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12.3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二)古書注解的內容.pdf

上传人:刘静 文档编号:5284107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3.1)--12.3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二)古書注解的內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12.3.1)--12.3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二)古書注解的內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1)--12.3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二)古書注解的內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3.1)--12.3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二)古書注解的內容.pdf(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3 中國特有的解釋學(二)古書注解的古書注解的內容內容第二节第二节随文释义的注疏随文释义的注疏注注 疏疏 的的 内内 容容3、分析句读、分析句读4、校勘文字、校勘文字2、串讲文意、串讲文意5、阐释语法、阐释语法1、解释词义、解释词义6、说明修辞、说明修辞7、诠释典故、诠释典故8、考证古音古义、考证古音古义9、敘事考史、敘事考史10、记述山川、记述山川11、发凡起例、发凡起例1、解释词义解释词语是训诂学最核心的内容。2、串讲文意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3、分析句读【句讀句讀】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

2、读。书面上用圈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点、点(“(“、”、”)来标志。来标志。汉汉何休何休 序序:“援引他經,失其句讀。”:“援引他經,失其句讀。”唐唐韩愈韩愈 师说师说:“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清清 蒲松龄蒲松龄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仙人岛仙人岛:“我言君:“我言君不通,今益驗矣。句讀尚不知邪?”不通,今益驗矣。句讀尚不知邪?”鲁迅鲁迅 花花边文学边文学点句的难点句的难:“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遇到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途却遇到

3、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途却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校勘】指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以考订其文字的异同和正误真伪。唐 白居易 策林二 大官乏人:“秘著之官,不獨以校勘之用取之。”宋 欧阳修书後:“予在館中校勘羣書,見有八十餘篇,然多錯亂重複。”胡適 重印乾隆壬子本序:“他料定读小说的人决不会费大工夫用各种本子细细校勘。”4、校勘文字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校讎】亦作“校仇”。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汉 刘向 序:“所校讎中管子書三百八十九篇。”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

4、“秘書,御府也,天子猶以爲外且遠,不得朝夕視,始更聚書 集賢殿,别置校讎官,曰學士,曰校理。”宋史 职官志四:“元祐 三年十二月,詔禮部,本省長貳定校讐之課,月終具奏。”清 吴翊 洞庭山馆呈司寇东海公诗之二:“錦堂恩詔許歸休,妙選賓僚佐校讐。”章炳麟 国故论衡 明解故上:“自隋 以降,書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職諸世儒。”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陈垣校勘学释例校勘四法: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對校】亦作“對較”。古代校书,两人对坐,一持原本诵读,一持副本核对有无讹误,因称“对校”。后泛指用两种不同的版本互相校勘。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5、阐述语法(1)词法 虚词的用法 实词的用

5、法(2)句法 特殊句式,如被动句 省略 倒装。参阅P49-50注意:更正倒装(a)常常是因为要强调某个句子成分(b)语用习惯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6、说明修辞手段如诗经六义之“赋比兴”可参阅朱熹可参阅朱熹诗集传诗集传的说解的说解赋:赋: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周礼 春官 大师:“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郑玄注:“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朱熹: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课 间 休 息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7 7、诠解成语典故

6、、诠解成语典故典故=语典+事典【語典】此指诗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语词。相对于“事典”而言。【事典】此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案:用典是文人赋诗为文最常用的手法之一。特别是古代的骈体文,几乎句句用典。注疏著作最注重诠释典故的要数唐代李善注解李善注解昭明文昭明文选选。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链接:李善昭明文选注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登楼赋】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王仲宣魏志曰:王粲,字仲宣,山阳人。献帝西迁,粲从至长安。以西京扰乱,乃之荆州,依刘表。後太祖辟为右丞相掾。魏国建,为侍中,卒。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古雅日以销忧。冯衍显志赋曰:伏朱楼而四望,采三秀之华英。

7、孙卿子曰: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也。贾逵国语注曰:暇,闲也。暇或为假。楚辞曰:迁逡次而勿驱,聊假日以消时。边让章华台赋曰:冀弥日以销忧。汉书,东方朔曰:销忧者莫若酒。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说文曰:屋宇边,谓楼之宇也。西京赋曰:虽斯宇之既坦。李尤高安馆铭曰:增台显敞,禁室静幽。苍颉篇曰:敞,高显也。尔雅曰:仇,匹也。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挟,犹带也。山海经曰:荆山,漳水出焉,而东南注于睢。汉书地理志曰:汉中房陵东山,沮水所出,至郢入江。睢与沮同。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杜预左氏传注曰:陆,道也。孟康汉书注曰:沃,灌溉也。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尔雅曰:弥,终也,谓终极也。盛弘之荆

8、州记曰:江陵县西有陶朱公冢,其碑云是越之范蠡而终於陶。尔雅曰:郊外曰牧。荆州图记曰:当阳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登楼则见,所谓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春秋文耀钩曰:春致其时,华实乃荣。说文曰:畴,耕治之田也。贾逵国语注曰:一井为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楚辞曰:虽信美而无礼。北征赋曰:曾不得乎少留。说文曰:曾,谓辞之舒也。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纷浊,喻代乱也。楚辞曰:吸精粹而吐纷浊。孔安国尚书传曰:十二年曰纪。毛诗曰:以迄于今。毛苌曰:迄,至也。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韩诗曰:眷眷怀顾。毛诗曰:岂不怀归。毛苌曰:怀,思也。杜预左氏传注曰:任,当也。

9、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言感北风逾增乡思也。小雅曰:冯,依也。汉书曰:天子自轩槛上隤铜丸。韦昭曰:轩槛,殿上栏轩上板也。风赋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楚辞曰:目极千里伤春心。汉书,临沮县,荆山在东北也。尔雅曰:山小而高曰岑。路逶迤而脩迥兮,川既漾以上而济深。逶迤,长貌也。尔雅曰:迥,远也。韩诗曰:江之漾矣,不可方思。薛君曰:漾,长也。毛诗曰:济有深涉。尔雅曰:济,渡也。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楚辞曰:忽临睨夫旧乡。汉中山王胜曰:不知涕泣之横集。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左氏传曰:孔丘卒,公诔之曰:尼父,无自律。论语,子在陈曰:归欤!归欤!锺仪

10、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左氏传曰: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问其族,对曰:伶人也。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史记曰:陈轸適楚,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昔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富贵矣,亦思越不?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且楚声。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者哉!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穷,谓锺仪。达,谓庄舄。论语,子曰:小人怀土。孔安国曰:怀,思也。吕氏春秋曰:道德於此,穷达一也。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惟日月之

11、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尚书云:日月逾迈,若弗云来。左氏传,郑子驷曰:周诗有之,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杜预曰:逸诗也。尔雅曰:极,至也。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贾逵国语注曰:觊,望也。冀与觊同。尚书曰:王道正直。孔安国曰:王道平直也。高衢,谓大道也。薛君韩诗章句曰:骋,驰也。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论语,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郑玄曰:我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者,冀往仕而得禄。周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侧。郑玄曰:谓已浚渫也,犹臣脩正其身以事君也。张璠曰:可为侧然,伤道未行也,然不食以被任用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毛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楚辞曰:步徙倚而遥思。杜预左

12、氏传注曰:匿,藏也。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楚辞曰: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通俗文曰:暗色曰黲。惨与黲古字通。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楚辞曰:狂顾南行。王逸曰:狂,犹遽也。大戴礼夏小正曰:鸣也者,相命也。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原野阒无农人,但有征夫而已。周易曰:闚其户,阒其无人。埤苍曰:阒,静也。毛诗曰:駪駪征夫。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丁达而憯七感切恻。广雅曰:感,伤也。毛诗曰:劳心忉忉。毛苌曰:忧,劳也。又曰:劳心怛怛。毛苌曰:怛怛,犹忉怛也。循堦除而下降兮,气交愤於胸臆於力切。司马彪上林赋注曰:除,楼阶也。杜预左氏传注曰:交,戾也。王逸楚辞注曰:愤,懑也。说文曰:臆,胸也

13、。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方言曰:参,分也。韩子曰:卫灵公泊濮水,夜分而闻有鼓瑟者。毛诗曰:耿耿不寐。易曰:初九,盘桓,利居贞。广雅曰:盘桓,不进也。毛诗曰:展转反侧。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卒读王粲登楼赋之李善注文后,我们感性地领略了李善注明语典、事典的注释文字。这里,对李善注释的特点,加以引申说明,以利于大家学习文学作文学作品注释品注释的特点和接受方法。关于李善文选注的注释内容(典故宝藏、百科全书)和方式(征引式注释),在我的博士论文的用学研究中,有专门章节进行了讨论【第五第五章章 文選文選與輯佚與輯佚、校勘校勘、注釋和詞典編纂注釋和詞典編纂 第三節第三節文選文選與古籍注釋與古籍注釋】

14、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李善的注解采用的是征引式注释方式征引式注释方式,不同于其它融会杂糅的说解方式。关于征引式注释,王宁、李国英李善的与征引的训诂体式首次作出了比较鲜明的概括。王、李两先生把唐以前的主要注释体式,概括为说解式、直译式和考证式三类。而李善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打破了传统以经注经、以史注史的藩篱,广泛征引经史子集各种文献资料注解昭明文选,在注释中直接援引旧文、旧句、成语与典实,尽量不加主观断语而以空白主体的形式进入文选的注释之中,给接受者留下自由想象和自由体悟的空间,使得征引式注释成为一种有效的文学注释方式,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典籍注释史上的新局面。文选所收761篇作品,无

15、论是赋、诗、文,基本上都是采用骈偶的方式行文的,而骈体文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讲求用典。据王宁李善的和选学的新课题统计,文选 诗的涉典字数约占21.4%,即平均每5个字就含有一个典故。整部文选可以说是典故迭出,目不暇接。李善采用征引式训诂,或直接或间接地广泛征引了先秦至唐代的大量文献资料,正是为了适应文选满纸典故的特点。而且,李善注解征引宏富,间有很多在其它古籍中找不到的零金碎玉,成了后人注解先唐文章典籍的资料源泉,说谈写作的资料源泉。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盛唐以后人们重视李善注本,多从其注疏中汲取典籍文句资料,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白居易偶以拙诗数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美而谢之一诗就很好地道出了

16、个中玄机“投君之文甚荒芜,数篇价直一束刍。报我之章何璀璨,累累四贯骊龙珠。毛诗三百篇后得,文选六十卷中无。”“文選六十卷中無”的東西,就是李善等人的注解;而今天文選及其注疏成了人們注釋魏唐文學作品的濫觴、工具。自有汉人注解经籍以来,注疏道出的思想义理、运用的言辞文法、征引的典故资料,甚至超过了原书本身的价值。如诗经之毛传、郑笺,三国志裴松之注等。文选李善注征引富赡、包罗万象,不仅有助于解读原文,而且可以成为赋诗为文的言辞渊薮。对于唐人征集前人事类、辞藻以成诗,闻一多曾说:“假如选出五种书,把它们排成下面这样的次第:文选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初唐某家的诗集。我们便看出一首初唐诗在构成程

17、序中的几个阶段。”闻先生是在批判唐初诗歌的“类书诗”的不好倾向,但也指出了唐人作诗的一个普遍规律:以文选注等为滥觞,征集前人事类、辞藻以成诗。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8、考证古音古义、考证古音古义音由义定义随音转因声求义唐 颜师古汉书注清 王念孙广雅疏证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9、叙事考史、叙事考史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10、记述山川、记述山川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11、发凡起例、发凡起例【發凡】揭示全书

18、的要旨或体例。【起例】定出体例;创立凡例。【凡例】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又左传隐公七年“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故薨則赴以名,告終稱嗣也,以繼好息民,謂之禮經。”杜预 注:“此言凡例,乃周公 所制禮經也。”后因以“凡例”指体制、章法或内容大要,今多指书前说明本书内容或编纂体例的文字。传注中发凡起例,起源于上古,如春秋左氏传中就有不少凡例。后来的传注也往往有凡例,有的列在卷首或卷未,有的仍附注中。凡例类属:1.有的是原书的凡例,春秋左氏传的凡例属于此类;2.有的是注解的凡例,李善文选注的凡例属于此类;3.有的兼此二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就是

19、这样。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关于李善李善文选注文选注中说明注解条例的话语,皆在随文释义的注语中。近人李详李详先生曾做过细致的梳理,名之曰李善文选注例,今贴书影于后以示。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卷一卷一京都上京都上【赋甲】赋甲者,旧题甲乙,所以纪卷先後。今卷既改,故甲乙并除,存其首题,以明旧式。【京都上】【班孟坚两都赋二首】自光武至和帝都洛阳,西京父老有怨。班固恐帝去洛阳,故上此词以谏。和帝大悦也。班孟坚范晔後汉书曰:班固,字孟坚,北地人也。年九岁,能属文,长遂博贯载籍。显宗时,除兰台令史,迁为郎,乃上两都赋。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宪败,固坐免官,遂死狱中。两都赋序或曰:赋者,古诗之流

20、也。毛诗序曰:诗有六义焉,二曰赋。故赋为古诗之流也。诸引文证,皆举先以明後,以示作者必有所祖述也。他皆类此。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言周道既微,雅颂并废也。史记曰:周武王太子诵立,是为成王。成王太子钊立,是为康王。毛诗序曰:颂者,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乐稽耀嘉曰:仁义所生为王。毛诗序曰: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然则作诗禀乎先王之泽,故王泽竭而诗不作。作,兴也。孟子曰:王者之迹息而诗亡。大汉初定,日不暇给。汉书曰:高祖,姓刘氏,立为汉王,灭项羽,即皇帝位。荀悦曰:讳邦,字季。史记曰:虽受命,而日有不暇给也。至於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汉书曰:孝武皇帝,景帝中子。荀悦曰:讳彻。汉书曰:孝宣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荀悦曰:讳询,字次卿。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史记曰:金马门者,宦者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关于段玉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中说明许慎原书凡例以及段玉裁自己注解条例的话语也是夹杂在随文释义的注疏中;今撮书影于后以明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