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50342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龙吟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龙吟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龙吟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龙吟教案.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入:“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幅对联“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幅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写的是谁?辛弃疾一、作者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

2、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二、倾情诵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2、听读、跟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也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三、体会感情,感受形象。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

3、受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一)分析词的上片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借景抒情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抓住关键词)(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

4、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1(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5、?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学生讨论完成)(1)看、拍、会、登(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

6、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二)分析词的下片、全体学生朗读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 乐于归隐许汜 谋取私利刘备 雄才大略桓温 叹时光流逝、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张翰 乐于归隐许汜 谋取私利刘备 雄才大略桓温 叹时光流逝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讨论)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

7、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2(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3

8、)“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用典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小结:小结: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的手法,通过大气

9、豪放的语言,营造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这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四、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再次倾听辛弃疾最真实的心跳。五、作业1、背诵2、拓展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m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兜鍪: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词塑造了孙权虽然年少,却统帅千军万马,英姿飒爽、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的英雄形象。作者借三国时的英雄孙权来暗讽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屈辱求和,倾吐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