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8978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萨蛮(温庭筠)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菩萨蛮菩萨蛮温庭筠温庭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教时安排: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介绍一、作者作品介绍1 1、作者介绍、作者介绍温庭筠(约 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

2、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 菩萨蛮梦江南等。2 2、花间词派、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

3、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诵读诗歌二、诵读诗歌1、听录音范读2、学生自读,至少三遍3、概括词的大意,说说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学生口述,PPT 展示)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三、鉴赏探究三、鉴赏探究(一)上阕(一)上阕1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是什么?“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

4、什么姿、“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是什么?“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态?“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2 2、“懒懒 起起 画画 蛾蛾 眉眉,弄弄 妆妆 梳梳 洗洗 迟迟”展展 示示 女女 子子 什什 么么 心心 态态?鉴鉴 赏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

5、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二)下阕(二)下阕1 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2 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表达了女子什么、“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思想?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

6、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四、问题探究四、问题探究1 1、试分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分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1)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2)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3)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

7、,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2 2、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题言之成理即可)同意: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温

8、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不同意:温庭筠这首菩萨蛮只是写这女子的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穿衣时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的日常生活细节,从而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苦闷的心情。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一种爱国情怀的折射。古典诗词里面所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的精神,浪漫的审美情趣。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唤起我们的一种共鸣,鼓舞我们向上,向着美好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类对爱与美的永恒追求。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PPT 播放)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爱她,选择她,抛弃她。她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中。君臣关系也是如此。那个在家中唯我独尊的男子汉大丈夫,一到君臣关系中,就变成“臣妾”了,就跟那妾连在一起了,相当于女子地位。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谪,被赐死,甚至杀身,还要谢恩的。与夫妻关系极为相似。所以很多男子做起诗来,想到自己不得知遇,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没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六、课后作业六、课后作业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寄予情感的诗作,揣摩其中寄寓的情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