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共5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312236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共5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共5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共5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共55页).doc(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说 明 书专心-专注-专业前 言 荔波县位于苗岭山脉南侧,至2006年末,全县辖17个乡镇,总面积2431 km2,总人口17.0万,其中城市(镇)人口约4.32万,占总人数的25.41%,居住着布依、苗、水、侗等30多个少数民族,系川、滇、黔、渝出海的重要通道,是贵州省实施以“南下”为重点全方位开放带动战略的前沿城市。 荔波县规划工作从简单的布局研究发展到全面、系统、完整的规划,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都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产业布局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都为当时的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以往规划滞后的矛盾日趋突出。目

2、前,荔波新兴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日趋成熟,特别是荔波于2007年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称号以后,荔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将随之大大提高,这将极大地刺激其旅游业的发展,使其迅速成为荔波县的支柱产业。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在抢抓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借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之机,依托荔波旅游支线机场开通,以及公路、水运的发展,荔波与外界在时空距离上将大大缩短,各种经济要素将以更快的速度渗透到荔波的各项建设中,所以城市建设也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推进城市化进程,努力把荔波打造成为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荔波县人民政府在1996年版荔波县县城总

3、体规划基础上,组织进行新一轮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受荔波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了本次规划编制工作。 本次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为宗旨,从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入手,合理确定县域生产力布局,城镇的等级、规模、职能、明确城市定位、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及城市形态、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努力打造荔波成为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目 录第一章 县域概况第一节 区位与自然地理条件一、区域地理位置与国土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属黔南自治州所辖,地处东经10737至10813,北纬257至2539之间。东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榕江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

4、的环江、南丹县毗邻,西面与独山县交界,北部与三都水族自治县相连。县境内有一横一纵两条省道(312省道和206省道)贯穿全境。县城距独山县约80km,距省会贵阳市约320km,县域东西宽67.3km,南北长58.5km,国土总面积2431 km2,占全省的1.38%。二、自然地理条件(一)地形地貌荔波县处于云贵高原南部斜坡向广西丘陵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南低北高。县城所在地玉屏镇海拔高度为425m。全县最低处位于捞村河口,为300m,最高处位于月亮山次峰,为1468m,全县平均海拔为758.8m。多数乡镇海拔在400至800m之间。荔波县地貌具有高低起伏大、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深

5、切,在大地构造上,东临江南古陆,西近黔桂台凹,处于江南古陆西南边缘的褶皱地带,境内山多平地少。(二)气象、气候和降水荔波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由于地理纬度较低,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深切,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尚足,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少。主要气象要素中,年平均气温为18.3,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为5.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7.0。极端最高气温为39.4,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6.7。荔波县地处低纬度地带,太阳可照时数在10.5-13.6小时/日之间

6、,县城附近平均年日照时数1272.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9%。在全国属少日照区,光能资源不富裕。荔波县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变化不大,但各月降水分配不均,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夏半年为雨季,冬半年为旱季。全县的降雨量分布大致是从东北向西南递减,是全省降水中心之一,年降水量1205.1-1656.8mm。降水受地势及季风气候影响,分配不均匀,降水由北部向东南部呈舌状递减。中、北部为多雨区,降水量在1400mm,占全县面积的1/3;中、东部年降水量为1200-1400mm;最南部的北盘江、打邦河,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下,为全县少雨区。(三)水文1、地表水荔波河流为山区雨源型,以降水补给为主。县境内共

7、有河流28条,总长612.3km,河网密度0.42km/ km2。河长大于或等于10km、流域面积大于或等于20 km2的河流有14条。2、地下水荔波县岩溶发育,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储量丰富,但储存条件复杂。资源量为8699.77万m3/年,其补给主要为降水,以裂隙溶洞水、岩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赋存,资源量为12334.8万m3/年。境内大部分地下水水质较好,为浅层地下水,可作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中西部地下水水质较差。荔波县地下水年均径流总量为4.72亿m3,年径流总量丰水年6.59亿m3,枯水年2.65亿m3。(四)土地与土壤荔波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431km2,其中包括耕地44279.39

8、ha,园地96.27ha,林地10790.88ha,牧草地21860.36ha,水域1554.97ha,未利用土地64845.57ha。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3621.65ha。全县土地主要为山地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共7个土类,20个亚类,51个土属,181个土种。全县耕地集中分布在中南部和西北部,南部和西部较少。林地集中分布在东北部、中西部各乡镇。牧草地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东部各乡镇。土地主要地类的相对集中有利于进行土地专业化利用和集中区域布局。(五)植被条件与生物资源1、植被荔波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针、阔叶林植被地带,自然环境复杂,土地类型多样,水热条件优

9、越,为各种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所以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数量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全县现有森林主要以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大部份在东北部和东南部,如水维,岜鲜、佳荣、茂兰、立化、瑶庆、洞塘、翁昂等地的沟谷地带的部分石灰岩山地上,其次是马尾松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北部的时来、玉屏、朝阳、王蒙、甲良、甲占、方村、阳凤、党巩、地莪、驾欧、水利等地。2、生物资源荔波县垦植历史久远,农作物已经形成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类型和品种。从南亚热带到北亚热带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多样,全县农作物有粮食、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五十多个种类,700余个品种,其中的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

10、品种居多。荔波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按其用途可分为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用植物资源及特殊种质资源等五大类。荔波县是森林覆盖较大的山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哺乳纲的短尾猴、穿山甲、狐狸熊。爬行纲的蛇、龟熬、狗龙以及鸟纲的斑鸠、画眉、啄木鸟等,珍贵的动物类药材有麝香、熊胆、虎骨、牛黄等。3、森林资源全县有森林60698ha,占林业用地的45%,森林覆盖率达26.74%(林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0.83ha,全县以天然林为主,占全县有林面积90%左右。其它造林树种也较丰富,据初步调查,全县有可供造林的速生树种达36科126种之多,这是加快发展林业生产

11、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六)自然矿产资源全县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陶土、石灰岩等三种,此外,甲良、方村、地莪、朝阳、洞塘、立化、水维等乡发现铁矿,翁昂发现铜矿,地莪发现水晶,永康发现冰洲石,岜鲜发现铝矿,但是其储量品种尚有待查明。煤炭:全县煤炭总储量达5.3亿吨,有无烟煤和烟煤两种,其中无烟煤达3.1亿吨,烟煤达2.2亿吨,是一大资源优势,并已形成经济优势,特别是茂兰的无烟煤,质地优良,热量达6-8千卡/公斤,固定碳一般达84.85%,含硫不超过2%,属中硫煤,同时,其开采条件较好,有金(城江)红(茂矿)铁路深入县境23km,有平寨和肯甫两个货运站,运输比较方便。陶土:县内陶土资源比较丰富,但储

12、量尚未探明,分布在甲良、方村、时来、立化、玉屏等处,建国后,曾建有陶器生产厂,产品有碗、坛、罐、缸等12个品种,年产量约2万件,很受群众欢迎。石灰岩:县内石炭岩的储量尚未具体探明,但有以下特点:1、分布广面积大,但多在公路两侧,开采条件较好;2、储量多,可用于生产水泥的储量约为5千多万吨,现只开采利用5.6万吨;3、质量好,燃失量为42.03%。第二节 建制沿革一、历史沿革(一)始置县治荔波在秦王赢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为象郡毋剑县地,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置婆览县,宋太祖开宝三年(970)置羁縻荔波州,元世祖至元三年(1265)荔波为蒙、皮、雷三土司割据,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

13、统一蒙、皮、雷三土司领地,荔波并入广西思恩县,洪武十七年(1384)建荔波县,建县后曾几度划归广西庆远府南舟、思恩(今环江)等州、县,清顺治元年(1644)荔波划归贵州,清雍正十年(1732)后改属贵州都匀府,1956年8月都匀地区专员公署改建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荔波县至今。二、建制和行政区划2006年,荔波县辖6镇11乡共17个乡镇建制,其中包括3个水族乡和2个瑶族乡,合计有174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为17.0万人(1991-2006年全县人口综合增长率为1.16%)。第三节 经济社会条件2006年,荔波县国民经济保持着健康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调整有较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14、有很大提高,荔波支线机场的开工建设,以旅游、副食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城镇发展、经济环境的改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样,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一、综合经济条件2006年荔波县实现生产总值7576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60万元,比上年增长8.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593万元,比上年增长9.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209万元,比上年增长17.1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8.9%、32.5%、38.6%。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较快,第三产业发展平稳。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4

15、467元,比上年增长了14.2%。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40610万元(现价),同比增长7.99%,工业总产值完成万元,同比增长9.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998万元,同比增长18.50%,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万元,同比增长15.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15万元,比上年增长16.4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508万元,同比增长26.96%,贷款余额31639万元,同比下降28.38%。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总收入完成12090万元,比上年增收193万元,同比增长17.01%。二、交通发展(一)航空目前在县城东北方向约20km处正在建的荔波支线机场于近期通航,飞行区按3C级标准建设,机型

16、主要为50-70座的支线飞机,同时满足波音737飞机减载飞行要求,航站区按2010年旅客吞吐量22万人次设计。荔波支线机场的兴建,必将对整个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公路荔波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动下,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015.2km,其中:省道111.65km(独荔42.5km,三麻69.15km),县道133km,乡道121.57km,路网密度为每百km241.59km。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目标,其中8个乡(镇)已通油路或砼路。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结点,“一横一纵”为主干,乡际公路、村级公路为网络的交通格局。三、社会事业发展(一)人口与

17、城镇化2006年全县总人口为17.0万人,1991年到2006年平均综合增长率为1.16%。其中自然增长率为10.3,机械增长率为1.3。全县非农业人口为1.60万人。全县城镇人口为4.32万人(含乡集镇人口),城镇化水平为25.41%。全县城镇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值为1:0.37,非农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例相对较小。(二)科技荔波县相当重视当地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技的应用,在自然利用、生态治理、科技农业发展、养殖科技应用、资源普查等方面开展了科技合作、研究和利用,有力地促进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制定了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法规,充分地发挥了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全县建成了县、镇

18、(乡)两级科技事业发展体系,科技应用范围逐步在扩大。“十五”期末全县有科技人员2545人,已评聘的专业技术人员2411人,“十五”期间,全县投入科技三项费20.7万元,共安排和承担科技项目29项。为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产生了积极作用。(三)教育荔波县的教育事业主要任务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全县共有中小学及教学点135所(个),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11所,中心完小28所,村级完小53所,初级小学16所,办学点36个,幼儿园6个,高中在校生2205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69人,初中在校生9785人,小学在校生18506人,幼儿园在园人数2419人,全县小学适龄儿

19、童入学率达99.81%。(四)文化荔波县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挖掘和相应的设施配套,文化事业的发展还相当落后。缺少文化馆、影剧院、娱乐设施等。广播电视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80%左右,广播人口覆盖率在70%左右,有效地建成了文化发展传播网和政策宣传网,扩大了群众认识外界、了解时事的窗口。(五)体育荔波县体育设施比较欠缺,体育事业发展缺乏设施支撑,影响到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县城目前尚无一处标准体育场,只是设有一定的社区活动场地,而其他乡镇均缺少基本的体育活动场地和体育运动器材,远未达到推动全县体育发展的要求。(六)卫生医疗全县共建有医疗卫生机构2

20、6个,其中:县医院1个,县中医院1个,口腔病防治中心1个,个体诊所8个,乡(镇)卫生院17个。全县有各类卫生人员312个,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1.90人。已建成县级医疗卫生-乡镇医疗卫生-村卫生防疫的三级卫生机构体系,但卫生设备、器材等比较欠缺。全县共有245张病床,每千人病床数为1.44人。第二章 对上版总体规划的认识和总结一、规划编制荔波县于1985年、1996年先后两次组织了县城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规划工作的连续性和规划调控的延续性有效地引导城市开发建设活动和协调,因此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规划效应极为明显。1996年组织编制的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年)经贵州省人

21、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的几年里,在规划指导下,积累了一定的建设成果,对强化县城的中心服务功能和凸显竞争优势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为城市进一步的扩容创造了条件。96版规划是荔波县县城建设的阶段性建设依据和法规文件,其适用性和调控能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环境的改变而逐渐降低,因此要对96版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编,以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同时补充规划的合理性内容,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调控能力。基于这点,应对96版规划有较清楚的认识和实施总结,才能有利于规划修编工作的深入开展。二、96版总规主要内容(一)规划期限96版总规的规划基期年为1995年,规划期限为1996-2010年,共15年。其中近期建设

22、规划期限为1996-2000年。(二)基期年(1995年)主要指标1、全县总人口15.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8万人,以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为8.5%。以城镇实际常住人口计,城镇人口为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10.6%。2、县城现状人口为1.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98.74ha,人均82.28m2。其中:居住用地:50.20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0.84%,人均47.67m2。公共设施用地:22.36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2.65%,人均18.68m2。工业用地:6.19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27%,人均5.16m2。仓储用地:2.13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16%,人

23、均1.77m2。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60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61%,人均0.51m2。道路广场用地:7.37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46%,人均6.15m2。对外交通用地:1.28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9%,人均1.08m2。(三)规划主要内容1、城镇化水平规划到2010年,全县总人口达到18.35万人,城镇人口达到5.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8%。其中2000年近期总人口为16.13万人,城镇人口为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16.7%。2、城镇体系规划(1)到2010年,全县形成区域中心城镇次区域中心城镇中心集镇的三级等级结构。区域中心城镇为县城所在地玉屏镇,次区域中心城镇

24、5座,中心集镇11座。(2)规模结构为3.5万人0.1-0.5万人0.1万人,城镇数与等级序列统一。3、县城总体规划(1)城市性质: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商贸中心,是以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的旅游服务基地,是以发展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及商贸淡主的旅游小城市。(2)规划到2010年,县城人口达到3.5万人。(3)规划结构:形成一城两组团的布局结构,即老城组团和时来组团。(4)道路系统:以方格网和环状道路为主。(5)指标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96.74ha,人均84.79m2。其中:居住用地:87.74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57%,人均25.08m2。公共设施

25、用地:50.69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08%,人均14.49m2。工业用地:35.35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92%,人均10.11m2。仓储用地:30.24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19%,人均8.84m2。对外交通用地:2.19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74%,人均0.63m2。道路广场用地:31.68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68%,人均9.05m2。市政公用设施用地:8.28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1%,人均1.61m2。绿地:50.21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92%,人均14.35m2。其中:公共绿地35.89ha,人均10.25m2。特殊用地:2.99ha,占

26、城市建设用地的1.01%,人均0.85m2。三、对96版总规的评述规划按照有关法规、规范编制而成,从近些年的实施情况看,上轮总规所确定的城市性质,用地规模及发展方向等都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的,规划布局也较合理,对县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荔波县内、外部资源条件的改变,规划也表现出以下一些不足:(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二)道路系统不明确;(三)对全县乡镇发展预测不够充分。第三章 区域影响与发展条件分析第一节 区域影响分析一、西部大开发的积极影响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重要的地域开发战略转移,是对西部地区进行综合开发的倾斜,是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陆地区

27、的拓展和演进。其实施几年来的实践和成效说明了战略决策对贵州贫困山区、财力较弱的区域具有极大的积极引导作用。受益于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战略、教育发展等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荔波县的投融资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增大,市场结构层次在逐渐提高,对外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增强,生产力布局的自我调整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成为加速城镇化发展的催化剂。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02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预计各国花费10年时间完善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中国家间的最大自由贸易区,最终将创造出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1.2万亿美元贸易总和的经济区。随着自由贸易

28、区的进一步推进,次区域经济、科技、旅游、资源开发,农业、能源、信息产业等一系列多领域的合作已经启动,荔波地处西南大通道上,为贵州省与广西省的交界前沿,同时也是中国西部与东盟联贯线上的重要节点。因此,应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壮大综合实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的竞争与合作。三、泛珠三角经济区 泛珠三角区域是由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9个省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组成。荔波县地处黔南,其区位在泛珠三角中较为适中,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荔波县市政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将进一步凸现,这对泛珠三角区发达地区无疑有着较大的吸

29、引力;其次,珠三角对资源需求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速,企业需要拓展空间,荔波县以其优越的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灵活的投资政策,吸引投资进入荔波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包括交通、能源、市政、环保等领域,承接珠三角产业的梯度转移和产业链延伸。所以荔波县在泛珠三角区域中将大有可为。四、渝黔桂产业带的影响渝黔桂产业带是以重庆、贵阳和南宁等大城市为核心,以连接三者之间的主要交通线,包括川黔铁路、黔桂铁路、GZ50、贵新高等级公路以及与之平行的国道线,国道主干线等为轴,以省区为单位,依托与各地区中心城市和广阔的腹地资源构成的省级经济发展轴作带,也是拉动贵州省纵向的社会经济前进的主要发展轴,

30、随着近几年区域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为省区合作和产业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荔波处于渝黔桂产业带中的贵州和广西交接的前沿,从公路来看,荔波距州府所在地都匀市145km,距贵阳市320km,距独山79km,距广西河池约120km,从铁路来看,荔波距黔桂铁路约60km,加上正在修建的荔波支线机场(飞行区按3C级标准建设),荔波对外交通条件的便捷,使得其今后作为连接贵州和广西、广东两省的梯度传递职责将进一步凸现。五、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的影响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于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实施。它的批复实施,成为一定时期内引导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的法律性文件,对推动贵州省城

31、镇化发展和促进城镇体系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规划的具体指导下,全省各地城镇体系和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相当快,既将省级体系规划思路逐渐落实下去,为实现规划发展目标奠定了一定基础,又为促进组织下一级城镇规划、提高农业产业化、实施农村工业化、加强农村城镇化创造了时代条件。根据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荔波是黔东南经济区中的一个节点城市,该区今后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发展旅游业、交通航远业、林产品加工业,及畜牧业,交通航运及旅游业等,荔波县林业畜物业基础较好,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可达性较好,对其自身与周边地区的资源互补起了很好的承载作用。六、全省干线公路网建设贵州省公路网在明确的“三

32、横三纵八联八支”建设目标指导下,交通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以贵黄公路、贵遵公路、贵新公路、贵毕公路、关兴公路、水黄公路、铜玉公路、麻凯公路以及在建的镇胜公路、遵崇公路等为骨架,通过改造国省道形成网络,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公路网系统。同时,随着“两高”(贵广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将大大缩短贵州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极大地促进全省包括荔波与之的技术、经济合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进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对加快全省城镇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高速和确定骨架公路网发展思路,从交通上强调省域内经济社会联系甚至组织、加强省际、全国区域性联系。从更大范

33、围来定位全省的各级城镇发展思路已成为必然,荔波位于“两高”辐射区域且处于贵州省骨架公路网中的“三支”上,紧邻广西,交通的便利必将拉动其社会经济发展。七、旅游环境改变和旅游协调发展以交通为带动的荔波旅游,近年取得较大发展,特别是在申遗成功之后,旅游产业取得较大发展,同时,荔波以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北连凯里镇远旅游区,东北接黎从榕旅游区,西北邻贵阳旅游区、西部安顺、兴义安龙旅游区,东南被广西的“大桂林”旅游区环绕,整个区域将逐渐形成以荔波为核心区,独山、都匀、三都、平塘为重点区;丹寨、榕江、从江、环江、南丹及河池为延伸区的大区域旅游带。因此,发展大旅游成为荔波县从领导

34、到群众的共识,基于此,策划和组织旅游项目开发,拓展旅游市场,完善旅游设施,与周边地区进行资源共享和互补,加强樟江风景名胜区和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衔接,起到旅游龙头的作用,是荔波县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和重点。第二节 发展条件分析一、有利条件(一)较好的地理区位荔波隶属贵州省黔南州,境内有呈“十”字型的两条省道(省道208和省道312)通过,荔波旅游支线机场即将投入使用,西靠黔桂铁路,北邻贵株铁路,地处渝黔桂产业带,受以黔桂、川黔铁路和GZ50以及贵新高等级公路构成的贵州省纵向城镇发展轴的辐射影响较大。受“两高”建设的辐射带动和贵州省骨架公路网中确定的“三支”的拉动较大,便捷的交通和较好区位拉近了荔波与

35、外界的联系。(二)突出的旅游资源荔波县旅游资源较多,最突出的包括荔波樟江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樟江风景名胜区中的大、小七孔景区已成功开发并接待游人,其它景区也正处于开发之中,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业可成为荔波县新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三)丰富的矿产资源荔波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以樟江为界分为东、西两部煤炭区,东部蕴藏量为3.2亿吨,为无烟煤,西部为有烟煤,藏量约2亿多吨,均未大规模开采,此外,全县白云石储量上亿吨,含镁量达21.70%,硅石储量1亿吨,含二氧化硅98.50%,铅锌矿储量2.4万吨,锌品位为31.80%,白云石、硅石以及铅锌矿均未开采利用,此外

36、还有丰富的陶土、石灰岩等建材资源。(四)充分的水能资源荔波县境内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大,全县有长达10km以上的河流20条,水量足、落差大,开发条件好,水能理论蕴藏量3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4.4万千瓦,由于水能开发条件好,水能资源的开发与本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外部资源结合是推动荔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动力。(五)雄厚的农、物业基础全县有可开发荒地250多万亩,人均约16亩,天然草场面积共130万亩,其中500亩以上的草场6片,44万多亩牧草种类繁多,质量好,载畜量达15万。全县森林面积168.8万亩,林林覆盖率30%以上,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占地30万亩,是现今世界上同一纬度地区残存下来的

37、,绝无仅有的一片分布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极珍贵的森林资源。(六)大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系统工程的启动,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给予西部地区适度倾斜,东西部之间和西部各省市之间的交流将不断加强,荔波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二、不利因素(一)农村地域广,自然条件复杂,发展不平衡,贫困面大,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有一定难度。(二)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域规模小,生产力较弱,竞争优势不突出,城镇化质量不高。(三)工业体系层次低,工业企业数量少,产品附加值低,污染较严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大。(四)乡镇企业发展慢,地域性强、特色农副产品的加工能力低

38、,农村经济缺乏发展后劲,影响到城镇工业化发展。(五)地方财力薄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条件的改善主要靠政府投入,民间投资缺乏,招商引资和融资条件能力还比较弱。(六)生态环境改善难度较大,生态建设任务艰巨,是制约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四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指导思想(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机遇,努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城市。(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公共政策,保障公共利益,大力促进设施配套、文化繁荣、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以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为契机,保护

39、原有生态环境,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将荔波打造成为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二、规划原则(一)坚持统筹发展,全面协调的原则,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增强城市的辐射和影响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保护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三)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优化布局,合理确定用地标准和规模。(四)坚持完善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原则,努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和防灾应急体系建设水平。(五)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基础设施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

40、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强引导和调控,推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三、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四)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五)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六)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5-2020年);(七)黔南州域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八)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0年);(九)荔波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十)荔波县“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十一)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规范、政策;四、规划期限规划基期:2006年规 划 期:2006-2020年,共15年;

41、其 中: 近 期:2006-2010年,5年; 远 期:2011-2020年,10年。五、规划层次按两个层次进行规划:一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整个县域行政辖区范围,面积2431km2。主要工作是确定县域内城镇的分工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的配置,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等。二是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为东到上白岩,西抵波平寨,南达望城坡,北抵登高坡,面积为1026ha。主要工作是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路网骨架等。六、城市规划区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它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

42、控制的区域。结合荔波县的现状情况及发展需要,规划确定荔波城市规划区为:现状玉屏镇(县城),水尧乡、水和乡和朝阳镇在内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366km2。第五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一、发展目标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荔波县现状条件及发展前景,提出荔波县在规划期末的总体发展目标。(一)经济发展目标1、近期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比2006年增加1.0倍以上,达15.0亿元,人均8380元,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远期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加2.2倍以上,达50.0亿元,人均25000元,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

43、康。(二)社会发展目标1、规划近期2010年全市在全面完成的基础上巩固提高“两基”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的程度在9年以上,公共卫生设施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5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农村主要卫生指标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初步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城镇各类就业人员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符合条件的居民全部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全部纳入定期救助范围。县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2、规划远期2020年,荔波县全县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在12年以上,实现人人享有完善的卫生保健目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

44、体系,县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三)城市建设目标1、旅游发达、设施配套的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2、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保障有力,风貌突出的城市;3、资源利用率高、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的城市;4、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景观宜人、适宜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二、发展战略着眼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依托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和以“两高”为主的南下通道经济带,发挥荔波县区位及旅游资源优势,立足于贵州省南部,辐射周边城市和地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区际联系和合作,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坚持“旅游立县、旅游强县、旅游兴县、旅游热县”的战略发展思路,着力搞好旅游基

45、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把荔波建设成为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景观宜人的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二)坚持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国际性专业旅游城市,以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等优势加快推进城市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三)坚持突出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对发展全局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和特色产业,

46、实施重点突破。(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按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努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积极创新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五)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公众利益,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二节 经济区划与产业布局一、经济区划本着优化调整区域发展布局,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荔波县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设施现代、特色突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荔波和各乡镇的资源

47、比较优势,搞好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链延伸,以玉屏镇为中心,构成“两轴双翼”的县域经济区域:两轴:主要指由麻尾驾欧拉圭村驾欧荔波县城茂兰公路形成的城镇发展主轴;以及由贵州省骨架公路网中的“三支”,即独山甲良荔波县城翁昂公路(包括312省道)形成的城镇发展副轴。依托交通条件和植被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旅游产品加工业和商贸业。双翼包括西部产业带和东部产业带:西部产业带:以瑶山独特的旅游资源为重点,结合甲良突出的交通条件及其他乡镇较好的农业基础,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贸业。东部产业带:依托茂兰较好的工业基础,结合佳荣、立化良好的区位优势,带动周边乡镇大力发展以旅游产品加工及展示为主的一类工业、农业和畜牧业。二、产业布局第一产业:重点发展西北部畜牧业、种植业、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