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郭慧娟.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526297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师郭慧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讲师郭慧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师郭慧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师郭慧娟.ppt(9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講師 郭慧娟,第九講 走出喪親哀傷談悲傷輔導與治療,著作,1.內政部現代國民喪禮編撰委員(1、4章)2.內政部現代國民婚禮編撰委員(全書)3. 生死學概論華杏出版集團3.論文:當前臺灣自然葬研究以禮儀和設施為主 當前臺灣喪葬環保問題之探討4.其他著作:勵志叢書系列 困境中也從容,才是真英雄/面向陽光,就看不見陰影/殘酷人間的逆境啟示錄5.網站部落格:臺灣殯葬資訊網我在生死學研究所學到的東西:無名小站/facebook粉絲團/新浪部落/城邦部落記錄臺灣自然葬,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奔喪,奔喪的禮節:在國外開始聽到親人去世的噩耗時,當立即以哭聲回報使者,哭夠了以後才詢問親人去

2、世的情況,然後盡情的哭泣。父母去世早晨要頂著星星上路,晚上滿天星斗才在館舍休息。經過其他國家穿越邊境時都要哭泣,直到表達了自己的哀痛為止。啼哭時要避開眾人聚居的處所,到了本國國境時,就要不斷啼哭。抵達家門後在靈柩跪下,盡情痛哭。,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奔喪,孝子孝眷哭靈時要用麻束髮、袒臂、頓足而哭。為齊衰之親奔喪的人,在望見家鄉時就要不住哭泣;為大功之親奔喪的人,在望見家門時就要不住哭泣;為小功之親奔喪的人,在走到家門時開始不住哭泣;為緦麻之親奔喪的人,要在喪位上就位以後方才啼哭。,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奔喪,不在五服之內的同族的人去世,到祖廟中去哭他;母親、妻子的族人不在五服之內的去世,

3、就在自己的寢室內哭他;老師去世,到宗廟門外哭他;朋友去世,在自己寢室門外哭他;有過一些交往的人去世,在野外搭帷幕在裡面哭他。,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問喪,父母剛去世時,孝子要去掉冠,只留下髮髻和裹髻的帛,脫掉鞋子而赤腳,將深衣前襟插在腰帶裡,雙手相交在心口痛哭。悲傷的心情,痛苦的意念,使腎臟受損,肝臟乾枯,肺臟焦燥,一點水都喝不下,三天都不生火做飯,所以鄰居們煮了稀飯薄粥給孝子喝下去。心中悲哀很深,所以外在形貌都發生了變化,感覺非常痛苦,所以吃東西沒有味道,衣服穿得齊整反而渾身不安。,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問喪,士死三天入斂。入斂及殯時遷屍和抬起棺柩啟殯時,要盡情號哭跺腳。悲慘的心情,痛苦

4、的感情,使得悲哀在胸中鬱悶著無由發抒,血氣充塞,所以要袒露左臂,跺足而哭,這是為了運動身體、安定情緒、平服血氣。婦女不宜袒露左臂,所以鬆開胸前衣襟,搥著胸口,像雀那樣不住雙足齊跳,發出殷殷田田的聲音,如像在塗抹牆壁,這是因為悲傷痛楚到了極點。,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問喪,在送死者靈柩去安葬時,引頸瞻望著前面,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好像要追上先人而又趕不上。在安葬後返回的途中不住啼哭,顯出彷徨無措的樣子,猶如有求於先人而沒有得到應允。所以說,孝子在送葬時如兒童啼哭著要母親,送葬回來時猶如在懷疑神靈是否跟隨著返回。,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問喪,在墓地祈求了而沒有得到許諾,入車後見不到先人,登上廳

5、堂再也見不到先人的面容,進入寢室又再也見不到先人的音容笑貌。先人已經逝去了,亡故了,不可能再次相見了。所以號哭著,搥著胸,跺著足,發抒著自己的全部悲哀。心中悵恨、悽愴、恍惚、愾歎,這是因為心中充滿悲哀而又無可奈何。,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間傳,居斬衰之喪的人哭起來聲嘶力竭居齊衰之喪的人哭起來氣雖絕但還有些回聲居大功之喪的人哭起來一波三折而且有餘音居小功、緦麻之喪的人哭起來比較從容這是悲哀程度不同表現於哭聲也就有所差別。,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間傳,居斬衰之喪的人三天內不吃食物,居齊衰之喪的人兩天內不吃食物,居大功之喪的人三頓不吃食物,居小功、緦麻之喪的人兩頓不吃食物,參與小斂的士一頓不吃食

6、物。父母去世要等到殯後,方才可以粥,早晨一溢米,傍晚一溢米。居齊衰之喪的人,殯後吃粗飯,喝白水,不得吃菜和水果。居大功之喪的人,殯葬後不吃醋、醤等佐料。居小功、緦麻之喪的人,殯後不得喝甜酒。這是悲哀程度不同而表現於飲食方面所形成的差異。,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間傳,居父母喪的人住在殯宮門外臨時搭成的草棚裡,睡在草墊上,頭枕土塊,睡下時也不解開麻絰、麻腰帶。齊衰之喪的人住在不加粉刷的屋子裡,睡在蒲席上,蒲席四周剪齊而不納捲鑲邊。居大功之喪的人,可以睡在平日所用的席子上;居小功、緦麻之喪的人,可以睡在床上。這是悲哀程度不同而表現在居處上有所差異。,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間傳,居父母之喪的人,在

7、舉行了安神的虞祭和卒哭之祭後,就可以撐起門楣,剪齊簷邊用做屏障的茅草,睡在剪了邊而沒有鑲邊的蒲席上週年小祥之祭後,可以睡在沒有粉刷的屋子裡,睡在普通的席子上兩週年大祥之祭後,可以住回原來的寢室間隔一個月舉行除喪的禫祭,禫祭以後就可以睡到床上,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三年問,有人問:為什麼服喪的喪期有一週年的呢?回答:最親近的親人,就以一週年為終喪的日子。問:這是為什麼呢?回答:經過一週年,天地循行已一周,四季已經轉換一輪,生長在天地間的草木也都由青而枯再轉青,因此以一周年象徵已經重新開始。服三年是為了更加隆重深厚,所以加二倍。,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檀弓始死,充充如有窮;既殯,瞿瞿如有求而弗

8、得;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練而慨然,祥而廓然。,親人剛死,孝子被悲哀之氣塞滿心胸,猶如陷入絕望;入殯以後,眼神總是不定,經常走神,好像在尋求什麼而總是找不到;埋葬以後,彷徨無依好像在盼望親人而又總等不到;十三月練祭後服練時,為時光流逝而感慨;二十五月大祥之祭除服以後,心中還常常覺得空虛寂寞。,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檀弓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曾子說:朋友的墓上有了隔年的草,就不該再哭了。,傳統喪禮的悲傷表現,禮記檀弓子思曰:喪禮三年以為極,亡則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故忌日不樂。,子思說:喪事雖以三年為極限,但親人雖然已亡故而心中卻永不會忘記。所以君子終身都會

9、哀思,但沒有一天敢哀毀到泯滅自己的情性。所以每遇忌日都不不奏樂。,士喪禮中談到,大斂以後,喪家男女每天只要在朝、夕兩個時間時到殯宮號哭就可以了,不必整天哭聲不斷。朝、夕之外的時間,哀痛襲來時,也可以到殯宮痛哭,稱為無時之哭。三虞之祭時,死者逝去已經百日左右,哀痛之心又有所減弱,所以有卒哭的儀節,這裡的卒當停止講,卒哭就是停止無時之哭。,隨著時空環境變遷,封建制度民主制度農業社會工商業社會喪葬禮俗改變:守孝時間、孝女白瓊、寄孝、刮鬍子、食衣住行喪禮中的禁忌與悲傷問題,喪禮的禁忌,喪禮的禁忌,人們因為恐懼死亡、害怕亡靈作祟,以及服從儀式規定和基於前人的教訓或不佳經驗,因此,在為亡者處理後事時,難免

10、會發展出種種避忌的方法,於是乎便有許多喪禮的禁忌。喪葬禮俗的禁忌,主要是希望避免並防止亡靈對活著的人的作崇,目的是希望趨吉避凶。,23,台灣的喪葬禮俗禁忌不少,不同族群也有不同禁忌。有的禁忌是因擔心獨犯神聖或畏懼鬼靈的禁忌;有的是宗教方面的禁忌;有的是基於維護或強化孝道而產生的禁忌;也有的是因為前人經驗或民間傳說而產生的禁忌;或因與宗法制度或文化傳統不符而形成的禁忌。,24,喪禮禮儀禁忌的目的,喪禮中的禁忌其實是反映出隱藏在人們內心中的吉凶禍福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的靈魂觀,也會產生不同的喪葬禮俗禁忌。禁忌是一種對喪禮過程避諱的一種因應態度和作法,目的是為趨吉避凶,希望因為禁忌行為產生,

11、加上適當的應對處理方法,能讓喪禮順利進行,並防止任何對亡者及家屬或家族不好的影響發生。,25,面對禁忌的應有態度,面對許多喪禮中的禁忌,我們不一定要全盤接受,可以用更理性和關懷、圓滿的態度來檢視或看待它。舉例來說,像禁忌晚餐後過世、禁忌淚水滴亡者身、禁忌出嫁女拜娘家墳、禁忌喪事期間作飯等,有的禁忌違反人性情感,有的死亡情況是無法控制,也有的禁忌影響我們的生活作息,或許我們應有適度的調整心態和作法。,26,禁忌來自於人,也可以由人來作調整和改變。檢視喪禮中的禁忌是否合情合理,可以從以下標準來作參考:一、禁忌是否符合現代人需求;二、禁忌是否符合人性及增進家庭情感;三、禁忌是否符合理性和知識上的經驗

12、法則;四、禁忌是否符合對亡者的尊重和恭敬;五、禁忌是否符合對家屬及親友的尊重與關懷;六、禁忌是否能促進喪禮的圓滿與和諧。,27,我們的喪葬禮俗中有哪些禁忌,對死亡的禁忌禁忌在睡床上斷氣禁忌死無全屍禁忌死時親人不在場禁忌白髮人送黑髮人禁忌晚餐後過世禁忌將筷子插在飯上禁忌站著吃飯,28,禁忌入殮時打雷禁忌入殮時生肖生沖者在場禁忌將幼輩遺體移入正廳禁忌黑貓越過遺體禁忌雨打棺禁忌農曆七月出殯禁忌凶日下葬禁忌冷喪不入莊禁忌入殮後翻圍幕看棺禁忌淚水滴亡者身,29,禁忌抬屍抬棺時喊重禁忌辦喪事期間作飯禁忌帶孝入廟宇禁忌出嫁女回娘家拜墳禁忌出嫁女將孝誌帶回娘家禁忌告別式後說再見道別禁忌呼叫亡者名字禁忌擅將上吊

13、的繩結打開禁忌葬後蔭屍,30,喪親悲傷實例分析,不存在的外孫女鄧美玲遠離悲傷歸思園:兒子自殺的母親的哀慟三毛的故事社工師蘇絢慧的喪慟夢託夢的故事觀落陰的悲傷撫慰我的喪父哀傷剖析一個女企業家的喪偶心聲出嫁斷情緣被供奉在佛寺的曾祖母,31,寒夜裡的口琴聲孫越,母親去世那一年,我,十五歲,已被遺棄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要解決的困難很多,根本沒有時間傷心落淚。直到許久之後的寒冷冬天,我拿出久未動過的那隻口琴,望著牆壁上母親的遺像,就這樣隨興吹,而後熱淚伴著積壓多日的痛苦,更使我無法截止的狂吹。久久之後心中卻出現一種說不出的平靜與舒暢。,認識喪親悲傷,33,何謂失落?,根據牛津英文字典指失落是被強行奪去,

14、是指剝奪了原屬於某人之事物,也就是剝奪了某人合法所擁有物品和事務的經驗。失去有意義的重要部份(包含人、事、物) 1.關係:與人或事物的關係 2.結束:狀態或關係的結束 3.分離:被迫或被搶奪的分離,何謂失落?,有三大要素: 1.關係:與人或事物的關係 2.結束:狀態或關係的結束 3.分離:被迫或被搶奪的分離,失落的分類,預期失落與意外失落具體失落與象徵失落最初失落與次要失落,較大與較小失落原生與衍生失落實際與威脅失落外在與內在失落選擇與強迫失落直接與間接失落,嚴重的失落:失業、天災、手術、入獄、戰爭分離等。內在的痛苦:沮喪、抑鬱、自殺衝動、創傷後壓力、絕望 、不良藥物反應。轉型狀態:換工作、退

15、休、離婚、調動、疾病。,喪親者的失落,失去摯愛的對象失去依附的關係失去與死者對應的角色失去角色中的自我認定失去生活的穩定及平衡狀態失去內在價值系統的穩定與平衡,死亡原因與逝者的關係性別人格過去的悲傷經驗家庭狀況社會支持宗教及社會文化,喪親哀傷影響因素,喪親哀傷影響因素,喪親悲傷會受到包括死亡原因、與逝者的關係、性別、人格、過去的悲傷經驗、家庭狀況、社會支持、宗教及社會文化等等因素的影響,喪親哀傷具有個別差異化,失去親人後每個人的悲傷反應和行為落差很大有的人很快就回復生活軌道有的人卻生活步調大亂有的人獲得很大的家庭和社會支援但有的人無法正常盡哀甚至有的人的悲傷還受到壓抑和漠視,正常的悲傷反應,異

16、常的悲傷反應,如果悲傷的強度超出一般人的負荷,而產生不適應的情形,或是一直深陷悲傷中不能走出喪親陰霾,可能就得多加注意,悲傷已轉成異常反應,應適度的尋求諮適和輔導。例如:悲傷時間過度延長,已經兩三年了仍無法走出喪親悲傷;或是當事人在失落發生的當時,情緒反應不足,日後再度遭遇失落時,產生過多或過強的悲傷反應;以及當事人將悲傷潛抑而轉為生理症狀或隱藏在某些適應不良的行為下,悲傷若有以下徵候就可能出現異常反應1,談到逝者就感到無可抑制的強烈悲傷;看似無關小事卻引發強烈的悲傷反應;談話中出現悲傷主題;不願意搬動遺物;出現逝者生前類似的生理症狀;親人死後生活有重大改變;長期的愧疚感與低落的自我價值感或憂

17、鬱現象;常有模仿逝者行為及人格特質的衝動;,自毀與自殺傾向;每年於固定的某段時間內有巨大的悲傷;對疾病與死亡的恐懼;各種未解決悲傷的跡象;焦慮反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出現人格障礙問題;各種身心症等,悲傷若有以下徵候就可能出現異常反應2,走出喪親悲傷需要多久時間,悲傷歷程可分為傷痛期、重建期和穩定期悲傷具有個別性,不一定按照各階段之進度進行,也不是每個喪親者都一定會經歷這些階段通常哀悼時間因人而異,悲傷的強度也不一而同一般正常悲傷復原,最少需要六個月到一年,但也有人需要一至二年逝者關係越親密,失落悲傷甚至可能超過一至兩年以上時間,走出喪親悲傷的復原指標,走出喪親悲傷的復原指標,喪親者必須想到逝者

18、時不再感到痛苦雖然還是會感到悲哀,但不會再有痛哭或胸口緊縮的感覺同時喪親者能夠重新將情感投注在生活和生命中,這時哀悼任務便已完成,我們可以為悲傷的人做些什麼?,專注耐心的傾聽他(她)所說的話。表達自己的同理感受。當他(她)想哭時讓出可以好好哭的不被打擾空間。給他(她)溫暖的擁抱和支持。不要做無謂的說教或說些無濟於事的勸慰話。別把自己的價值觀或感受強加於對方身上。陪他(她)一同回顧逝者生前的種種。讓他(她)感覺你一直關心著他(她)。鼓勵他(她)參加正常的社交活動。 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以免造成對方的困擾。 告訴他(她)悲傷是正常且應該的。 每個人的悲傷情境不同,應予尊重。 表達真誠實際的關懷態度。

19、 陪伴他(她)哭、禱告或誦經。 必要時鼓勵尋求專業協助。,生命各階段的喪親悲傷,兒童的悲傷反應青少年的悲傷反應成人的悲傷反應老年人的悲傷反應,兒童的悲傷反應,兒童的悲傷反應與成人不同的地方,在於兒童對身處世界的瞭解有限,加以還需要被照顧,會存在生存威脅兒童的悲傷反應一方面會受到周遭成人的悲傷反應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受到大人對他們悲傷反應的期待所影響兒童可能因為語言表達能力上的欠缺,多半以行為表現或是生理反應來表達他們的悲傷,而不會用言語表達要妥善處理兒童的哀傷,依不同的發展階段及認知能力,給予不同的對待是首要的考慮。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不一樣的需求,而不能用一視同仁的態度處理,(一)三歲以前的嬰幼

20、兒:因尚無法理解死亡,但可以 從大人的哀傷反應感受到分離與被遺棄。(二)三到五歲學齡前兒童:對死亡有不切實際的想法 ,認為死亡可以逆轉或暫時性,逝者可以再回來 。他們會受父母的悲傷影響,對其感到無助並有 分離焦慮,可能出現退化行為、難入眠,以及做 惡夢等。(三)學齡兒童:對死亡已有實際概念,可能將死亡擬 人化,並相信自己對死亡有責任。學齡早期兒童 (6-8歲)被告知死亡時會有不安及悲傷情緒,並 表達想要死掉和死者在一起,也比其他發展階段 的孩子出現更多身體的症狀,包括難入眠、 不易 專心、恐懼、害怕其他家人發生危險等。學齡晚 期兒童(9-11歲)想要得到相關資訊以確實了解 死亡,他們會避免自己

21、或其他人的強烈情緒,將 注意投注在日常生活中。,學齡前兒童要處理的是分離焦慮,適時的陪伴,告訴他可以悲傷,也可以藉由繪本或死亡故事,教育孩子如何面對死亡。學齡兒童家庭和學校的支持便很重要,不能視為一般的事而讓孩子獨自面對。學校可以組成哀傷團體幫助喪親學生宣洩情緒,並給予他們談論悲傷的機會,青少年的悲傷反應,少年時期已經能抽象思考,知道自己會死亡。他們在遭遇到死亡或失落時,一般的反應大致有:震驚、否認、憤怒、攻擊性行為、罪惡感、好鬥、退縮、尋求注意、對社交活動失去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情感、難過、對異性的興趣減低、無力感、反抗家庭學校、開玩笑等等。面對喪親,青少年早期(12-14歲)除了憤怒和

22、輕蔑外,較會避免表現哀傷情緒,可能表現出不耐煩,沒有同理心,有時會和家人起衝突,更喜歡和朋友在一起。青少年晚期(15-17歲)孩子的哀傷經驗和成人相似,會有悲傷、渴念、絕望、無助等的哀傷反應,可能會藉由外化的行為表達哀傷,像是憤怒、好爭論、物質濫用、冒險行為,或儘可能遠離家庭等。卻也有些孩子對家人表現出更多的同理和體貼,因為青少年雖然已進入與家庭分離的階段,但當他們處於困難的狀況時,仍非常需要來自父母或其他成人的安慰與支持,此時期的哀傷支持則需以不同的方式提供。孩子如果抗拒成人的協助,表現出堅強、冷淡、不在乎的態度,則輔導老師或家人應表達同理心,並讚賞其表現出來的堅強自尊,漸軟化其內心防備。在

23、處理時,應依照生理、社會、心理、靈性或信念的順序,優先處理較急迫,或對個案本身生活影響較大的問題。青少年時期發生的喪親之痛,有可能在未來的個人人生階段中,再以不同的層次和議題重新出現,這種情形是正常的。,成人的悲傷反應,一般人可能在35至55歲之間經歷父母或長輩過世。成年後的青、壯、中年期的喪親,逝者可能是長輩,可能是手足,也可能是配偶,甚至子女,悲傷就會呈現較大的差異和變化性。社會一般認為,成年人在身心方面相當獨立,因此長輩過世的喪親哀傷較易受到忽視,不若喪偶、喪子受到關注。一般人可能認為中年喪親,對生活影響不大,辦完喪事不久即可走出悲傷,恢復原來的生活狀態。事實上,中年是人生的轉換時期,喪

24、親感覺可能是成人諸多失落裡,如離婚、喪子、失業等中最隱而不顯的,卻會對中年人追求人生存在意義,產生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女性的悲傷問題,一般成人女性的喪親悲傷較有管道抒發出來,但也常遇到其哭泣和哀傷情緒無法持續獲得家人的支持。我們社會中某些喪葬文化和禁忌,將女性隔離排擠,也常造成悲傷處理的困難。例如:眼淚不能滴到亡者身上、女性死後不能入家祠、父母不能祭拜子女、早夭或自殺的孩子不能入祖先牌位,以及種種死亡禁忌等。,男性的悲傷問題,受到性別期待和文化的影響,男性從小就被教導不要哭、像個男子漢,因此男性較容易壓抑悲傷情緒和求助需求。男性在面對失落事件時,除了要壓抑自己的悲傷情緒外,還要維持住堅強的形

25、象因此,男性傾向表現出憤怒與攻擊,並因強烈自責而感到痛苦。,老年人的悲傷反應,老年期原本就要面臨一個人多元失落的處境,包括孤獨、疾病、退休、死亡等,一旦喪偶或喪失子女,會讓許多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深淵,並損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喪偶後的六個月內,個體免疫功能會下降,容易誘發各種身心疾病或促使原有疾病惡化。家人應多予關懷和陪伴,可多讓其表達悲傷感受,讓其多談論與逝者的關係和生前種種,增加喪偶的現實感。也可多觀察其喪親失落適應過程中的障礙,並鼓勵其參與社交活動,或參與哀傷團體,以協助其完成哀悼。,被剝奪的悲傷,被剝奪的悲傷,指個人在某個失落後,經驗到的悲傷是無法或不能公開被承認、公開哀悼或獲得社會支

26、持。是因為所處的社會環境不承認失落的重要性以及拒絕給喪親者一個公開表達感覺的機會,暗中破壞了悲傷的過程。被剝奪的悲傷區分成四種類型:,(1) 與死者關係未被社會認可時:通常發生於未包含於血親間的關係,如朋友、戀人、鄰居、養父母、姻親、繼父母子女、同事、照顧者、室友、師生、前妻、分手的戀人、同性戀者、婚外情的對象等。(2) 失落事實未被社會認可:發生於主流文化沒有提供公開的儀式來悼念死者,如流產、胎死腹中、死產、墮胎、寵物死亡等,也沒有提供相關的社會支持給予有此類經驗的人。(3) 喪親者本身未被社會認可:因為個人能力的缺陷或年齡的關係而被主流文化認為沒有悲傷的能力,如:幼兒(童)、心智障礙、老人

27、、精神病患等。(4) 死亡的形式未被社會認可:指死亡的形式是社會所不允許時,也使得喪親者無法獲得社會支持,如:死刑犯、自殺、AIDS患者。,不正常的悲傷,延宕性悲傷:在延宕的悲傷反應中,當事人在失落發生當時並沒有足夠的情緒反應,這是由於當時的感覺過於沈重,令人無法負荷而延宕。,延宕性悲傷,改裝的悲傷或複製的悲傷,因為當事人沒有開放地表達出他的悲傷,使得未被明確表達出來的感覺以其他方式表達出來,以兩種型式出現:一是改裝成生理症狀,喪親者發展出死者去世前的疾病症狀,檢查後多為身心症,又稱為複製疾病。一是隱藏在某些適應不良的行為之下,如一些犯罪行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我發展還不足以承受哀悼這份沉重

28、的工作,因此便運用一些自戀式的防衛方式來保護自己去限制哀悼過程。,誇大的悲傷反應,當事人經驗到強烈的悲傷反應,覺得超過自己的負荷能力,因而產生不適應的行為。如憂鬱症、恐懼症、躁鬱症、酗酒、PTSD等等。,慢性化的悲傷反應,指過度延長,而且永未達到一個滿意結果的悲傷反應。有慢性化悲傷反應者往往是渴求一個從來不曾擁有過,但一直期盼可能擁有的關係。,衝突的悲傷,喪親者與死者間的關係是衝突、矛盾。,悲傷重演,一個低度的悲傷事件卻有著強大的悲傷反應,可能有一個先前的重大失落事件沒有解決。,木乃伊化現象,指喪親者保持著死者的屍體或生活設施的行為。,周年反應,強烈的悲傷反應在重要事件、特別的死亡週年紀念日或

29、是有意義的節日時引發。,預期性的悲傷,在失落未發生前,因為預期到失落即將發生,會有的一連串悲傷反應。預期性死亡提供了事前經驗悲傷和完成未竟事務的機會,幫助喪親者較平靜地接受已確認的死亡與恢復功能。對預期性的悲傷必須釐清兩個概念:(1)事先預知死亡的對象必須是重要他人時,才可能產生預期性的悲傷;(2)預期性的悲傷影響的是失落後悲傷的品質,不代表悲傷因為可以預期而能提早完全解決。,持續的悲傷,對死亡的情緒持續支配一個人的生活,發生在喪親者對死者的過度依賴。,走出喪親悲傷,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與悲傷共處情緒管理允許別人幫助自己維持正常的生活型態以實際作為自療尋求輔導和協助,悲傷者的需要,一、請讓我流淚,

30、別為我的眼淚忙得慌亂。二、請允許我不流淚,當我的淚已乾涸。三、請允許我拒絕一些提議,當我真的無心做一些 事。四、請容許我做一些事,當我覺得這麼做對我有一 些安慰。五、請讓我說:讓我懷念一些關於我和逝者的記憶 與歲月。六、請讓我表現出真實的自己。七、當我需要哀傷時,別告訴我要堅強。,73,八、當我已漸漸堅強,別告訴我應當悲傷。九、在關心我之前,請先照顧您的情緒,我擔 心您無法承受我的哀傷,我會因此感到愧疚。十、請讓我有一段時間,不想參與社交活動。十一、我需要有一段時間整理生活,及準備該如何 面對。十二、請不一定要對我說一些正面樂觀的話,我只 要有人靜心陪伴我,我就能感到不孤單。十三、請接納我調適

31、悲傷的步調,或許有點快,或 許有點慢,我希望是我可以負荷的腳步。,74,我們可以為悲傷的人做些什麼,一、照顧好自己二、明確且適切的問話三、專注的傾聽四、表達自己的感同身受五、一同回顧逝者的種種六、寬容與接納七、反映式的回應同理心八、溫暖的支持與鼓勵九、允許尊重個別差異十、支援網的提供十一、定期的慰問十二、闡明正常的悲傷反應,75,專業人員的反應,傾聽-終止內在的對話(不解決.不解救.不批評)可以一起難過,但仍需把握工作目標要隨身帶衛生紙安慰病人的方法-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行為跟隨病人的腳步從容不迫的真實專注坐著比站著好不避談病情的嚴重性讓病人教你他知道什麼允許沉默肯定病人為健康而努力,專業人員的反

32、應,知識性和技術性的接觸(與情感性接觸的友誼不同)最適當的症狀控制,而非被動的給予死亡是成長的最後階段協助他們跟失落對話橘子汽水-心願完成感謝認識病人遺物保存對死者及家屬貼心的照顧尊重宗教儀式,並在能力內協助安排,切忌以下動作,1.不說:不要哭了2.不說:時間會沖淡一切3.不說:不要難過,你要堅強4.不說:我了解你的感受5.不說:節哀順變6.不說:你還有另一個孩子7.不說:你不會有事的8.不問:你好嗎?9.不與對方爭論,或企圖改變對方的想法10.不因為好奇而發問,注重對方的隱私權,切忌以下動作,11.不阻止對方重複訴說災難情況12.不企圖解決對方的痛苦或困難13.不提供藥物(應轉介給醫師診斷.

33、開處方)14.減少飲用刺激性飲料(如酒.咖啡),避免多餘的陳腔濫調,避免使用一些像是我能了解你的感受、你一定會站起來的等等無意義的話語回應個案避免滔滔不絕講述自己以為相似的遭遇經驗,其實這些都只是無用且幫不上忙的,卻很有可能扼殺掉進一步的探討或輔導的空間,故應盡力避免,悲傷輔導的原則與程序(BY 李佩怡 ),、協助當事人面對失落的事實、協助當事人辨識並表達其感情憤怒、愧疚、焦慮與 無助、悲傷、幫助生者在失去逝者的情況下活下來、幫助當事人將情感從逝者身上轉移、允許當事人有足夠的時間去經歷悲傷、闡明當事人的悲傷行為是正常的、允許個別差異、提供持續的支持、檢視當事人的防衛及調整型態、界定有無需要特別

34、協助的部份並轉介,輔導技巧基本技術,傾聽同理心支持陪伴表達真誠的關切不評斷其悲傷反應接納與肯定其情緒表露不主導做決定、不主動給予建議分享增強其內在資源鼓勵在精神層次上的意義探詢,可行的輔導技巧,1、喚引的語彙:使用強硬的字眼以喚起感覺,例如:你的兒子死了,而不是你失去了兒子。2、使用象徵:亡者的照片、信件、錄音帶或錄影帶、衣物等3、寫信:要求生者寫信給亡者,表達思想和情感。藉著表達他們需要告訴亡者的話,幫助他們處理未竟之事。(例如:追思文、祭文)4、繪畫:就像寫信,繪畫可以反映一個人對亡者的感覺和經驗。,5、角色扮演:針對各種讓生者害怕或感到麻煩的情境,協助他們作角色扮演。6、認知重建:這個技

35、巧所蘊含的假設是:我們的想法會影響我們的感覺,特別是那些不斷出現在我們心頭卻隱伏的思想。藉著協助當事人指認這些想法和現實,可以測試其正確性或過份歸納的程度。例如,非理性想法:不會再有人愛我了。7、回憶錄:這個活動可以讓全家人一起來,做一個有關逝者的回憶紀錄。(例如,包含有關家庭的故事、相片、重要記事、信件)8、引導想像(空椅法):協助當事人想像逝者或想像逝者坐在空椅子上,然後鼓勵當事人對逝者談想談的話,這是一種很有力的技巧。,再談悲傷,面對與承擔,喪親悲傷是無法跳過的面對喪親悲傷就是面對自己人人都必須面對自己的內心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的問題承擔生命中的責任,失去的親人象徵什麼?,一直以來依賴的物質來源一直以來精神的依靠面對你跟他的恩怨情仇面對沒有他的生活問題面對跟著他逝去的自己面對死亡問題面對自己的生命問題能不能勇敢接受考驗家庭角色改變和取代,人人都可以做的悲傷陪伴與關懷,無言的陪伴:握住對方的手或拍拍對方手背、臂膀、肩膀。 適時遞給對方面紙,這件事真的讓人傷心。(同理)給對方一杯溫水:傳遞溫暖的感覺大耳朵、小嘴巴:利用注視對方、專心傾聽, 鼓勵對方多說一些或點頭認同他(她)的感受。說停就停:尊重對方的意願。,如何讓自己走出哀傷?,休息與放鬆善待自己接受別人的關心給自己一點時間情緒來來去去出去走走尋求醫療和協助,謝謝聆聽,愛、關懷與尊重,會讓我們的生命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