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50245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必修 3第 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艺术。2)、了解著名的画家和画作,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历史发展。3)、了解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2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2)、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气韵和意境。3)、透过中国传统戏剧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捕捉古人的

2、生活场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书法、绘画作品,理解其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的情趣和民族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含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3)、明确传统戏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其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2教学难点:理解“书画同源”。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法、合作教学。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四、教学

3、过程【导入新课】:奥运会开幕式上,以神奇画卷引出独具魅力的中国书画、戏曲艺术,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魅力!观看视频,感受中国书画的神奇魅力!【学习新课】(一)探寻魅力文字教师讲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传说的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

4、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其实,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慢慢丰富发展起来的。传说中的仓颉有可能是文字的整理者或者颁布者。【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完成文字起源、演变,书法的发展和各种字体的特点。老师概括总结:1、文字起源:六千年以前,图画文字2、演变:脉络:通过观看图片,得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趋势:由繁到简3、3、书法:两个阶段:自发自觉书体:楷书、草书、行书4、老师概括: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

5、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的艺术殿堂,进行鉴宝比赛吧!(二)现-现学现用,鉴宝比赛5、准备两道题目,让学生抢答,累计分数,课后总结奖励。(三)思提升拓展6、结合学思之窗,思考1,汉字为何具有如此的生命力?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回答:7

6、、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通畅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8、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思考 2:唐朝书法步入盛世的原因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政治上:国家统一 经济上:经济繁荣9、文化上:文化繁荣,思想开放10、老师概括:“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11、老师引入: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让我们一起探寻笔墨丹青的中国画的魅力吧!(四)探寻魅力-笔墨丹青水墨画【合作探究】学

7、生小组合作活动,完成:12、中国书画各朝代的特点及地位以及代表作家和作品远古起源彩陶画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战国萌芽成熟帛画13、魏晋以形写神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14、隋唐吸收外来风格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 两宋宫廷画、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5、元明清文人画元王冕墨梅图、明徐渭牡丹图礁石图、清郑板桥墨兰图16、在学生回答的情况下,老师重点讲解两个时期的画:隋唐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隋唐时期,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17、如:隋朝展子虔

8、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其影响深远。初唐杰出画家阎立本善于描绘重大事件,传世作品有步辇图。18、盛唐时期的吴道子在人物画(含宗教画)和山水画领域里都有重大贡献。他的人物画,尤其是宗教人物,被誉为“六法俱全”,人物衣带如风吹波动,人称“吴带当风”,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成熟,其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孔子像等,后人称他为“画圣”。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在宋代,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最高的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

9、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画的艺术殿堂,进行鉴宝比赛吧!(五)现-现学现用,鉴宝比赛准备三道图片鉴别题目,分别是:阎立本 步辇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清郑板桥 竹(六)思提升拓展思考 3:观察中西名画,寻找中西绘画的差异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 1.功能不同西方画:写实、功利中国画:魏晋之后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主导)2.技巧不同西方画:注重定点透视、重视物象、着重刻画、敷色多重、追求色彩的表现力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以墨代彩、表现手法灵活、以自娱解脱为绘画目的、以自我表现为创作原则。融诗、书、画、印为

10、一体。电影梅兰芳 在上映以来获得很高的赞誉,黎明把京剧大师梅兰芳演活了!京剧之所以被称谓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让我们一起探寻戏曲的魅力吧!(七)探寻魅力-多姿多彩的戏曲【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完成中国戏曲发展和京剧发展 1、戏曲发展情况:起源: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成熟期:元代(元杂剧)繁荣期:明清(明代昆曲,清朝京剧)2、京剧发展情况:形成-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成熟-同光年间(“同光十三绝”)传播-清末民初全国流行 民国以来:走向世界3、地方戏种-川剧、黄梅

11、戏、粤剧等。(八)现-现学现用,鉴宝比赛准备一道题目,用京剧的面具考察。(九)思提升拓展思考 4:繁花似锦,悠扬悦耳的戏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传统戏曲面临许多挑战。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将传统戏曲发扬光大。请问:我们应该如何让传统的戏曲立足于现代?让独特的中国文化鹤立于世界之林?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发展创新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现状了解传统戏曲与影视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变革思考振兴传统戏曲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预测传统戏曲未来的发展趋势【课堂小结】中国书法、绘画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中国的戏曲(特别是京剧),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我们感受到它神奇魅力,也必将把这种魅力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