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第一周第三讲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pdf

上传人:刘静 文档编号:5273384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1)--第一周第三讲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3.1)--第一周第三讲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1)--第一周第三讲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第一周第三讲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引论第三讲 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第三讲 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1)1.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 中国诗论中的概念与范畴都带有形象与抽象相结合的特点,而形象性更为鲜明,与自然现象的关联尤为密切。艺术通感:是通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指的是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能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从而在创作时感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第三讲 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1)2.与诗歌创作紧密相关 中国的诗学几乎可以说就是关于诗的学问,涵盖范围较西方更加广泛,而且与创作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钟嵘:建安风力“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

2、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诗品第三讲 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1)刘勰:风骨“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文心雕龙风骨 钟嵘:味之者无极“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品序第三讲 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1)3.与读者的欣赏习惯相通 中国诗歌理论中提出的概念,半数以上是从读者、从赏析、从评价、从认知和把握的角度提出的。譬如滋味说,便是从阅读者的审美体验的角度提出来的。第三讲 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2)中国诗歌理论与其他艺术门类相

3、通:1.与文论相通 曹丕:文以气为主 韩愈:气盛言宜 以“气”言诗早于以“气”言文,“风骨”强调的便是“气”。2.与画论相通 顾恺之:骨法第三讲 中国诗歌理论的特点(2)3.与中国古代哲学相通 儒家:美刺、风雅等概念的运用。玄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佛家:借禅喻诗,以“顿悟”谈诗歌创作。4.与中国医学相通 中医有“阴阳”之说,桐城派散文家姚鼐也提出过“阳刚阴柔”之说。其得于阳与刚直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 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谬乎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姚鼐复鲁絜非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