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热加工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5287590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材料及热加工优秀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程材料及热加工10/23/20221第1页,本讲稿共27页课程整体情况介绍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历史沿革2.本课程的内容3.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4.教学条件(教材的使用与建设)5.工学结合6.课程特色7.教学队伍8.教学效果10/23/20222第2页,本讲稿共27页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历史沿革材料是人类文明生活的物质基础。人类历史所谓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就是按生产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工具材料来划分的。可见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包括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两部分。它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一名机械制造的技术人员,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

2、必须熟悉各类材料的牌号,懂得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对零件毛坯选用的热加工工艺应有相当的了解。周朝青铜器周朝青铜器 商代青铜兽商代青铜兽 10/23/20223第3页,本讲稿共27页本校以前招生是五年制大专生,没有一套合适的教材,上课所用的是参考教材。要讲授的内容包括铁碳合金、合金钢、热处理、压力加工、铸造、铸焊等方面,它的内容涉及的比较广,每个方面在各大院校都是一门独立的专业。1994年原金工教研室主任金南威根据原航空航天工业部批准的“工程材料及金属热加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主编了一本适合工科中专学校的教材。该教材课时多,对五年制大专生分两个学期教学。工程材料部分在第一学期作为

3、考试课程,热加工工艺部分在第二学期作为考查课程。该课程设有实验课,包括金相组织的观察和热处理实验等。10/23/20224第4页,本讲稿共27页 根据学校发展的要求,对实验室及实习工厂进行改建,其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现在学校招生是三年制大专生,教材的选用是程晓宇主编的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技术,对课程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改革:(1)鉴于现在课程改革和课时紧张的情况,将热处理实验内容改为认识实习期间参观热处理车间,将金相组织的观察实验改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课件进行。10/23/20225第5页,本讲稿共27页(2)在教学过程中,配合理论教学,为了使学生对热加工和材料应用方

4、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课件、采集的视频等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3)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互动式、课堂讨论式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4)加强过程管理,改1次期末考试为“平时成绩作业期末考试”综合考核评定成绩。板条马氏体板条马氏体铁素体铁素体10/23/20226第6页,本讲稿共27页2、本课程的内容机械工程系飞机制造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五年制)开设了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这门课程,该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制造机械零件所必备的有关工程材料及毛坯热加工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的

5、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基础和热加工工艺基础两部分曲轴整体热处理大炉10/23/20227第7页,本讲稿共27页机械工程材料基础包括以下内容:&金属的力学性能:介绍材料室温时的力学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介绍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铁碳相图:介绍铁碳合金相图中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相图在选材方面的应用&钢的热处理:介绍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和性能,以及热处理工艺的目的、方法、和应用。&金属材料:介绍常用金属材料(铸铁、碳钢、合金钢、轴承合金、铝合金等)的种类、成份、牌号、热处理、性能特点及其应用。10/23/20228第8页,本讲稿

6、共27页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铸造工艺基础,铸造方法,铸造合金的性能,铸件结构设计等。&锻压:介绍金属的可段性、模锻、自由锻及板料冲压。&焊接:电弧焊,其它常用焊接方法,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结构工艺性。10/23/20229第9页,本讲稿共27页3、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以合金渗碳钢为例1、性能要求(1)表面渗碳层硬度高,以保证优异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抗力,同时具有适当的塑性和韧性。(2)心部具有高的韧性和足够高的强度。(3)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能。2、成分特点(1)低碳:碳含量一般为0.10%0.25%。(2)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常加入Cr、Ni、Mn、B等。(3)加入阻碍奥氏体晶粒

7、长大的元素:Ti、V、W、Mo等。3、常见钢种及牌号20Cr 低淬透性合金渗碳钢。20CrMnTi 中淬透性合金渗碳钢。18Cr2Ni4WA和20Cr2Ni4A 高淬透性合金渗碳钢。10/23/202210第10页,本讲稿共27页4、热处理和组织性能 合金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一般都是渗碳后直接淬火,再低温回火。热处理后,表面渗碳层的组织为合金渗碳体+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硬度为60HRC62HRC。心部组织与钢的淬透性及零件截面尺寸有关,完全淬透时为低碳回火马氏体,硬度为40HRC48HRC;多数情况下是屈氏体、回火马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硬度为25HRC40HRC。心部韧性一般都高于70

8、0KJ/m2。5、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中的变速齿轮,内燃机上的凸轮轴、活塞销等机器零件。变速齿轮拨叉10/23/202211第11页,本讲稿共27页以熔模铸造为例一、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二、熔模铸造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0/23/202212第12页,本讲稿共27页熔模铸造有以下优点熔模铸造有以下优点:1)由于铸型精密,没有分型面,型腔表面极光洁,故铸件的精度及表面质量均优。同时,铸型在热态浇注,可以生产出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2)由于型壳是由耐火材料制成,可以适应各种合金的生产,对于生产高熔点合金及难切削加工合金,更显出其独特的优越性。3)生产批量不受限制,除常用于成批、大量生产外,也可用

9、于单件生产。熔模铸造的主要缺点是:材料昂贵、工序多、生产周期长,不宜生产大件等。熔模铸造广泛应用于电器仪表、刀具、航空等制造部门。例如,汽轮机和涡轮发动机的叶片,汽车、拖拉机上的小型零件等,已成为少或无切削加工中最重要的工艺方法。10/23/202213第13页,本讲稿共27页4、教学条件(教材的使用与建设)该课程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曾使用过原金工教研室金南威主编的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基础,该教材的内容较多,不适应现在的课时压缩要求;选用丁德全主编金属工艺学教材,该教材分为三篇内容:工程材料篇、热加工工艺篇、机械加工工艺篇。机械加工工艺篇与选用的金工实习教材内容发生冲突。2006年选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出版社程晓宇主编、我校参编的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技术这门教材。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n该教材适应教学总学时的压缩,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n以材料与毛坯选择为目标,以材料应用为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形成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把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材内容的各个部分。n注重企业生产技术实际案例。将企业实际发生的一些材料方面的技术案例引入到到该教材,让学生一开始就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0/23/202214第14页,本讲稿共27页以齿轮为例齿轮类零件选材1.齿轮的工作条件(1)由于传递扭矩,齿根承受很大的交变弯曲应力;(2)换挡

11、、启动或啮合不均时,齿部承受一定冲击载荷;(3)齿面相互滚动或滑动接触,承受很大的接触压应力及摩擦力的作用。2.齿轮的失效形式(1)疲劳断裂主要从根部发生。(2)齿面磨损由于齿面接触区摩擦,使齿厚变小。(3)齿面接触疲劳破坏,在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齿面产生微裂纹,微裂纹的发展,引起点状剥落。(4)过载断裂主要是冲击载荷过大造成的断齿。10/23/202215第15页,本讲稿共27页3.齿轮的性能要求(1)高的弯曲疲劳强度;(2)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3)较高的强度和冲击韧性。齿轮材料一般选用低、中碳钢或其合金钢,经表面强化处理后,表面强度和硬度高,心部韧性好,工艺性能好,经济上也较合理。

12、10/23/202216第16页,本讲稿共27页典型齿轮选材举例1.1.机床齿轮机床齿轮 机床变速箱齿轮担负传递动力,改变运动速度和方向的任务。载荷不大,运动平稳,工作条件好。一般可选中碳钢(45钢)制造,为了提高淬透性,也可选用中碳合金钢(40Cr钢)。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轮齿高频淬火及回火精磨。冲击载荷小的低速齿轮也可采用HT250、HT350、QT500-5、QT600-2等铸铁制造。10/23/202217第17页,本讲稿共27页2.2.汽车齿轮汽车齿轮 汽车齿轮主要分装在变速箱和差速器中。工作较为繁重,比机床齿轮要求高。一般用合金渗碳钢20Cr或20CrMnTi制

13、造。渗碳齿轮的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切削加工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喷丸磨削加工10/23/202218第18页,本讲稿共27页制作的在线学习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动画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举例(非合金钢)电子教案:自制的电子教案及采集的视频,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进行授课,将生产的实际情况带到课堂,缩短了课堂与企业生产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程组设计与制作的金属工艺学多媒体课件在2004年我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竞赛中获一等奖;该课件在2005年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在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竞赛中获优秀奖。10/23/202219第19页,本讲

14、稿共27页5、工学结合 教师纯粹在黑板上画饼,没有实践教学,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的要求。本课程教学人员积极组织工学结合教学研究,建设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飞机制造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等在基础课教学方面开设了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有计划的开展校内实习工厂的钳工实习、机工实习,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校内工厂为工学结合创造了教学条件。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岗位体验,各专业在教学设计方面安排了认识实习。学校企业紧密联系,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多处,如庆安公司、远东公司、西安发动机

15、公司、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等。近几年来,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结果使机械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现在毕业生主要就业在航空航天系统、国企、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有的学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0/23/202220第20页,本讲稿共27页6、课程特色1.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采用“理论教学课内模拟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抽象知识与岗位实用技能的转化,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2.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以教材

16、内容为基础,将课程知识点,制作成融文字、图片、动画、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所制作的课件生动形象,插图醒目清楚,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显著。组织观看辅助教学电教片,使学生了解现代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扩大知识面,掌握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3.采用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例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及工程意识。定期收集学生对于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0/23/202221第21页,本讲稿共27页7、教学队伍王巧云:西工大 双师型韩敏健:在职硕士研究生。王永锋:研究生曹静:研究生王栓强:研究生10/23/202222第22页,本讲稿共2

17、7页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教师队伍属于中青年结合,以中年教师为核心,青年教师为主体,梯队层次清晰合理。现有专职教师5人,其中讲师3人,助讲2人,硕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在读1人,教师知识结构涵盖各层次,符合教学要求。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1人;毕业后分配到工厂进行实践,后来调到教师岗位的教师有2名,他们具有参与实际工程的经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师队伍的专职教师均为核心教学人员,自入校以来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承担着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近几年,新毕业的年轻教师利用假期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培训,受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将培养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以

18、形成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优秀的教师队伍。10/23/202223第23页,本讲稿共27页8、教学效果 原金工教研室主任金南威的评价原金工教研室主任金南威的评价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在我校办专科期间曾经是金属工艺学系列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几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在学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能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定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注重材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且受到了同行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10/23/202224第24页,本讲稿共27

19、页机械系主任宋文学教授的评价机械系主任宋文学教授的评价工程材料与热加工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跨越材料工程和机械工程两大学科,授课难度很大。该课程授课教师很好地把握了两大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授课教师态度端正,备课认真,内容熟练,教学方法灵活,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模型交替使用,学生喜欢,效果较好。10/23/202225第25页,本讲稿共27页 机械基础教研室韩敏建老师的评价机械基础教研室韩敏建老师的评价该课程的课堂授课既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又有板书配合,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灵活生动。课堂教学中注意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注意了启发式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师授课内容熟练,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语言流畅。课堂教学录像资料基本上反映了金属工艺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10/23/202226第26页,本讲稿共27页学生评价结果:学生评价结果:金属工艺学课堂教学为大课,一般为100人左右,学生评价如下: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主讲教师平均分数:90分;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主讲教师平均分数:92分;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主讲教师平均分数:93分。10/23/202227第27页,本讲稿共2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