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爱莲说》 《河中石兽》.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77422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爱莲说》 《河中石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说》《爱莲说》 《河中石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爱莲说》 《河中石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爱莲说》 《河中石兽》.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说爱莲说河中石兽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够准确翻译名句。(重点)3、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完成有关本课试题。【复习过程】马说复习导学 (一) 了解必要的文学常识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复习字词】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故虽有名马:即使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才美不外见 通“现”见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策之不以(按照)其道:

2、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执策而临之:面对 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课文理解】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

3、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8、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9、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问题探究】1、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 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2、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

4、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3、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概括他的事迹。答: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齐桓公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刘邦重用张良、韩信等人,终于消灭秦国,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积累与马有关的成语答:马到成功、一马当先、老马识途、天马行空、人困马乏、蛛丝马迹、指鹿为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爱莲说复习导学爱莲说

5、复习导学(一)了解必要的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古代散文选,作者周敦颐 ,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 【复习字词】(1)可爱者甚蕃(多) (2)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 (3)香远益清(更加清香) (4)亭亭净植(树立)(5)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美丽而端庄 )(6)不可亵玩焉(玩弄)(7)隐逸(隐居者、隐士 ) (10)陶后鲜有闻(少)(8)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9)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 (11)同予者何人?(我 ) (12)宜乎众矣( 当 )【课文理解】1、翻译下面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

6、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中间贯通外表挺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3)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愈发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近处玩弄。(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欢,当然有很多人了。2、按原文填空(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3)最能概括莲花高贵

7、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4)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6)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

8、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4、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5、写出莲花的三个别称_、_ 、_ 【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等。】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

9、移。河中石兽复习导学(一)了解必要的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人。【复习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棹曳湮啮溯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寺临河干()()(2)僧募金重修()(3)阅十余岁() (4)但知其一()(5)如是再啮() (6)尔辈不能究物理()()(7)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8)二石兽并沉焉()【课文理解】1、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10、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4)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问题探究】1、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_ _2、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答:_3、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_8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答:_马说爱莲说河中石兽答案河中石兽靠近岸募集经过只(5)这样(6)推究,推理;事物的道理(7)设立(8)一起【课文理解】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问题探究】1、四种:一是就在原地水中找;二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2、.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3、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