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教案(二).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313148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6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教案(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教案(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教案(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教案(二).pdf(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则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疑难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了解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深对国情的认识。三、重难点分析本课重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难点是分封制

2、和宗法制的关系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大小宗这两个概念。具体突破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中详细阐述。四、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是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在初中没有涉及,对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这一点,加强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掌握。在准确把握教材以及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图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材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以及相对应的学生的分组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这样的学法。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就已初具国家规模。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

3、国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历代古人用卓越的政治智慧,不仅使得奴隶社会延续两千年之久,而且遗留的思想文化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思想凝聚力。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追寻。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构成。2.用圈点勾画的方式理解和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3.合作探究,讨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问题;何为古代?何为政治制度?学生回答: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阅读课本引言和第一目第一段,抢答:1.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什么?建立者是谁?2.选贤任能的传位模式叫什么?3.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模式叫什么?4.

4、王位世袭制的开创者是谁?5.商朝建立后,王位除了父死子继的方式外,还有哪种?6.附加题:王位世袭结束的时间是?教师总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产物,它以其鲜明的私有化特征体现出时代巨大的进步。教师提问:夏商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后,是如何管理国家的?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二段和第三段,归纳夏商是如何进行统治的(政体)1、管理制度2、神化王权 把自己的意志说成是天的意志总结:商朝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致每事必卜,王权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在百姓眼中商王就是神的代表。过渡:最后一位商王是谁?商被哪个王朝取代了?重要的

5、事件有哪些?BC1046 年,武王克商,建立周朝,两年后,武王崩,成王继位,周公辅政,继行分封。历史情景剧:背景: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周公旦: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分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还有异姓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既可以藩屏周,又可监视殷商遗民,以防叛乱,今我要继承武王之法,大行分封,保我周朝长治久安。卿士:周公,把王畿以外这么多地方和人民都分封出去,而且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再分封,设置官员,征派赋税,建立军队的权力,他们会不会有反叛之心呢?周公:诸侯众多,必不能

6、万众一心对抗我朝,且我朝实力强大,若有反心,我必诛伐之,亦可分封他人。卿士:周公,诸侯应尽哪些义务?周公:普天之下,皆为王土,做为诸侯,他们必须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还要定期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看他们是否励精图治,臣服我周朝。如有僭越,必惩之。卿士:周公说的是。提问结合课本总结归纳:分封制的内容,含义,对象,主要的诸侯国,特点,诸侯国的权力和义务,影响以及破坏的原因。学生逐条回答,教师逐条归纳深化,完成本版块的学习,重点归纳出分封制的血缘色彩十分浓厚。过渡:政治领域的分封制,使得西周对地方的管理日趋严密,那么当老一辈的管理者死后,继任者由谁来担任呢?给出实例: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子

7、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几个子女都想争夺王位和家业,他的遗产该如何分配?权力和义务有谁来继承?和现实进行比较:归纳分析宗法制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1.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内容: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规定嫡庶系统,区分大小宗,明确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通过宗法制关系图:由学生讲述如何具体继承。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

8、教案大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西周政权的建立。?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教材内容,用图形表示宗法制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史料,是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自己归纳总结。情感价值目标1.明白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2.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三、知识重难点重点: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四、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图示法、提问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

9、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五、教学资源教材、网络媒体六、课型复合课七、课时1-2 课时八、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三字经:禹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首三字经表现了夏、商、西周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讲授新课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

10、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启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 4 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

11、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世袭,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取代公天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占卜。那时候生产力落后,人们敬自然鬼神,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12、统治者利用天的意志欺骗人们,这样可以为统治者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我国阶级社会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3、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订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可以废立商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等级森严的分

13、封制的内容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我们知道商纣王成天歌舞宴乐、成谜酒色、并肆意的收刮、残杀人民,从而机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于是武王开始伐纣,于公元前 1046 年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分封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大全三【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内容及特点2.作用及发展演变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2.特点及基本原则3.实质及作用重点: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导入新课】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

14、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讲述内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约公元前 2070 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

15、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16、”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

17、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二、西周的分封制公元前 1046 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

18、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设问: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及特点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

19、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设问: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哪?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供 西周分封形势图,得出以下认识: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

20、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是: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诸侯国像屏障一样拱守在周王室周围,和睦四方,安天下。周初,从武王到成王共分封大小 71 个诸侯国。其中主要有(教师挂图,并指出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研讨一下分封制的作用。(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事先查找资料)2.作用及

21、发展演变教师在上课时做一下指导。然后根据教师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有关文献做以下概述:首先,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族人的反抗情绪,起到了

22、“镇抚各族”的作用。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其次,在西周王朝的四周分布着肃慎、山戎、鬼方、羌、濮越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掠夺财富,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派王室贵族等直接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外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与王畿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加速先进文化及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从而为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吴国。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不但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而且还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的控

23、制。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在实行分封制的同时,西周实行了宗法制度,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三、西周的宗法制设问:什么是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

24、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设问: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呢?2.特点及基本原则可先让学生看以下图表,然后让学生回答。利用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明确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讲解宗法制度是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统治制度。这是一种从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征的权力分配制。宗法制的基本规则,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一支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处于大

25、宗的从属地位或次要地位;宗主照例由大宗担任,并且世袭继承。因此,宗法制从一产生时起,就是基于确定继承顺序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制度,以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教师讲解图后,讲一步归纳要点如下)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3.实质及作用设问: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度实质是什么?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各地诸侯在各自封国内又

26、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则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自己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与分封制,便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主贵族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每一个等级都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尽其纳贡、服役等责任。周天子位居金字塔顶端,不仅是所有姬姓宗族的大宗,而且通过“同姓不婚”、“娶于异姓”的联姻原则,又成为有甥舅关系的异姓宗族的共主。于是,宗法等级制度遂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关于宗法制的作用

27、和对后世的影响,可留课下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自己获取和了解。最后给学生留一个讨论题,供课下研讨及对本课知识的巩固。【课后研讨】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卫侯,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大思想家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曰仁”,而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由此可见“礼”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以维护宗法制的礼乐制度,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构成西周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请大家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礼乐文化的资料,了解西周法制对中国封建法制和现代法制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

28、:如西周法制中“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统治思想,对中国封建法制和现代法制产生了什么影响。【本课小结】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并开创了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这是从氏族社会的民主管理向国家行政管理过渡的历史转折。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西周灭商以后,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在吸收商朝灭亡教训的前提下,西周统治者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创建了“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即分封制度。宗法等级制度产生于夏商,是维护各级宗主贵族统治地位与世袭特权的政治法律工具。西周是古代宗族国家制

29、度的鼎盛时期,也是这一社会制度的成熟完备阶段。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宗法制的基本规则,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一支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处于大宗的从属地位或次要地位;宗主照例由大宗担任,并且世袭继承。因此,宗法制从一产生时起,就是基于确定继承顺序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制度。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这样,根据宗法制与分封制,便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主贵族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每一个等级都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尽其纳贡、服役等责任。宗法等级制度遂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1.2.3.4.5.6.7.8.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