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313360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9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专题复习中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散文阅读一、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一、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二、做阅读题流程。二、做阅读题流程。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阅读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三、基本题型及答题技巧与套路。三、基本题型及答题技巧与套路。(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1.1.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内容。步骤步骤 1 1:在一般情况下,做此类题目一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六大其本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人)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步骤步骤 2 2:明确了文章的六要素以后,根据自己做题的需要选择概括文章内容所需要的要素,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合,即完成此类题目。答题格式答题格式:什么人干什么或什么人怎么样。什么人干什么或什么人怎么样。2.2.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解题方法】【解题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题形式】【答题形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本文

3、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抒发作者的感情。(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1.1.品味词语。品味词语。(1)解释词语含义。(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含义,即结合语境答题。答题格式答题格式:“”一词原指,“”一词原指,这里是指,表达了。这里是指,表达了。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

4、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3.文中 XX 一词能否删除(或换成XX 词),为什么?解答方法解答方法:不能删去(或不能换);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答题句式答题句式:不能删不能删(或不能换或不能换),“”一词原指,这里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词原指,这里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删去(换成“”)如果删去(换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删(不能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删(不能换)。4.代词的指代内容(它/他/她/那/这指的是什么?)解题步骤解题步骤:找到该代词在文章中的位置;结合文

5、章内容及其主题,在该代词之前找出答案;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2.2.品味句子品味句子(1 1)从修辞角度品味句子。)从修辞角度品味句子。答题模式答题模式:运用了修辞,写出了,表达了情感。运用了修辞,写出了,表达了情感。【常见修辞作用常见修辞作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答题格式答题格式: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的特点,表达了情感。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格式答题格式: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使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表达了情感。夸张:突出特征,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答题格

6、式答题格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表达了情感。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强调,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2 2)从含义角度品味句子。)从含义角度品味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对于一些含蓄而复杂的语句,把抓关键词作为突破口,就能正确把握句意。一个句子中常有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

7、理解了这类关键词语,整个句意就容易把握了。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理解,关涉段意,甚至文意,这就必须借助文章语境加以分析,才能达到理解文句意思的目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理解句意的潜在信息,因此抓住上下文中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句意。结合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来理解。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常会运用反语、双关、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常表现为象征句、暗示句、影射句、委婉句等,要抓住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理解这些句子时,必须注意结合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深层意思。(3 3)从句子作用角度品味句子。)从句子作用角度品味句子。句子

8、(文段)在文中的作用句子(文段)在文中的作用:句子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内容和表现力(修辞)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在文章开头开头:开篇点题;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在文章中间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在文章结尾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点明中心,升华中心。句子在文章内容(表情达意方面)上所起的作用句子在文章内容(表情达意方面)上所起的作用从内容看: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从内容来分析的话,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

9、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三)表达方式。(三)表达方式。答题模式答题模式: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描写角度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环境的作用描写环境的作用: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

10、景)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 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原因。(四)表现手法。(四)表现手法。答题模式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衬托)、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咏物寄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卒章显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11、、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等手法。(1)象征手法: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作用: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作用: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感染力,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12、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作用:语言辛辣幽默,增强否定、贬斥和批判效果。(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褒扬所描写的对象。作用:使情节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五)文章线索(五)文章线索。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

13、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五)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五)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4、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作用。结构贯穿全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内容表明写作对象;概括主要内容、情节。主旨揭示(透露、点明)主旨。人物表明人物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写法修辞手法。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语双关,既指,又指3.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穿文章的 线索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 主旨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情节为题等。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六)人称作用。(六)人称作用。解题思路解

15、题思路:结合考题内容作具体化分析其作用。一般从作者和读者的感情方面回答。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在表现情感方面更具有震撼力。如“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七)开放性考题。(七)开放性考题。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名言或诗文回答。当然,现代文阅读,内容包

16、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答题时只要注意:当然,现代文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答题时只要注意:(1 1)认)认真审题,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轻易作答;(2 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避免知识错误;(3)(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把握以上几点,就会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把握以上几点,就会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五、实战练兵。五、实战练兵。(2016 湖南张家界)(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12 分)锄 卢海娟磨得发

17、亮的小三角形铁板,连接一个曲线玲珑的颈部,再配上细圆纤长的木把,这就是锄。仲夏,三五把锄高挂在房檐下的横木上,锄板乌黑、巨大,锄把雪白的是新锄;锄板发亮、细瘦,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从春到夏,它们一直被农人扛在肩上,或是握在手中,它们既是卫士也是杀手,一直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把锄向前一递,再向后一拽,田垄被揪起薄薄的一层,疯长的野草瞬间便失去了依托,与土地剥离开去。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铲头遍地时,庄稼们还是可爱的小宝宝,很享受农人像伺候小孩子一样的精心侍弄;铲二遍地时,庄稼们已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姿飒爽

18、的,努力聚集起生命的能量。那些对庄稼呵护有加的农人有时会把他们的土地铲上三遍。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扛一把锄头,飘进雾里;又扛一把锄头,戴月归来兮。一杆纤细、令人敬重的锄,把农人和庄稼紧紧地联系起来,农人的日子就像庄稼一样,在季节里欣欣向荣,单纯而又明媚。曾经,锄是少年的我们手中最为痛恨却又不得不整日握紧的农具,我还记得铲二遍地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掣着锄,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汗水浸湿了头发、衣服,闷热、痛楚,劳动的艰辛让我几乎落泪。而且,每天一大早就要去除草,露珠打湿了衣裳,我总是会长出满身的荨麻疹,奇痒无比。那时,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

19、磨砺。像许多孩子一样,就是为了彻底摆脱锄,我才拼命读书,决心跳出农门。“田园几换主,梦归犹荷锄。”如今,房檐下再没有谁会把锄挂上横杆,农具都住在气派的仓库里,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呆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就算田里长了草,也全然没有锄什么事了,农人看中的是五花八门的农药、除草剂,这是个属于科学技术的时代,那个需要农人身体力行、手工操作的家伙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定要被淘汰。扣了薄膜的田不需要锄。使用塑料,可以把不知好歹的小草晒死,憋死,庄稼们大可以无忧生长。倘若根系呼吸困难,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那也不必努力向下长,色彩斑斓、味道刺鼻的肥就在地表,绝对能做到

20、对庄稼进行按需分配。庄稼们没有了扎下根茎吸收来自土地的极少养分的艰辛,变成了轻浮懒散的富二代、富三代,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倒是满载着农药和除草剂的毒素残留,让以食为天的“民”顾虑重重。是的,没有了锄,庄稼们一样会战胜野草,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得大仓满小仓流;没有了锄,少年们仍然会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地长大,走出乡村,走向各地。锄成了落后时代的代言,只有在极偏远的地方,我们的父辈偶尔还会荷一把锄,去自家的小菜园侍弄一畦绿色的蔬菜,那是些不够肥壮不够饱满的植物,只有它们还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一如岁月里锈迹斑斑被人遗忘的锄。(选自当代美文2016 年第 3 期)17请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对“锄”的三 种情感态度。(3 分)答:18结合语境,赏析下列语句。(4 分)(1)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从修辞角度)答:(2)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呆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从词语的角度)答:19请按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子(2 分)例句: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答:20如今,庄稼们“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觉得科学技术应该快速发展还是放缓脚步,或者你还有其他看法?请简要陈述你的

22、观点及理由。(3分)答:17.紧扣“敬重、痛恨,怀念”即可。(每个要点 1 分,共 3 分)18.(1)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庄稼在野草被铲除以后愉快、轻松、自由(2)与前文锄挂在屋檐下的横杆上的状态形成对比,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失落和伤感。(意思对即可,2 分)19.略。(修辞手法 1 分,内容合理、语句通顺1 分)20.略,言之成理即可。(观点陈述淸楚 1 分,理由充分、语句通顺 2 分。示例:科学技术应该放缓脚步。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困扰,有的目前甚至还无法解决。如电脑病毒的干扰,同学迷恋网游,毐西瓜、毒馒头等有害食品出现,化肥农药的副作用等。因此,应该放缓脚步,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