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生用.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73498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生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生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备课:黄少锋 审核:马建军 课时:5 编号:班级 _ 小组 姓名 小组检查 教师评价_一、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3.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哲理。4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二、学法指导学习古代诗歌讲究“知人论世”,对作者的经历和遭遇有所了解,有助于更多、更深、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学习古代诗歌讲究反复诵读,细心品味。要在疏通词句,初步把握字面意思,初步理解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景、事、物,初步感知作者所表现的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以加深理解,丰富感悟,领略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

2、三、课文学习辅导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

3、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3.过零丁洋是文天祥

4、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

5、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

6、,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

7、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5.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

8、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

9、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自主学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1)

10、节奏:(工整地抄写全诗并标注朗读节奏)_(2)感情:应读出诗人_2. 结合注释,概述诗意:首联: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颔联: , 。颈联: , 。尾联: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二、合作探究3.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_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_5.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_6.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_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_ 8.名句品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9概括主题:_10. 简评写作特色:(

11、1)_(2)_(3)_第二课时学习内容:赤壁一、自主学习1.朗读赤壁,注意读出节奏、感情。(1)节奏:(工整地抄写全诗并标注朗读节奏)_(2)感情:应读出诗人_2. 结合注释,概述诗意: , 。 , 。3. 背诵默写这首诗。二、合作探究4. 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二者之间有何联系?_5.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何含义?_6. 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由此可见传统咏史诗的一个什么特点? _7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_8概括主题:_9. 简评写作特色:(1)_(2)_第三课时学习内容:过零丁洋一、自主学习1.朗读过零丁洋,注意读出节奏、感情。(1)

12、节奏:(工整地抄写全诗并标注朗读节奏)_(2)感情:应读出诗人_2. 结合注释,概述诗意:_,_。_,_。_,_。_,_。3. 背诵默写这首诗。二、合作探究4.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首联两句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 _ 。5.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 _ 。“雨打萍”比喻 _ 。6.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_7.怎样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_9.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是什么?_10. 简评

13、写作特色:(1)_(2)_(3)_第四课时学习内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自主学习:朗读水调歌头,注意读出节奏、感情。二、合作探究1.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_.2上片问天,直接“问天”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态?_3.“我欲乘风归去高出不胜寒。”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理?_4.“起舞在人间。”体现了诗人的什么人生态度?_5.“转朱阁照无眠。”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_6下片问月,直接“问月”的句子是什么?应读出什么语气?_7.“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_8.分别概括词的上片和下片的内容。_9.品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境。_10.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

14、11. 简评写作特色:(1)_(2)_(3)_三、拓展提升1、“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极妙,妙在何处?_2、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试分析。_3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词里最好的一篇,你能说说理由吗?_第五课时学习内容: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自主学习:熟读并背诵这首曲。二、合作探究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_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_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_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_5.全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6请概括这首曲的主题。_7简评写作特色:(1)_ (2)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