采用1.0米皮带输送机,且靠上帮安设

8、,巷道贯通后皮带机不再拆除更换。因受现场条件限制不能靠上帮时以设计为准。4.运料设备选择:煤12、煤8压力小巷道,应优先考虑轨道运输;煤11压力大的巷道使用600轨距专用叉车或旱船运输,现有旱船要进行船体设计优化改造。新开采的工作面运输距离较长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卡轨车运输。5.掘进巷道超过500米时,优先考虑使用大功率绞车,减少中转点。巷道内多台绞车接力时,拐点处安装地锚平轮导向。绞车前方按装固定导向辊防跑偏装置,巷道拐弯处加导向轮导向。采用轨道运输时,根据巷道起伏情况,轨道高坡处加托绳辊,低凹处加压绳轮。6.综采工作面新安装的1140V干变布置在下运道,距下出口100m-150m处,特殊情况

9、下可布置在上风道。馈电开关及负荷开关按工作面供电设计布置。7.下运道转载机加长到32米,并加装电缆槽;皮带机尾段安装拖动平台存放开关。8.采面回采期限超过5个月的使用新胶带,不足5个月的使用旧胶带。9.乳化液泵要有水质净化、电脑自动补压监测装置。液压系统凡露口处,必须加密封圈或其它有效封堵措施。10.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安装接地极,三台以上电气设备接地时用30*3mm接地扁铁接地。铃、钮必须设置集中控制箱板,开关等设备必须上架,使用木制开关专用架。11.皮带巷内套修施工,使用移动保护平台。12.移动压风机安装在进风流中,按照液压泵站标准管理使用。13.综采工作面安装时,每15组液压支架要安有矿压监

10、测装置,溜子有防滑装置;大倾角工作面(25度以上)要有防倒防滑专项设计,设施由准备区安装到位。14.五小电器、照明灯、载波电话等同一个工作面使用同一个型号;综采工作面照明间距不大于15m。掘进工作面巷道超过200米要安载波电话和照明装置。二、电缆、监控线、风筒吊挂标准1.所有电缆、监控线、风筒吊挂位置一律按设计图进行敷设。2.电缆吊挂高度距轨面高度不得小于1.3m,以保证电缆在矿车落道时不受撞击,电缆落地时不得落在轨道或运输设备上。接线盒吊挂时要预留防水弯,接线盒及开关处不得有淋水,如果确实不能躲开淋水处时,必须进行防水处理。3.吊挂要求:电缆、监控线吊挂一律使用专用挂钩,吊挂间距不大于1,挂

11、勾挂在专用2-3分钢丝绳上,保证吊挂横平、竖直。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严禁木料或铁活等压靠电缆。4.有瓦斯抽放管路的巷道掘进时,电缆及监控线优先选择靠下帮敷设,避免回采时与瓦斯抽放管路同侧。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电缆必须在管子上方,保持300mm以上距离。5.通信和监测电缆可与动力电缆吊挂在同一侧,但应敷设在动力电缆上方100mm以上。高低压电力电缆在巷道内同一侧时,二者之间距离应大于100m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0mm。6.照明灯吊挂在巷道正顶,吊挂成线。7.掘进巷道迎头掘进机电缆应在棚顶安设悬挂移动式装置。三、供、排水、压风管路敷设标准1、所有管路

12、必须靠近巷帮敷设,距底不小于300mm。所有固定管路必须使用统一指定加工的挂钩吊挂,吊挂间距必须统一,不大于10米;管路要安装平、顺。2、静压水管原则上不得使用软连接,特殊条件下(如巷道严重底鼓等)可使用32mm高压胶管连接。3、排水管路中,软管与铁管连接处如采用铅丝捆绑时,必须用8#铅丝双丝单扣捆两道以上,并与铁管拴牢。4、巷道拐弯处,管路设置优先采用地龙门,龙门管根据实际需要尺寸,由指定单位进行焊接。5、每一巷道管线布置以施工断面图设计为准。总的原则是皮带机靠上帮,下帮为运料道,抽放管路靠上帮,其他管线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附各种管线吊挂示例图)四、其它相关规定1.掘进施工进入新区域,提前

13、15天由生产技术部召集现场会,进行系统准备。 2.掘进巷道“三条线”要求:静压水管距迎头不大于20m,压风管路距迎头不大于30m,电话距迎头不大于50m。3.掘进巷道开口30m后必须按规定吊挂各种管线,巷道内的管、线、风筒、皮带机、支架及巷道长度应挂牌编号。 4.掘进巷道要按线施工,坡度如意;套修按线施工。停采线位置沿底施工。5. 切眼掘进优先考虑锚网与兀型钢加单体柱的复合支护,切眼上下出口应采用复合支护托抬棚。6.各单位(工作面)建立井下会议室,包括位置、规格、照明、座椅牌板等,由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标准。7. 切眼扩面优先使用兀型钢,上出口抹角用U型直钢搭接作顶梁支护,呈扇形布置。抹角5米范围

14、出平台,以便于支架安装回撤。8.掘进贯通后一周内移交准备区。安装工期2个月,并进行至少半个月试采。试采期末系统运转正常,达到设计产量的70%,可移交回采单位。9.通防设施、防尘水幕、防尘帘等由通风区统一规格,统一制作;喷尘设施优先考虑自动喷射装置。10. 大倾角工作面机尾消灭旱采,旱采段长度超过3米、倾角大于25度时,必须加安同型号支架。11.工作面回撤要求:临近收尾30米,回采单位要提前调整好层位并进行注水,下运道停采后20天内形成密闭条件。回撤采面时,需要回撤的辅助巷道一并回撤,停采后一个半月打完密闭。12.工作面密闭后遗留设备回撤原则是:谁使用谁负责,由生产技术部组织现场会交接认定。13

15、采掘工作面牌板应统一规格尺寸,牌板内容及吊挂顺序由主管副总及安管部主任工程师统一确定。14.井下推行无坑木支护。加固、套修、支架回撤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15.根据工程衔接安排,设备中心要提前半年准备安装所需大型设备(支架、机组、溜子、皮带、液泵等),安装前一个月准备到位。16.物管科要在工作面变板亮面前一个月准备出各种支护材料。17.物管科提供的支护用品(液压支柱、高压胶管、拱形支架、支拉板、大板等)和设备管理中心提供的液压支架,由生产副总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进行抽查并进行相应考核,每月两次。18.采掘单位要求每月完成三个四位一体创新项目,月初向生产技术部申报,月底申请验收。生产技术部建立四位一体创新项目档案,每月上网公布,及时总结,每季度出一简报,并按规定考核。19、每月由生产副总组织召开一次采掘衔接例会。例会内容:采掘衔接工作面计划、准备衔接计划、人力衔接计划、设备需求、巷修计划等。20.上述标准落实考核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实施,井下所有工程移交均以现场会的形式进行交接。见附件工程移交考核管理办法。 21.此一体化标准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生产技术部。 林南仓矿业分公司 2008.3.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