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镇控规控规总则.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73788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坝镇控规控规总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东坝镇控规控规总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坝镇控规控规总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坝镇控规控规总则.doc(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 言东坝镇位于高淳县中部偏东,南与安徽省郎溪县交界,是南京市通往安徽地区的南大门。东坝镇是江苏省百家名镇之一,是南京市城乡统筹先导示范镇、南京市重点特色镇之一,也是高淳县2个重点镇之一。现行东坝镇总体规划于2001年编制,并对东坝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伴随着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交通设施的日趋完善,特别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 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领的相关要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压力较大的东坝镇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适应城乡统筹的发展要求,提升城乡建设水平,东坝镇人民政府启动了城乡

2、统筹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高淳县东坝新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高淳县东坝新市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淳县东坝新市镇青山新社区规划、高淳县东坝新市镇傅家坛新社区规划等四个项目。本次城乡统筹规划修编自2011年2月底正式开始。经过现场踏勘、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项目组就规划方案与南京市规划局、高淳县住建局、东坝镇人民政府等进行了多次汇报、交流和沟通,并听取了高淳县其他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项目组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于5月22日提交专家评审会并顺利通过,在7月29日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街实施方案暨规划成果审评会中获得优秀设计奖。规划中现状数据如未注明,均为2010年底资料。除现

3、状路名外其余道路名称均为暂定名。本次城乡统筹规划修编工作得到南京市委市政府、南京市规划局、高淳县住建局和东坝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东坝镇建管中心积极配合作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目 录一、总则概述1二、与上位规划的衔接2(一)规划范围2(二)功能定位2(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2(四)空间结构2三、土地利用规划3(一)规划原则3(二)用地总体布局3(三)居住用地规划6(四)公共设施用地规划6(五)绿地规划6(六)工业用地规划6(七)仓储用地规划6(八)对外交通用地规划7(九)道路广场用地规划7(十)市政设施用地规划7(十一)规划用地汇总7四、专项规划10(一)居住区及配套设施规划1

4、0(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2(三)工业及配套设施规划13(四)对外交通规划14(五)道路系统规划15(六)绿地系统规划18(七)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9(八)防灾规划23(九)环境保护规划24(十)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5(十一)旧镇更新规划26(十二)城市设计引导27五、六线规划控制要求27(一)道路红线28(二)水域蓝线29(三)电力黑线30(四)文物紫线30(五)绿地绿线31六、规划管理单元控制导则33(一)规划管理单元划定33(二)控制导则控制要点33总则图纸目录1、区位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2011)3、土地利用规划图4、道路红线规划图5、绿线控制规划图6、河道蓝线规划图7、黑线控制规划图8

5、、文物紫线规划图9、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10、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11、高度控制分区图12、特色意图区划分图13、管理单元划分图一、总则概述(一)为加强和规范高淳县东坝镇的规划管理,根据高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及高淳县东坝新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制定东坝镇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的重点是落实并完善高淳县东坝新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所确立的发展目标,落实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为城市规划实施提供管理依据,并为编制下层次规划提供技术依据。(二)本规划包括“总则”和“执行细则”。“总则”是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定图则,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及

6、建设活动,均应遵照“总则”执行,下一层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也应遵循“总则”规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执行细则”是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图则,是规划管理的具体依据。(三)“总则”中的“六线”线位(城市支路线位、110KV以下高压线线位、街头绿地位置除外)、“六线”界定的用地性质(高压走廊、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设控制地带除外)、规模及所附属的控制要求属强制性内容和指标;公益性公共设施(含基层社区中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性质和规模属强制性内容和指标。(四)“总则”因下列情况应进行局部调整:1、因东坝镇镇政府或公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求,经分析可以局部调整的;2、对

7、城市规划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选址;3、按照动态更新程序要求周期性开展更新工作时。(五)“总则”可因下列情况进行修编:1、高淳县城市总体规划或高淳县东坝新市镇总体规划修编;2、城镇或地区发展的形势和目标发生重大变化;3、相关的国家及省的强制性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六)本规划经公示后,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审批;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如需修编或“总则”如需调整,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审批;南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对非重点地区的“执行细则”进行局部调整。(七)本规划的解释权属南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八)本规划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二、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一)规划范围本次

8、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针对近、中期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北至规划的镇北路、西至银林大道、南至规划的镇南路、东至双望公路,总用地面积约465.87公顷。(二)功能定位江苏省知名的文化古镇,高淳县东南部地区的公共服务中心,东坝镇域行政、经济、文化和居住生活中心。(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1、规划人口规模:3万人。2、规划建设用地约260.18公顷(不含高淳县特色工业配套区184.11公顷)。(四)空间结构形成“一核三轴两组团”的布局结构。一核:位于双望公路复线与芜申运河交叉口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三轴:指芜太公路、芜申运河和双望公路复线城镇发展轴。两组团:指由游子山路划分的居住组团和工

9、业组团。 三、土地利用规划(一)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旧镇区和新建地区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旧镇区重在梳理、优化现状道路,优化用地结构,因地制宜补充公共设施;新建地区按照社区基层社区的模式及相应规模、标准组织居住用地、配置公共设施。合理保护利用原则在全面保护各类资源的前提下,结合城镇公共空间环境的塑造,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展现古镇内涵。弹性控制原则结合实际开发运作的需要,弹性控制新建地区内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位置;弹性控制支路、巷路的线型线位;弹性控制商业开发用地的开发强度。混合用地原则结合小城镇建设条件和当地居民生活习惯,规划布置一定量的住宅与商业混合用地,满足公共设施空间需

10、求,打造充满活力的线性公共空间。(二)用地总体布局行政办公用地和医疗卫生用地主要集中布置芜申运河以北、双望公路以西;商业、体育、福利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布置在芜申运河以南;文化娱乐设施主要结合东坝戏楼布置;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布置在交通较为便捷的双望公路及银林大道附近;近期土地综合整治的农村居民点主要搬迁安置在芜申运河以南;防护绿地主要结合一级公路、高压走廊以及垃圾转运站等布置。各类用地适宜建筑类别参见土地利用适建范围规定表。表 1 土地利用适建范围规定表序号规划土地使用类别拟建建筑类别建筑类别RCMWTSUGR2ReRcRbC1C2C3C4C5C7C9S1S2S3U1U2U4U9G1G2居住

11、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物流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1居住建筑2商住混合建筑3老年公寓4居住小区教育设施(中小学、幼托)5商业服务设施6文化体育设施7金融邮电8社区服务9医疗卫生设施10市政公用设施11行政管理设施12行政办公设施13商业设施14专业市场15农贸市场16文化娱乐设施17体育设施18医疗卫生设施19普通旅馆20无污染工厂21轻污染工厂22普通仓库23社会停车场24社会加油站25公交停车场26长途客运站27绿地28广场29其它市政公用设施注:为适宜建设的项目;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有关限制条件和有效补充措施后可以设置的建设项目;空格为不适宜设置的建设项目

12、。(三)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125.27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48.15%。其中:二类居住用地92.56公顷、托幼/中小学用地7.74公顷、基层社区中心用地1.96公顷、住宅混合用地23.01公顷。(四)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37.7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14.51%。其中: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8.13公顷、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为24.68公顷、文化娱乐用地面积为1.37公顷、体育用地面积为0.98公顷、医疗卫生用地面积为1.2公顷、文物古迹用地面积为0.05公顷、社会福利设施用地1.34公顷。(五)绿地规划规划绿地面积为46.07公顷,占规划建设用

13、地面积的比例为17.71%。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7.4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6.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15平方米/人;防护绿地面积18.6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4.19%。(六)工业用地规划规划工业用地184.11公顷,其中一类工业用地86.76公顷、二类工业用地97.35公顷。该工业用地为高淳县特色工业配套区,本次规划不计入总建设用地。(七)仓储用地规划规划仓储用地3.6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1.40%。(八)对外交通用地规划规划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11.0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为4.24%。(九)道路广场用地规划规划道路广场用地总面积为33

14、.4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比例12.85%。其中:道路用地面积30.17公顷、广场用地面积2.18公顷、社会停车场用地面积1.09公顷。(十)市政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市政设施用地面积为2.9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为1.15%。其中:供应设施用地1.73公顷、交通设施用地0.67公顷、环境卫生设施用地0.08公顷、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5公顷。(十一)规划用地汇总表 2 规划用地汇总表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a)比例(%)现状规划现状规划R居住用地82.27 125.27 57.97 48.15 R2二类居住用地4.25 92.56 2.99 35.58 R3三类居住用地65.95

15、 0.00 46.47 0.00 ReRea幼托用地0.25 2.44 0.18 0.94 Reb小学用地2.11 2.47 1.49 0.95 Rec中学用地3.13 2.83 2.21 1.09 Rc基层社区中心0.00 1.96 0.00 0.75 Rb居住商业混合用地6.58 23.01 4.64 8.84 C公共设施用地13.10 37.75 9.23 14.51 C1行政办公用地8.55 8.13 6.02 3.12 C2商业金融业用地1.18 16.10 0.83 6.19 C26市场用地1.30 8.58 0.92 3.30 C3文化娱乐用地0.51 1.37 0.36 0.5

16、3 C4体育用地0.00 0.98 0.00 0.38 C5医疗卫生用地0.69 1.20 0.49 0.46 C7文物古迹用地0.04 0.05 0.03 0.02 C9其它公共设施用地0.83 1.34 0.58 0.52 W仓储用地0.00 3.65 0.00 1.40 T对外交通用地10.35 11.02 7.29 4.24 S道路广场用地17.75 33.44 12.51 12.85 S1道路用地17.40 30.17 12.26 11.60 S2广场用地0.35 2.18 0.25 0.84 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0.00 1.09 0.00 0.42 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35 2

17、.98 0.95 1.15 U1供应设施用地0.85 1.73 0.60 0.66 U2交通设施用地0.50 0.67 0.35 0.26 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0.00 0.08 0.00 0.03 U9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00 0.50 0.00 0.19 G绿地0.87 46.07 0.61 17.71 G1G11公园0.00 5.80 0.00 2.23 G12街头绿地0.87 21.66 0.61 8.33 G2生产防护绿地0.00 18.61 0.00 7.15 ZJ已批待建用地16.22 0.00 11.43 0.00 规划建设用地141.91 260.18 100.00 10

18、0.00 高淳县特色工业配套区95.61 184.11 E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228.35 21.58 -E1水域21.44 21.58 -E2耕地206.91 0.00 -总用地465.87 465.87 -四、专项规划(一)居住区及配套设施规划1、规划原则(1)依据功能布局结构,按社区组织模式划分为居住社区和基层社区二级社区结构,分级配置各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2)旧镇区重在整合提升,因地制宜完善公共设施配置。(3)新建居住区的开发,应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完善配套,按照南京市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建标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2、居住区组织模式按照“居住社区基层社区”两级社区组织结构模式

19、,进行居住用地的空间组织和配套设施的安排,规划居住社区1个、基层社区3个,居住社区为整个东坝镇区,3个基层社区如下:运北基层社区位于经一路以东、游子山路以南、双望公路以西、芜申运河以北,规划居住用地面积38.44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1万人。坝东基层社区位于双望公路以东、芜申运河以南、双望公路以西、镇南路以北,规划居住用地面积44.66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1.15万人。坝西基层社区位于兴园路以东、芜申运河以南、双望公路复线以西、镇南路以北,规划居住用地面积32.4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0.85万人。3、居住用地布局规划(1)保留现状在建和待建居住小区:垠领小区,在建,位于双望公路以西、振兴路以南;

20、胥溪路搬迁安置小区,待建,位于双望公路复线以东,胥溪路以南;游子山路搬迁安置小区,待建,位于双望公路以西,游子山路以南;经一路搬迁安置小区,待建,位于经一路以东,游子山路以南;(2)改造的居住用地:现状高垄坊、留下、汤家、濮家等村庄居住用地。(3)新增居住用地:主要安排在行政中心附近及旧镇区外围地区。新增居住用地应按照基层社区组织模式进行公共设施配套,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用地开发应尽量结合基层社区进行划分。4、社区中心规划(1)居住社区中心东坝镇区作为一个完整的居住社区,其社区中心功能由镇区商业中心提供,主要功能有文化活动、体育活动、行政管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商业金融

21、、邮政电信、派出所和农贸市场等。(2)基层社区中心基层社区中心安排的设施包括:文化活动站、体育活动站、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小型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卫生站以及托老所等。规划基层社区中心3个,运北基层社区中心位于文成路与兴园路交叉口东北侧,占地0.28公顷;坝西基层社区中心位于东风路与兴园路交叉口东北侧,占地0.97公顷;坝东基层社区中心两处,分别位于胥溪路与富民路交叉口东北侧和胥溪路与双望公路复线交叉口西南侧,共占地0.71公顷。5、托幼、中小学规划按照中学不大于1000米、小学不大于500米的服务半径和规模化办学的原则,对新建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对现有的中小学进行规划整合,共计中学1所、小学1所

22、。幼儿园结合基层社区中心和较大的居住地块,按照服务人口配置共3所。表 3 教育设施规划一览表教育机构名称位 置用地面积(公顷)班级数(个)备注东坝中心幼儿园胥溪路与双望路复线交叉口东南侧0.9418新建濮家坝幼儿园东风路与东岳路交叉口西北侧0.7518新建胥东幼儿园康民路与和谐路交叉口东北侧0.7518新建东坝镇中心小学胥溪路和振兴路交叉口东南侧2.4736保留东坝中学胥溪路与双望公路复线交叉口西北侧2.8336保留(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规划原则(1)与城镇规模和建设时序相结合,形成功能齐全的公共设施配套体系。(2)坚持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有独立用地要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原则上设置在相

23、应等级的专属用地内;只有建筑面积要求而无独立用地要求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规划空间位置的引导,设置在相应地块的建筑内。(3)坚持弹性控制的原则,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数量及规模为强制性指标。无独立用地的公共设施,其空间位置仅做引导控制。(4)对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予以优先安排,用地给予保障,禁止随意改变其用地性质。2、规划内容公共设施包括行政管理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及其它公共设施。3、行政管理设施规划规划在双望路东侧、芜申运河以北、游子山路以南,在现有中国电力、派出所的基础上,整合镇级行政办公职能,打造东坝行政中心。4、商业金融业设施规划规划形成“镇级中心+基层社区中心

24、”的两级服务体系。规划沿双望公路复线打造东坝商业中心功能,双望公路以西发展以茶叶贸易为主的区域性专业市场;依托胥河风光带建设和东坝老街改造,建设沿河特色商业街区;新建居住区按照南京市相关配套标准配置基层社区中心;工业区在双望公路以西中心路两侧规划工业区产业服务中心。5、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结合东坝戏楼新建文化中心,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包含水工博物馆、小型图书馆、文化演出、科技活动、青少年和老年人学习活动场所等功能。扩建位于镇南路北侧的东坝老年活动中心为社区文化中心。基层社区文化设施结合基层社区中心设置。6、体育设施规划芜申运河以南、濮家路以东新建体育公园,配置项目参照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标

25、准,综合考虑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提供体育活动场所及设施。鼓励学校体育运动场在教学时间以外向社会开放。基层社区中心内布置体育活动室,方便居民使用。7、医疗卫生设施规划规划新建一所二级资质医院,位于康民路以西,游子山路以南,包括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等设施。结合基层社区中心设置卫生室。8、其它公共设施规划扩建位于胥溪路与富民路交叉口西北侧的敬老院,按1.53.0床位/千老人的标准扩容,完善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设施。(三)工业及配套设施规划1、规划原则(1)近远期结合原则;(2)集约化利用土地原则;(3)合理化开发建设原则;(4)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原则。2、发展重点重点发

26、展技术含量高、成套性强、关联度大的精密数控机床、自动控制设备、医疗器械与设备制造业。推进品牌服装建设,创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在优势企业的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3、用地布局规划在镇区游子山路以北集中布置工业用地,该工业用地为高淳县特色工业配套区,本次规划不计入总建设用地。规划一类工业用地86.76公顷,位于双望公路复线以西、中心路以南,重点发展品牌服装。规划二类工业用地97.35公顷,除一类工业用地以外地区,鼓励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新建、扩建、翻建多层厂房,在符合有关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合理提高容积率。要坚决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逐步搬迁村

27、级工业,已有项目逐步向镇区集中。适度提高新增工业用地容积率下限,合理控制绿地率上限,在同等产出的前提下少占用地。4、投资强度满足关于发布和实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提出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的要求。(四)对外交通规划1、公路规划范围内共有公路2条,分别为芜太公路、双望公路,均为一级公路。其中芜太公路道路红线宽度32米,在东坝镇区采用城镇断面,双向4车道;双望公路路红线宽度20米,双向4车道。规划形成东西芜太公路轴线与南北双望公路轴线相结合的对外道路交通布局。镇区对外交通力求便捷,镇区的对外交通通过支线公路可以很快转换到干线公路。 规划公路客运站一处,位于镇南路以北,双

28、望公路复线以西,占地面积0.4公顷。2、航道芜申运河航道等级提高到三级标准,兼有通航和引泄双重功能。芜申运河航道底部3.3米、设计最低通航水位6.5米、设计常水位7.91米、二级堤坝高程10.50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12.51米、堤顶高程14.50米、桥梁底部最低控制高程19.15米。规划范围内运河北岸地势较低,高程为9.814.8米,滨河道路下穿桥梁;南岸地势较高,高程为15.821.7米,滨河道路与桥梁平交。3、公共交通设施(1)公交首末站规划公交首末站1处,占地面积0.18公顷,位于镇南路北侧、双望公路复线西侧,与公路客运站一体化设置。(2)公交中途站规划建议在主次干路及系统性支路上每隔

29、500800米距离设置公交站。4、加油站保留现状芜太公路南侧、经一路东侧加油站。(五)道路系统规划1、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的原则;(2)新旧镇区区别对待的原则;(3)与对外交通有机结合的原则;(4)充分利用现状道路条件的原则。2、道路系统规划(1)路网结构规划范围内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构成完善的道路系统。镇区道路网络布局规划采用方格网布局形态,总体呈现“四横三纵”的网络结构。道路总长度为33.65公里,规划道路网密度为7.14公里/平方公里。(2)主干路规划形成“四横三纵”主干路网。“四横”为镇北路、芜太公路、游子山路、镇南路;“三纵”为银林大道、双望公路复

30、线、双望公路。规划主干路红线宽度2032米。芜太公路规划红线宽度为32米,一级公路,规划范围内采用城镇断面,双向4车道,断面为三块板形式。双望公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0米,双向4车道,断面为两块板形式,镇区控制出入口接入。镇北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4米,双向4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游子山路规划红线宽度为30米,双向4车道,断面为三块板形式。镇南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4米,双向4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银林大道规划红线宽度为30米,双向4车道,断面为三块板形式。双望公路复线规划红线宽度为24米,双向4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3)次干路规划次干路有12条,规划红线宽度为1020米,分别为荆东路、云泰路、兴

31、园路、和谐路、振兴路、经一路、中心路、兴业路、富民路、广通路、濮家路、文成路。荆东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0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云泰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0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兴园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0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和谐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0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振兴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6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经一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4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中心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4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兴业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4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文成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4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

32、富民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2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广通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2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濮家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0米,双向2车道,断面为一块板形式。(4)支路主要支路有康民路、戏台路、子胥路、东岳路、东风路、府东路、花庙路、胥溪路、育英路、翠园路、通河路,为生活区、商业区内部联系道路,规划红线宽度312米,为慢行交通专用路,均采用一块板的形式。支路的建设结合实际地块开发利用逐步完善,遵循“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对规划范围内支路网分阶段、分区域来进行建设,支路网密度控制在34公里/平方公里。3、广场规划范围内规划广场3处,占地面积2.18公顷。分别位于戏台路北侧、育

33、英路西侧,占地面积为0.52公顷;双望公路复线西侧、育英路南侧,占地面积0.14公顷;戏台路北侧、府东路西侧,占地面积1.52公顷。4、社会公共停车设施规划新建社会公共停车设施4个,用地面积为1.1公顷。双望公路复线停车场位于双望公路复线以西、游子山路以北,占地面积0.26公顷,泊位数91个,主要为社区中心的商业配套设施提供服务。兴园路停车场位于兴园路以东、东风路以北,占地面积0.30公顷,泊位数105个,主要为社区中心的居住配套设施提供服务,并截留进入旧镇区的车辆。胥溪路停车场位于胥溪路以南、双望公路复线以西,占地面积0.27公顷,泊位数95个,主要为社区中心的商业、居住配套设施提供服务,并

34、截留进入旧镇区的车辆。广通路停车场位于广通路以北、富民路以东,占地面积0.26公顷,泊位数91个,主要为社区中心的商业、居住配套设施提供服务,并截留进入旧镇区的车辆。(六)绿地系统规划1、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水系和道路交通干线构建绿地系统网架。(2)点、线、面相结合,建设层次丰富、自然怡人的绿地系统。2、公共绿地按公共绿地服务半径300米计算,居住用地规划公共绿地服务范围达100。(1)公园:结合水资源和传统民居新建濮家坝公园,突出坝文化,打造胥河风光带上重要的传统特色园林景观。(2)街头绿地:芜申运河两岸规划滨河绿化带、双望公路绿化带以及其它滨水绿化带和街头绿地。3、生产防护绿地沿芜太公路

35、控制30米绿化带;银林大道西侧控制20米、东侧结合高压线控制26米绿化带。4、附属绿地除工业用地绿地率上限控制为20以外,其它用地控制绿地率下限,具体参照下表有关规定控制。表 4 各类新开发建设用地绿化指标控制用地类型最低绿地率()二类居住用地R235行政办公用地C130商业金融业用地C225文化娱乐用地C335体育用地C445医疗卫生用地C535福利与保障设施用地C940绿地G806、绿化结构(1)结合绿地功能、规模合理制定乔灌草比例,公园、滨水绿化带等重要绿地乔灌木比例需达到70%,以乡土树种为主,并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2)植物种类选择注重夏季遮荫与冬季透光的结合,植物种植注重防风与通风

36、的结合,同时发挥滞尘、防噪、净化空气的作用,提高绿化的综合服务功能。(3)物种搭配要形成丰富的层次、优美的形态以及与环境氛围相协调的色彩,并注重季相的变化,发挥绿化的景观塑造功能。(七)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供水工程规划(1)供水水源根据高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规划范围由高淳实施区域供水,供水水厂依托高淳水厂和开发区水厂。(2)用水量预测根据地块面积,规划范围内需水量为1.4万立方米/日,用水最大小时流量为900立方米/时。 (3)供水管网区域供水管主要依托芜太公路现状DN500毫米供水管,沿经一路新增一根DN400毫米一根DN300毫米供水管至东坝增压泵站。镇区供水管主要沿双

37、望公路、游子山路、经一路、银林大道、镇南路、和谐路布置,管径DN300-DN400毫米,其它道路布置DN150-DN200毫米供水支管。从增压泵站单独引一根DN300毫米的供水管至付家坛。给水管成环状布置,确保供水安全,且便于地块用水从多方位开口接入。给水管道在道路下位置,保留时维持原位置,新建或改造时,道路宽度大于40米时宜两侧布置给水管道,单侧布置时以道路东侧、南侧为主,一般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给水管道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覆土深度为1.0米左右。给水管道DN300以上(含DN300)宜采用球墨铸铁管,DN300以下可采用塑料管等新型管材。(4)

38、供水设施规划扩建东坝给水增压泵站至2.0万立方米/日,规划范围内供水由东坝给水增压泵站增压后供给。增压泵站占地面积按照7000平方米控制。2、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规划范围内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雨水排水规划 雨水排除宜就近排入规划保留河道。管径一般管道按自由出流设计。通向河道的雨水干管,在管顶低于常水位时,确定其管径应考虑河水顶托影响,即管道处于淹没出流的情况。出水口雨水管道出水口的管中心标高,有条件时采用河道常水位。当雨水管道较长时,可适当降低,一般管顶高程不低于常水位。管材管径不大于d800雨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砼管或塑料管,管径大于d800雨水管道可以采用平口式钢筋砼管。

39、管位雨水管道保留时维持原位置,新建或改造时,在三块板或红线宽度30米以上道路下两侧布置,其余道路下单侧布置。雨水管道在道路下位置,两侧布置以慢车道或人行道为主,单侧布置以道路偏东侧、南侧为主。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1.2米,覆土深度不宜大于3.0米。(3)污水排水规划规划范围内污水量为0.8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量为0.6万立方米/日。规划范围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水经集中输送至市政污水主干管,最终输送至东坝工业污水处理厂和东坝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规划保留现状生活污水处理厂,在胥河北岸银林大道以西新建东坝工业污水处理厂,规模至0.6万立方米/日,控制用地1.5公顷,尾水排放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后排入胥河。规划污水泵站位于芜太公路北侧、银林大道西侧,规模为3000立方米/日,控制用地30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