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泉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共1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339481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泉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共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年泉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共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泉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泉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年泉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并切实做好2018年泉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落实“预警在前、巡查在前、转移在前”的具体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以下简称年度防治方案)。一、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及重点防范期(一)地质灾害易发区段我市地质灾害发生受地形地质条件控制,由强降雨和工程活动诱发。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其次为地面塌陷。房前屋后边坡、公路铁路边坡、山边河(海)边、沟谷及沟口等区段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段,岩溶浅覆盖区、矿

2、山采空区等区段为地面塌陷高易发区段。(二)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区域本市西北部的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等地区地貌上属中低山丘陵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山区局部小气候变化较为剧烈,常见短历时的强降雨,削坡建房现象十分普遍,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存在多种触发、诱发因素,历来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发育区域。地质灾害主要以山区居民房前屋后土质斜坡失稳形成的小型滑坡、崩塌危害为主。据近年我市开展的地质调查及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结果,下表所列乡(镇)及地区是本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控区。泉州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控区县(市、区)乡(镇)地质灾害重点防控区(以行政村为基本防控单元)鲤城区丰泽区北峰北峰

3、后茂以及乌石山一带,道路沿线、正在建设中的临山建筑物。洛江区虹山、罗溪、马甲、河市虹山、松角山、前坂、大路脚、广桥、三村、苏山、钟山、马甲、梅岭,区内矿山、万虹公路、大中型水库周边地区、正在建设中的临山建筑物。泉港区惠安县台商投资区涂岭、界山、紫山、黄塘秀溪上坝一带,半岭尾山后郭一带,沿海丘陵坡脚一带。区内中小型矿山、道路沿线、大中型水库周边地区、正在建设中的临山建筑物。石狮市晋江市东石、永和、 深沪、紫帽正在建设中的临山建筑物。南安市眉山、码头、金淘、诗山、九都、蓬华、翔云太山、小眉、外寨、天山、观山、三凌,仙都、大坝、码头、诗南、马泗、刘林,深辉、占石、水阁、深垵、艺林、中心、莲坑,鹏峰、

4、社二、西上、声东、山二、鳌峰,秋阳、和安、林坑,苏厝、山城、黎阳、新村、路荇、华美、蓬岛,圳林、梅庄、椒岭、福庭、头梅、翔山。区内矿山、道路沿线、大中型水库周边地区、正在建设中的临山建筑物。永春县一都、下洋、横口、蓬壶、达埔、苏坑、锦斗、玉斗、吾峰、呈祥南阳、龙卿、仙友、光山、黄沙、仙阳、下洋、涂山、曲斗、新坂、上姚、大荣、福联、福德、云贵、都溪、八乡、南幢、西昌、高丽、高峰、联星、丽里、延寿、溪园、蓬莱、新琼、熙里、嵩安、嵩山、珍卿、云路、长坑、锦溪、卓湖、玉斗、白珩、云台、炉地、侯龙、择水、培民、呈祥区内中小型矿山、道路沿线、大中型水库周边地区、正在建设中的临山建筑物。安溪县龙涓、西坪、虎

5、邱、蓬莱、尚卿、蓝田、魁斗、金谷、湖头、湖上、剑斗、桃舟灶坪、福昌、美岭、内灶、内社、留山、后格、双格、福井、美庄、少卿、上东、上西、礤内、科山、科阳、圆德、蓝田、蓝二、溪东、魁斗、镇西、河山、溪榜、东洋、景坑、半山、横山、下坑、湖上、黄武、飞亚、盛富、湖新、剑斗、后井、东阳、红星、桃舟、达新、棠棣、南坑、翠坑、炙坑、溪内、美顶、镇东、萍州、潘田、霞庭、白桃、新春、石狮、红村、鸿都、祥云、玉湖、祥泉、扶地、仙苑。区内矿山、道路沿线、大中型水库周边地区、正在建设中的临山建筑物。德化县国宝、龙浔、赤水、浔中、美湖、大铭、上涌、雷峰、桂阳格头、上洋、佛岭、南斗、戴云、厚德、阳山、洋田、美湖、洋坑、上

6、祭、吉岭、湖岭、赤水街、铭爱、永嘉、西洋、福全、苏岭、猛虎、琼山、大铭、上徐、琼英、联春、梁春、春美、尤床、桂格、后坂、中洋、黄井、门头、后宅、东山、刘坑、洪田、彭坑、梓溪、安章、陈溪、大正、大岭、水门、富地、汤头、格中、福山、李溪、瑞坂、朱紫、蕉溪、雷峰、格后、肖坑、坂仔、西山、高祭、许厝、前锋、望洋、祥光场、凤坪、久住、昆坂、八逞、上湖、亭坑、硕儒、霞碧、霞山、祖厝、浔中、土坂、龙岸、仙境、石鼓、大坂、丁乾、南门街、丁溪、英山、高阳、有济下坑区内矿山、道路沿线、大中型水库周边地区、正在建设中的临山建筑物。(三)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市、县地质灾害摸排、调查后上报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汛期

7、前,全市已查明地质灾害点1688处,房前屋后高陡边坡8085处,共有1.66万户7.11万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12018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预计雨季4月29日5月3日开始,6月2025日结束,降水集中期出现在5月29日6月3日和6月1320日,雨季降水前少后多,可能出现旱涝急转;登陆或影响我市的台风有56个,6月可能有早台风影响。4月:全市总降水量为120170毫米(偏少12成)。雨季(56月):预计雨季可能于4月29日5月3日开始,接近常年(常年4月30日);6月2025日结束,较常年略偏早(常年6月25日)。降水集中期可能出现在5月29日6月3日和6月1320日。总降水

8、量全市偏多(偏多24成),山区550650毫米,沿海400500毫米。月份分布:5月150240毫米(偏少01成);6月250410毫米(偏多25成)。夏季(79月):总降水量为300700毫米(偏少02成)。台风:预计,今年登陆或影响我市的台风有56个(常年5.3个),月份分布:6月1个、7月1个、8月12个、9月1个、10月1个。2重点防范期汛期(4月1日10月15日)是我市地质灾害易发期,需着重防范。其中,46月重点防范长时间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79月重点防范台风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五)2018年灾情预测趋势会商预测表明,本年度地质灾害仍以滑坡、崩塌为主,西北部山区、丘陵区地质灾害的

9、发生将较严重。二、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各县(市、区)政府、泉州开发区和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合力。县级政府、管委会应当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情况,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由政府、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受威胁单位主要负责人、村(居)“两委”主要干部担任。地质灾害监测人由受威胁的相关人员担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居,由村(居)“两委”组织受威胁村(居)民开展巡查、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由单位组织

10、员工开展巡查、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公路、铁路、航道、通讯、水利等工程设施及临时施工工棚,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巡查、监测。三、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各级政府应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建立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四大体系,形成组织健全、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一)防灾准备1地质灾害排查。各级国土资源、水利、交通运输、公路、铁路、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公用、教育、安监、旅游、景区(点)主管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四个必查”的要求,组织做好村居、水库、公路、铁路、临时工棚、学校、尾矿库(坝)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排

11、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易发区应纳入群测群防管理体系,逐点逐区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各相关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地质灾害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建立和完善包括受威胁对象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在内的地质灾害资料数据库,实现部门间快速联系和资源共享。2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地质灾害易发区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编制完成本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明确辖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段和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威胁对象和重点防范期,确定防灾责任单位与责任人、监测人,制订有效的

12、防治措施。3修订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简称“群众转移预案”)。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在县级政府领导下,编制(或修订)完成新增(或险情有新变化)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所在地的群众转移预案,并纳入当地村(居)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群众转移预案应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并在相关村(居)公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对辖区内的群众转移预案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确保预案的数据真实有效。4编制、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方案。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本部门防灾工作实际,编制、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工作相关机构与职责,应急

13、决策程序、响应组织、响应行动和响应保障等。5及时发放“两卡”。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群众转移预案,4月底前逐村核实补充发放防灾明白卡,逐个隐患点和高陡边坡的受威胁对象发放避险明白卡,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到有关单位和个人。防灾明白卡应明确地质灾害位置、类型、规模、威胁对象、预警信号等防灾工作内容。避险明白卡应明确转移负责人、转移路线、自然灾害避灾点(或临时避灾场所)、应急联系方式、联系人等内容。编制“两卡”时要注意安全、科学设置转移路线,对地质灾害规模中型及以上的,要按预警信号,转移至自然灾害避灾点;对小型隐患点及高陡边坡

14、,潜在规模较小的,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从靠边坡的房间转移至不靠边坡、不易受塌方影响的房间。6规范设立地质灾害警示标志。各地要根据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设立地质灾害警示标志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16297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规范设立地质灾害警示标志。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按要求全力强化居民区域的警示标志设立工作;督促、指导其他相关部门、受威胁单位、项目业主及时设立;确定警示标志的维护责任单位及人员,确保标志损坏、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变化时能及时补充更新。7加强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公众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普及教育,定期组织转移避险演练,让公众了解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掌握应急

15、避险技能。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国土资源防灾工作人员、乡镇政府分管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主干、村防灾协管员、列入乡级以上防治方案主要点的受威胁单位负责人、受威胁村(居)民户主开展培训,适时组织村(居)群众转移演练。(二)汛期防范措施1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当某个区域接到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所在县级政府、管委会应适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效运转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做好防灾的各项工作。各级国土资源、气象、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加强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建设,监测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应互联互通,无偿共享,并不断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对应防灾措施一览表见附件2。2落实值班制度。各级、

16、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政府分管领导、地灾防治工作人员、村级协管员、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应在岗在位,通讯方式、工作制度、职责分工等信息应上网上墙。地质灾害报告平台应与相关应急服务平台实现联动互通,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凡逢台风暴雨、强降雨时,应按照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部署,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实行双人值班,领导带班,认真收集、汇总各地雨情、汛情、险情、灾情报告,并按规定及时报告、转达和处理。3加强巡查监测。台风暴雨、强降雨期间,各级、各部门要扩大地质灾害监测范围,组织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段加密监测、巡查,及时发现险情,及早防范。要因地制宜利用有线广

17、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逐户通知等方式,及时向受威胁群众发出地质灾害警示信息,及时组织转移避险。(三)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要大力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落实好各项工作。1地质灾害易发县要强化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2基层国土资源所应做到“五到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到位;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到位;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到位;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时人员到位。3村(居)委会应做到“四应有”:应有防治方案、群众转移预案;应有值班、监测、巡查、速报等制度;应有防灾责

18、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名单;应有监测器具、通讯工具。4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应做到“四应知”:应知辖区隐患点(易发区)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应急转移和处置;应知灾情险情报告程序;应知巡查监测方法。5完善地质灾害和高陡边坡群测群防体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完善地质灾害点和高陡边坡点受威胁群众和基层群测群防体系信息,并录入福建省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群测群防人员应在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时,依预警等级开展相应的巡查、监测和人员转移工作。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准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乡村、街道、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应做好必要的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并会同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确

19、保转移路线明晰,避让场所安全,保障措施完善。(二)灾情险情报告。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向当地政府或者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者村(居)民委员会接到报告的,应立即转报当地政府。当地政府或者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按照灾情险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报告。1报告内容。灾情险情报告应尽可能详细说明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及已经和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等。地质灾害灾情速报,还应包括死亡、失踪和受伤的人数以及造成的

20、直接经济损失。2报告时限。县(市、区)政府及其国土资源部门接到发生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和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的小型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先用电话报告市政府总值班室,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同时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告。报告时限要求应按照泉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泉政办2007171号),依灾情险情级别的时限要求上报政府及其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有新的变化时,应及时续报。(三)抢险救灾。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划定危险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组织做好人员转移、灾(险)情评估和救援工作。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险疏

21、散。地质灾害险情未消除前,被转移人员不得擅自返回。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应急响应措施一览表见附件4。宣传、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公用、水利、交通运输、公路、气象、发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规划、民政、财政、教育、旅游、各景区(点)主管、铁路、卫生、公安、供电、通信、监察等部门和武警部队应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及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有效提供应急保障和灾后重建。灾(险)情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根据灾(险)情情况和应急预案要求,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四)应急调查。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住房和

22、城乡建设、市政公用、水利、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单位迅速开展应急调查,查明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做好抢险救灾的技术指导工作。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应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交应急调查报告。(五)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机构,落实地质灾害应急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通信和应急装备,形成高效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现状、技术单位对地质环境的熟悉程度、双方意愿等因素,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至少一家以上技术单位作为本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技术支撑,签订政府购买技术服务合同。五、搬迁避让与综合治理各级政府要根据各地质灾

23、害点的危险性、危害性和经济条件,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开展搬迁避让、降险处理或工程治理。(一)搬迁避让对于工程治理投资过大或治理后仍不能有效消除隐患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鼓励搬迁避让、异地集中安置。(二)降险处理对规模小、威胁人数较少的小型地质灾害采取修筑挡墙、分台阶削坡、设置截(排)水沟等简易措施,引导鼓励受威胁群众投工投料,实施降险处理,从而降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三)工程治理1自然因素引发、危险性大、威胁人口多、造成经济损失大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各级政府要将其纳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库,有序开展治理。2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方组织治理并承担治理所需

24、费用。学校、医院、图书馆、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点,由于未履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原则,未按技术规范建设挡土墙、护坡而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各级政府应责成有关单位完善防范措施,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措施。3政府出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其验收分工程竣工验收和项目验收两个阶段:工程竣工验收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项目验收由县级以上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其他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由业主单位组织竣工验收,验收时应当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参加。政府出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县级以上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其他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由负责治理的

25、责任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附件:1泉州市村居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2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对应防灾措施一览表3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表4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应急响应措施一览表专心-专注-专业附件1泉州市村居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序号统一编号县(市、区)位置(乡、村、自然村、受威胁户)灾种规模 (万m3)威胁对象建议防治措施治理责任单位人数财产其他17 洛江区河市镇河市村土楼下滑坡1131000工程治理、搬迁避让河市镇人民政府22 南安市洪濑镇谯琉卓坑滑坡0.516654200工程治理洪濑镇人民政府32 南安市九都镇林坑村泥石流2303搬迁避让九都镇人民政府46 南安市仑苍镇仑苍村李振水等

26、滑坡3801600工程治理仑苍镇人民政府54 安溪县城厢镇仙苑村25组崩塌0.18166100工程治理城厢镇人民政府67 安溪县大坪乡萍州村滑坡3.657100工程治理大坪乡人民政府72 安溪县大坪乡萍州村江湖岭滑坡1012040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大坪乡人民政府84 安溪县福田乡白桃村崩塌317500搬迁避让福田乡人民政府98 安溪县感德镇潘田村滑坡960300200工程治理、搬迁避让感德镇人民政府109 安溪县感德镇霞中村18滑坡0.1755115工程治理感德镇人民政府116 安溪县湖上乡湖新村滑坡8.177551200工程治理湖上乡人民政府124 安溪县虎邱镇金榜村滑坡2700工程治理虎邱

27、镇人民政府137 安溪县虎邱镇美亭村8组滑坡2.25170工程治理虎邱镇人民政府149 安溪县金谷镇河山村6-10组滑坡6012050工程治理、专业监测金谷镇人民政府155 安溪县金谷镇金山村11组 滑坡16213050工程治理、搬迁避让金谷镇人民政府162 安溪县魁斗镇溪东村滑坡11.76140100工程治理、专业监测魁斗镇人民政府178 安溪县蓝田乡尚忠村5组滑坡4.0551200工程治理蓝田乡人民政府180 安溪县蓝田乡尚忠村交椅形崩塌0.35050工程治理、群测群防蓝田乡人民政府198 安溪县龙涓乡下洋村12滑坡4.32651000工程治理龙涓乡人民政府209 安溪县龙门镇仙西村4.5

28、.6组滑坡28.82961200工程治理龙门镇人民政府212 安溪县蓬莱镇礤内村10组滑坡5468330工程治理蓬莱镇人民政府224 安溪县蓬莱镇新坂村滑坡3.65424.5工程治理、搬迁避让蓬莱镇人民政府238 安溪县西坪镇尧山村9滑坡13511072800工程治理、搬迁避让西坪镇人民政府242 永春县东平镇冷水村14组滑坡5055500工程治理永春县国土资源局258 永春县一都镇光山村山头滑坡0.12120180工程治理一都镇人民政府264 永春县桃城镇留安社区南星片区滑坡21025000工程治理永春县工业园区管委会272 德化县龙门滩镇霞碧村3组滑坡0.0667工程治理龙门滩镇人民政府2

29、80 德化县龙浔镇大坂村横头格4组滑坡12.86324工程治理龙浔镇人民政府294 德化县南埕镇蟠龙村龟洋1-4组滑坡0.05755232工程治理南埕镇人民政府308 德化县上涌镇曾坂村133县道滑坡0.0912350工程治理上涌镇人民政府315 德化县上涌镇桂格村滑坡13.57028.8工程治理上涌镇人民政府325 德化县上涌镇中洋村肥垅垵滑坡2.0464工程治理上涌镇人民政府336 德化县水口镇祥光村滑坡0.04212020工程治理水口镇人民政府347 德化县汤头乡汤头小学滑坡0.0396265工程治理汤头乡人民政府351 德化县浔中镇石山村曾宗蕉滑坡152搬迁避让浔中镇人民政府367 德

30、化县浔中镇浔中村武警中队滑坡0.108100200工程治理、监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德化县中队376 德化县南埕镇塔兜村滑坡11.0550工程治理南埕镇人民政府附件2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对应防灾措施一览表级 别地质灾害可能性描述值班要求预案启动转移对象巡 查一级红色预警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很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县(市、区)应及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做好应急准备,派出应急小分队或者包村干部驻点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时启动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乡(镇、街)、村(居)防灾负责人立即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

31、的所有群众转移。乡(镇、街)、村(居)防灾负责人组织对山边河边、沟谷沟口、工矿厂区等易发区域进行巡查和监测。二级橙色预警地质灾害发生风险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县(市、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险情及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乡(镇、街)、村(居)防灾负责人组织危险性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所有群众转移,易发区受威胁人员根据当地雨情险情适时转移。乡(镇、街)、村(居)防灾负责人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域加密巡查。三级黄色预警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较高县(市、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根据雨情做好值班工作。按年度地

32、质灾害防治方案部署防灾工作。根据险情转移受威胁群众。乡(镇、街)、村(居)防灾负责人根据雨情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附件3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表级别灾 情险 情因灾死亡和失踪人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其他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大型30(含)以上1000万元(含)以上因地质灾害造成大江大河及其支流被阻断,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000人(含)以上亿元(含)以上大型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因地质灾害造成铁路繁忙于线、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民航和航道中断,或者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社会影响5

33、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5000万元(含)以上亿元以下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100万元以下100人以下500万元以下附件4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应急响应措施一览表级别市级相应响应措施县级相应响应措施特大型设区市政府立即向省政府、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调集有关部门和抢险救灾力量赶赴现场,协助展抢险救灾工作。县(市、区)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开展应急调查与监测,划定危险区域并设立警示标

34、志,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引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组织群众转移避灾,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大型设区市政府立即向省政府、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调集有关部门和抢险救灾力量赶赴现场,协助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县(市、区)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开展应急调查与监测,划定危险区域并设立警示标志,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引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组织群众转移避灾,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避灾。中型设区市政府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设区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地质灾害发生地县(市、区)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县(市、区)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初步判定地质灾害引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组织群众转移避灾,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避灾。小型必要时,设区市政府派工作组协助县(市、区)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县(市、区)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组织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