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推拿手法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5306674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推拿手法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自考推拿手法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推拿手法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推拿手法学复习重点.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考推拿手法学复习重点一推拿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研究推拿的理论、 手法及其作用于部位或穴位上,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是 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学的内容包括:推拿学基础、推拿手法学、推拿 治疗学、小儿推拿学和推拿功法学。以上五门课程是推拿 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目,其中推拿手法学是推拿学的最 重要的内容之一。推拿:就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 来治病的一种疗法。要学推拿首先要学手法。推拿手法学共分三章:第一章:手法概述第二章:推拿的基本手法:主要介绍基本手法; 第三章:推拿手法的训练 -沙袋上手法训练:主要练 一指掸推法、滚法、揉法等;人体上手法训练:各个部位的常规操作。第一

2、章 推拿手法概述第一节 推拿手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一、 概念: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 表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部以 及肢体其他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 通过功力的 “深 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统称为手 法。二、 重要性:手法是推拿治病的主要手段,是临床的治疗工具,疾病疗效, 是依靠手法来保证的。其熟练程度及如何适当地运用手法,对治疗 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有通过艰苦的 磨练,手法才能由生而熟,熟能生巧,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 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没有熟练的手法,

3、就不可能取 得好的治疗效果。所以说,要学推拿,必须掌握好手法。第二节 手法的技术要求手法必须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四个要求才能 达到深透的作用。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 的,而是根据治疗对象、病症虚实、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质而定。 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用 力要平稳,不能时轻时重。柔和:是指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 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不能用滞劲、蛮力或突发暴力。 ) 以上四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 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

4、 柔和。第三节 手法的临床运用手法技巧掌握后,如何在临床上恰到好处地运用,这 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手法的临床 运用。一、 手法的选择手法的选择即手法辩证。推拿治疗时,选用什么手 法,好比处方用药一样,首先要注意辩证,然后再考虑用 什么手法,用哪些手法?如果根据治疗部位,手法的选择 就应遵循以下原则:1. 如果治疗范围较广, 部位较深, 或者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如 腰背部、大腿等) ,则可选择接触面大而深刻有力的的手 法。如:滚法、掌按法等;2. 若治疗范围较小, 部位较浅, 或者肌肉较薄弱的部位 (如 头面部, 腹部等) , 应该选用柔和而又深透作用强的手法。 如:一指禅推

5、法、揉法等;3. 筋腱部 (如关节附近)的治疗可选用拿法, 弹拔法, 拇指 按揉法等;4. 穴位或压痛点上可选择点、按、掐法等;5. 对有关节功能障碍者则需要摇法扳法脊柱旋转复位法。 上述对手法的选择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论,而在临床实 践中,毕竟还有一个术者掌握手法的程度和使用的习惯问 题,因此,在应用时也可根据各人的经验而灵活运用,所 谓“法虽有定,变通在人” 。二、 手法的压力推拿手法在临床运用时,对肌体的压力要适当,就是 要轻重适宜,有的手法须重则重,当轻则轻,做到重而不 滞(不板滞) ,轻而不浮(不浮滑) ,而且要因人、因病、 因部位而异。一般讲:压力的大或小,不是一个“量”概念。手法压力

6、的大小与 刺激的强弱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所以说,手法在临床应用时,其压力的大小要因人、 因病、因部位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千篇一律。三、 手法的操作时间临床运用手法的时间,长短不一样,需长则长,不需 长则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掌握最佳标准呢?则 要根据病情、部位等来决定,太过和不及,都会影响治疗手法操作时间宜短;多个部位的手法操作宜长,单一部位 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时间宜长,而肌肉少,比较敏感的 地方手法操作宜短。 长和短是相对的, 不掌握时间的长短, 就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操作时间过短, 疗效达不到。 过长对局部组织带来不良的反应。在临床上,对运动系统 疾患, 一个部位一般操作为

7、1015分钟; 对内脏疾患, 则 要增至 203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四、 手法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反应手法在临床作为治疗手段, 对很多疾病, 都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但也可能由于施术不当而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 这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病人对手法治疗不了解,精神紧张, 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而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也有因过 敏体质,接受手法后而出现局部的皮下出血;初次接受手法治疗的病人,术后可能感到被治疗部位碰上去很疼痛, 这是属于正常反应,应该事先向病人解释清楚,以消除恐 惧心理。第二种则是由于手法操作不当而引起治疗部位疼痛 加重,出现局部破皮和大片内出血,甚至由于施用不当的 重手法(粗暴蛮力)

8、,而造成骨折、脱位的医疗事故,也有 因病人忍受不了强刺激,而出现暂时晕厥等反应。这种情 况是由于施术不当而造成的,实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五、 手法的禁忌症每一疗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手法治疗亦不例外,根 据目前情况而论, 手法对下列病症尚不适宜, 请格外注意, 以免发生事故。1.结核病菌,化脓性病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用手法治疗。2.肿瘤疾病一般不作手法治疗,以防转移扩散。3.皮肤疾病,不宜作手法治疗。4.水火烫伤和破皮损伤不宜作手法治疗。5.正在出血或内出血病变部位不能用手法治疗。6.骨折病人不能进行手法治疗操作,但对脱臼或横断骨折病人, 可用手法使其复位,然后固定包扎为妥。7、妇女怀孕期、

9、月经期、腹部及腰胝部不宜作手法治疗。8、剧烈运动后或饥饿患者,不宜作重手法治疗。第四节 推拿手法的命名和分类一、手法的命名及原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推拿手法都是单脉相承,流传几千年来, 有不少变异和发展,过去没有条件进行地区性的交流,因此手法的 种类很多,名称亦不完全统一。有的手法动作相似,但名称不同, 如按法、压法等。有的名称相同,而手法动作却不一样,如一指禅 推法与推法。也有把两种手法合并起来操作,组成复合手法,如按 摩、按揉等。过去,手法的命名,有的是根据手法的外形来命名,如推、拿、 按、摩、擦、拍等。有的是根据手法的作用来命名,如顺、理、 疏、和等。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为了便于

10、推拿的学 术交流和对手法的学习研究,我们认为应把手法的动作和形态作为 手法的命名原则。这样,临床上比较确切,也易被各家流派所接受。 二、手法的分类:根据上述命名的原则,把推拿手法分为六大类,每类 各有数种手法组成。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有 23种之多。摆动类:一指禅推法、 (缠法) 、滚法、揉法。摩擦类: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振动类:振法、抖法。挤压类: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踩跷法。叩击类:拍法、击法、弹法。运动类关节法: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 单元的一类手法,如:推法、拿法、按法、摩法等。(2)复合手法: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式手法动作结构成分 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类手法,如提拿法

11、、按揉法、推摩法等。(3)复式手法:是指由几种单式手法在一组穴位或特定部位上 以约定程序操作的组合型手法,在小儿推拿中又称为大手法。这类 手法往往根据操作方式和特点,冠以特定的名称,如打马过天河、 水底捞明月等 。(1)主治手法:是指医疗效果比较明显,在推拿临床 使用频率最多的一类治疗手法,故又称主要手法。此类手 法往往多是各推拿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手法,也是最 具临床医疗实用价值的一类手法,如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一 指禅推法,滚法推拿流派的滚法等。(2)辅助手法:在治疗中起疏理、放松、整理等辅助 作用的手法即为辅助类手法,如抖法、搓法、捻法等。(1)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又称软组织类手法或软手

12、法,包括摆动、摩擦、振动、按压、叩打等五类手法; (2)作用于骨关节类手法:又称硬组织类手法或硬手 法,包括摇动、扳动、拔伸、抻展、平端等。第二章 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拿的基本手法有二十余种之多,根据操作的动作和 形态,把它们归纳为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振动类、 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类手法。各类分别有数种手法组 成,便于临床选择使用。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以指或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摆动,称为摆动类手 法。这类手法主要有一指禅推法、滚法、缠法、揉法等。 一、一指禅推法属于摆动类手法,它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有人把目前推拿分为三大流派:“一指禅推拿”流派、 “滚法推拿”

13、流派、少林内功推拿流派。定义 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 上,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腕部的连续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 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1.沉肩: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能耸起用力。2.垂肘:上肢肌肉放松,肘部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拇指处于垂直位,便于腕部作左右摆 动。4.掌虚:手握空拳,指面不贴紧掌心,使之虚掌,拇指自然垂直盖住拳眼(拇指位于食指第二节处) ,使腕及拇指活动 时起稳定作用。5.指实: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自然着力,吸定于治疗部位上, 不能离开或来回摩擦。6.紧推慢移:紧推就是腕部摆动及拇指关节

14、伸屈活动要有节律, 频率略快,一般每分钟 120-160次。慢移指固定一点后,移动时应随着腕部摆动,拇指着力点作缓慢 的移动。 (紧推即推动的频率要快,慢移即推动时,拇指着力点的移 动要缓慢) 。总体来说,本法的动作要领贯穿着一个“松”字。只 有将肩、肘、腕、掌各部都放松,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 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动作灵活,力量沉着,刚柔相 济,柔和有力,才称得上为一指禅功。协调。腕部摆动频率要有节奏,不能时快时慢,切忌用死力。 手法特点:一指禅推法刺激量中等,但由于接触面小(压强与接 和而有力的刺激, 就更加强了它的 “深透” 作用。 故其深透度大。功能: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营卫,祛瘀消

15、积,健脾和胃以 及调节脏腑等作用。主治:适用于全身各部。临床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 处。 (用于头面部可开窍醒脑、胸腹部有宽中理气, 健脾和胃的作用;颈项和四肢关节能温通经络,活血 散淤,祛风逐湿,滑利关节。 )可治疗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消化道疾病以及 关节筋骨疼痛等病。一指禅推法在临床应用时根据治疗的部位和病种,姿 势不尽相同。如:治疗头面部,一般用偏峰着力,为了避免屈指时碰撞头面,操 作时其他四指需放开。推胸腹部时还可结合指摩法操作,称复式手法。 推颈项部时 用罗纹或偏峰吸定,四指向上自然伸直,两手同时操作,称蝴 蝶双飞势。推四肢关节部位时指峰吸定,用持续劲,便于深 透。手法训练

16、手法训练分两个阶段进行。即:第一阶段在沙袋上按 动作要领进行基本训练。第二阶段在人体上操作练习。 沙袋上练习,姿势可采取坐势和站势。一指禅推法练 习时一般取坐势。附 缠 法定义 “缠”的意思为缠绵不断。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提高到每分 钟 220250次, 称缠法。 即用大拇指指端或偏峰着力于一 定部位上,以腕部快速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 动作要领动作要领及基本要求与一指禅推法相同。 操作时要全神贯注,集功力于指端,由 轻而重, 同浅入深, 引导功力逐渐深透。本法必须要在掌握一指禅推法的基础 上才能使用。临床应用手法特点:动作快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应用:常用于急救,对气闭、气厥、阳虚等险症

17、有回阳 救逆之功。也可用于外科疮疡如乳痈、发际疮等 症,有活血祛瘀,生肌托毒之效。一、滚法:属摆动类手法,也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 定义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 背侧,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连续的屈伸活动,使产 生的功力轻重交替而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滚法。 动作要领1.肩臂自然放松,肘关节微屈至 120左右。2.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不能与治疗部 位相摩擦。3.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频率一 般为 120160次 /分钟。临床应用手法特点:由于腕关节屈伸幅度较大,所以滚法具有 接触面广压力较重刺激量较大等特点

18、。 功能: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 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淋巴循环 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主治: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如:风湿疼痛、麻木不仁、 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症。一、 揉 法揉法属摆动类手法,也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定义 用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手指罗纹面部分吸定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作轻快、柔和的回旋运动,称为揉法。揉法分掌揉和指揉两种。 用大鱼际或掌根着力的称为 掌揉法。用指面用力的称为指揉法。动作要领1.肩臂腕部放松,以腕关节带动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2.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3.揉动时带动该处的皮下

19、组织。揉动频率一般:(120160次 /分)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功能: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 主治:适用于全身各部。常用于头面、胸胁、脘腹及 伤筋部。主治头昏脑胀、胸胁痞痛、脘腹胀满、便秘、泄 泻以及外伤肿痛等。指揉法多用于小儿疾患,如揉太阳、 揉劳宫、揉脐等。第一节 摩擦类手法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旋移动称摩揉类手法。本 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运法、刮法、扫散法、 托摩法、搔法等。也是临床 常用手法之一。推拿古称按摩。按法、摩法在当时是具有 代表性的两种手法。摩是抚摩之意,在推拿手法中主要分 为指摩法和掌摩法。定义掌摩法是

20、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 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指摩法是用食、中、无名三指指面相并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动作要领1、肩肘关节及手臂放松,肘关节微屈。2、掌摩法时,腕关节微 伸作主动的环转活动,带动前臂及掌作盘旋运动。3、指摩法时,三指并拢,腕关节悬屈作主动地环转活动,带动前 臂及三指作盘旋运动。4、动作自然协调、轻柔,压力要均匀。每分钟频率 120次左右。 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本法轻柔、缓和舒适。属于轻刺激手法。 石室秘录 说:“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 之义施之。 ”功能: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用于

21、外伤肿痛, 还有活血散瘀作用。主治: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主治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及 胸胁迸伤等病症。二、擦法 :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为内功推拿流派 的主要手法。定义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上,作直线来 回的摩擦,称为擦法 。目前擦法的操作基本分为三种:用全掌着力摩擦,称为 掌擦法。用大鱼际着力摩擦,称为鱼际擦法。用小鱼 际着力摩擦,称为侧擦法。动作要领1、上肢放松,腕关节平伸,使前臂和手掌处于同一水平上。2、手掌、大鱼际或小鱼际紧贴治疗部位,但压力不宜太大。 (擦法时,一般手掌出去时用力,回来时不用力,但要紧 贴皮肤。推动的幅度要大。 )3、以肩肘关节屈伸,带动手掌或大小鱼际

22、作直线往返运动。 (上下或左右方向均可。 )4、动作均匀连续,用力要稳;呼吸自然,不能迸气。f100120次/分钟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本法刺激柔和温热。功能: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 主治:常用于胸腹腰背和四肢关节。由于手掌不同部位磨擦时,所产生的热量不同, 所以各种擦法的主治亦不一样。掌擦法:温热量较低。常用于胸胁和腹部。多用于胸闷气急、虚 寒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鱼际擦法:温热量中等。常运用于四肢部。适宜四肢关节扭挫伤、 劳损和类风关等。侧擦法:温热量较高。多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适宜急慢性损 伤、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等症。注意事项1、擦法是直接在体表上操作的手法,故使用时要充

23、 分暴露治疗部位。擦时必须在施术部位涂少许润滑剂(如 冬青膏、松节油、麻油之类) ,这样既可提高治疗效果,以 能防止擦破皮肤。2、擦法使用后,皮肤已经类似轻度烫伤(可见局部 皮肤发红、 灼热) , 因此不能再在该部使用其他手法,否则 容易造成破皮,引起感染。所以在治疗时,擦法一般都是 在使用其他手法之后应用,作为结束手法。但擦后可配合 湿热敷,对提高疗效有一定帮助。3、进行擦法操作时,医者要保持呼吸自然,切忌迸 气。另外要把指甲修剪平,防止戳破皮肤。4、天冷时要保持室内温暖,防止着凉。推拿时,应用递质的作用 :A:提高治疗效果a、有利手法的充分运用,加强手法的作用。b、药物通过渗透到治疗部位,

24、发挥药物的作用。B:润滑和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擦破 。三、推法 。推法是临床常用的手法之一。定义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 动,称为推法。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 推法。动作要领1、肩及上肢放松。2、指、掌或肘关节鹰嘴部吸定体表。3、以肩、肘、腕活动带动指、掌或肘部按规定方向推动。4、推时用力要稳,压力均匀,速度缓慢。临床应用根据历代在应用上的发展,推法可分为平推 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平推 法即现在说的推法。后四种推法是小儿推拿的常 用手法。推法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1、指推法:一般用拇指推,刺激量较轻。常用于头部、胸部、背 部及四肢。

25、有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缓解软组 织痉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肉拘急等软组织 疾患。2、掌推法:本法刺激缓和。刺激量较指推法为重。是活血解痉的 有效手法。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及大腿部 等。治疗腰背疼痛、胸腹胀痛等症。3、肘推法:本法压力重,刺激量较大。是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 手法。常用于腰背部两侧膀胱经,功能:舒筋活血,开通 闭塞。适宜于慢性腰痛和麻木不仁的肌痹。四、搓法 定义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 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搓法。动作要领1、肩及上臂部放松。2、肘微屈面前,两掌夹住治疗部位作上下搓动。3、两掌用力对称协调,搓动要快速均匀,移动要

26、缓慢。 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搓法刺激量中等。属于一指禅推拿流派的 辅助手法。功能: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主治:常用于两胁、肩关节及四肢。以上肢部最为常 用。可治疗胸胁迸伤、肩周炎、四肢软组织疾患 等。它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五、抹法 定义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 或左右往返移动,称为抹法。动作要领1、拇指面紧贴皮肤作缓慢的直线或曲线往返移动,其余几指要协 同助力。2、用力重而不(板)滞,轻而不浮(滑) 。临床应用功能: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主治:常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多用于头晕、头痛、头昏脑胀、视力模糊、 高血压和颈项强痛等症。指抹法属于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手法。 (指)推法

27、与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同为摩擦类手法 指推法与抹法动作相似。不同点: (指)推法是单方向移动,一般作直线前进;抹法则可根据不同治 疗部位而作任意往返移动,可直线也可曲线弧形推动。抹法的着 力一般较推法为轻。推法一般单手推,抹法一般用双手,对称或 交替操作。六、刮 法 定义术者用手指或刮痧板,蘸上液体介质,在一 定的穴位和治疗部位上, 做单方向的直线快速推擦, 以使 局部皮肤充血出现紫红色痧斑、痧点的手法,称为刮法。 刮法是民间刮痧疗法的主要手法,因多使用汤匙、铜 钱、角质板等工具,在皮肤表面操作,故名之为刮。小儿 推拿还多以手指操作。操作要领1、操作时,着力部位或刮痧板边缘,要紧贴皮肤,

28、压力均匀,轻重适宜。2、局部要使用一定的推拿介质,如清水、麻油、刮痧油等,以保 护皮肤。3、刮法操作频率宜快,根据穴位和治疗部位不同,应有一定的方向 性,操作时须沿直线移动,不宜歪斜。4、 以局部皮肤充血, 或出现紫红色痧斑、 痧点为度, 不可刮破皮肤。5、 操作后以酒精棉球将局部擦拭干净, 注意避风寒, 并嘱患者 12天内不要用碱性皂液刺激所刮部位。6、刮后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斑、痧点,称之为出痧,一般 37天后可自行消退,也称为退痧。重复治疗时,应待局部退痧后, 方可进行。 临床应用刮法为中等刺激手法,可用于颈项部、 胸部、 背腰部、 四肢部。小儿刮天柱骨,治疗呕吐、恶心、外感发热等病 症

29、,具有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作用;成人刮胸部、刮背腰 部和刮肘窝、 月国 窝部,治疗感冒、胸闷、恶心、呕吐、中 暑、头晕、腹胀、腹泻、腹痛、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病 症。刮痧疗法中,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挤痧、扯痧、拧痧 等,是民间治疗痧症的主要手段。七、托摩法定义五指并拢,以小指及小鱼际尺侧着力,在腹部沿逆时针方 向摩动并顺势将下垂之胃腑上托的手法, 称为托摩法, 又 称托法。操作要领1、 本法施术时必须配合受术者呼气动作进行, 呼气时手顺势向 上腹托摩。2、 至胃大弯底部时, 宜稍用力下压腹部向上托摩, 等摩至上腹 部时用力宜轻,不要用力下压。3、本法施术频率不宜太快,一般 1020次 /分。4、本

30、法一般在餐后 2小时再施术,防止胃气上逆而导致恶心、 呕吐。临床应用托摩法主要用于腹部,具有升提胃腑、健脾 和胃等功能,是临床治疗胃下垂的主要手法。配合插法、 一指禅推法、振法、揉法等,可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所致的脘腹坠胀食后益甚、大便溏薄、气虚乏力、体质羸 弱等病症。三、振动类手法: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 续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振动感觉的手法,称为振动类手 法。包括抖法、振法等。一、抖法定义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连续 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以放松肌肉、关节,称为抖法。 动作要领1、肩部放松,肘关节微屈。2、两手相对握住腕掌部或踝部,前 臂用力将患肢作小幅度的上下颤

31、动。即颤动的幅度要小。3、动作要有连续性,频率略快,具有节奏感。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抖法是放松肢体的手法,常与搓法配合使 用,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功能:舒筋通络,滑利关节。主治:适用于四肢部,以上肢为最常用。常作为治疗肩、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结束手法。 二、振法定义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 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产生振颤动作,称为振法。 用手指着力称指振法。用手掌着力称掌振法。 静止性用力:意思是在发力时做到内动而外不动。 即表面看不出大的振动,而感应较强。动作要领1、肩及上臂放松。2、前臂及手掌肌肉要强力地静止性用 力,使力量集中于手掌或手指上,而使被推拿的部位发生振动。3、 振动的频

32、率要快,着力稍重。 (一般每分钟 240300次)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振法是一种频率较快的刺激。临床使用时要求频 率越快越好,但操作时间短促,疗后患部可有温热感。本法一般多 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功能:祛瘀消积、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等。 主治: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掌振法多用于胸腹部。指 振法多用于头面及胸腹部的穴位。主治胸腹痞满、消化不良、便秘、 近视眼等症。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使 之产生挤压感觉的手法,称为挤压类手法。这类手法包括 按、点、捏、拿、捻和踩跷等手法。,按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 在内经中有多处提到过按法的

33、使用。由于本法动作较 为简单,便于掌握,在临床应用中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至今仍为各种推拿流派中的常用手法。定义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在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 下压,称为按法。用手指按压,称指按法。一般用大拇指按压。如 果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按压。临床上以拇指按法 为常用。用手掌面按压体表,称掌按法。可单掌或双掌,亦可用双 掌重叠按压。动作要领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2、按压方向要垂直。 3、用力要由轻而重,稳而持续。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力量 由轻而重,并且稳而持续,这样可使刺激充分透达到机体组织的深 部。同时,切忌用迅猛的暴发力,以免产生不良反应,给病人增

34、加 不必要的痛苦。 )临床应用手法特点:由于本法的刺激较强,故临床应用时常与揉法结 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 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而又柔和 。功能主治:指按法拇指按法的特点是接触面积小,刺激的强 弱容易调节控制,所以对全身各部的经络穴位或者各个部 位都可应用。具有较明显的开通闭塞,散寒止痛等作 用。 现代临床应用如按揉心俞、膈俞等穴治疗心绞痛;按揉脾俞、 胃俞、足三里等穴治疗胃脘痛和腹痛;按合谷以止牙痛等都取得一 定的效果 。掌按法:本法适用于治疗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 部、腹部等。手法特点:是接触面积大,刺激缓和。具有疏松筋脉

35、,温中散 寒等作用。临床应用如按脊柱及其两侧骶棘肌部,治疗急慢性腰痛、 腰背筋脉拘紧以及功能性脊柱侧突或后突畸形等症,是一种简便有 效的手法。二、点法 定义点法分拇指点和屈指点两种。拇指点是用拇指端点压体表。 (手握空拳, 拇指伸直。 ) 屈指点:屈拇指点,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体表。屈食指点,用食指近侧 指间关节点压体表 。动作要领1、拇指点需手握空拳,前臂及腕用力下压。2、屈指点时握拳,前臂及腕用力下压。3、点时需贴紧穴位,由轻而重,由浅入深向体内挤压。临床应用手法特点:本法刺激很强。使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 情况和操作部位酌情用力。功能: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 主治:常用

36、在肌肉较薄的骨缝处。对脘腹挛痛,腰腿痛,手足酸麻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 点法与按法的区别:点法是从按法演化而来,属于按法范畴。其作 用面积比按法要小,刺激量更大。三、捏法 定义分三指捏和五指捏两种。三指捏:用大拇指与食、中两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 五指捏: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动作要领1、操作时要循序而下,有连贯性。 2、动作要轻快柔和,均匀而 有节律性。临床应用本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筋 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注:捏法应用于脊柱(背脊)部称为“捏脊” (或称捏积) 。 常用于小儿推拿。往往双手同时操作,又称捏脊疗法。此 法将在小儿推拿中讲述。之拿。 定

37、义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 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称为拿法。 动作要领1、肩肘腕部放松,手掌空虚。指腹贴紧患部。用指面着力。2、动作缓和,作连续性的一松一紧活动。3、用力应由轻而重,要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临床应用拿法的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 部和四肢等部位。治疗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疼痛 等症。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 临床应用时,拿后常继以揉摩,以缓和刺激。 三指拿(即用大拇指和食、中指。拿两侧穴位时, 为使对称用力, 常把中指指面压在食指指甲上) :多用于面 积较小的部位。如:A 拿风池及颈项两侧能使毛

38、孔竖起, 有发散解表,开窍醒脑的作用。常用于外感头痛。 B 拿肩 井(因刺激强,两侧须交替进行)能通调周身气血,拿后 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C 拿合谷能止牙痛等。四指拿和五指拿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拿四 肢部,有舒筋通络的作用。拿法与捏法的区别:相同点:两者动作相似。 (都是相对用力挤压) 。不同点:拿法用力较重,作用部位较深,适用于较深层的组织。捏法用力较轻,作用 部位较浅,适用于浅表的肌肤组织。五、捻 法 定义用拇、食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两指相对 作搓揉动作,称为捻法。动作要领1、捻动要灵活、快速,用力柔和,不可呆滞。节。如手指和足趾关节,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 止痛的作用。常配合

39、其他手法治疗指(或趾)间关节的疼 痛、肿胀或屈伸不利等症。作不当,易出医疗差错事故。定义用单足或双足踩踏一定部位,称为踩跷法。 动作要领1、 患者俯卧, 在胸部和大腿部各垫 34个枕头, 使腹部腾空 (离 床面 1020cm) 。医者两手扶住预先设置好的横木上,以控制自身 体重和踩踏时的力量。2、用脚踩踏患者腰部并作适当的弹跳动作。弹跳时足尖不能离 开腰部。根据患者体质,可逐渐加重踩踏力量和弹跳幅度。3、患者放松,配合呼吸,不要迸气,随着弹跳的起落,张口一 呼一吸(即跳起时患者吸气,踩踏时患者呼气) 。4、踩踏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临床应用本法属于重手法,临床上适用于体质较强的患者,常用于腰 椎

40、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纠正后关节错缝和帮助髓核复位的作用。 由于本法刺激强度大, 使用时需谨慎, 首先要排除患者的心、 肝、肾疾病和肺结核、胃肠道溃疡病,否则容易产生医疗事故。对 体质虚弱和类风湿性脊柱炎及骨结核患者不宜使用。六、弹拨法 定义术者用手指端面沿与筋腱等条索状组织相垂 直的方向,做来回揉拨,状如弹拨琴弦的手法,称为弹拨 法,又称拨法、拨络法、指拨法等。操作要领1、拨动时手指面不能在皮肤表面摩擦移动,应带动皮肤一起来 回拨揉运动,不能用指甲着力操作,以免损伤皮肤。2、用力要轻重得当,太轻则力浮,只能揉动皮肤,起不到对筋 腱的刺激作用;过重则力死,使动作滞涩而产生不适感。3、骨折的愈合期

41、、急性软组织损伤者禁用。4、拨动的频率要均匀、适中,一般在 150200次 /分为宜。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适用于颈、肩、背、腰、臀、四肢等部位 的肌肉、肌腱、韧带、痛性筋索等生理病理性条索状组织。 具有剥离粘连、调理筋膜、消散结聚、解痉镇痛的功效。插法 :定义以食、中、无名、小指等四指插入肩胛胸壁间隙的 手法,称为插法。 操作要领1、两手要配合施力,插入之手斜向上用力,抵肩之手向后下推 按用力,两力合拢,使其插入到一定深度。2、插入之手食、中、无、小指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要用力挺 直,指甲应修剪、磨平。3、动作缓和轻柔而连贯,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 然用力插入或突然放松退回。4、患者全

42、身放松,呼吸自然,一般呼气时插入,吸气时随胸腔 增大,肩胛胸壁间隙逐渐减小及背部皮肤紧张而慢慢退出。临床应用本法是临床治疗胃下垂的主要辅助手法。仅适用在 肩胛胸壁关节间隙。 具有升阳举陷, 舒筋活血、 宽胸理气、 疏理中焦等功效。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用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桑枝棒叩打体表,使 之产生叩击感觉的手法,均称为叩击类手法。这类手法包 括拍、击、弹等法。一、拍法:定义用虚掌拍打体表,称为拍法 。动作要领1、腕部放松,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2、拍打时,动作要平稳而有节奏。湿疼痛,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其他 手法治疗,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拍后能使局 部充血

43、,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 棒叩击体表,称为击法。用拳背击,称拳击法用掌根击,称掌击法;用掌侧小鱼际击, 称侧击法; 用指尖击,称指尖击法;用桑枝棒击,称棒击法。 动作要领1、拳击法: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平击体表。3、侧击法(又称小鱼际击) :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 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4、指尖击法:以腕关节作主动地伸屈,用指端轻轻打击体表,如 雨点下落。5、棒击法:用桑枝棒击打体表 。上述各类击法用劲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 在叩击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 棒击法的特点是力量大,刺激强,临床应用时击打 力量必须控制好,由轻

44、到重,要适可而止。并要注意击打 的方法:一是击打时棒的方向要与肌肉平行 (腰胝部除外) ; 二是击打时棒的接触面要大,不要用棒尖打。一般在一个 部位连续打 35次即可。临床应用击法是辅助手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 气血的作用,对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肌肉痉挛或头 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疗。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 面、胸腹部;棒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定义用一手指的指腹压住另一手指的指甲,用力弹出,连续弹 击治疗部位,称为弹法。(用拇指指腹抵压其他四指的任何一指指甲,或用中指指 腹抵压住食指指甲。 )动作要领1、一般单手操作

45、,弹击的手指指甲应修剪平。2、弹击力要均匀,每分钟弹击 120160次。临床应用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 但最常用于头面部, 对头痛、 项强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疗。具有舒筋通络,祛风散寒 的作用。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对关节作被动性活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关节关手 法。这类手法包括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一、 摇 法摇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其性质属于被动活动,常 用来防治各部关节疼痛或运动功能障碍等症。定义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称为摇法。动作要领1、动作要缓和、协调,用力要稳。2、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或能忍受的范围内进 行。3、摇动的幅度由小到大,由轻而重,由慢到快。操作方法1、颈项部摇法(即颈椎关节摇法) :简称摇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英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