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提纲.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75368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导学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说》导学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导学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导学提纲.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说教案伯乐相马故事: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2、。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

3、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教学目标: 1、掌握关键字词的读音:骈、石、槽枥、食马者、见 2、掌握下列字词的含义或用法:策临祗其食骈。其、能、食等含义 3、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全文。

4、 4、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字词含义及用法。 2、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了解体裁和写作背景请学生列举和马有关的成语(如: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龙马精神、塞翁失马等等),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文学家的散文作品马说。有谁愿意为大家解释这一课题呢?明确:“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

5、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写 作背 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分析千里马、饲马者的象征意义。 二、读课文:1.学生借助文中注释读准“食、石、骈、邪、粟、见”(结合句子反复读,已达到准确识记)。2.按照音节读准句子。3. 播放马说朗读录音带,让学生感受文章感情和句读。学生模仿、朗读课文。订正读不准的字音、读破的句子。三、 感知课文内

6、容,疏通全文。本文短小精悍,文意并不深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并大胆提出疑难问题,争取小组内探究解决,有困难的作出标记,全班共同交流探究。 四、总结一字多义、通假字、重要词语的含义 1、解释下列一字多义 能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 食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 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其 不知其能千里(代词,千里马)其真无马邪(反问词,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副词,恐怕) 之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无意义) 策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使)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2、解释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7、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 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吗” 3、揣摩作者所使用的“也”,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用于句尾表示说话人的语气,传递说话人的思想感情;也有的用于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的内容。本文的“也”字多用于段末,他们所表达的语气有各段内容所决定,同时又反转过来表达了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时的思想情状。边读边揣摩:“不以千里称也”要求读出作者对千里马不幸遭遇的深切痛惜之情。“且欲与常马等而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用于反问句中,它不仅凝聚着作者对“食马者”无知造成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材美不外见”后果的愤怒和谴责,而

8、且包含着作者要诉诸于读者的正义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有痛切之感,又对“食马者”的愚妄进行深刻嘲讽。五、内容理解 1、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哪些句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呢?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3、千里马被埋没了可悲可叹,我们在读时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呢? (语速较缓,语意中透出些惋惜之情。) 4、罪魁祸首是谁? 5、文章通过哪些动作行为和语言来表现食马者的愚妄。 6、对此韩愈表达了他强烈的遣责,是哪一句呢?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是什么促使韩愈写马说呢?是目睹了千里马的遭遇有感而发还是另有所指呢?了

9、解韩愈写此文的背景。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8、韩愈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对食马者的愤慨在文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那么他将马尽千里之能的渴望寄托到谁的身上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千里马的有无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马说中伯乐、千里马和常马分别喻指什么?寄托了什么寓意?用了什么写法? (千里马人才 伯乐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借物寓意)六、 拓展延伸 : 畅所欲言:1、结合现实思考:你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么? 2、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指导学生要敢于跳出课本,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10、将目光更多投向课本外的世界。七、跟踪练习:1、马说的作者是 ,字 。 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说”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2、解释加点的字 故( )虽( )有名马 不以( )千里称( )也 只( )辱于奴隶人之手 是( )马也 安( )求其( )能千里也 策( )之不以其道( ) 一食( )或( )尽粟一石 食之( )不能尽其材( ) 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骈死于槽枥之( )间 3、通假字 食马者 通 意思是 才美不外见 通 意思是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意思是 其真无马邪 通 意思是 4、句子翻译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梳理文章结构,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文中揭示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句子是 “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悲剧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根本原因是 。 最后一段,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贯穿本文的中心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