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土地资源安全研究.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5311018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论文土地资源安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全管理论文土地资源安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论文土地资源安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论文土地资源安全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平安治理论文土地资源平安研究 摘要:土地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开展的载体,其平安关乎粮食平安、生态平安,经济社会平安。对区域土地资源进展平安评价研究,既有利于落实国家土地保护政策,也可为区域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方式提供现实参考。近些年来,在土地资源平安理论研究、耕地与粮食平安研究、基于承载力的土地资源平安研究、土地生态平安评价等研究领域均获得明显进展。论文着重分析土地资源平安研究的新进展1,对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平安研究在耕地平安、生态平安、经济社会平安等方面进展评析,对我国土地资源平安研究的开展趋势进展展望,并提出了新时

2、期土地资源平安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 一、土地资源平安的概念 平安,顾名思义,一般认为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的详细表现。资源平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土地资源平安是资源平安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我国在耕地平安、生态平安、以及关乎的社会经济平安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关于土地资源平安尚未有统一定义。国外大多数学者引入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更新、可恢复以及可持续性等理论,。李明杰等认为,土地资源平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经济地获取土地资源或土地资源产品,以保障生物群落健康和高效能消费及高质量生活,同时不损害其今后

3、保障才能的土地资源状态或才能,是资源平安征询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连续。吴次方等,认为土地资源平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地获取,并能保障生物群落(人类)健康和高效能消费及高质量生活的土地资源状态或才能。2刘彦随认为土地资源平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土地资源对事实上现可持续开展所具有稳定的供应状态和良好的保障才能,谷树忠指出,资源平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的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才能。由此可见,众多学者都一致认为土地资源平安与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开展紧密联络。 在我国,土地资源平安主要涉及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亲切相关的粮食平安、经济平安、生态平安和社会平

4、安等方面征询题。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阻碍日趋广泛和深化,土地资源的使用类型与质量都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因其史无前例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而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征询题之一,也对土地资源平安产生了极为深化的阻碍。 土地资源平安亦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对土地健康的研究,尽管土地健康也是伴随可持续开展战略施行而兴起的一个土地资源研究方向,但它是关于土地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而土地生态平安则是土地资源平安的一个重要方面。详细来讲,土地资源平安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含义,(1)数量平安含义,即土地资源量要充裕,既有总量的充裕,也有人均水

5、平的充裕,而且后者较之前者更为重要;(2)质量平安含义,即维持土地资源具有长期、持续和稳定消费才能的土地资源质量;(3)构造平安含义,即土地资源系统构造的稳定性,包括耕地、林地、草地之间稳定的构造关系及其内部构造关系的稳定,土地资源供应的多样性是构造稳定性的根底,没有多样性就谈不上土地资源的构造平安;(4)平衡的含义,包括土地资源分布的地区平衡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分配平衡两方面,土地资源分布或分配不平衡,会增加资源供应的时间和本钱,是导致土地资源平安征询题的重要缘故之一,也是阻碍土地资源平安的重要要素;(5)目的含义,即土地资源平安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资源数量供应的稳定、质量供应稳定和土

6、地资源供应的多样性,保证土地资源供应的地区平衡和人群平衡。 二、土地资源平安的阻碍要素 阻碍土地资源平安的要素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其中,自然方面包括土地资源禀赋缺乏或构造先天分缺陷、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等3,人文方面则包括经济、治理、技术等要素。 土地资源禀赋缺乏及构造先天分缺陷:主要由综合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所决定,如,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质与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土资源配置特征等。详细而言,土地资源禀赋存在先天分缺陷,包括土地资源存量缺乏和质量偏低两方面;土地资源存在构造性缺陷,主要是指土地资源数量构造不合理、不配套。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特别大一部分土地资源质量

7、不高、禀赋缺乏,不少区域土地资源数量构造不合理,这在特别大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土地资源平安。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要素:在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如,环境地质灾害、干旱与洪涝灾害、台风与风暴潮、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荒漠化、酸雨等征询题比较突出,长期威胁着我国的土地资源平安,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则在特别大程度上加剧了多种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和阻碍程度,及其时空分布的不确定性,对土地资源平安构成更进一步的胁迫作用4。 经济要素:不同的经济开展阶段、开展水平以及对不同经济开展方式和道路的选择,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态度和利用方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方式是阻碍土地资源平安的重要要素。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占据大量土地

8、资源,同时也是导致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缘故,故而经济要素是威胁土地资源平安的首要要素。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将处于顶峰,进而也对土地资源平安造成极大威胁。 治理要素:土地资源治理上的不当所造成的人为缺陷,也是造成土地资源不平安的主要缘故。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土地法等一些与土地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这些法规与其它法规联络不紧密,不能构成有机体系,且在执法过程中又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受部门利益的驱使,各行其是,各自为政,降低了土地资源保护的效率,致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处于无序和掠夺性利用的混乱状态,土地的闲置、浪费

9、惊人,并未有科学的土地资源平安监测预警系统和平安评价体系以及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机制,除不能对土地资源进展实时监测外更不能对土地资源平安情况做出前瞻性的预告6。 技术要素:技术的开展不仅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和供应量产生较大阻碍,而且对土地资源的供应与需求构造产生较大阻碍,在增加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和提高土地资源消费才能的同时,也扩大了资源领域与范围。关于土地资源平安威胁最大的是落后的工业和农业技术7。 三、土地资源平安的几个方面的研究 1、粮食平安 结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增加粮食有效供应是实现粮食平安的先决条件。粮食消费遭到社会、经济、制度、技术及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和阻碍,这些可归结为农业的消费环境,其

10、中耕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根底,对粮食有效供应才能起着最根本的约束作用。如前所述,耕地资源平安可以细分为耕地资源数量平安、质量平安和生态平安,这三个方面平安程度的变化都会对粮食平安产生重要阻碍8。因粮食平安主要表达在耕地资源平安上,故耕地平安是土地资源平安评价最重要的地点,其评价的核心。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耕地平安征询题进展讨论,主要是涉及耕地保护征询题、粮食征询题、建立用地与农业开展争地等征询题展开。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耕地平安情势与平安研究引起我国学者特别广泛的关注。张凤荣等通过预测全国主要生态功能区内的今后非农建立占用耕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垦、土地整理复垦、生态退耕等各方面的耕地资

11、源变化,深化研究了我国耕地的今后情势;赵其国教授等人则把研究对象由耕地的数量与质量扩大到耕地资源系统本身的平安,并由此探究中国耕地平安的诱发机制,针对性的提出了耕地平安的相关政策。9吴文盛等提出了耕地资源平安评价指标体系和平安标准,并对我国耕地平安进展评价与预警。其中国家粮食平安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8至2021年)指出,今后受全球气候变暖阻碍,我国旱涝灾害特别是干旱缺水情况呈加重趋势,可能会给农业消费带来诸多不利阻碍。对决策者而言,更加希望理解当前与今后哪些地区的粮食平安征询题最突出,哪些地区是粮食消费适应气候变化的脆弱地区。在现有耕地平安,粮食平安评价根底上引入气候变化要素,对评价体系及

12、结果更具合理性和指示意义。 生态平安 关于生态平安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未构成统一的意见。从其研究范围来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平安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根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才能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该定义表达了整体性,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强调其为人类生存所提供效劳和平安保障的才能。狭义的生态平安关注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就研究层面而言,可分为生态系统层面和地域范围层面。前者指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在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同时,本身不受威胁的状态;后者指区域生态环境不受损害,持续的为人类社会开展提供支持的才能10。尽管较

13、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表述,但究其本质,土地生态平安是在生态平安的视角下,研究人类、动植物等所有生物与土地及其衍生物间的动态交互、作用与反作用过程,且保持该过程可以持续进展。生态平安的主要研究中,利用了主要基于人地关系、可持续开展和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其研究内容主要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研究、土地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的可持续性评价、区域土地生态平安情况分析、土地生态平安预警系统的建立、土地生态平安维护和治理等五方面。通过用来衡量区域生态平安的指标体系有两种:PS(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和EES(经济、环境、社会)概念模型,利用数字生态模型、数字模型,景观生态模型等对生态

14、平安进展较为详细的评价11。 3、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平安 土地作为一种特别的载体,土地本身具有资源和资产两种属性。结合土地的资源与资产两方面的属性,土地资源经济平安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从资源角度出发,土地的数量、质量与构造应当对国民经济开展起到有效的保证作用;从资产角度出发,地价的涨幅应当与通货膨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指标相适应,且未脱离由市场根底决定的土地合理价格,使得房地产经济开展与国民经济开展相协调。土地资源是否处于经济平安状态,关键是推断土地供应是否能保障经济社会开展需求。同理,土地资源社会平安主要表达在制度保障上, 因此, 土地资源社会平安的评价也即是制度平安的评价。结合土地资源平安

15、内涵,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平安,经济评价方面可考虑的阻碍要素比方:土地利用率、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城市综合容积率、新增建立用地增长率、建立用地保障水平等;社会平安评价方面可考虑的指标有:土地政策完备度、农民对征地制度满意度、失业农民的就业率、土地征用价格占土地市场价格比例、农民所得利益占征地利益比例等。目前,对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平安方面的评价还特别薄弱并未构成统一且惯用的标准体系,更没有相应的气候变化量化指标对其进展考量。 因此在社会经济平安方面,我国必需要建立一套完好的体系,确保社会经济平安的相关分析顺利进展。 四、土地资源平安研究的技术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对地观测技术的开展,以及国家对气候变

16、化、土地资源平安的关注与注重,目前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通过搜集大量第一手材料对现状进展分析,在此根底上利用信息技术、空间分析等方法进展归纳和集成。 12候西勇等人认为,其中使用的评价模型大致可分为单项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具有代表性的单项评价方法有计分法、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模糊隶属度分析法等;综合评价法有加权计分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法等。 而刘兆晨等人则从狭义的土地资源平安方面入手,选取建立用地平安指数和粮食平安指数作为土地资源平安的评价指标,采纳城镇化率和非城镇化率为两指标的动态权重,构建土地资源平安评价模型,并在 ArcGIS 软件技术支持

17、下,对福州市 2012 年的土地资源平安指数进展了计算。 结语 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对土地资源平安的征询题作出了各种分析,但是,关于一些更深化,还未触及的方面,还需要我们慢慢的进展深化详细的研究。土地资源平安研究本质是在充分分析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根底上,讨论各类用地的现状与征询题,通过对其阻碍机理的定量、系统分析,建立土地资源平安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数据库,以相关数理评价模型和空间评价模型为根底,进展平安性评价,并进展预测、预警分析,从而提出确保土地资源平安的对策与措施的复杂且综合性研究。其今后的开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多学科与技术的穿插、结合;静态评价向动态预测的转变以及考虑气候变化作用机

18、制等方面。在这几个方面,我们还有特别多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炳春,黄辉玲.中国农业土地资源平安的讨论J.农机化研究, 2006,(10):1719 2都沁军.国土资源平安的系统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8183 3毛良祥.区域土地资源平安评价研究-以金坛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29):2930 4王楠君,吴群,陈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平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治理,2006,2:2226 5刘俊,刘太圻.区域土地资源平安评价-以广东省四会市位列.国土资源科技治理J.2007(5):2226 6丰雷,郭惠宁,王静,黄晓宇等.土地资源平安评价研究-

19、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1,1:8290 7封志明,杨艳昭,张晶.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J.自然资源报.2008,23(5):865874. 8孙婷,周宝同.中国土地资源平安度研究-以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为标准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4):345348. 9谭术魁,崔迪,李雅楠.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湖北省耕地生态平安评价J.中国房地产,2015,(24). 10刘彦随.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平安的假设干战略考虑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5) 11王雨濛,吴娟,张安录.湖北省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要素的实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7). 12任家强,孙萍,于欢.基于PSR 和熵值法的县域耕地资源平安评价-以辽宁省辽阳县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治理,2014,3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