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73980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复习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课 题 】复习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1 【 课 型 】复习课【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能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运用有关图文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复习目标】1通过亚洲地图总结位置和范围,并掌握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重点)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地形区特点以及地形与河流的关系。(重、难点)3根据亚洲气候图归纳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征、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重、难点)4了解亚洲人口数量、增长及人口过多带来的人口

2、问题,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学模式】“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示讲解法等【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歌曲导入多媒体展示亚洲的壮丽山河,播放亚洲雄风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欣赏与探讨分组交流自己欣赏歌曲的体会,探讨亚洲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以亚洲雄风之歌来激发学生热爱亚洲之情承转过渡同学们,听完歌曲亚洲雄风,请大

3、家描述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带来了哪些感受?这首歌可以说形象地描述了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状况,现在,我们首先来探讨亚洲的位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点拨归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多媒体展示图示及要求:多媒体展示亚洲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图下图中填入亚洲濒临的大洋和相邻的大洲纬度位置方法指导:确定亚洲的大致的纬度范围,在图中找到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看看它们分别穿过亚洲的什么部位?海陆位置方法指导:找出亚洲濒临的大洋和相邻的大洲。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步骤: 1、看图例知道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范围,看地形图根据颜色的不

4、同分析地势变化的趋势2、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总结地形类型,然后总结表示地形特点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都有大面积的分布。读图,五种地形中 和 是主体,约占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如:通过亚洲的30N和80E地形剖面图来分析亚洲的地势特征。探究亚洲的河流1、为什么亚洲长河众多且呈放射状分布?2、为什么亚洲中西部河流稀少?探究亚洲的气候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点拨: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这和亚洲的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都有很大的关系。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探究“亚洲的半球位置”绘图:在世

5、界地图上描绘20 W 、160 E 、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找赤道确定南北半球;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 半球和 半球。探究“亚洲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学生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1、从纬度位置看:北极圈穿过亚洲的 部;北回归线穿过亚洲的 部;赤道穿过亚洲 部的一些岛屿。由图可知:亚洲南北跨纬度约为 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2、由图可知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 ,亚洲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洋,北临 洋,南临 洋,西部与 洲毗邻,西南与 洲相接,东北与 洲相望,南面隔海与 洲相望。3、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与欧洲: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与非洲: 运河与

6、北美洲: 海峡思考探究分层设色地形图,学生读图指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后完成填表位置颜色海拔青藏高原 A亚洲中部深棕色4000米以上帕米尔高原B伊朗高原C亚洲西部深黄和浅黄1000到3000米蒙古高原D亚洲中部印度河平原E亚洲南部以浅黄和浅绿为主200米以下西西伯利亚平原F亚洲北部华北平原G亚洲东部观察与发现-亚洲的地势特征1、由亚洲大陆30N地形剖面可以看出,亚洲有世界第一高峰: ,也有世界最低的洼地 ,由此可知,亚洲地势高低起伏 ;沿着亚洲大陆东西方向30N地形剖面,自东向西途经的地形区有 2、沿亚洲大陆南北方向80E地形剖面,自东向西途经的地形区有 ,由图可知:亚洲地势 。读图分析-亚洲的河

7、流学生1: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学生2:亚洲的中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一些河流没有流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戈壁,或者注入内陆湖泊。读图分析-亚洲的气候1、亚洲地跨 带、 带、 带,使得亚洲气候类型 。2、亚洲西部内陆有世界上范围最广的 气候,这里距海遥远,降水 ,气候 ,气温年较差 ,体现了大陆性特征。3、亚洲有三种季风气候类型,自北向南依次是 、 、 。这说明亚洲 气候显著。4、看气候类型分布可知,亚洲缺少 、 两种气候类型。(观察风向,合作探究)亚洲东部夏季盛行 风,冬季盛行 风。亚洲南部夏季盛行 风。因学生对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理解不够透彻

8、,以复习达到温故知新和化解难点的目的。通过读图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地理知识能力,使学生掌握确定大洲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的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再填表引导学生去探究主要地形区的位置、颜色与海拔,从而得出亚洲的地形特征。通过观察亚洲地形剖面图,分析得出亚洲的地势特征,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如何判别大洲的地形地势特点。在读图分析问题中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合作探究能力。承转过渡亚洲的季风气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地域辽阔的亚洲是世

9、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我们一起来了解亚洲人口与经济的有关知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亚洲人口与经济的有关图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人口最多的大洲(P11-13)(1)2000年亚洲总人口达36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 个。(2)人口增长:亚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快,居世界第 位,仅次于 和 。(3)人口分布 : 、东南部和 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北部、 和中部的广大地区,人口较为稀疏(4)带来的压力:住房紧张、 困难、植被 、 堵塞等。经济发展的差异(P14-17) (1)亚洲惟一的发达国家 (2)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富裕国家-沙特阿拉伯等,依靠 资源,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新

10、加坡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承转过渡亚洲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不平衡,亚洲的地形多样、气候复杂,又是世界上长河最多的国家,那么亚洲的气候、河流、地形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合作探究点拨归纳引导学生对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关系的要点梳理(并留点时间记忆)长河众多水能丰富呈放射状流入三大洋夏季降水多、形成夏汛中西部多为内流河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大高原、山地为主体中部高四周低东部、南部季风气候区中亚和西亚为干旱和半干旱区河流特点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有效训练】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半岛:A D 群岛:B

11、 C 河流:M N K 海洋:T Y W L 湖泊:P 高原:E F 平原:G 山脉:H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S是 山脉、乌拉尔河、湖泊P 、 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O是 运河。中考资源网亚洲地形以 , 为主,地势特点为 ,河流呈 状向四周分流。中考资源网我们所在地区位于亚洲的 (东、南、西、北)中考资源网部2、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1)序号所代表的 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2)由于亚洲中部 ,形成高原山地气候。(3)序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C终年高温多雨D冬冷夏热,降水稀少(4)从气候的两大要素来看,和最突出的差异是

12、_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 。(5)世界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_气候和_气候。3、读“世界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及人口自然增长”图,回答: (1)人口总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 前列的分别是洲和 洲。(2)亚洲人口众多( ) A有利于资源开发B.对资源环境压力大C有利于保护环境D粮食单产量可以提高(3)除中国和印度外,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 。【教学反思】首先通过歌曲亚洲雄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分析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其间注重了知识的衔接,较好地突破了难点,最后探究了其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整堂课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的点拨让学生把知识学明白、理解透,通过知识的梳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用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构建起地理知识体系。 本节课在知识点的过渡上语言逻辑性还不强,不能很好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讲课过程中未能做进一步的拓展如“学习众多的长河时未拓展长河的发源地”; 练习题处理上仍需进一步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