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教学设计表.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74109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吆喝》教学设计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吆喝》教学设计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吆喝》教学设计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吆喝》教学设计表.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吆喝学科语文授课班级初二(11)班授课时数1课时设计者所属学校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以介绍民俗文化为主,而吆喝作为一种即将消失的口头广告文化,对于中学生而言是相当陌生的。尤其本文是使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描写吆喝,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上是有一定障碍的。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交流收集到的北京吆喝,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感受各种“吆喝”的特色,并通过课堂活动交流,教师也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类似的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依据标准课程标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

2、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育技术标准: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能概括文中各个层次的内容,领会并阐明本文合理组织安排材料,将纷繁杂多的吆喝声安排得层次分明的写法。过程和方法:结合课文介绍的老北京吆喝声,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吆喝声的怀想。以此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生存状态的思考,并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身边传统文化的关注,使学生能走入生活,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初二的学生有强

3、烈的求知欲望,对不知道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又不注意对身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初始能力: 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概括,对于文章的谋篇布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能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信息素养: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叫卖现象有所了解,但对于使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描写的吆喝,大部分学生了解甚少。需要利用多媒体播放收集到的“老北京”的吆喝,让学生体验感受。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1了解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等词的读音

4、、词义。了解作者萧乾简介。2感受结合课文介绍的老北京吆喝声,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吆喝声的怀想。 3理解能概括文中各个层次的内容,领会并阐明本文合理组织安排材料,将纷繁杂多的吆喝声安排得层次分明的写法。4体会结合课文介绍的老北京吆喝声,激发学生对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生存状态的思考。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本文合理组织安排材料,将纷繁杂多的吆喝声安排得层次分明的写法;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吆喝声的怀想。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音频等吆喝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老北京的吆喝;通过概括文章内容,探讨文章的谋篇布局,了解本文合理组织安排材料,将纷繁

5、杂多的吆喝声安排得层次分明的写法;通过揣摩文中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吆喝声的怀想。教学难点对民间文化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利用多媒体的资料展示、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思考和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来共同关注这些身边的民间文化。教学环境设计多媒体教室,ppt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播放吆喝音频文件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关注、收集身边的民间文化。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了解文字图片文本文中“囿”“钹”“招徕”等生字词和作者简介AA掌握并积累生字词的词义与读音,了解作者概况。3分钟自制2感受音频老北京的吆

6、喝的录音BE了解、 感受并体会老北京的吆喝8分钟利用网络下载并制作3理解音频文件、文字图片文本吆喝的特点和文章的谋篇布局表GF了解文章的内容,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探讨文章的谋篇布局15分钟利用网络下载并制作4体会音频文件、文字图片文本提出话题:面对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GF目光从课内的“吆喝”转移到生活中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探讨交流其生存状况。引发自身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12分钟自制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

7、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吆喝 从早到晚 儿时不停的吆喝声器乐 一年四季 声乐 吆喝 内容丰富 各具特色的吆喝声 音调变化 音韵节奏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1、 问题讨论法的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作者合理组织安排材料、将纷繁杂多的吆喝声安排得层次分明的写法,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民间文化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设置合理的问题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引

8、发学生的思维风暴,让课堂教学目的更加明确,组织更加高效。2、 情境设置法的教学策略:学生多数对使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描写的吆喝知之甚少,利用吆喝的音频有利于设置教学情境,引出问题讨论。3、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并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导入由身边现在的广告现象引入街头巷口的口头广告吆喝举出生活中接触过的一些广告。生活中的观察联系生活,设置情境,并明白吆喝与其它广告的不同,即吆喝

9、是口头广告。聆听一种声音(感知课文)1、展示生字词与作者简介,提问并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阅读课文,阅读资料,回答提问,展现字词掌握情况。PPT课件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了解作者简况。2、提问: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阅读文章,从文中寻找、概括、揣摩、感受课文感知课文,明确并感受作者对“吆喝”的情感。3、播放一些老北京“吆喝”的音频,让学生联系课文说说:(1)在旧北京,一个沿街叫卖,想要招徕顾客的商贩需要什么样的本领?(2)在旧北京,一个叫卖的商贩要想用好的吆喝吸引顾客,在吆喝时应注意什么?听“吆喝”音频,感受老北京韵味的吆喝,联系课文了解并概括老

10、北京的“吆喝”的特点。PPT课件、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找出文中的关键信息。梳理一下文章(明确内容、理清思路)设疑:在介绍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吆喝时,作者是如何做到条理分明、杂而不乱的?参与讨论总结1、细读课文,尝试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并理清文章思路;2、讨论并归纳文章的谋篇布局。PPT课件、课文让学生回归课文,细读课文,明白本文合理组织安排材料,将纷繁杂多的吆喝声安排得层次分明的写法。面对一个话题(拓展迁移)由吆喝的现状,提出话题:如何面对这些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组织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查阅民间文化的生存现状。可利用查找到的一些民间文化的信息(有条件的可再课堂上直接利用网络查阅关于民间

11、文化的信息),讨论交流民间文化的生存现状。PPT课件、互联网引发学生对身边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的关注,并利用讨论锻炼学生口头陈述事实、发表观点的能力。尝试一下宣传(练习反馈)组织学生尝试制作一则吆喝广告或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简要广告方案制作广告,展示并评价PPT课件,需要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通过制作口头广告,体验吆喝,并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总结并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关注福州正在消失的一些民间文化,并对其中的一种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后收集整理收集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关注身边的生活开始教学流程图 导入 媒体 生字词、作者简介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不能是否能读准字音对作

12、者简要介绍考虑返回检测,也可由学生补充资料。能媒体 老北京的吆喝音频播放老北京吆喝的录音,设置情境,并设疑引导学生感知课文,找到或提炼文中的关键信息。听录音,感受老北京吆喝;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概括提炼文章的关键信息设疑,并组织学生探讨归纳文章的谋篇布局学生讨论,归纳媒体 文章结构示意图教师总结补充组织学生进行话题的探讨 媒体 街上降价叫卖的吆喝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并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制作口头广告学生制作交流评价教师评价、总结,布置作业 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指导学生作某种民间文化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指导其尝试描述某种民间文化的生存现状。形成性检测

13、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检测题 的内 容1了解学生能识别并读出生字词,能介绍作者简况。如:“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随机应变”“合辙押韵”等。2感受说出作者对老北京吆喝的情感,概括、提炼并说出文中的关键信息。3理解能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设计意图。4体会能展示或说出所观察、收集到的一些民间文化生存的现状,如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评价更好。教学反思、总结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不但要重视文本给学生带来的阅读体验,还要关注文本承载的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并适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文化。但倘若脱离学生的阅读体验空谈文化现象,只会让学生的感受认识沦于肤浅。对于本文而

14、言,必须在理清文章的思路后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这样学生既不会抛离文本漫无边际的谈,也不会局限于单纯的文章解读。而且,学生在感受老北京的吆喝中,充分领略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在联系福州的地方吆喝时,对于面对现代科技冲击下的传统文化,感触良多。可以说,学生在这堂课中文化层面上的感受多于文本阅读的感受,学生在展示自己收集的地方特色的吆喝时,绘声绘色的表演和对传统文化的未来展望都颇具见地。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个单元所展现的中国的各种文化现象,也有必要提醒我们自己: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文本教学,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熏陶。若三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培养的是一个没有留下中国文化印迹,不关注中国文化,不会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的学生,那将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