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11.5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黃鳥》講讀.pdf

上传人:刘静 文档编号:5275432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0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5.1)--11.5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黃鳥》講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5.1)--11.5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黃鳥》講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5.1)--11.5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黃鳥》講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5.1)--11.5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黃鳥》講讀.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11.5 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黃鳥講讀 唐代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寫到:“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最後兩個分句是互文的說法,其中的“合”是“應該,應當”的意思,白居易說:經過多年的人生歷練,我才明白文章、詩歌應該反映時事、書寫現實。很多學者認為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是繼承了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班固漢書藝文志)的現實主義精神;其實,準確地說這種“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理念更是對詩經創立的現實主義傳統的升華。我們今天要交流的“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 黃鳥講讀”,就是想通過黃鳥

2、一詩還原一件春秋秦國的事件、還原一段上古时期用人殉葬的歷史。黃 鳥(秦風)1 交交黃鳥交交黃鳥22,止於,止於棘棘33。誰從穆公。誰從穆公44?子車奄息?子車奄息55。維維此奄息此奄息66,百夫之特,百夫之特77。臨其。臨其穴穴88,惴惴其慄,惴惴其慄99。彼彼蒼者天,殲我蒼者天,殲我良人良人 1010!如!如可贖可贖兮,人百其身兮,人百其身1111。1秦穆公死後,用一百七十七人殉葬,其中有為人民所敬重的子車氏三弟兄。這篇詩就是哀悼他們的。詩中對統治者的殘暴行為提出公開的抗議,對被害者表示高度的同情,反映出人民對統治者的強烈憎恨,也反映出人民的正義感。2交交,鳥叫聲。3止,停留。4從,指從死,

3、即殉葬。5子車奄息,人名,子車是氏。6維,句首語氣詞。7能和一百人相配的人(指他的才能)。特,匹敵,配。8穴,墓穴。9惴惴(zhu zhu),害怕的樣子。慄,哆嗦。連上句是說奄息身臨墓穴殉葬時的恐怖情況。10殲(jin),消滅。良人,善人。11大意是:如果可以替換的話,我們每個人都願意拿一百個身體(死一百次)去換他的性命。贖,贖身,這里指替換。交交黃鳥,止于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交交黃鳥,止于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11。臨其穴,惴惴其栗。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1能當(比)得一百人

4、的人。防,當,比。交交黃鳥,止于交交黃鳥,止于楚楚11。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禦。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禦22。臨其穴,惴惴。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2-1楚,一種叢生的樹木,又叫荊。2能抵得一百人的人。禦,抵。韻部棘、息、息、特,職部;穴、栗,質部;天、人、身,真部。桑、行、行、防,陽部;穴、栗,質部;天、人、身,真部。楚、虎、虎、禦,魚部;穴、栗,質部;天、人、身,真部。【註釋】【註釋】詩經秦風黃鳥序:“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箋詩經秦風黃鳥序:“黃鳥,哀三

5、良也。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箋三良三善臣也謂奄息仲行鍼虎也從死自殺以從死。)”【疏】正義曰:文六年左三良三善臣也謂奄息仲行鍼虎也從死自殺以從死。)”【疏】正義曰:文六年左傳傳云:云:“秦伯“秦伯任好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 黃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 黃鳥。”服鳥。”服虔虔云:“子車云:“子車,秦大夫氏也。殺人以葬,旋環其左右曰殉。”又秦本紀云:,秦大夫氏也。殺人以葬,旋環其左右曰殉。”又秦本紀云:“穆公卒,葬於雍,從死者百七十人。”然則死者多“穆公卒,葬於雍,從死者百七十人。”然則死者多矣,

6、主傷善人。故言哀三良也。殺人以矣,主傷善人。故言哀三良也。殺人以殉葬當是後主為之,此不刺康公而刺穆公者,是穆公命從己死,此臣自殺從之。非後主之過,殉葬當是後主為之,此不刺康公而刺穆公者,是穆公命從己死,此臣自殺從之。非後主之過,故箋辯之云從死自殺以從死。故箋辯之云從死自殺以從死。【交交】1.鳥鳴聲。詩秦風黃鳥:“交交黃鳥,止於棘。”馬瑞辰通釋:“交交,通作咬咬,謂鳥聲也。”2.鳥飛旋貌。詩小雅桑扈:“交交桑扈,有鶯其羽。”鄭玄箋:“猶佼佼,飛往來貌。”3.猶交加,錯雜貌。宋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詩:“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翳翳陂路靜,交交園屋深。”飛案:詩經中很多疊音詞,意義隨文變遷,值得注意

7、 黄鳥:鳥名。爾雅釋鳥:“皇,黄鳥。”郭璞注:“俗呼黄離留,亦名搏黍。”黄离留,即黄莺。郝懿行義疏:“按此即今之黃雀,其形如雀而黃,故名黃鳥,又名搏黍,非黃離留也。”棘(j):1.木名。即酸枣树(見前注)。落叶灌木或乔木,枝上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核仁可入药,有健胃、安眠等作用。是华北地区常见的野生枣树。诗魏风园有桃:“園有棘,其實之食。”毛傳:“棘,棗也。”2.泛指有芒刺的草木。子車:复姓。春秋時秦國有子車氏。見左傳文公六年。彼彼(蒼者天)(蒼者天):此作语气助词。战国策赵策三:“彼吾君者,天子也。”诸祖耿集注引吴昌莹曰:“彼如夫義。”墨子亲士:“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長,故曰太盛難守也。”

8、良人:良人:贤者;善良的人。楚:亦作“椘”、“檚”。1.木名。又名牡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幹堅勁,可做 -3-杖。詩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朱熹集傳:“楚,木名,荊屬。”2.泛指叢莽。荊:亦作“荊”。1.落葉灌木。種類甚多,如紫荊、牡荊。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杜預注:“布荊坐地,共議歸楚。”2.古國名。春秋時楚國的舊稱。詩魯頌閟宮:“戎狄是膺,荊舒是懲。”春秋莊公十年:“秋,九月,荊敗蔡師於莘。”杜預注:“荊,楚本號,後改爲楚。”韓非子初見秦:“秦與荊人戰,大破荊。”同義連用,“荊楚”。討論:重章疊句行文筆法在本詩中的表現討論:重章疊

9、句行文筆法在本詩中的表現 【歷史事件歷史事件】秦穆公死後,用一百七十七人殉葬,其中有為人民所敬重的子車氏三兄弟。這篇詩就是哀悼他們的。秦穆公死後,用177人殉葬是歷史真實事件。詩經秦風黃鳥序 說:“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鄭玄箋:“三良,三善臣也。謂奄息、仲行、鍼虎也。從死,自殺以從死。”左傳文公六年對這件事有記載並且做了評價: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君子曰:“秦穆之不為盟主也,宜哉!死而棄民。先王違世,猶詒之法,而況奪之善人乎?今縱無法以遺後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難以在上矣。”左傳託名“君子曰”對秦穆公人殉作出了

10、否定性的評價:秦穆公沒能成為諸侯的盟主,真是應該的!他死了還要拋棄人民。先王去世,還要留下法則,更何況還要奪走德才傑出的人的生命呢?現在不僅沒有法則留給後人,還要用那些德才傑出的人殉葬,就難以處上位(當好國君)了。從左傳的這個評價中我們看到了當時人對秦穆公做法的不滿,對殉葬的三良以及眾人的痛惜。司馬遷史記秦本紀承用左傳的評價並且詳明了陪葬的人數: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君子曰:“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彊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

11、良臣百姓所哀者乎?”黃鳥一詩不僅記錄了一個秦王朝的歷史事件,而且記載了上古時代一種非人道的文化現象用人陪葬,即“人殉”或“殉葬”。人死之後,把人、俑、牲畜或物品等陪同死者一起埋葬,叫做“陪葬”。其中用“人”陪葬是最為野蠻和非人道的,用人陪葬就叫做 -4-“殉”。愛“人”和重視“人”的儒家,自然是反對用人陪葬的,甚至於孔子還反對使用像人形的“俑”去陪葬。孟子梁惠王上有這樣一段話: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

12、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孟子回說:“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殺死人,(性質)有什麼不同嗎?”梁惠王說:“沒有什麼不同。”孟子又問:“用刀殺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麼不同嗎?”梁惠王說:“沒有什麼不同。”孟子說:“廚房裡有肥肉,馬棚裡有肥馬,可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有餓死的屍體,這如同率領著野獸來吃人啊!野獸自相殘食,人們見了尚且厭惡,而身為百姓的父母管理政事,卻不免於率領野獸來吃人,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說過:最開始製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大概會斷子絕孫吧!這是因為木俑土偶像人的樣子卻用來殉葬。(這樣做尚且不可,)又怎麼能讓百姓們饑餓而死呢?”】用“俑”陪葬是在用“人”陪葬之後的事情,孔子尚且痛恨,更何況是“人殉”呢!說到這兒,大家也要注意“始作俑者”後來就用以比喻某種壞事或惡劣風氣的肇始人,切不可用於好人好事。小結小結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秦風黃鳥用詩歌的形式留存下春秋秦國的一件真事、反映了上古時代“人殉”的慘痛歷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