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8469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内容:复习内容: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认识动物各主要类群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尤其是与获取食物和运动相适应的特征。归纳各类群的最基本的特征,便于区分和识别;关注各类群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复习重点:复习重点:各种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识考点:知识考点: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生存环境主 要 类 群主要特征常 见 动 物水

2、中腔 肠 动 物软 体 动 物鱼类依靠尾部摆动和鳍的协调在鲫鱼、青鱼、草鱼、水中游泳,依靠鳃在水中呼鲤鱼、鲢鱼等。吸。有 口 无 肛 门水螅、珊瑚、海葵身 体 柔 软,有 贝 壳河蚌、田螺、乌贼甲 壳 动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体虾、蟹物表有外骨骼。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或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2)具有强壮的四肢,支持躯体和运动以便觅食和逃避敌害;(3)具有气管和肺,能在空中呼吸;(4)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2.陆地生活的动物:生存环境主要类群主要特征常见动物环 节身体由体节构成;无专门呼吸器官,靠湿润的蚯蚓陆动

3、物体壁完成呼吸;依靠刚毛协助运动。沙蚕哺 乳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心脏四腔,家兔地动 物两条循环路线。牙齿出现分化-草食动物:猫、虎门齿、臼齿。肉食动物:门齿、犬齿、臼齿生存环境主要类群主要特征常 见 动 物节翅动物有两对翅,能飞行。有三对分节的足,蝗虫、蜜蜂(昆虫)能跳跃或爬行。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蜻蜓、蟋蟀空和腹部。有外骨骼。用气管呼吸。豆娘、蝉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依靠中鸟类翼运动进行飞行。用肺呼吸。流线型家鸽、大雁体型,胸肌发达,长骨中空,适于飞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内容:复习内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的行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环

4、境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理解动物运动的方式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以“哺乳动物”为例,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获得的途径、适应特征和进化趋势;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复习重点:复习重点: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及其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骨的成分和长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关节的结构;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人体躯体运动的形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知识考点:知识考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2 骨骼肌的组成 3.关节的结构模式;4 人体躯体运动的形成。5 先天性行为

5、6 后天性学习行为 7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动物在不同环境在中的运动:(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游泳、漂浮、倒退等。(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爬行、蠕动、行走、奔跑、跳跃。(三)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其中滑行为省力飞行,鼓翼飞行为费力飞行。1.运动系统的组成:(1)骨a.长骨的结构:骨膜-内有神经、血管、成骨细胞。血管对骨起营养作用;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的再生有关。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容纳在骨髓腔中。红色骨髓具有造血功能。b.骨的成分:无机盐-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2)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名称结构功能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关节

6、面软骨可减少运动的摩擦,还具有关 节 面上覆盖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弹性,可以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和冲击。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整个关节,结缔组织和韧带可以把两骨牢关 节 囊外面还有坚韧的韧带。固连结,囊壁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关 节 腔由关节面和关节囊共同围成的空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隙,含少量滑液。使关节活动更加灵活。(3)骨骼肌:(1)结构:中间较粗的是肌腹,两端较细呈现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2)功能: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后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运动。(五)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1)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2)骨、关节、骨骼肌在

7、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动作。(六)作业:相关内容的复习题。(一)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类别先 天 性 行 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获 得 途 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后 天 学 习 行 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通过条件反射、尝试、感悟,随着学习而逐渐形成适 应 特 征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 化 趋 势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动物越高等,后天学习越发达,占方式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类型特征举例取食行为寻 找、获 得 食 物 的 行 为青 蛙 捕 食 昆 虫领域行为为 占 领 生 存 领 域 的 行 为海豹为争领域而战斗攻击行为为

8、获取食物、配偶等采取的进攻行为两只公鸡为配偶打架防御行为避免受到攻击采取的自我保护行为甲虫装死繁殖行为动物传种接代的行为蜻蜓点水节律行为动物周期性、节律性的行为动物昼伏夜出社群行为同种动物的多个个体组成,具有明确羊群、蚂蚁的群体生活分工承担不同职能以维持群体生活(三)动物行为的研究观察法实验法区作用目标描述动物的行为表现说明行为的发生或变化方法程序借助器具直接观察实验处理后再观察别材料处理对动物不施加影响对动物施加影响联系实 验 法 以 观 察 法 为 基 础(四)例题例题 1:一只失去雏鸡的母鸡,把一只小鸭当作自己的雏鸡,对它给予照料,这种行为属于()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

9、为 D.防御行为例题 2:动物的学习行为有利于()A.找到食物 B.适应复杂的的环境 C.找到配偶 D.逃避敌害(五)作业:相关内容的复习题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内容:复习内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理解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了解我国的动物资源,认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复习重点:复习重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国的动物资源及其保护知识考点:知识考点: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我国动物资源及其保护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项目内容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

10、总是维持在的概念相对稳定的状态表现形式关系危害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如果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2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动物作为消费者把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和物质通过消化后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利用的物质。(2)动物体内摄取的有机物,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尿素等物质,又被生产者利用。(3)动物排出的粪便或死后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也能产生二氧化碳、含氮废物和无机盐等物质。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1)动植物在长期相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2)动物可以帮助传粉、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繁殖后代

11、。(3)某种动物数量过多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虫。例题 1:在一个由草、鼠、弧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所有的弧,鼠的数量会()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仍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例题 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一般是()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最重要成分作业:相关内容的复习题。第四部分第四部分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复习内容:复习内容: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复习重点:复习重点: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微生物与人类 关系。知识考点:知识考点:1.微生物在生物

12、圈中的作用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复习课时:复习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真菌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人和动植物患有不同的疾病。3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称为共生。(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比 较 内 容食 品 制 作食

13、品 保 存疾 病 防 治环 境 保 护真菌含有大量杀死细菌和真真菌可以产生分解有机物、原理的酶,能分解菌,或抑制其抗生素,杀死净化污水和工有机物生长繁殖或抑制致病细业废水菌举例做 馒 头罐 头 食 品青 霉 素污 水 处 理(三)例题例题 1:下列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是()A误吃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 B.喝过期变质的牛奶C.误吃本身有毒的动物 C.吃有农药残留的蔬菜例题 2:下列菌类,对人类有益的是()A乳酸菌 B,黄曲霉 C.结核杆菌 D.肺炎双球菌例题 3:枯草杆菌能使梨和香蕉腐烂,枯草杆菌的营养方式为()A.寄生 B.腐生 C.共生 D.自养例题 4: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是()

14、A.寄生细菌 B.腐生细菌 C.病原菌 D.螺旋菌例题 5: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香细菌、真菌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能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B.细菌细胞和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然有 DNA 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等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D.制作豆腐、腐乳等食品离不开真菌中的霉菌(四)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病毒的营养方式;病毒的繁殖;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第五部分第五部分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内容:复习内容: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

15、标:教学目标:能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掌握生物分类的不同等级,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复习重点:复习重点: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知识考点:知识考点:1.植物的分类和动物的分类 2.从种到界,七个不同分类等级 3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4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植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小结:分类的依据;分类的意义2、从种到界生物分类的七个不同的等级:(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之间的 关系:(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面临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其原因是: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大气污染等。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立种质库依法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