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优秀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9356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优秀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优秀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优秀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优秀教案).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师说教案教学设想:师说是有名的古代议论性散文,其严密周详的论证,质朴又富感染力的论述可谓经久不衰,其主张的“从师之道”影响更是已愈千年。因此,即使没要求背诵,也应通过反复朗读来熟悉全文(熟记名句),因声求气,从而达到理解文意,掌握论证结构的目的。此外该课文是高中语文必修第十篇文言课文,虽为自读课文,但处于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初期,因此,几个重点虚、实词的讲解、积累也将成为教学的第三个要点。针对以上教材分析,我的师说第一课时将以“因声求气”为重点,即通过朗读感受诗文的节奏,熟悉文章大意,从而来把握作品的精神。第一阶段朗读,旨在了解了解课文,把握大意,第二阶段朗读,从断句、字词重读、句子感情三个角度,

2、既深入熟悉熟悉文意,又积累积累重点字、词、句。从而为第二课时掌握论证结构,分析第二段论证方法打好基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掌握并积累师、所以、句读、其、而、乎等文言字词;过程与方法: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通过反复、正确朗读来熟悉课文;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熟悉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题目师说让你想起哪些在题目中含有“说”的文章?初中学过爱莲说(周敦颐),捕蛇者说柳宗元,马说(韩愈),都是针对某个话题阐发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说”就相当于“谈谈”,是古代议论文

3、体,意为“解说的道理”。(这也正是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主张,即文章得文以载道,言之有物,坚决摈弃文风浮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那么师说是要解说什么的道理呢?“师”为何意?二、熟悉课文:对照注释自读课文,用笔进行勾画,并完成学案第一题。PPT 提示易错读的音:传、读、不、相、谀、郯、苌、襄、聃。明确:从“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而问焉”等句子,可知题目中的“师”是“从师”的意思。文章的写作是缘情于事,有感而发,是什么人或事激发起韩愈写这篇论述“从师”的文章呢?明确: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写文章“嘉其”,“贻之”。十七少年跟

4、随老师学习,在今天看来是再理所应当不过的事,而当时已名声大噪的韩愈又为何要特意拟文赠送他,嘉奖他,“不拘于时”的“时”到底是啥样的?齐读课文,用原文的话回答。明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背景补充:魏晋门阀制度在中唐时期仍有遗风,士大夫阶层注重“家传”,而以拜师学习为耻。三、因声求气:通过感受诗文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初学古文,我们对于文章的深意往往不易把握,然而句子的句式、语气较容易掌握,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来朗读课文,以读入文,以读至思(把握句意时,出现重难点字词,则穿插讲解)。1、全文断句并朗诵,通过断句把握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培

5、养语感,同时帮助理解句子,特别是长句子的句意。断句主要以意义依据,词语(组)不分家,句首语气词单独隔开,句末语气词起收尾作用,无明显分隔。按 PPT 上的显示自己读读课文,把易混读的地方用斜线标在课本上。请学生朗读、体会一下句子。重点: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曰师曰弟子云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余嘉其能行古道2、重音字词,重读音字词是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重读句中某个字、词体现出作者所要强调或是感情充沛的地方。如“噫吁嚱,危乎高哉”中重读“危”、“高”强调蜀道难以让人致信的高、险。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重音读的?3、体会感情,揣摩感叹,肯定,疑问的句子所传达的感情。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自己朗读一下句子,揣摩其中的感情和深意人非生而知之乎,孰能无惑?(孰,反问,怎么?不可能没有困惑,言外之意,每个人都有要解疑答惑的时候,所以从师是人人皆有必要的。)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反问,哪,岂。哪里需要知道那个人的年纪?学习道理,与老师的年龄完全没有关系,那是荒谬的,不是从师的标准。)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士大夫带鄙夷语气)师道之不复。可之矣。(看到从师的风尚已败坏,心忧如焚。)按照前面的朗读体验,我们再次齐读课文,看看在反复朗读以后,再读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四、作业:对照课文,将学案补充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