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9617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5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pdf(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泰山记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桐城派相关常识,了解游记的不同写法。2.梳理积累文言知识点,理解背诵课文。3.学习本文简练的语言风格、详略得当的行文结构以及巧妙的修辞手法。学习任务 1:理解作品内容,需要我们先了解背景。请完成并识记下面重点内容。(1)请思考你接触过的游记,根据你的相关体会,尝试归纳游记的一般写作模式,初步领会本文特点。(2)文化常识作者及桐城派姚鼐,字姬传,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本文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

2、、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3)义理、考据和辞章义理、考据、辞章(或词章、文章)是桐城派三位一体的论学论文术语。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此观点:“余尝谓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即要求学术著作要有高明的见识、严谨的考证、出色的文辞。这段话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4)写作背景乾隆三十九年冬,姚鼐42 岁辞官归里,路过泰安时写了这篇游记。刘大櫆说:“姬传以壮年自刑部告

3、归田里,道过泰安,与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慨然想见隐君子之高风,其幽怀远韵,与子颍略相近云。”(朱子颍诗集序)这段话有助于了解姚鼐当时的思想状况。学习任务 2:文言知识点的梳理直接影响到文本内容的理解,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把你认为重点字的读音标记在课本上。(2)请在文中标记你认为重点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并结合注释及译文理解。(3)请标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并结合注释及译文理解。学习任务 3:整体把握,局部揣摩,方能见树木又见森林。赏景品文,请完成下列任务:活动 1:感受景观,如在眼前重点朗读第三段。五幅画面富有层次地写泰山日出,请从以下角度

4、赏读,亦可自选角度赏读。登泰山记画面坐待日出图云雾弥漫图云天一线图壮观日出图诸峰回视图远望或俯视动态或静态全景或特写自选角度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活动 2:语言艺术,点评领略本文写作特点:章法谨严,剪裁得当。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烘托。用笔简洁,词语精当。句式多变,用词灵活传神。请仿照示例,从文中选出你认可的文字加以点评,并在班内交流。示例 1: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几个动词用得准确生动简洁“乘风雪”的“乘”字,从人身不由己,只能随风雪而行的动作里,渲染了风几个动词用得准确生动简洁“乘风雪”的“乘”字,从人身不由己,只能随风雪而行的动作里,渲染了风狂雪紧

5、的隆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自”、“历”、“穿”、“越”、“至”几个动词蝉联而下,既吻合描写狂雪紧的隆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自”、“历”、“穿”、“越”、“至”几个动词蝉联而下,既吻合描写对象,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神态,写出了他急于登泰山的浓厚游兴,一字一图,字对象,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神态,写出了他急于登泰山的浓厚游兴,一字一图,字精意工,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精意工,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2019 级登泰山记学案1示例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示例 3: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示例 4:回视日观以西峰,或

6、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示例 5: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提示:上述示例为尝鼎一脔,也可以试试选择一个角度串联综合比较分析。示例 1:本文描写景物多是直接描写,但侧面烘托手法也很出色,赏析如下: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的情态,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示例 2:动静结合是本文写景的一大特色,联系全文,试做赏析。活动 3:学者游记,丰赡博

7、雅。姚鼐在惜抱尺牍与陈硕士中说:“以考证累其文,则是弊耳;以考证助文之境,正有佳处。”桐城派的文章有“重学问和考据”的特色,这是一篇学者游记,请找出文中的考证文字并说明其作用。活动 4:登山临水,注目不同。姚氏的写景文以描摹的生动和色彩的鲜明见长,少有心胸的寄托和现实人生的感慨,与常人颇有不同。很多同学也去过泰山或者别的山,你如何入手写一篇游记?参阅以前印发的阅读材料虎丘记三篇和龙应台的苏州的识者,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一下,并形诸文字,写一篇不少于400 字的小文章。登泰山记答案活动 2 参考答案:示例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点评: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

8、一个“负”字,赋予“苍山”以动态,使之人性化,新颖传神,境界全出;而苍山上的雪返照的日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积雪的光彩。示例 3: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点评: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设喻新奇。示例 4: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点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形态,形象而生动。示例 5:山多石,

9、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点评:在三多三少的排列中,着重写了山石的苍黑颜色和平方形状,着重写了松树生于石缝之中和平顶的状貌。这样,用短句写出了鲜明形象,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示例 2:动静结合是本文写景的一大特色,联系全文,试做赏析。如“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亮南天,本是一片静景,但作者用拟人化的“负“与用如动词的“烛“,将静寂的远景变为一幅视野开阔、气势宏大的动景,让人一洗寒冬游客寥落的孤寂之感,平添阳春盎然之意。汶水徂徕山川秀丽,“如画“的比喻又将蜿蜒流动的水绘为一帧静态水墨。“半山居雾若带然”更是化动为静的神妙之笔,缕缕云雾,时聚时离,飘浮不定;作者仅以“带“绘形,“居“字描态,“半山“定位,以静写动,寥寥数语,将画面开阔、气象万千的丽色风光展现给读者,让人怦然心动,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超乎俗众的意境悠然于笔外。不止有动有静,以动写静,更是有形有色,有光有神。2019 级登泰山记学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