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规划工作情况.docx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344198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规划工作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2021规划工作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规划工作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规划工作情况.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1前言11.1规划工作情况11.2调(勘)查的必要性11.3任务来源11.4调(勘)查目的任务11.5调(勘)查的设计情况21.6调(勘)查手段及方法21.7勘查完成情况及主要工作量22xx自然地理地质环境32.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32.2气象与水文32.3地形地貌42.4地层岩性42.5地质构造与地震52.6水文地质条件62.7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现象72.8人类工程活动73滑坡、泥石流规划调(勘)成果分述73.1港航砖厂滑坡73.2乌龟包滑坡123.3茶土坡滑坡183.4严家坡滑坡253.5郭家二社滑坡363.6安渡滑坡433.7芝麻田滑坡513.8两河口滑坡553.9李家大沟泥石流6

2、13.10陈家沟滑坡群693.11铁合金厂滑坡773.12瓦子坪滑坡843.13刘家包滑坡913.14陈家包滑坡973.15水田坝滑坡1013.16老屋里滑坡1113.17车家坝滑坡1174xx滑坡、泥石流规划调(勘)查成果综述1214.1xx滑坡、泥石流发育规律及复活机制分析1214.2xx滑坡、泥石流规划调(勘)查成果汇总1225结语1235.1主要成果1235.2主要结论1245.3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建议124附: 1xxxx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调(勘)查图册 2xxxx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调(勘)查物探报告111 前言1.1 规划工作情况长江xx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容量有限,暴

3、雨、洪水频繁,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xx大坝的兴建和百万移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质环境的平衡状态,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随着xx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库区地质灾害对xx工程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加,及时有效地防治库区地质灾害已成为xx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xx工程库区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滑坡和崩塌(含危岩体,以下简称崩滑体),库区两岸已查出3337处,其中前缘在175m水位以下的崩滑体约1500处。在库水作用下,已有崩滑体稳定性将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时也将产生大批老崩滑体的复活,部分库岸的稳定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将产生新的崩滑体和塌岸,有可能造成严重灾害。约180

4、0处分布在移民迁建区,绝大多数为移民工程新产生的崩塌滑坡。xx地质灾害严重,直接影响到xx工程下闸蓄水和正常运行,国务院领导对此十分重视。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在前期规划的基础上,于2001年10月编制完成了xx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对xx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全面规划。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xx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结合水库分期蓄水进行了分期部署,将xx地质灾害防治分为近期、中期、远期,进行分期防治。为了明确规划与蓄水的关系,将总体规划中现已经实施的近期规划称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涉及2007年10月三期蓄水(坝前水位156m)和2009年四期蓄水(坝前水位175m)必须防治的中期

5、规划,称之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简称三期规划)。本次调(勘)查工作正是为编制xx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真实、准确的地质资料。1.2 调(勘)查的必要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十分复杂,技术要求高,不确定因素多,地下未知数多。特别是大规模的人类工程活动和xx水库二期蓄水后,坝前水位135m以上的地质灾害体的变形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及危害程度等会发生变化,仅凭地面工作,不能较为准确地知道滑坡的厚度和力学参数。必须进行钻探、物探等勘查工作,才能概算它的体积;必须通过一些基础性力学试验,方能计算评价它的稳定性,估算防治工程量和防治工程所需费用。因此,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必须进行规划阶段的地质灾害调(

6、勘)工作,避免所编制的规划在对防治对象的确定、防治方法的选择和投资估算上的盲目性,进而防止因对地质灾害防治失误造成重大损失。1.3 任务来源二期蓄水于2003年6月上旬已经完成,坝前水位已经达到了135m,二期规划的防治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并即将完成。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已成当务之急。2003年5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全面规划好135米水位线以上库区的移民迁建、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2003年2月27日xx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纪要中指出:“在完成好当前各项治理工程的前提下,提前安排135米蓄水后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要求认真总结上期规划的经验,统

7、一组织,抓好前期,精心编制下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根据上述指示,2003年7月,xx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编制了xx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大纲和编制工作安排,并于2003年8月提交“xx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联络员会议”审议,经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开始实施。xx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三期)规划阶段调(勘)查以下简称规划阶段调(勘)查,是做好xx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三期)规划的技术保证。为了做好规划阶段调(勘)查工作,xx库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于2003年9月29日、10月23日将xx17处(其中3处已经勘查)地质灾害规划阶段调(勘)查工作任务委托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

8、有限责任公司承担。1.4 调(勘)查目的任务1.4.1 调(勘)查的目的通过对规划防治的地质灾害进行调(勘)查工作,使其位置与规模具体准确,防治对策方案恰当,防治费用估算合理,为xx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地质调(勘)查依据,以期达到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1.4.2 调(勘)查的任务在专家组现场踏勘对崩滑体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对拟规划工程治理的崩滑体进行调(勘)查,完成以下任务:(1)对拟规划为工程治理的崩滑体及泥石流进行灾害地质调查;初步调(勘)查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质环境、规模、结构、稳定性、主控因素、诱发因素以及可能成灾范围与该范围内的主要实物指标;(2)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9、、危害性和防治的必要性作出基本评价;(3)进行搬迁和工程治理的经费初步估算和搬迁与工程治理两方案的比选,提出防治对策和防治方案意向性意见,提出纳入防治规划建议;(4)提交调(勘)查报告,为防治规划编制提供地质依据。1.5 调(勘)查的设计情况1、编制依据(1)xx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阶段调(勘)查委托书,国地防指2003合规25号;(2)xx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调(勘)查设计相关资料及要求;(3)xx崩塌滑坡与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勘查技术要求(试行);2、编制单位编制单位为具有国土资源部颁发地质灾害勘查甲级资质的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曾在xx承担过近30处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治理项目。3

10、、编制过程2003年9月29日接到任务后,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赴xx对地质灾害体进行现场踏勘,并全面收集前人工作资料,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技术要求。尔后,在综合分析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于10月9日按委托书和相关技术要求编制完成了xx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阶段调(勘)查设计书。10月11日10月13日设计书通过专家审查。1.6 调(勘)查手段及方法滑坡地质灾害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测量、钻探、槽探、探井、电测深物探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泥石流灾害除在物源区布置可能的勘查手段外,主要采用地面调查方法。1.7 勘查完成情况及主要工作量经过前期准备,我公司于10月18日起对xx港航

11、砖厂等14处地质灾害进行规划阶段调(勘)查野外工作,11月28日完成防治规划调(勘)查报告。本次规划调(勘)查完成了14个地质灾害点的调(勘)查任务,实际材料图,剖面图全部合格。工程地质测绘各类点299个,合格率100%,其中118个优良,占39%;共施工了47个钻孔,合格率100%,其中优良孔18个,占38%;探井14个,全部合格;槽探125个,合格率100%,少数达到优良;电测深剖面32条,剖面测量38条,点位测量374个,全部合格。主要完成工作量见表1-1。2003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由xx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勘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湖北省宜昌市组织专家通过了对本报告进行的审查。项目组

12、根据专家提出的问题与意见对本报告进行了逐条修改、补充、完善。采用了新版本的计算软件对各滑坡的稳定系数与下滑推力进行了验算,其结果与定性的判别的结果接近一致。表1-1 自然地理地质环境1.8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xx地处xx水库腹地,东邻巫山,西接云阳,北连巫溪,南与湖北省接壤。地理坐标:东径10901171094558,北纬302919312223,辖区东西宽71.4km,南北长97.7km,幅员面积4099km2。全县有10个派出机构和1个县辖镇(永安镇), 81个乡镇,总人口109万, 其中城镇人口约占10%。县境内陆路主干公路骨架基本形成,有主干公路(渝巴路、奉巫公路、奉恩公路)过境,硬化

13、路面达200km。县政府所在地与各区公所有主要公路相连,目前江北沿江大道贯穿全城,路面高程182210m;江南沿江大道是江南片区的城市主要干道和对外交通要道(图2-1)。长江两岸可通过沿江大道、水上运输以及奉节长江大桥(施工中)与外界联系。水路交通比较发达,上距万州区119km、重庆市446km,下距xx工程坝址156km、宜昌市202km,每天客货运输繁忙。新城航运设施中主要的沿江码头布置在白马小区,客货两用码头布置在头道河、三马山、茶店和宝塔坪小区。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0.49亿元(1999年末),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63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5元。奉节

14、脐橙闻名中外,远销东南亚,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口感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xx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长江xx之首的夔门,三国文化遗迹白帝城;近年发现的天坑地缝绝世奇观,九盘河探险漂流富有刺激,龙桥河的葱茏景色让你留连往返,石笋河的千姿百态让你感到妙趣横生;此县已成为中外游客必游之地。1.9 气象与水文xx属中纬度亚热带暖湿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多雾的特点。长江横贯中部,形成南北高、中部低的地势,它对全县气象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长江河谷和低山区的多年平均气温16.4,一月份平均气温5.1,七月份平均气温27.5,极端最高气温43(1994.8.13),

15、极端最低气温-9.2;长江两侧山区的气温较河谷区气温低710,河谷很少下雪,高中山区冬春季常有降雪。全年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由川鄂交界处约20002100mm及北部边缘的15001600mm向长江河谷渐低为1100mm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1147.9mm,年最大降雨量1635.2mm(1963),最小为721.6mm,月最大降雨量548.4mm,日最大降雨量141.3mm(1998年6月1日,降雨引发全县许多地区地质灾害),降雨多集中于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70%,12月至翌年2月降雨较少。图2-1 奉节县交通位置图全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除长江(境内长44km)干流外,主要支流有梅溪河、

16、大溪河、石笋河、草堂河、朱衣河等,连同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共17条。目前xx水库坝前蓄水位已达135m(2003.6.15),新县城水位达146.7m,库区的水文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到2009年8月xx大坝建成后,坝前水位175m,该段库水位达175.4m。1.10 地形地貌xx地处四川省盆地东部边缘,大巴山前缘和鄂西山地的接壤地带,其地形地貌特征受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的控制,主要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齐耀山以北的山脉走向呈近东西向展布;齐耀山及其以南的山脉走向呈北东南西展布。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发育,形成岭脊状及台原状的岩溶中山;砂岩、泥页岩分布区,多形成低山及低中山。河流穿过碳酸盐岩层时

17、多形成深切峡谷,而穿切砂岩、泥岩时,则形成较宽坦的河谷。(1)溶蚀地貌:主要分布于竹园以北、齐耀山背斜及刘家田背斜轴线延长线,以及东南的庙湾、三角坝、龙桥等地。峰顶高程10002000m,峰丛基座相连,溶峰呈园状、笔状或园锥状,相对高度50150m,大洼地中套有小洼地。峰丛垭部和洼地中有漏斗、落水洞迭加,呈串珠状排列。(2)溶蚀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甲高江南奉节、草堂、朱衣一带,呈丫状分布,山脊高程为500900m,个别山峰达1028m,有河流形成格子状水系,主干河流纵坡较缓,支流纵坡较陡,横断面多呈“V”形,相对切割深度200500m。(3)构造剥蚀地貌:主要分布在xx城以西的渠马河

18、向斜、故陵向斜及巫山向斜西段,山顶高程10001400m,单斜山山脊延伸方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纵横向沟谷发育,形成格子状水系,相对切割深度300800m。(4)剥蚀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xx北部竹园坪、大树、黄村等地,由于横向河流深切,树叶状水系发育,强烈侵蚀切割形成枝状岭脊中山,山顶高程一般为10001300m。河流纵坡陡,跌坎多,相对切割深度4001000m。(5)溶蚀堆积地貌:零星分布于长江及其主要支流河谷。(6)河谷地貌:长江是最低侵蚀基准面,其对支流河谷的发育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长期的间歇性上升,河流强烈侵蚀下切形成纵坡降较大的深切河谷。由于朱衣河、梅溪河与长江共同作用的结果,河谷相对开

19、阔,河曲、阶地与漫滩均十分发育,岸坡具明显层状地貌特征。长江I级阶地为内迭阶地,朱衣河I级阶地为侵蚀阶地。阶地台面长5003000m,宽100250m,台面高程120135m,阶地前缘与河漫滩呈陡坎或斜坡相连,主要分布于长江北岸的十里铺旧县城、宝塔坪、长江南岸李家坝永乐镇小学铜桥等地。长江、级阶地台面因后期改造,多已形成向长江倾斜的斜坡地形,坡角约15左右,可见台面长150300m,宽100200m。级阶地台面高程145175m,与级阶地呈斜坡或陡坎相接;级阶地台面高程180200m,不具明显的沉积特征。堆积物厚度1040m,局部深槽部位可达50m以上;主要分布于宝塔坪、头道沟、桂花井白衣庵等

20、地带。长江级及级以上阶地均分布于高程200m以上,现已多残缺不全。1.11 地层岩性 xx境内出露均为沉积岩层,无岩浆岩、变质岩,从志留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齐耀山以东以古生界及中下三叠系为主,局部有上三叠系及侏罗系分布;东北边缘出露有小片二叠系,其余均为侏罗系红层覆盖。中生界分布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0%以上,其中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类岩石分布面积各占约50%。(1)第四系:岩性为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块碎石土等组成,成因类型较多,有河流堆积、残坡积、崩坡积、滑坡堆积、泥石流堆积、人工堆积等,厚040m,主要分布于斜坡、台地、沟口和江河阶地。人工堆积(Q4ml):一般厚215m,最厚达5065m,碎块石

21、土、碎屑土夹砾质土及生活垃圾。主要为工程弃土,块径大小不一,成份混杂,结构松散,分布于沿江公路、冲沟中及建筑施工场地周围。冲积层(Q4al):厚120m左右,以粉砂、细砂、卵砾石为主,结构松散;卵石呈浑圆状,成份以砂岩、灰岩为主,粒径大小一般350cm。在朱衣河、梅溪河河床、漫滩部位以卵石为主,长江河床、漫滩以粉砂、细砂为主。冲洪积层(Q4apl):厚度不一,一般在1040m,最大可达63m以上。冲沟及沟口为漂石、卵砾石等。阶地上部为粉质粘土、粉细砂、细砂,下部为卵砾石层。漂石、卵砾石成份复杂,主要为砂岩、粉砂岩、砾岩等,一般呈磨园状,漂石大小一般0.51.0m,卵石大小315cm。主要分布于

22、长江两岸的阶地部位、朱衣河左岸及梅溪河口等地。朱衣河阶地二元结构明显;长江阶地二元结构不甚清楚,以粉质粘土为主。残坡积层(Qel+dl):一般厚525m左右,最大厚度可达49m以上,含碎石质粘土、岩屑碎石土夹碎块石。上部结构较松散稍密,下部结构中密。其碎石、块石成份主要为泥岩、泥灰岩、粉砂岩,一般呈次棱角状及棱角状;碎石大小一般520cm,块石大小一般0.31.5m,主要呈片状、块状分布于区内缓坡上。崩塌堆积体(Qcol):一般厚520m,最厚可达55m以上,岩块碎石夹岩屑碎石土,成份主要为泥灰岩、粉砂岩及泥岩,块径较大,一般11.8m,呈棱角状,主要零星分布于区内的陡崖、陡坡下,局部呈架空状

23、。滑坡堆积体(Qdel):一般厚1540m左右,最厚达55m以上。松散堆积体滑坡物质以碎块石或块石、碎石夹岩屑土,局部呈架空状。基岩滑坡存在似基岩体,一般呈层状,岩体破碎,产状紊乱,成分一般为泥灰岩、泥岩,块石大小一般为0.81.2m,呈棱角状,碎石大小一般820c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主要分布于沟右侧的刘家湾等地。泥石流堆积体(Qsel):一般厚13m,由碎块石或块石、碎石及砾石和土组成,其堆积杂乱,主要堆积于沟道中。(2)侏罗系:主要分布在竹园区、公平区、平皋区南部、朱衣区北部及长江南岸的甲高区和吐祥区局部地段。遂宁组(J3S):砖红、紫红色、灰紫色薄至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石

24、英砂岩、粉砂岩。厚370450m。蓬莱镇组(J3P):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夹泥岩,含钙质。厚度340m。上沙溪庙组(J2s):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灰、灰绿色厚层、巨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厚15501600m。下沙溪庙组(J2xs):上部灰、灰紫色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紫红色泥岩;下部以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黄色长石石英砂岩。厚350495m。自流井组(J1-2z):灰绿、深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页岩;夹介壳灰岩、煤线等。厚度140190m。珍珠冲组(J1z):灰色、灰绿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页岩互层,含磷铁矿及薄煤层。厚165400m。(3)三叠系:主要

25、出露在北部竹园、南部齐耀山背斜、刘家田背斜及庙湾、兴隆等地区。须家河组(T3xj):灰黄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底部有一层厚23m炭质页岩,为xx主要产煤地层。厚193458m。巴东组(T2b):四分性明显,层序完整,一、三段泥质灰岩为主,二、四段以紫红色泥岩为主。一、三段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质、白云质灰岩为主,夹灰黑色薄层白云岩。二、四段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灰绿色页岩。本层为县境内域分布主要地层,有不少地质灾害发育于此层或与此层关联。厚671200m。嘉陵江组(T1j):四分性较明显,一、三段以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为主,质硬;二、四段为浅灰色白云岩、角砾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含黑色硬石

26、膏层。厚7501041m。大冶组(T1d):黄灰、浅灰色泥质灰岩夹页岩、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为主。厚375771m。(4)二迭系:主要分布于刘家田背斜轴部及兴隆区,以灰岩为主,含煤。大隆组(P2d)/长兴组(P2c):大隆组为黑色板状硅质岩及页岩。长兴组上段为生物碎屑灰岩;下段为灰色中层、厚层白云岩。厚36131m。吴家坪组(P2w):上部中厚层状灰岩与似层状燧石不等厚互层;下部黑色炭质页岩,铝土质页岩;底部为杂色泥岩。厚35120m。孤峰组(P1g)/茅口组(P1m):孤峰组为黑色板状硅质岩、硅质及炭质页岩,顶部夹硅质白云岩结核;中下部夹煤层;上部以白云岩、硅质白云岩为主。茅口组为浅灰色层、块状

27、生物碎屑灰岩,下部含泥质夹不规则的黑色页岩;中、上部含燧石结核。厚2735m。栖霞组(P1q):黑色及深灰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下部夹炭质、有机质及钙质页岩;上部夹燧石团块或燧石条带较多。厚67100m。梁山组(P1l):底部为水云母胶结的石英砂岩,中部为砂质、炭质、铝土质页岩及煤层,上部炭质页岩夹石英粉砂岩。厚311m。(5)石炭系:主要分布于齐耀山以东背斜核部黄龙组(C2h):上部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下部石英砂岩。厚2327m。(6)泥盆系:主要分布于齐耀山以东背斜核部写经寺组(D3x):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厚056m。黄家蹬组(D3h):石英砂岩为主,上部为页岩夹粉砂岩,厚0

28、64m。云台观组(D2y):厚层状石英砂岩,厚031m。(7)志留系:主要分布于齐耀山以东背斜核部罗惹坪组(S1+2lr):上段为灰黄、黄绿色粉砂质页岩及薄层粉砂岩、石英砂岩互层;下段为灰黄、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顶部及下部夹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厚大于600m。龙马溪组(S1l):上部为浅黄、灰绿色粉砂质或水云母页岩夹粉砂岩;下部为灰黑色炭质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厚大于160m。1.12 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xx位于大巴山孤与新华夏系的交接复合部位,地质构造较复杂。以城口青峰断裂为界线,以北为秦岭地槽,以南为扬子准地台,本区则处于扬子准地台之次级构造单元四川台坳与上扬子台褶带(亦称八面山台褶

29、带)及大巴山台缘褶带二级构造带的交接复合部位(图2-2)。扬子准地台基底主要由早元古代变质火山碎屑岩及侵入其间的岩浆岩组成;区内沉积盖层出露齐全,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使盖层产生强烈褶皱,并伴生相应断裂构造,但本区内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较为少见。图2-2 奉节地质构造纲要图褶皱:齐耀山以东构造线均呈NE向展布,背斜形态以箱形为主,其间向斜狭窄,组成隔槽式褶皱;齐耀山以西,由北向南构造形迹呈向NW凸出的弧形褶皱,其整体展布方向为NWWNEE向,均消失在齐耀山背斜的北西侧,宽阔平缓的屉状向斜与梳状紧闭的背斜相间排列,构成隔档式构造。境内主要褶皱有齐耀山背斜、巫山向斜、朱衣背斜等(见表2-1)。断层:x

30、x境内无区域性大断裂通过,仅于东南侧约812km处展布一条长约80km的齐耀山断裂,它沿齐耀山背斜北段轴部及南段轴部的SE侧断续延伸,断裂走向2050,倾向SE,倾角5070。据重力、地磁等物探资料分析,该断裂为深切盖层的地壳断裂,是上扬子台褶带与四川台坳的分界线。2地震黔江断裂带位于xx境南东,是黔江兴山地震带的主要发震构造,历史上曾发生三次中强地震(Ms=5.06.3、震中烈度67度),现代微震活动比较频繁,但其震中距县境均在100km以上,历次地震对境内均未造成破坏。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年,1:400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表2-1

31、主要区域褶皱构造特征表 编号构造名称展布方向延伸长度(km)特 征1齐耀山背斜4065220县境内核部地层为下三叠统,长江两岸见有上二叠统,两翼由巴东组、嘉陵江组组成,核部岩层产状平缓,两翼则较陡,为轴面倾向NW的箱状褶皱。轴部和南东翼见有逆断层,两翼形成次级褶皱。2巫山向斜4560110南西段核部呈屉形,地层为下侏罗统,岩层产状平缓,倾角515,两翼由三叠系组成,倾角1570;北东段核部渐窄,地层为巴东组,残留须家河组,两翼岩层倾角1860,轴面倾向NW。7故陵向斜709083为万县复向斜的组成部分,向斜轴为向NW突出的弧形,县境内近EW向为主,核部及两翼由侏罗系、上三叠统组成,核部平缓开阔

32、,而两翼近背斜则急剧变陡,岩层倾角1585。8朱衣背斜709045轴部为巴东组,局部见有嘉陵江组上部岩层,上三叠统及中下侏罗统构成两翼,背斜紧闭,NW翼岩层倾角1550,SE翼3887,局部倒转;次级褶皱较多。其轴部展布于王家包、施家包、营盘包一线,王家包以西局部为第四系覆盖,于头道河左侧沟口穿越朱衣河;营盘包以东于常家湾斜插入长江。背斜北翼次级和低序次褶曲相当发育,其轴向一般与主体构造呈小角度斜交。新县城一带主要次级褶曲为三马山向斜(杨家梁向斜)。9巴务河向斜8055见于齐耀山背斜NW侧嘉陵江组、巴东组内,轴部向SE弧形突出,NW翼倾角1251,SE翼4068,其NW翼见多组平行排列的次级褶

33、皱。11渠马河向斜70110170上侏罗统到上三叠统构成的核部平缓开阔,轴向由60转为近EW向,呈弯曲的“S”形,由西向东逐渐扬起,岩层倾角619,两翼岩层倾角较陡为2348。1.13 水文地质条件xx位于大巴山弧、川东褶皱带、川鄂湘黔隆起带的交接复合部位。尤其在江南地区,三叠系下统、二叠系下统灰岩、白云质灰岩,溶洞、漏斗、洼地、落水洞发育,为大气降水,地表水的渗入、地下水的运移、赋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场所,形成了水量较丰富的碳酸盐岩岩溶水。由于灰岩、泥质灰岩中间夹有较多的泥灰岩、页岩或泥岩等非(弱)岩溶化岩层,而使整个区内岩溶发育程度大为降低,溶蚀孔洞、溶缝多沿裂隙及层面溶蚀形成。江北地区碳

34、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层水量贫乏中等。xx刘家田背斜以南地区、齐耀山背斜一带及竹园区以北地区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中部、中北部及西南部则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为主。长江是该县最低排泄基准面,南北支流的割切形成深涧峡谷,地形异常破碎,控制了区内地下水的富集、埋藏、迳流、排泄条件和地下水的水质特征。碎屑岩主要是侏罗系、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志留系。须家河组为厚层块状砂岩夹砾岩及薄层煤、页岩。砂岩在成岩及构造变动过程中形成的孔隙、裂隙,以及在外营力作用下裂隙的进一步加宽加深,地下水赋存于孔隙、裂隙中;地貌上多为单斜山,常构成自流斜地。侏罗系中、下统为泥岩、砂岩互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

35、中,当构造上不具自流斜地或构造盆地时,含水岩组中仅赋存一般构造裂隙水。侏罗系上统砂岩、泥岩,产状平缓,风化裂隙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在风化裂隙中。总体而言,基岩裂隙水含水层水量贫乏。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岩性复杂,为透水不含水层。境内地下水水质类型主要为HCO3Ca2+Mg2+与HCO3Mg2+,总硬度13.5426.77德国度,矿化度197.4380.8mg/l,pH值=7.47.8,对砼无侵蚀性。1.14 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现象县境内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现象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变形体 、地面塌陷和岩石的风化、软化、岩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高边坡等。据调查,目前发现有灾害隐患点314处,其中滑坡

36、174处、变形体99处、崩塌14处、地面塌陷5处、危岩18处、泥石流4处,已经治理的滑坡20处;另有高边坡196段,其中道路高边坡88段、房屋高边坡108段;已经治理和正在治理的117段。xx水库蓄水后,在新的库水位条件下,尤其是库水位涨落条件下,原来一部分滑坡体将被完全淹没,一部分滑坡则由于水位的抬升,滑坡体前缘的冲蚀后退、或库水的浸润,滑带土力学强度的降低而重新引发滑坡灾害;对于岩质岸坡,由于三叠系中统巴东组分布较为广泛,因其软硬相间互层的特点,部分陡峭岸坡极易在库水位的作用下,产生坡脚的冲刷淘空形成岩腔及泥质岩体遇水软化等工程地质特性的改变,进一步发展或扩大塌岸范围与规模,亦将会威胁沿江

37、建(构)筑物和人身安全。1.15 人类工程活动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如大规模的城镇建设、修筑公路、开发矿藏、兴修水利工程或随意弃渣弃土等工程活动中,在坡脚开挖形成高大有效临空面和在坡顶加载增大下滑力,以及爆破振动破坏坡体完整性,极易造成原有滑坡、崩塌灾害体局部或整体复活或暴发泥石流灾害。再者是xx库水位涨落引起的库岸再造和诱发滑坡,在xx移民迁建工程中,xx显得尤为突出。196段人工边坡主要分布在移民迁建城镇,重要公路干线;具体分布在新县城三马山宝塔坪一线;江南工业小区;白帝镇新场镇移民场镇及交通干线渝巴路、奉巫东路、奉恩路及奉朱公路。可见人类工程活动,也应讲究科

38、学、合理,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必然遭受惩罚。2 滑坡、泥石流规划调(勘)成果分述根据任务书,本次拟规划调(勘)查的地质灾害共计17处见图3-1 xxxx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调(勘)查灾害体分布图,其中滑坡16处,泥石流1处。各滑坡、泥石流规划(调)勘查成果分述如下:2.1 港航砖厂滑坡2.1.1 港航砖厂滑坡地质特征2.1.1.1 滑坡空间形态港航砖厂滑坡位于xx新城区头道河移民小区(照片3-1-1),地处长江北岸、朱衣河左岸,距朱衣河河口约4km,所属1/1万图幅为口前幅,地理坐标为:X3434386,Y96644420。滑坡地处施家梁北西西侧斜坡,下临头道河,河底经人工回填整平,为港航砖厂厂

39、址,其面积约5000m2;上接头道河移民小区,为土产公司等单位住宅楼。滑坡平面形态不规则,总体呈长条状,长120m,宽55m,厚8m,面积0.66104m2,体积5.3104m3。滑坡前缘高程208m,后缘高程293m,高差85m。主滑方向316。滑坡稳定性不受xx水库蓄水影响。头道河断面为V型,河底宽512m,切割深度50100m,河底走向近南北北东南西向,纵比降125250。河东侧岸坡较陡,坡角为4060,基岩埋深浅或裸露,为港航砖厂滑坡区;西侧岸坡为乌龟包滑坡区。港航砖厂滑坡为一小型土质滑坡,滑坡后部为人工堡坎,砼结构,坎高79m,坎后平台宽24m。平台上两栋砼8层楼房墙面出现轻微裂缝。

40、堡坎下自然斜坡坡角32。滑坡中部地形稍平缓,坡角2530。钻孔揭露基岩埋深7.5m,基岩以上有20cm厚粉质粘土夹碎石,软塑,碎石有磨光现象。滑坡前部地形较陡,坡角35。探槽揭露基岩埋深35m。据访,滑坡前缘原为水田,在1994年港航砖厂上马时经人工开挖修建水塘(开挖深度超过3m),弃土堆填于水塘NW侧,致使滑坡前缘呈负地形(照片3-1-2)。探井揭露粉质粘土夹碎石厚度大于15m,此深度低于头道河河底高程。滑坡两侧为山梁,基岩出露于坡脚和砖厂采石场,山梁基岩埋深小于5m。滑坡区基岩均为T2b2紫红色泥岩,岩层总体产状16525。滑坡区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沿斜坡堆弃了大量填土,厚度51

41、0m,河底及斜坡上已修筑了排污暗涵。 照片3-1-1港航砖厂滑坡全貌照片3-1-2港航砖厂滑坡前缘水塘2.1.1.2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滑坡区位于杨家梁复式向斜的北翼倾伏端,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二段(T2b2),岩层总体产状16525。T2b2为紫红色泥岩夹少量灰黄、灰绿色砂质泥岩与薄中厚层粉砂岩、砂岩不等厚互层。第四系人工填土分布于滑坡区上部xx新城建设区,为褐黄、灰褐色粉质粘土、碎块石及砖、瓦、砼块等建筑弃土、生活垃圾,块石含量3070%,稍湿,松散稍密,回填时间约13年。1滑体滑体物质为红褐色粉质粘土夹2040%砾碎石,粉质粘土可塑,碎石成份为紫红色泥岩,强风化,碎石粒径212c

42、m。钻孔GHZK1揭露中部滑体厚度7.5m,探井GHTJ1揭露前缘滑体厚度5m左右,滑体厚度变化与高密度电测深物探解译成果基本一致。2滑带钻孔GHZK1揭露坡滑带平均埋藏深7.5m,滑带土为粉质粘土夹20%的砾石,砾石粒径210mm居多,呈次圆状,部份强风化。粉质粘土呈可塑状,较细腻;基岩面见褐黄色氧化膜。3滑床滑床为三叠系巴东组二段的泥岩及少量粉砂质泥岩。横向上(垂直于滑坡主滑线)滑床形态呈不规则的U型,北侧滑床面埋藏较深,坡角较陡,南侧滑床面埋藏较浅,坡角较缓,纵向上(主滑线)滑床面稍有起伏,整体形态较平滑,从滑床纵横形态分析,滑坡主滑方向为316。2.1.1.3 滑坡水文地质勘查区斜坡具

43、上覆松散土层与下伏基岩的双层结构,地下水按其赋存特征及水理性质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类。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巴东组的泥岩、粉砂质泥岩中,主要排泄于滑坡外围,滑体未见泉水露头,基岩强风化厚度24m,深部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透水性较弱,滑床基岩富水性弱。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含水层主要是滑坡堆积物,为粉质粘土夹砾碎石,一般厚度510m,滑坡物质结构稍密,碎石含量2040%,本次施工的钻孔GHZK1中,水位埋深14.25m。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水补给,向头道河排泄。在滑坡前缘北侧地带,见大片湿地,分布面积约500m2。滑坡区为朱衣河左岸斜坡地带,地表水汇集于测区内冲沟,向朱衣河排泄。

44、头道河为季节性(暴雨型)河流,河底已修筑了城市排污暗涵,河沟内堆弃了大量填土。头道河沟源高程600m,主沟长1800m,汇水面积0.8km2,切割深度50100m,纵比降125250,谷坡坡角2025。2.1.1.4 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见试验成果一览表(表3-1-1)。2.1.2 滑坡形成机制2.1.2.1 滑坡变形特征及发育史滑坡前侧原为水田,在1994年港航砖厂上马时经人工开挖修建水塘(开挖深度超过3m),弃土堆填于水塘NW侧,致使滑坡前缘呈负地形,同时,在其北边约20m处的基岩山梁放炮采石,造成土石松动。1997年头道河小区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在滑坡前缘大开挖及不合理

45、的在坡体上修建移民房和堆填弃土,破坏了坡体的自然平衡状态,在暴雨的诱发下,后缘堡坎上两栋砼8层楼房墙面出现轻微裂缝。在当地居民的强烈要求下,砖厂现已停产。滑坡近期以蠕动变形为特征。2.1.2.2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评价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象与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及人类工程活动等。1气象与水文条件滑坡区雨量充沛,多暴雨和连续降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强烈,降雨(尤其是暴雨)渗入坡体第四系松散粉质粘土夹碎石层,沿下伏三叠系中统巴东组二段泥岩面径流,降低了土岩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促使坡体蠕动。2地形地貌滑坡区为低山地貌,谷坡陡峻,平均坡角约30,切割深,高差80余米;坡体前缘临空,为进一步形成滑坡创

46、造了有利的空间条件。3人类工程活动1997年开始大规模的新城建设活动,在斜坡前缘切坡、放炮采石,在斜坡后缘加载、填土建房,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2.1.2.3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港航砖厂滑坡前后缘坡角大,前缘临空面陡,上覆第四系粉质粘土夹碎石透水性好,雨季中地表径流能较快转入地下,并沿下伏相对隔水的泥岩面径流;地下水的强烈活动,降低了土岩接触带抗剪强度,致使坡体逐渐失稳,属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沿下伏基岩面的浅层蠕滑。2.1.3 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2.1.3.1 滑坡变形动态分析鉴于滑坡下伏的基岩总体上呈向坡内倾斜,基岩面整体坡角21,且局部呈台阶状,在较长的时期内,平衡状态已形成。钻孔揭露基岩连续、稳定,无滑动迹象,故可判断滑坡所在的斜坡下伏基岩稳定。滑坡体与基岩面接触带为粉质粘土夹2040%的砾碎石,砾石径210mm居多,呈次圆状,部份强风化。粉质粘土呈软塑状,抗剪强度较低,滑带物质结构特征不利于滑体的整体稳定;滑坡滑面缓倾坡外,整体坡角21,滑坡形态不利于滑体的整体稳定。移民迁建工程大面积的切坡,坡眉处大量加载,边坡也未及时支护,原本松动的坡体极易造成边坡失稳。因此,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应引起足够重视- 8 -表3-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