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人造钻石加工生产中发生不明原因中毒的调查分析.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5309944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人造钻石加工生产中发生不明原因中毒的调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人造钻石加工生产中发生不明原因中毒的调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人造钻石加工生产中发生不明原因中毒的调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人造钻石加工生产中发生不明原因中毒的调查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安常识-灾害防范人造钻石加工消费中发生不明缘故中毒的调查分析20xx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操纵中心接到新疆自治区某行政治理局的报告,反映其下属某单位在引进的人造钻石加工的消费中发生不明缘故的头痛、头晕、腹泻、腹痛、水肿等病症,情况较为严峻。接报后,自治区疾病预防操纵中心前后派出三批相关人员赴现场进展样品检测、健康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现场卫生学调查 该单位于20xx年4月引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人造钻石加工消费线。该消费线为合作企业,由该单位出人员(劳动力)和场地,合作方出资金、设备和技术进展合作消费。该消费线的工艺流

2、程较为简单: 原料(2mm二氧化锆圆住体)粘合(在加工棒上)加水打磨(钢盘)翻体(铅锌合金盘)加食用油、抛光粉进展抛光。 在上述工艺流程中,粘合剂主要成分为松香、双飞粉和氯丁胶片,抛光粉的成分为人造金刚石微粉,此外未再添加其他任何化学物质。加工过程中,打磨采纳加水湿式打磨,在钢盘上进展;抛光采纳加食用菜子油湿式抛光,在铅锌合金盘上进展。两道工艺过程均无粉尘产生。由于铅锌合金盘的硬度较低,抛光加工一段时间后其合金盘上会出现凹槽,需用砂纸将其打平。此工艺过程中加工人员需不停地用手指触摸合金盘检查其是否平坦或出现凹槽,以便及时将其用砂纸打平。在该消费线中,共分大小两个车间。小车间主要负责将二氧化锆圆

3、柱体原料粘合固定在加工棒上,作业时需在煤气灯火上操作,作业人员共58人。大车间主要负责打磨、抛光,作业人员共99人。粘合剂的配制由于关系到该配方的商业机密,由投资方派来的技术员单独负责配制。 在通风方面,小车间共有2扇窗户,并装有两个排气扇,房顶开有一个通气小天窗,墙基线开有两个40cm30cm左右的进风口。平时作业排气扇运转正常。大车间有4扇窗户,未安装其他通风装置。 在个人卫生方面差异较大。下工后虽治理层要求作业人员洗手后就餐,但部分人员敷衍了事,指甲长了也不剪,指甲中藏有较多的污垢。主食以馒头为主,就餐时以手抓馒头进食的方式较多见。 2 流行病学调查 该消费线是4月初引进的。4月13日开

4、始对作业人员进展培训,部分人员开始上机操作,5月12日开始试消费。从4月27日出现第1例腹泻病人起,到9月2日下令停工消费止,前后陆续出现31例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下肢浮肿等为主要病症的不良反响,见表1。9月1112日,新疆自治区疾控中心对上述31例患者进展了健康检查和尿样检测。检查觉察有13例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超标,但31例患者的尿铅含量均属正常范围。体检未觉察其他明显的阳性体征,但有3例患者的下肢仍有轻度浮肿。 表1 不良反响患者的病症构成病症例数构成比(%)病症例数构成比(%)恶心9 29.0乏力1341.9呕吐1858.1下肢浮肿1754.8腹痛1238.7 食欲不振

5、825.8腹泻1341.9腰痛619.4头晕1341.9多梦 516.1 3 病因分析 9月9日,新疆自治区疾控中心和乌苏市卫生防疫站的相关人员在现场进展了调查和相关检测后,排除了食物中毒和放射线损伤的可能。由于在一个食堂同吃一锅饭而没有参加人造钻石加工的其别人员均没有这些不良反响。其次人造钻的射线辐射强度经检测并不高。因此上述两种可能均可排除。9月1112,新疆自治区疾控中心的第二批相关人员再次到过现场。按照现场调查和健康检查的结果来看,也可以排除粘合剂所致不良反响的可能。由于配制粘合剂的技术员和小车间进展粘合剂操作的人员均未出现不良反响。所有31例患者均为大车间打磨加工的作业人员。从大车间

6、加工工艺的流程看,打磨这道工艺作业人员接触的主要是二氧化锆粉末(湿)。它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所致的二氧化锆尘肺,而它在消化道中几乎无毒作用。因此这个可能性也可以排除。在抛光这道工艺中,由于其抛光盘为铅锌合金,铅锌化合物进入消化道所引起的中毒反响恰恰与这31例患者的临床病症极为类似。材料说明,工业消费中可见到亚急性铅中毒,多因消化道吸收引起,铅由胃肠道的吸收率空腹时可达45,铅进入胃中后与胃液中的CI-构成氯化铅可被迅速吸收。中毒者口内可有金属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头痛、头晕、血压升高、惨白面容等。铅还可阻碍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贫血;也能造成肝肾功

7、能的损害。另外,大量的锌进入消化道也可引起中毒,病症为口有炙烤感、咽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症,严峻时可引起脱水和休克。但锌对肝肾不造成损害,也不阻碍造血系统。从31例患者的临床病症来看,除了胃肠道病症以外,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已遭到了损害,表现为下肢浮肿(54.8%)和蛋白尿。尽管到9月12日体检时只查出3例蛋白尿和3例下肢浮肿,但对亚急性铅中毒来说,来得快,去得也快。脱离接触有害要素710 d后,这些病症就会逐步消失,故查体是阳性体征已经特别少。至此,调查小组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职业性亚急性铅、锌混合中毒,以亚急性铅中毒为主。9月2728日,新疆自治区疾控中心调查人员第3次到

8、达现场,目的主要是作一些补充调查和采取干预措施,以验证调查小组的初步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验证初步结论,调查小组针对铅、锌有害物质经口而入的环节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就餐前一定要把手刷洗干净,由治理人员专人检查;加强作业车间的通风情况,以防止煤气燃烧和氯丁胶溶化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引发新的中毒事件;车间操作台设置过于密集,必须加以改善;一个作业班次4h之间应当安排15 min以上的休息活动时间,以加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做好每人每天的健康记录,觉察情况及时处理、上报。 调查小组要求厂方对上述干预措施给予充分保障后,同意9月28日恢复消费线开工消费。到10月15日止,经半个月的消费作业,至今未再出现1例新发病例,证明调查小组的初步结论是正确的。据此可以断定,上述31例患者在消费中出现的不良的反响是职业性亚急性铅、锌混合中毒所致。 (邓国鑫 柳立新 翟国昌 骆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