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9信息迁移类练习.doc

上传人:泰****丽 文档编号:5248749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9信息迁移类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9信息迁移类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9信息迁移类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9信息迁移类练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篇解题模板篇9信息迁移类练习借鉴借鉴家酷酷酷卡9. 信息迁移类题型解读解题模板典例1. 如图为流行性感冒病毒结构示意图, 其中甲 ( 简称 H)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 ; 乙 ( 简称 N)则与病毒粒子出细胞有关。抗病毒药物“达菲”主要是抑制乙的作用。推断“达菲”主要是阻断该病毒增殖时的哪一过程()A. 病毒入侵细胞B. 病毒的核酸复制C.病毒粒子的组装D.子病毒释放出细胞解题思路解析由题可知 , 乙主要与病毒粒子出细胞有关, 则根据病毒增殖的过程, 可知病毒粒子出细胞即为子病毒释放的过程 , 由于“达菲”主要抑制乙的作用, 推断“达菲”应主要阻断了子病毒

2、释放出细胞的过程,D 正确。答案D2.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 分解乙酰胆碱的酶) 的作用 , 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 中毒后会发生()A. 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 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5 / 51借鉴借鉴家酷酷酷卡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解题思路解析由题意可知 ,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 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 因此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后 , 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所以突触前膜的流动性并没有消失,+,C 正确。突触后膜的 Na 通道也没有关闭 , 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不会

3、发生显著变化答案C32 专练1.2016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颁发给了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 以奖励他在细胞自噬研究上取得的成果。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 如下图 ),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细胞自噬过程可体现溶酶体的消化营养功能B. 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 , 能确保细胞内的稳态C.细胞自噬可发生在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全过程D.从某种程度上讲, 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凋亡2. 塑化剂具有类雄性激素的作用, 在 48 小时内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但能引起男性生殖能力下降, 据此推测塑化剂()A. 能被人体分解B. 可引起人体内雄性激

4、素减少C.通过神经调节影响生殖D.不会对垂体产生影响3. 逆向性痤疮又名化脓性汗腺炎 , 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多发于女性。下列关于逆向性痤疮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逆向性痤疮是一种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借鉴借鉴家酷酷酷卡B. 逆向性痤疮只在女性中发病, 在男性中不发病C.父母都患逆向性痤疮的家庭中子女也一定都患此病D.理论上 , 逆向性痤疮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4. 电突触是突触的一种类型 , 与化学突触不同 , 电突触的突触膜通过缝隙连接 , 含有多个通道蛋白 , 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 如图所示。关于兴奋通过电突触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

5、. 神经冲动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突触后膜可发生电位变化5. 某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理如下图所示。该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 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Na+通道由蛋白质分子组成B. 局部麻醉药能否通过细胞膜与药物浓度无关C.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效果是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 , 促进 Na+内流6. 下图是人体血压升高后 , 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 +”表示促进 , “ - ”表示抑制。请回答 :(1) 当血压升高时 , 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 , 将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

6、, 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 引起 A 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B 神经纤维膜外电位也发生相应变化, 继而完成调节过程。(2) 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根据图示, 其中缓慢调节途径是: 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血压下降 ( 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3借鉴借鉴家酷酷酷卡(3) 由图可知 , 当血压升高时,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填“增加”或“减少” ), 使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 血液总量减少, 血压下降。4借鉴借鉴家酷酷酷卡答案精解精析9. 信息迁移类1.D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 可体现溶

7、酶体的消化营养功能 , 细胞没有死亡 , 而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可见细胞凋亡与细胞自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D 错误。2.B从题意可知塑化剂具有类雄性激素的作用, 其进入人体后 , 可反馈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 进而引起雄性激素分泌量减少 , 从而影响男性生殖能力 ,B 正确。3.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单基因遗传病, 而不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 错误 ; 理论上常染色体遗传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 ,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有区别,B 错误 ,D 正确 ; 若父母双方都是杂合子患者 , 则子女中可能会出现正常个体,C 错误。4.D根据题干和题图信息, 电突触传递

8、的是电信号, 无神经递质的释放, 不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传递可以是双向的 ,A 、 B、 C错误 ; 通过局部电流的作用 , 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而发生电位变化,D 正确。5.DNa+通道由蛋白质分子组成 , 可协助 Na+进出细胞 ,A 正确 ; 局部麻醉药能否通过细胞膜与是否含有辣椒素有关 , 而与药物浓度无关 ,B 正确 ; 由图可知 ,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效果是阻止Na+进入细胞 , 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 正确 ;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 , 抑制 Na 内流 ,D 错误。6.答案 (1) 分析和综合正电位增强 ( 或“保持正电位”)(2) 下丘脑抗利尿激素(3) 减少 肾小管、集合管解析(1) 反射弧各部分结构都有各自的功能, 其中神经中枢的功能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由图中“ - ”可知 , 血压升高对A 神经造成的影响是“抑制”, 故A 神经将加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状态。(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反应速度不同, 神经调节反应迅速, 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血压调节的缓慢调节途径为激素调节 , 即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血压下降。(3) 血压升高时可以通过减少血液总量降低血压, 即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使肾小管、集合管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 , 血液总量减少, 血压下降。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