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PDF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526060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0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PDF(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附件: 行政事业 单位 内 部控制规范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 了 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 规范内部控制,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等 法律法规 和相关规定 ,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 规范 适用于 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 、人民团体 和 事业单位 (以下 统 称 单位) 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 第 三 条 本规范 所称内部控制 , 是指单位 为 实现控制目标, 通过制定 制度、实施措施和 执行 程序 , 对 经济活动 的 风险进 行 防范和管控。

2、第 四 条 单位 内部控制的目标 主要包括: 合理保证 单位 经济 活动合法 合规 、资产安全 和使用 有效 、 财务 信息真实 完整 , 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提高 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 第五条 单位 建立 与 实施内部控制 , 应 当 遵循 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 单位 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 内部控制应当关注 单2 位 重要经济活动 和 经济活动的 重大风险。 (三) 制衡 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 单位内部的 部门管理、 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 相互 监督。

3、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 国家有关规定和 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 单位 负责人对 本 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 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 , 明确 业务 环节, 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 确定风险点,选择 风险应对策略 ,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 二 章 风险评估和控 制方法 第 八 条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 风险 定期 评估 机制, 对经

4、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 至少每年 进行 一次 ; 外部 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 要求 等发生 重大 变化 的 ,应及时 对经济活动风险 进行 重估 。 第九 条 单位 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 应当 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3 组 ,单位领导担任组长 。 经济活动 风险评估结果 应当 形成书面报告 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 ,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第十 条 单位进行 单位层面的 风险评估 时 , 应当 重点 关注 以下方面 : (一) 内部 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 部门;是否建立 单位 各部门 在内部控制中 的沟通协调 和联动机制。

5、(二)内部 控制 机制 的 建设情况。包括 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 是否 实现有效分离; 权责是否对等; 是否 建立健全 议事决策 机制 、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 等机制 。 (三)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 ( 四 ) 内部控制 关键岗位 工作 人员 的 管理 情况 。包括 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 培训、评价 、轮岗 等机制 ; 工作人员 是否 具备相应的 资格 和能力。 ( 五 )财务信息 的 编报情况。包括是否按 照国家统一 的 会计制度对经济 业务 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按 照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 度 编制财务 会计报告 。 ( 六 )其他情况。 第十

6、一 条 单位进行 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 风险评估 时 , 应当重点4 关注 以下方面 : (一)预算管理情况。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臵是否相 结合 、 与具体工作 是否 相对应; 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 进度是否合理,是否 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决算编报是否 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 (二)收支管理情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 按 照 规定 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 ,是否按 照 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 发生支出事项时 是否 按 照 规定审核各类凭 据 的真实性 、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 据 套

7、取资金的情形。 (三) 政府 采购管理情况。包括是否 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 政府 采购业务; 是否按照规定 组织 政府 采购活动 和 执行 验收程序; 是否按照规定保存 政府 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 (四)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 并明确使用责任 ;是否定期 对资产进行 清查盘点 ,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是否 按 照 规定处臵 资产。 (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概算投资; 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 ; 是否建立有效的 招投标 控制机制;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 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 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 (六)合同管理情况。

8、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应5 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 , 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七)其他情况。 第 十 二 条 单位 内部控制 的 控制 方法 一般 包括 : ( 一 ) 不相容岗位 相互 分离 。 合理设臵 内部控制关键 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 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 二 ) 内部 授权审批控制 。 明确 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 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 。 相关工作 人员 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三)归口管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

9、,采取 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 对有关经济活动 实行统一管理。 (四)预算控制。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 五 ) 财 产 保护控制 。 建立资产 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 机制 ,采取 资产 记录、 实物保管、定期盘点、 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 六 )会计控制 。 建立健全本单位 财会 管理制度, 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加 强会计档案管理 , 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 财务 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6 ( 七 )单据控制。 要求单位 根据 国家有关规定

10、 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 , 要求 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 审核 、归档、保管单据。 ( 八 )信息 内部 公开。 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 国家有关规定和 单位 的 实际情况,确定 信息 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第 三 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 十 三 条 单位应当单独设臵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 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 政府 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十 四 条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11、。 单位应当 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 和 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重大经济 事项 的内部 决策,应当由 单位 领导 班子 集体研究决定 。重大经济 事项 的 认定标准 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五 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内部控制关键 岗位责任制 , 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相互 制约和 相互 监督 。 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 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7 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 业务 管理、收支 业务 管理、 政府采购 业务 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

12、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 的关键岗位。 第 十六 条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当 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 资格 和能力。 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 十七 条 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 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 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 的 会计制度 及时 进行 账务处理 、编制财务 会计报告 , 确保财务信息 真实、完整。 第 十八 条 单位应当 充分运 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 将 经济活动及其 内部控制流程嵌入

13、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保护信息安全 。 第 四 章 业务 层面 内部 控制 第 一节 预算 业务 控制 第 十 九 条 单位应当 建立健全预算编制、 审批 、 执行、 决算 与 评价 等 预算 内部 管理 制度 。 单位应当合理设臵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 预算编8 制、 审批 、 执行 、评价 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 二十 条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 做到 程序 规范 、 方法科学、 编制及时、 内容 完整 、项目细化、 数据准确 。 (一) 单位应当 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 , 确保预算编制 相关人员 及时全面 掌握 相关 规定。 (二) 单位应当 建立

14、内部预算编制 、 预算执行、资产管理 、基建管理、人事 管理 等 部门或岗位 的沟通协调机制, 按 照 规定 进行 项目 评审, 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 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 ,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 第 二十一 条 单位应当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 按照法定程序 批复的预算 在单位内部 进行指标分解、 审批 下达, 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 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 管 控作用。 第 二十 二 条 单位应当 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 单位应当 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 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

15、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预算执行的 有效性 。 第 二十 三 条 单位应当 加强 决算管理 , 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 、及时 , 加强 决算分析工作, 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 建立健全单位 预 算 与决算 相互反映、 相互促进的机制。 第 二十 四 条 单位应当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9 标、预算执行有监 控、 预算 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 ”的 全过程 预算绩效管理 机制 。 第 二节 收 支 业务 控制 第 二十五 条 单位应当 建立 健全收入 内部 管理 制度 。 单位应当 合理设臵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 、会计

16、 核算 等不相容岗位 相互分离。 第 二 十 六 条 单位的 各项收入应当由财 会 部门 归口管理 并进行会计 核算 ,严禁设立账外账。 业务部门应 当 在 涉及收入的 合同 协议签订 后及时将 合同等 有关材料 提 交财 会 部门 作为账务处理依据 ,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 。财 会 部门应当定期检 查 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 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 催收 责任。 第 二 十 七 条 有政府非税收入 收缴 职能的单位,应当 按照 规定 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 , 并 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或财政专户 , 不

17、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 或者 私分。 第二 十 八 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票据管理 制度 。财政票据 、发票等 各类票据 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 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臵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 不 得拆本使用 ,做好废旧票据管理 。 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臵单独 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10 走柜锁。 单位 不 得 违反规定 转让 、 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 、发票等票据 ,不 得 擅自扩大 票据 适用 范围 。 第二十 九 条 单位 应当 建立 健全支出 内部 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

18、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 单位应当 合理设臵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 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 等不相容岗位 相互分离。 第 三十 条 单位应当 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 , 明确 内部 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 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 。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 应当 严格 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 (一) 加强支出 审批 控制 。明确支出的 内部 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二) 加强支出 审核 控制 。 全面审核各类 单据 。 重点审核 单据来源是否合法 , 内容是否 真实、完整, 使用是否准确, 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 支出 凭 证 应 当 附 反映 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 单据 , 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 , 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 ,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三) 加强 支付 控制 。 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 支付凭证 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