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发展史602明中期书法.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287830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发展史602明中期书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书法发展史602明中期书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发展史602明中期书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发展史602明中期书法.ppt(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法发展史602明中期书法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一、吴门书派的概念苏州,古称吴门。苏州,古称吴门。吴门书派是明代中叶崛起于苏州地区的书法门派.是明代书坛声势最大的书法流派,以苏州及周边地区为主要活动场所,实际上她的影响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王世贞有“天下法书归吴中”一说。吴门书派是以“复古”为旗号,以抒发心灵为特色的书派,吴门书法崇尚古风,呈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书法吴门书法崇尚古风,呈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书法风格承元代书风而直追魏

2、晋风格承元代书风而直追魏晋“二王二王”。但吴门书派复古。但吴门书派复古不仅仅是一种怀旧和对淳朴古风的迷恋,更多的是以全不仅仅是一种怀旧和对淳朴古风的迷恋,更多的是以全新的眼光,对渗透于古法中的书法精神的体悟和把握,新的眼光,对渗透于古法中的书法精神的体悟和把握,从而大大拓展了书法的审美情趣。从而大大拓展了书法的审美情趣。吴门书派吴门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明代书法中兴的标志明代书法中兴的标志,它改变它改变了明代初年以来的程式化台阁体书法垄断书坛的局面了明代初年以来的程式化台阁体书法垄断书坛的局面,在明代中叶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二、崛起的原因政治上的宽松环境政治上的宽松环境经济上的繁荣经济上的繁荣肥沃

3、的文化土壤肥沃的文化土壤王阳明王阳明“心学心学”的兴起的兴起政治上的宽松环境政治上的宽松环境明代初年,因朱元璋的敌手张士诚曾经据吴。张士诚据吴,广招名士,当时的许多书画家,像饶介、周伯琦、王蒙等都投靠他。又因苏州地区经济发达,更有许多富有的大户,所以朱元璋对苏州地区的文人和经济实行了钳制政策。首都北迁后,至成化时,这种钳制逐渐放松,首都北迁后,至成化时,这种钳制逐渐放松,文人书画家的创作氛围变得自由起来。文人书画家的创作氛围变得自由起来。经济上的繁荣经济上的繁荣明代中叶的苏州,农业、手工业、商业十分发达,因而导致了经济的十分繁荣。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因

4、素的萌芽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了。市民阶层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市民文化与市民审美意识的滋长。在苏州不仅是绘画中的木版年画、戏曲中的南戏、文学中的小说大受人们欢迎,乃至说书人、园林建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也得以迅速发展。因商贾的大量出现,消费率的增长,而出现了书画出现了书画艺术的商品化。艺术的商品化。还使苏州出现了许多书画收藏家、鉴定家和被书画界称之为收藏家和书画家中介的“好事家”。在这种氛围中,在野文人书画家的艺术品有了广泛的市场从而使这些本以书画寄托情怀的业余文人书画家几乎成为职业书画家,大大促进了文人书画的蓬勃发展。裱画业、刻帖业、笔、墨、纸、砚的制作业也应运而生。肥沃的文化土壤肥沃的文化土壤从

5、历史上讲,早在宋元时期,苏州就是士大夫文人艺术发展的重要地区.元代赵孟頫、张雨、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杨维桢都活动于这个地区。新的市民审美意识渗入了文人书画,导致了一批抒发个性而富有独特风格的书画家的产生。王阳明“心学”的兴起明代中期,王阳明倡导“心学”认为天理不是客观存在,它存于每个人的心中。“心明就是天理”,“心学”在反对理学束缚,启发人们大胆思想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三、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吴门书派的鼻祖:宋克吴门书派的先导:徐有贞、沈周、李应祯、吴宽、王鏊吴门四家: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吴门书派的后绪:文彭、文嘉、王同祖、王穀祥、周天球、王穉登等吴门书派的鼻祖:宋克字仲温,号南宫生

6、,长洲(今苏州)人。年轻时勤奋好学,在家闭门读书习字,每天要写十张纸的字,有“日费十纸”之说。他刻意创新,将章草、今草、狂草融合成新风格的综合草体,成为享誉一时的流行书体。代表作:吴门书派的先导:徐有贞、沈周、李应徐有贞、沈周、李应祯、吴宽、王鏊祯、吴宽、王鏊吴门书派从书法的流脉上,虽可追溯到明初的杰出书家宋克,但实际上是经过徐有贞、沈周、李徐有贞、沈周、李应祯、吴宽、王鏊应祯、吴宽、王鏊等人传至祝允明、文徵明才奠定局面的。作为祝允明、文徵明的前辈,他们生活的时代正他们生活的时代正是台阁体盛行之时,他们虽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是台阁体盛行之时,他们虽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但可贵的是他们他们在台阁体

7、风靡之时,能保持但可贵的是他们他们在台阁体风靡之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摆脱束缚,并转而直师宋人,为明清醒的头脑,摆脱束缚,并转而直师宋人,为明代中期打破程朱理学的束缚,重新向宋人学习开代中期打破程朱理学的束缚,重新向宋人学习开辟了途径。他们的书法思想和实践对吴门书派的辟了途径。他们的书法思想和实践对吴门书派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先导作用。形成起着直接的先导作用。徐有贞生平徐有贞生平(14071472)字元玉,晚号天全,苏州吴县人。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后来因迎英宗复辟有功,委任为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徐有贞徐有贞是明代一位历经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大臣,又是一位学者,他在山东治黄成

8、功并在西方之前近400年做水箱放水实验,是科学史上的一大事件。徐有贞徐有贞才华绝世,天文、地理、道释、方技都很通。著有武功集。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有竹居歌卷有竹居歌卷书法书法擅长行草,深得怀素、米芾笔意,在当时很有书名。人称其“书法古雅书法古雅雄健,名雄健,名重当时重当时。”沈周(公元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不应科举,博览群书。为吴门画派的开山鼻为吴门画派的开山鼻祖,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祖,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沈周是文徵明的老师,唐寅、仇英都曾受沈周是文徵明的老师,唐寅、仇英都曾受其影响。其影响。他以山水画见长,多以秃笔中

9、锋写成,风格浑朴。效仿黄庭坚,王鏊称“书书法涪翁,遒法涪翁,遒劲奇崛劲奇崛”。李应祯李应祯李应祯李应祯(14311493年),初名甡,以字行,更字贞伯,一名维熙,又名应熊,号范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四年(1453年)乡试中举人,成化年间因善书被选为中书舍人,弘治初官至南京太仆少卿,世人称为李少李少卿卿。李与吴宽、沈周皆好友,并时有书信往来。李与明代著名李与吴宽、沈周皆好友,并时有书信往来。李与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徵明的父亲文林过从甚密书法家文徵明的父亲文林过从甚密。明成化22年(1486年),17岁的文徵明正式拜李应桢为师学习书法,拜吴宽文徵明正式拜李应桢为师学习书法,拜吴宽学文,拜沈周学

10、画。学文,拜沈周学画。李李应祯一生博学好古,尚道义,善文词,高风亮节,深得时人敬重。李应祯虽在当时士林中很有威望,但个性孤傲,不阿权贵,晚年生活潦倒,死后连墓地也置不起,据苏州府志云:“卒之日无以为殓,友人文林、史鉴买地以葬之。”李应祯著作有李氏遗集传世。李应祯作品尺牍李应李应祯是祝允明的岳父,是祝允明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老师,祝允又是文徵明的老师,祝允明、文徵明都曾受其亲授,明、文徵明都曾受其亲授,吴门学派的两个重镇都受到他的影响。吴宽吴宽(1435-1504)明代书法家。字原博,号匏)明代书法家。字原博,号匏庵,又号玉延亭主,长洲(今江苏吴县)庵,又号玉延亭主,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官至礼

11、部尚书。工诗文,善书法。人。官至礼部尚书。工诗文,善书法。著有匏翁家藏集存世。吴宽是文徵明的老师,吴宽是文徵明的老师,对文徵明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吴宽逸事吴宽逸事忠厚仁义忠厚仁义:有家富人,闻知吴宽大名,聘他教儿孙读书写字。主人家有个女儿年方十六、七。有一次,她偷偷窥视新来的教书先生,见吴宽一表人材,听人说他德才也佳,大为倾心,每天早晚都精心烹制一碗肉羹,遣身边的丫鬟送去。当吴宽得悉小姐有意于他时,便托辞离去。这件事他一直讳言,深怕影响了那位痴心女子的名声。直到老年听说那位女子已死去,才向子孙道及。象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事,不胜枚举。宽以待人宽以待人:他有个同乡,因某事怨恨他,一心想报

12、复。一次,吴宽携夫人出游,那人跟在他的车骑后面大骂。仆人想教训他一番,被吴宽喝住,他象没听见一般、心平气和地坐在车上。那位同乡不解气,又凿去了吴宽为苏州府府学题写的碑文。官府追查,吴宽为同乡开脱道:我那篇文字也的确不值得保留。有文献记载说,吴宽这种宽以待人的行为,不可胜数。作品行楷书扇面吴宽传世书法作品以行楷为主以行楷为主,主攻苏东坡,主攻苏东坡,时人誉其时人誉其“不减大苏不减大苏”,王鏊评其书“宽作书姿润中时见奇崛,虽规模于苏,而多所自得。”王鏊(),字济之,晚号震泽先生,苏州吴县人。乡试、会试皆第一,殿试一甲第三名。明正德间官至少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归居苏州,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

13、纂有姑苏志、震泽编等。卒赠太傅,谥文恪。著有:震泽集、姑苏志等。其门人唐寅称他为唐寅称他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相无双”。王鏊是祝允明的文学老师,对祝允明和文徵是祝允明的文学老师,对祝允明和文徵明都有影响。对其门人唐伯虎也有影响明都有影响。对其门人唐伯虎也有影响.作品行草书轴内容为七言律诗并有长跋.草书时见怀素遗风。草书时见怀素遗风。吴门四家吴中四家,是指明代中期明代中期(14881572)(从成化、从成化、弘治年间以后,直到嘉靖年间的八十四年间弘治年间以后,直到嘉靖年间的八十四年间)活动在苏州的文人书家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他们是吴

14、门书派的核心人物。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吴中四才子”。弘治五年(1492)中举,以后便久试不第,1514年,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京兆应天府通判,因不喜官场束缚,不久称病还乡。著有怀星堂集、九朝野记、祝子罪言等。外祖父徐有贞外祖父徐有贞才华洋溢,学问渊博,经传子史百家小说以至天文地理医卜释老之说,无所不通。早负盛名的才情祝允明少有奇才,五岁便能作径尺字,九岁能写诗。五岁便能作径尺字,九岁能写诗。王宠祝允明行状云:“公

15、生有殊质绝伦,五岁能作径尺大字,读书过目不忘。”对于其博学多识,才气纵横的情形,陆粲也有生动的描述:“稍长,遂贯综群籍,释官、杂家、幽遐、嵬琐之言,皆入训览,发为文章,崇深巨丽,横从开阖,茹涵古今,无所不有。或当广坐,诙笑杂沓,授毫疾书,思若诙笑杂沓,授毫疾书,思若泉涌,一时名声大噪。泉涌,一时名声大噪。”祝允明与文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与文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吴中四才子才子”,又与文征明、王宠、陈道复被称为书坛上,又与文征明、王宠、陈道复被称为书坛上的的“吴中四名家吴中四名家”。四十岁左右已声名远播海内,书、文才华日益为人争重,他的前辈沈周称:“君今文名将盖代,踪迹所至人争迎。

16、”任性自便、放荡不羁的性格祝允明个性任性自便,不喜拘泥于旧法个性任性自便,不喜拘泥于旧法,王宠撰祝允明行状云:“公为人简易佚荡,不耐龊龊守绳法,或任性自便,目无旁人”。至其晚年,性格更为放荡不羁晚年,性格更为放荡不羁,反映在书法反映在书法上,兼擅各体,追求古拙的书风,纵肆烂漫上,兼擅各体,追求古拙的书风,纵肆烂漫的行草,变化莫测的狂草,都显示出他丰富的行草,变化莫测的狂草,都显示出他丰富多变的才艺来。多变的才艺来。成就一代名家的原因成就一代名家的原因经济文化因素:经济文化因素:地处经济富庶的重镇,人文荟萃之地,吴门一派诗文书画艺术蓬勃发展。自幼就聪慧过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

17、,九岁会作诗。家学渊源家学渊源:自幼受其祖父祝颢、外祖父徐有贞熏陶,后又受岳父李应桢的指点。外祖父徐有贞的“绝其令学近人书”,而将目光放在晋唐之帖,给幼年的祝允明拨开了障目之叶,开拓了眼界。岳父李应桢既多阅古帖、潜心古法,又不随人脚踵的书法观,对祝允明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晚年归隐乡间,放浪形骸,书风豪放晚年归隐乡间,放浪形骸,书风豪放,加上他广收博取,加上他广收博取,又自立门户,卓然成一代大家。又自立门户,卓然成一代大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行草则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

18、,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真足上配吴兴,他所不论也。”可见转益多师、厚积薄发是其学书的成功之路。书法成就1、真、行、草诸体均能。2、他作书有双重特色双重特色,一方面,他能作地道的楷书一方面,他能作地道的楷书和行书,和行书,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尤其是其小楷精致典小楷精致典雅,深得晋人之法,又时出己意。雅,深得晋人之法,又时出己意。传世小楷作品有赤壁赋、洛神赋、出师表、临黄庭经等。他以自己的实践使吴门书派在崛起中达到了全盛,他以自己的实践使吴门书派在崛起中达到了全盛,并形成了明代的浪漫主义书风,成为明代中期书坛并形成了明代的浪漫主义书风,成为明代中期书坛的主

19、将,对明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主将,对明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临黄庭经清末的书法家王穉登说:“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十数家,然皆泥于点画形似钩环戈磔之间而已,.枝山公独能于矩绳于矩绳约度中而具豪约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纵奔逸意气。”祝允明的狂草祝允明的狂草明代狂草书派的典范明代狂草书派的典范祝允明在作为吴门书派代表的同时祝允明在作为吴门书派代表的同时,还是狂草书派在明代还是狂草书派在明代的主要典范的主要典范,他是一身兼二任。他是一身兼二任。其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其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大幅立轴和逾丈长卷,均气宇轩昂,颇见深厚的功力,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漫。其狂草风格放

20、纵恣肆,大笔淋漓。善于用点,飞动跳跃,其狂草风格放纵恣肆,大笔淋漓。善于用点,飞动跳跃,与缠绕的笔画有对比之趣,随性情所至但多不失法度,人与缠绕的笔画有对比之趣,随性情所至但多不失法度,人称称“一波一磔皆成化境一波一磔皆成化境”。确为明代草书。确为明代草书“第一手第一手”。在明代初中期书法中,像祝允明这样的草书大家并不多见,只是到了晚明清初王铎、傅山,才算是又有了新趋向。在在吴门书派中,只有他才是上承张旭、怀素以来的狂草传吴门书派中,只有他才是上承张旭、怀素以来的狂草传统,而把草书的技巧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统,而把草书的技巧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这正是文这正是文徵明、王宠、唐寅等人所不具备的、也

21、难以作为流派特征徵明、王宠、唐寅等人所不具备的、也难以作为流派特征而存在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而存在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闲居秋日前赤壁赋卷用笔果用笔果敢苍劲、敢苍劲、恣肆纵恣肆纵横,墨横,墨气淋漓,气淋漓,天真烂天真烂漫漫,“点点”的运的运用尤为用尤为突出突出.不不失为神失为神采飞扬采飞扬的佳作的佳作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徵仲,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一生十次考试均未及第,一生十次考试均未及第,54岁经人举荐任翰林院待诏,几年后不堪宫廷之约辞职返回苏州,过着隐逸的生活。著有莆田集等。享年90岁。文徵明生于苏州的官宦之家,小时候特别聪明,还由于字拙还由于字拙在一次岁考

22、中在一次岁考中被列为三等,被列为三等,不许他参加考试,从此他发愤读书习字,终于书画大进。青年时代曾从沈周学画,从吴宽学文,从李应桢学书。青年时代曾从沈周学画,从吴宽学文,从李应桢学书。三位老师不随时风。由宋元上溯晋唐的书学观,对他的影响非常深刻。沈周醉心于黄庭坚,吴宽钟情于苏东坡,这对文徵明也有一定的影响。而李应桢在楷书上的成就更是令文徵明心仪,前辈们的书法实践无疑对其学书经历是一种引导。常与祝允明、唐寅、徐贞卿等切磋诗文书画常与祝允明、唐寅、徐贞卿等切磋诗文书画,创作态度十分严谨,不肯随便应酬、敷衍了事,书法成就文徵明篆、隶、楷、行、草各体均擅篆、隶、楷、行、草各体均擅,王世贞认为“独元时赵

23、承旨及待诏能备众体独元时赵承旨及待诏能备众体”。观其一生的书法创作,其书法成就主要是小书法成就主要是小楷和行草。楷和行草。小楷在众多的书体中,文徵明的小楷最为称道小楷最为称道,时有时有“小楷名动海内小楷名动海内”之誉。之誉。取法钟、王,取法钟、王,点画劲拔,笔势灵动,结体匀点画劲拔,笔势灵动,结体匀称,章法整饰,体势之间清丽古雅,婀娜多称,章法整饰,体势之间清丽古雅,婀娜多姿,法度严谨而富于个性,姿,法度严谨而富于个性,成为继赵孟頫之后小楷方面有卓越成就的大家。传世小楷有赤壁赋、高士传、归去来辞、莲社图跋等。小楷赤壁赋点画劲拔笔势灵动结体匀称章法整饰清丽古雅婀娜多姿文徵明行、草书文徵明在行书方

24、面的成就也很突出。有人评价说“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风舞琼花,泉鸣竹涧。”他的行书师法二王、赵孟頫、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也从康里夒夒书法中获益良多,最终形成自己雅逸醇和的书法风貌。雅逸醇和的书法风貌。传世行书作品有洞庭西山诗、赤壁赋卷、自书西苑诗卷、陶渊明饮酒诗卷等。行书行书自书西苑诗卷自书西苑诗卷气势奔放豪迈,笔法苍劲有力,结体张弛有致,大字行书七言诗轴结体开展结体开展奔放,有奔放,有黄庭坚的黄庭坚的神韵,神韵,清人梁巘说文征明文征明“晚年作大字宗黄,苍秀摆宕,骨韵兼擅”,此书即可为证。陈淳陈淳(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自号白阳山人,长洲人。自幼饱学,对于经学

25、、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曾尝游文征明门下,文征明曾笑着对他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中年以后,笔墨放纵,诗文书画均有明显个性,自立门户。擅写意花卉,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山水学米友仁。书工行草,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晚书工行草,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晚明狂草大家明狂草大家。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陈淳的祖父与吴宽、沈周等为挚友,他的父亲与文徵明关系很好。他早期早期的书法得文徵明教益为多,正书、草书都得力于的书法得文徵明教益为多,正书、草书都得力于文氏一路。文氏一

26、路。31岁时,岁时,父亲去世,陈淳悲痛过度,性格大变,放荡不性格大变,放荡不羁,狎妓酗酒,因此与文徵明交往渐疏。他绝去小细楷,羁,狎妓酗酒,因此与文徵明交往渐疏。他绝去小细楷,又学杨凝式、米芾等,突破文氏围墙,自树新风。又学杨凝式、米芾等,突破文氏围墙,自树新风。书法成就主要在草书上书法成就主要在草书上,其风格既有文徵明的妍雅畅达,既有文徵明的妍雅畅达,又有祝允明的奇肆奔放,又有祝允明的奇肆奔放,一如他的写意花卉纵逸率意而真情弥漫。徐渭评到:“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陈淳的草书及其写意花卉均对徐渭有着先导作陈淳的草书及其写意花卉均对徐渭有着先导作用。用。吴门书派在祝允明去世后,吴门书派

27、在祝允明去世后,已基本成为以文征明为领已基本成为以文征明为领袖的文氏师生的阵营;袖的文氏师生的阵营;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陈陈淳作为文氏门人,淳作为文氏门人,能够不为其师所囿而自成一家,能够不为其师所囿而自成一家,因因此他的出现,此他的出现,不仅为吴门书派的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不仅为吴门书派的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而且还使吴门书派的鼎盛期保持着活力。而且还使吴门书派的鼎盛期保持着活力。草书秋兴八首王宠王宠(1494-1533)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王宠王宠并非出身官宦,也不是书香名门,他的父亲王贞是一位他的父亲王贞是一位开酒店的商人,开酒店的商人,

28、因为对古玩、书画很有兴趣,因此结识了文结识了文征明、蔡羽等当时艺坛名人,也因此使王宠在市井环境下还征明、蔡羽等当时艺坛名人,也因此使王宠在市井环境下还有机会能接受艺术的熏陶。有机会能接受艺术的熏陶。上天虽然赐给王宠王宠非凡的文才,但他在仕途仕途的追求与文征明如出一辙,非常不顺利不顺利,八次应八次应试皆不第,试皆不第,后来仅靠年资贡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生性本就厌恶尘世喧嚣,从蔡羽学书后即隐居石湖,仕途的不如意使他更加寄情于山水与诗文书画之间。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他是继文征明之后的著名书家,与祝允明,文徵明被誉为“吴门三家”。可惜英年早逝。著有雅宜山人集、

29、东泉志等。小楷他的小楷是继文徵明后的又一位圣手。丰富多变的结体、疏朗有致的章法和高古旷逸的气息,显露着自然的审美情趣。传世小楷滕王阁序游包山集自作诗稿等。送陈子龄会试三首行草书行草书同样具有晋人清醇的意味,笔划之间结构脱笔划之间结构脱落,不相接搭,有一种似连非连,若有若无的感觉落,不相接搭,有一种似连非连,若有若无的感觉,一字之间常常有疏荡空阔处,越加显得疏淡空灵,越加显得疏淡空灵,虚实相间,分散之中有凝力,方正之中有欹斜。风虚实相间,分散之中有凝力,方正之中有欹斜。风韵独特。韵独特。一切似乎在悠闲的心境中洒出,舒卷而灵动,技巧极其娴熟,却根本看不到技巧之外外在过火的显露,没有粗俗之气。作为“

30、吴门”重要的书法家,书风也属于清雅一路书风也属于清雅一路。他深得虞世南神蕴,内敛冲和,拙中带巧。此外他又取法二王,婉丽遒逸,疏秀有致,比起受赵孟頫比起受赵孟頫影响甚深的文征明,书法更多出几分高古的气息。影响甚深的文征明,书法更多出几分高古的气息。草书册页草书册页其中年的作品。虽是今草作品,但几乎字字独立,字迹又带有章草的笔意,是他传世的一件精品。行草书扇面行草书扇面吴门书派的后绪吴门书派的后绪吴门书派的影响是巨大的。祝允明、文徵明去世后,吴门书派后绪的阵容实际上是由文氏子孙及其弟子吴门书派后绪的阵容实际上是由文氏子孙及其弟子组成的。他们对于文徵明的继承,往往诗、文、书、组成的。他们对于文徵明的

31、继承,往往诗、文、书、画并擅,在书法方面,又篆、隶、楷、行、草俱长。画并擅,在书法方面,又篆、隶、楷、行、草俱长。王世贞所谓“天下书归吾吴”,他眼中的吴门书派是一个“大苏州”的概念。吴县、吴江、昆山、太仓、虞山(常熟)都包括在“吴”中,地域涵盖了三吴地区,时间跨度包括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的近百年。代表人物:文徵明的儿子文彭代表人物:文徵明的儿子文彭、文嘉以及文徵明的、文嘉以及文徵明的外甥王同祖、文徵明的学生王穀祥、周天球等都是外甥王同祖、文徵明的学生王穀祥、周天球等都是文徵明的重要传人之一。文徵明的重要传人之一。文彭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著

32、名书画家文徵明长子、书法篆刻家。曾任两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他的诗文、书法、篆刻继承家学,书法有青出于蓝之誉。文彭文彭草书闲散不失章法,错落有致,神采风骨,草书闲散不失章法,错落有致,神采风骨,兼其父文徵明和孙过庭之长,甚见功力兼其父文徵明和孙过庭之长,甚见功力。他对六书深有研究,据印人传载所用牙章,亲自落墨,请南京李石英镌刻。文彭文彭在印学上的地位要比他在书法上高得多,他是公认的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祖师。在印章流派艺术的历史上,他堪称开山在印章流派艺术的历史上,他堪称开山鼻祖。自文彭开山,文人篆刻艺术流派从此崛起鼻祖。自文彭开山,文人篆刻艺术流派从此崛起。草书七律诗轴草书七律诗轴文嘉文嘉(

33、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吴门派代表画家吴门派代表画家文徵明文徵明的次子。工诗善书,精山水,画得的次子。工诗善书,精山水,画得文徵明文徵明一一体。体。著有和州诗。书法虽不及父兄,但书法虽不及父兄,但也清劲气爽。也清劲气爽。明代书派的其他书家明代书派的其他书家著名的有唐寅、王守仁等。唐寅唐寅唐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晚年号六如居士。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风流倜傥,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是我国书画史上杰出的书画家。是我国书画史上杰出的书画家。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时“显亲扬名”思想主导下,刻苦学

34、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然而在他踌躇满志晋京会试考状元时,却遇到了一件科场舞弊案,并被牵连卷入其中。在这一事件中唐寅感受到了人情的无常、命运的不测。他返苏后潜心于佛学研究.在45岁被聘去江西南昌当幕僚,去了半年后发现宁王有反意,日后必生乱,唐寅又装狂逃回苏州,至此后他日渐消沉。他的名望虽高,画却卖不出去,境况十分凄苦悲凉,于嘉靖二年(1523年)病逝,结束了他表面极端放浪、内心异常痛楚的一生,年仅54岁。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俊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

35、,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落花诗册共30首,是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抒发了心中愤慨之作。落花诗是唐寅唐寅传世的书法的书法代表作之,用用笔圆转妍美,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玉骨丰肌,风流潇酒,风流潇酒,温文尔雅。温文尔雅。王守仁王守仁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更名为守仁,曾筑室于绍兴阳明洞中,世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今绍兴)人。明朝弘治进士,正德中任右佥部御史,左都御史。王守仁王守仁是杰出的学者,

36、也是著名哲学家,是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提倡“心学”,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专心儒学,“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求诸事物,其学识影响巨大。著有阳明全书。王守仁王守仁善诗文,工书法书法,流传作品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书法书法多以行草为主。行草手札行草手札经折装共14纸,为其答虞佐侍御(即浙江按使唐龙)书,书法挺劲古逸。款署“守仁”钤有“阳明山人之印”,末署“七月五日寓广信具”。当为明正德十六年其自南昌返浙时所作。吴门书派的特殊意义吴门书派的特殊意义以明代书法来看,文徵明、祝允明、王宠等人的书法,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一,

37、他们的书法经历了第一,他们的书法经历了“台阁体台阁体”的以书取士,并与的以书取士,并与其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立统一,将应用与艺术调和为一体。其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立统一,将应用与艺术调和为一体。文徵明是因字差被考官奚落而发奋学书的,当然他开始攻书,目标也是以台阁体为标准的,工整严格,一丝不苟;而王宠屡试,其书也是不能不受台阁体影响。这样看来,他们他们的书法与台阁体之间,有一个合弃的过程,尽管他们后来不的书法与台阁体之间,有一个合弃的过程,尽管他们后来不再问取功名,但这种学书意识却表明:在艺术创作与恭楷应再问取功名,但这种学书意识却表明:在艺术创作与恭楷应用两者产生矛盾之时,他们以独特的际遇、曲折反

38、映出时尚用两者产生矛盾之时,他们以独特的际遇、曲折反映出时尚的、应用的、官方规定的书法和艺术风格的、士大夫阶层的、的、应用的、官方规定的书法和艺术风格的、士大夫阶层的、个人精神的书法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个人精神的书法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在吴门书派中,祝允明、陈道复的书法一开始走向浪漫主义、尤其是他们的大草书已是淋漓尽致的自我表现,为明代浪漫主义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市民文化的冲击反映在书风上是第二,市民文化的冲击反映在书风上是雅俗共赏雅俗共赏化,即应用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化,即应用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在元明时代,文化领域里萌生着、蓬勃地发展着种种市民文化,市民文化,适应着日益庞大的市民

39、阶层的文化需要,其中有戏曲、散曲、小曲、小说、说唱文学等多种门类,他们汇成了一汇成了一股潮流,对原有的所谓高雅文艺进行着种种股潮流,对原有的所谓高雅文艺进行着种种不同途径的渗透,又不断地吸收、改造和完不同途径的渗透,又不断地吸收、改造和完善着自身善着自身,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在在“雅雅”与与“俗俗”的调和上,有着特有的功能和魅力。的调和上,有着特有的功能和魅力。第三,书法形式的完备和观赏性的增强促使第三,书法形式的完备和观赏性的增强促使书法走向艺术,化解了书法艺术上最关键的书法走向艺术,化解了书法艺术上最关键的矛盾矛盾从书法形式上看,宋元时期,书法是以展玩的横式手卷和应用的尺

40、牍、手札为主,受绘画艺术形式的影响,受绘画艺术形式的影响,书法到了明代,已出现了大幅立轴。书法到了明代,已出现了大幅立轴。由于幅式的越来越大和越来越长,观赏性也越来越强,对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也就刺激着书法形式的完备,观赏性书法形式的完备,观赏性的增强,促使着书法更走向艺术。的增强,促使着书法更走向艺术。从文徵明从文徵明传世的巨幅作品上可以看出他在形式上的不在形式上的不断追求断追求。王宠的书法王宠的书法,表现意识上已强于文徵明,已受浪漫书风的影响浪漫书风的影响了。官方应用、市民文化与艺术创作之间,复古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都是当时书法艺术上最关键的矛盾,有了文徵明、王宠,就使应用与文徵明、王

41、宠,就使应用与艺术、崇古与浪漫、官方与民间这些不同的审美风格艺术、崇古与浪漫、官方与民间这些不同的审美风格呈合流的态势,矛盾在他们笔下融化了。呈合流的态势,矛盾在他们笔下融化了。第四,吴门书派的出现表明了书法艺术流第四,吴门书派的出现表明了书法艺术流派意识的成熟。派意识的成熟。吴门书派在艺术发展史上的意义,就是以典以典型的文人知识结构,书画诗文一体化的知识型的文人知识结构,书画诗文一体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加上某种地域的、个人主观上的结构,同时加上某种地域的、个人主观上的意识、构成了一个非常有自觉性的流派。这意识、构成了一个非常有自觉性的流派。这种流派意识为后来更明确的流派奠定了一个种流派意识为后

42、来更明确的流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反映出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书良好的基础,也反映出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书画合流现象开始从个人走向群体的大趋向。画合流现象开始从个人走向群体的大趋向。吴门书派的局限吴门书派的局限由于吴门书派中大多数书家吴门书派中大多数书家不重视个性风格的价值,而较注重群体的、地域的风格价值注重群体的、地域的风格价值,所以文徵明、王宠等人可以说有非常高的、一流的技巧境界,也有较高的抒情意识,可是他们却少一种更高的、风格上很他们却少一种更高的、风格上很强烈的、个性很鲜明的突破意识强烈的、个性很鲜明的突破意识。唐寅的书法虽出手不凡,可与文徵明、王宠比起来,要显得轻弱了许多,也表现出与文徵明

43、、王宠相接近的温柔美,这正是吴这正是吴门书派整体氛围对他感染的结果。门书派整体氛围对他感染的结果。王鏊的书法气度较小、写得拘谨。沈周、文徵明都取法黄庭坚,但在他们笔下,黄庭坚那种锋锐的笔姿没有了,变得温文尔雅,宋人强劲锋利的气势被有意无意地弱化了。这正正是时代风尚、地域环境和流派意识及文化背景对他们是时代风尚、地域环境和流派意识及文化背景对他们的审美意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造成的。的审美意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造成的。技巧上的完备和创新上缺少亮点创新上缺少亮点是这个时代复古主义书家的特色。所以,有人说,书法从明初到文徵明时代是书法的沉滞时期。当然,沉滞并不意味着没有书法家,也不意味着书法技巧不高,而是比起兴盛时代而言,缺少一种艺术缺少一种艺术“高潮高潮”的整体体现。的整体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