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_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docx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5247151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_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_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_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_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 分类号 U D C 密 级 公 开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国际条约退出权研究 申 请 人: 黄燕 学 号: 2180287培养单位: 法学院学科专业: 法律硕士(法学)研究方向: 国际法学指导教师: 辛柏春 教 授完成日期: 2020年3月15日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条约退出权在实践中的应用愈加频繁,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条约退出权是条约当事国依据条约规定或者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享有的退出国际条约的权力,它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涉及概念、立法基础和条件限制等,但从条约退出权的角度研究国家行使退出权的实践却并不十分丰富,尤其是对近些年大为受到

2、关注的英国脱欧、美国退出一系列条约等国际热点的研究多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的。同时,在多个国家的法律实践中,经过对其法律效果的研究,也暴露出来了许多法律制度上的弊端。从现在的国际趋势看,条约退出权的行使只会越来越多,尤其针对一些比较重大的条约,如何在现有的法律和制度上完善对条约退出权的规定和纠纷的解决成了一大难题。因此,通过对条约退出权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分析发现,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存在可以改进的空间。再者,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未来行使条约退出权成为一个时常发生且影响较大的国际问题,其行使和纠纷的解决应当更具系统化和专业化,这就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解决。由此可以看出,对条约退出权的研

3、究及其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学者们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和实践。关键词:国际条约;条约退出权;英国脱欧;维也纳条约法公约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application of the right to withdraw from international treaties in practice, it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has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causing more and more scholars to pay attention to t

4、his big issue. Treaty exit right treaty parties according to the treaties or enjoyed by the Vienna convention on law out of the power of the international treaty, it has long been a theoretical research, involving the concept, legislative basis and conditions, etc., but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5、 of treaty exit right country exercise exit right practice is not very rich, in particular, researches on international hotspots such as Brexit and the withdrawal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a series of treaties, which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have been conducted from the perspect

6、ives of politics and economy.At the same time, in the legal practice of many countries, after the study of its legal effect, also exposed many legal system abuses.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end,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to withdraw from the treaty will only increase more and more, es

7、pecially for some relatively important treaties, how to improve the provisions of the right to withdraw from the treaty and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in the existing laws and systems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Therefore, through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treaty right o

8、f exit,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both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al law. Furthermore, in the longer term, if the future exercise of the treaty exit authority becomes a frequent and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issue, its exercise and dispute resolution should be more systemati

9、c and professional, which requires specialized institutions and personnel to solve. It can be seen from this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treaty exit right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need scholars to devote more energy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Key words:Internatonal Treaty;right of withdrawing treaty;Br

10、exit;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目 录中文摘要IIAbstractIII绪 论1一、 条约退出权的理论研究6(一)条约退出权概述6(二)条约退出权行使的正当性来源61国家行使条约退出权是基于国家主权62国家行使条约退出权是基于国家利益考虑73条约退出权与国内法中合同解除权的类比8(三)条约退出权行使的条件81条约明文规定82条约当事国同意93他方违约 104条约履行不能11(四)条约退出权行使的限制111条约必须遵守原则122永久性条约不可退出限制12(五)条约退出权行使的法律效果131.对条约退出方的影响132.对条约其他缔约方的影

11、响153.对相关条约的后续影响15二、条约退出权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17(一)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71.条约介绍及退出条款设置172.案例分析18(二)英国脱欧191.条约介绍及退出条款设置192.案例分析20(三)美国退出巴黎协定211.条约介绍及退出条款设置212.案例分析22三、条约退出权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23(一)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231.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存在的问题232.其他国际条约存在的问题24(二)法定程序存在的问题25(三)缺少对退出方退出国际条约后的规制27(四)缺少有效的争端解决措施28四、条约退出权国际法律制度完善30(一)完善相关国际条约301.完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12、的退出权规定302.完善其他国际条约的退出权条款31(二)完善条约退出程序31(三)完善对已退出方的规制33(四)建立条约退出争端解决机构34结 论36参考文献38致 谢3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独创性声明37绪 论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实际上,对国际条约退出权的研究应当归属于国际法上的条约法研究范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学者对条约法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对某一重大或有争议性条约的研究或是彼此相关联的条约之间的研究等,对条约退出权的研究仅仅只占非常少的一部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个国际条约的签订,无论是双边还是多边,往往是两个或多个国家经过长时间磋商最后达成合意的结果,而退

13、出此条约往往意味着推翻此前的合意且使得为签订条约而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明显违背了最初订约或加入条约的初衷;其次,自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订立国际条约和“结盟”成为了一大趋势,单个国家往往无法对抗一个庞大的由条约连接而成的“共同体”,因此加入一个国际条约或者与他国签订国际条约明显比退出一个国际条约更为符合国家利益与时代潮流。 但是,反观现今国际局势,国家退出国际条约的例子不胜枚举,站在一个研究者的立场,我们不得不深思其背后深层的含义,而不是仅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为其扣上“单边主义”的帽子进而进行批判。自2017年初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誓就职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美国先后退出巴黎协定

14、(以下简称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万国邮政联盟、中导条约等国际条约,引起了国际上巨大的关注。不仅是美国,2016年英国公投着手脱欧,退出里斯本条约,并于2020年1月31日正式脱欧,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等,这一系列“退约行为”的背后不仅彰显了国家间的博弈,更冲击了诸多国际条约现已构筑的多边体系,对国内外国际法学界关于“国际条约退出权”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于条约退出问题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对此发表过专门的著作,但在部分著作中有少量篇幅的涉及,如李浩培先生1987年所著的条约法概述一书中第三编“实

15、质的条约法”,讨论了条约的终止、暂停实施等。石磊、杨成铭等人1998年所著的国际条约法中第八章也对条约的终止和暂停实施的一般原因进行了论述。还有朱文奇教授于2008年出版的国际条约法也对条约退出权做出了类似的论述 值得高兴的是,有一些学者关注到了国内对条约退出权理论研究的缺失。苏州大学副教授卜璐的论文论国际条约的单方退出和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银红武的论文条约退出权研究都对国际条约退出权的理论和基础进行了研究,卜璐副教授将条约单方退出的概念、由来及限制因素等结合各国际条约规定及国家单方退出实践进行了阐述。银红武的博士论文则较为全面的对国际条约退出权作出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包括其由来、分类、正当性、行

16、使条件、限制、法律效果及争端解决。除了单纯的理论研究外,国内还涌现了一批学者针对性的对近些年发生的一系列“退出行为”发表了文章进行探讨,虽然其中以政治、外交和经济等方向居多,但也不乏从国际法角度进行的分析。 郑曦林和桂宾1995年在法学评论发表的论文论条约法上的单方解约或退出权兼评的退出条款分析了国家单方解除或退出条约的几种情形,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核不扩散条约的退出条款存在的缺陷,如对于“非常事件危害其本国最高权益”的认识不明确以及其退出条款的存在直接妨碍了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体系的有效运作。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李磊的论文英国脱欧的法律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以及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王玫黎

17、和博士生曾磊的论文英国公投退欧及影响的对策分析都对英国公投进行了国际法视角的研究。其中,李磊教师对英国脱欧及脱欧协议的合法性进行了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分析,最后总结了脱欧对英国法律体系、欧盟法律体系和中国的影响。王玫黎教授和曾磊的论文分析了英国脱欧的原因,并从国际法和里斯本条约规定的程序着手进行了解析,进一步论证了其合法性,最后针对英国脱欧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吕江的论文从国际法形式效力的视角对美国退出气候变化的制度反思和北京理工大学讲师杨宽的论文条约单方退出的国际法律规制的完善从美国退出谈起都以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为基础从国际法的角度对条约退出权制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

18、意见,吕江副教授认为,国际法上的法律形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家对法律形式的忽视或不屑极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因此在他看来,落实国际法规范性和确定性迫在眉睫,从而才可以形成对国家权力的肆意行为的实实在在的制约。杨宽教师认为,规制条约退出的国际法主要包括相关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及国际条约法公约,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于缺乏合理有效的限制、法律责任难以落实以及对于已签署未生效条约的单方退出问题缺乏明确规定。针对这些问题他认为,为了完善条约退出权的行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严格条约单方退出的要求、对条约退出权行使的权利依据进一步进行确定并加以限制、明确行使条约退出权的法律责任、为不正当行使条约单方退出的国

19、际合作寻求应对之策。(二)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法学界,对条约退出权问题规定的最为规范的法律文件当属1969年订立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制定过程中,多个特别报告员向起草委员会提交了条约退出权的设定提案,最终经过多方的磋商和谈判后将其纳入了公约的文本中,这在当时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举措。它不仅开启了之后学者们对条约退出权研究的大门,还为国际条约规定退出条款奠定了基础。事实上,最初国际条约退出权并没有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在奥本海国际法中,仅有一页篇幅涉及单边退出权,而现如今随着对国际法学研究的深入,外国针对国际条约退出权的研究相较于国内较为成熟。英国国际法学者Anthony Aust所著,江

20、国青所译的现代条约法与实践中有一章叫做“条约的有效期与终止”,其中系统且完整的论述了条约退出的实体和程序问题。意大利学者Antonio Casas所著,蔡从燕等译的著作国际法中有专门的“条约终止”一章,作者重点对退出退权行使的情形之二重大违约和情势变更进行了分析。在论文方面,针对条约退出权正当性问题的研究上,本世纪的学者将退出权与违约行为相区分,将其归纳为正当、合法的行为,如学者CA Bradley和M Gulati在Withdrawing from International Custom一文中论证认为在条约制定过程中讨论并加入退出程序的条款已经是现代国际条约制定通行的做法了。学者Laure

21、nce R Heifer的论文Exiting Custom:Ananlogies to Treaty Withdrawals从历史原因的角度解读了“退出文化”在国际条约退出权行使中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近期一系列的条约退出行为,国外很多学者也发表了文章,学者S.Manciaux的论文Bolivias Withdrawal from ICSID以及学者Christian Tietje、Karsten Nowrot等专门针对国家退出ICSID给国际投资领域各方面所带来的法律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三、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在此之前,国际法领域对条约法的研究一直着重于国家加入或履

22、行国际条约的规范,即条约法上国家之间积极的互动,而对于条约法上消极的互动,尤其是国际条约退出领域,其国内条约法上的研究并不十分充分,因此,随着近几年各大国掀起的退约热潮的兴起,这一方面理论研究的缺失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本文中,笔者不仅要阐明其理论基础,更要弄清楚各国退约权行使的正当性来源、退约行为的程序和限制及其法律效果,并且在结合各国退约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其由此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而探讨解决方案。其中,研究的内容重点在于退出权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设想,因为至今为止,无论是与条约有关的法律制度还是条约本身,对条约退出权的规定与纠纷解决措施都存在很大的漏洞。(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

23、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交叉学科法、历史分析法等。运用案例分析法是指,本文将会结合英国脱欧,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三个案例来研究国际条约退出权在实践中的应用;采用比较分析法是指,将上述所涉及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其在实践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进行比较;采用交叉学科法是指,在研究国家退出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的问题,将产生国际法与别的学科的交叉;采用历史分析法是指,各个国家的国际行为实践势必有其历史原因,独特的历史背景造成国家在行使国际条约退出权时的理由、实践等会有所不同,这也是在研究国际条约退出权中必须涉及的问题。一、

24、条约退出权的理论研究(一)条约退出权概念迄今为止,国际条约退出权在传统的国际法教科书中并没有一个准确、确定的概念,仅有一些学者尝试阐述国际条约退出权的释义。如国内学者蔡高强和焦园博认为国际条约退出权是“国家主权对外界的直接表现的进一步拓展,应当属于主权理论中自卫权的一部分” 。学者银红武在其博士论文中表示,国际条约的退出权属于条约的缔约方在条约生效后或者在条约正常运作期间,根据国际条约的内容或者国际法层面的国际习惯而拥有的一类终止其国际义务的资质、资格的一种力量。 学者王玫黎、曾磊认为,“所谓条约退出权,体现的是国家从国际制度框架中退出的一种能力,如果国家不能完全 参与某项制度安排,退出便可成

25、为保护它们利 益的最后手段。” 但这些解释都只是对国际条约退出权的某一方面的阐述和分析,而非对其的定义。众所周知,明确对一个名词的定义是对其研究的基础和升华,明晰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面对一个没有明确定义的名词,经过研究给予其一个定义是经过充分研究后的提炼升华。笔者才疏学浅,尚无能力给予国际条约退出权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通过在后文中对国际条约退出权的正当性来源、性质、条件和限制等的研究,以及结合对案例的分析比较,希望可以更为深刻的理解国际条约退出权的概念,加深对其的认识。(二)条约退出权行使的正当性来源1国家行使条约退出权是基于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有别于其他任何事物最重要的区别和属

26、性,它的存在标识着国家在国内有最高的权力、在国际上有独立自主的权利。任何国家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本国的情况,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国家形式,组织自己的政府,独立自主地决定、处理本国的内部和外部事务,其他国家无权进行任何形式的侵犯或干涉。 在现今国际社会上,我们普遍认为主权国家有权自主对内对外行使主权权利,因此国家有权自主决定行使国际条约退出权。而在一些国际条约中,此种属性也有明确的表现,如1999年生效的渥太华禁雷公约第20条第2款 前半部分就直观的规定了这一点,它赋予了任一主权国家的缔约国退出公约的权利。 显然,任一主权国家行使国际条约退出权在国际法上是具有一定的正当性的,但这并不构成国

27、家滥用条约退出权的理由,其权利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沿用上文提到的渥太华禁雷公约第20条第2款,其后半部分也提到除了其主权属性带来的正当性以外,遵守退出程序也是退出国际条约正当性来源必不可少的部分。从这一公约可以看出,缔约国在行使退出权时应遵守一定的程序规则或者其本国规定的条约退出程序,以显示对条约以及其他缔约国的尊重。因为,根据“条约必守原则”,国家有义务遵守国际条约,如果国家擅自随意决定退出国际条约,不再履行条约义务,将使国际条约的公信力大大降低,也是对遵守条约义务的缔约国的不尊重。2国家行使条约退出权是基于国家利益考虑 尽管国家缔结或加入国际条约之初,必然是同意承担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也享

28、受了国际条约赋予的权利。但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迁、国内领导层的变动、人民意志的转变等原因,出于国家利益至上的考量,国家往往会选择退出已经加入的国际条约,以保证本国利益不受损害。如2016年英国公投决定脱欧的原因就包括保守党上台后,前首相卡梅伦认为欧洲经济疲软,难民大量涌入,欧盟的种种金融改革可能会动摇英国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的“脱欧情绪”都极为高涨。 但是,如果一味的只考虑本国利益,而不顾条约缔约国的利益,造成国际局势动荡未免显得过于“自私”。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一直公开对外宣称并实践“美国优先”理念,他认为美国加入协定后为履行其设定的种种义务给美

29、国传统能源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导致了大量美国工人失业,给美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损害了美国国家的利益,因此他于2017年6月1日决定退出协定。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美国作为现今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发达国家、能源大国,此举可能对国际环境产生长远的恶劣影响。此时,基于“国家利益”行使条约退出权产生是否应该让位于“地球利益”也是国际社会在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3条约退出权与国内法中合同解除权的类比国际条约本质上是国家间缔结的合同性质的契约,它拥有与契约相似的属性和特征,都是基于双边或多边的合意达成的合同性质的文件。因此,合同与条约并不是两个毫无关联的概念,两者存在着共同点与相似点,许多合同法上的

30、概念也适用于条约,其中合同的解除权与条约退出权就存在共通点,例如,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情形也可以适用于退出条约的理由,如条约规定、情势变更、违约等。既然合同当事方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有权解除合同,那么条约缔约方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有权退出合同,这一推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三)条约退出权行使的条件条约法上的单方解除或退出主要指以下几种情形:条约明文规定、条约当事国同意、他方违约、条约履行不能、情事重大变更等。 情势变更作为一种古老的法律概念规定在公约第62条,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描述它“是以一种极其狭窄与严格的形式被编入的” ,其存在只是为了完善公约的完整性,但事实上在国际法实践中较少被运用到,甚至自19

31、世纪中期以来,几乎没有被成功运用过,只是起到了“既是国际秩序工具,又是刹车”的作用 。因此,下文将不再赘述。1.条约明文规定 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17条 退出条款明确规定在向联合国秘书长书面通知退出决定并说明理由后缔约国可退出该条约。巴黎协定第28条第1款 规定缔约国可以通知的方式退出条约,前提是条约已经对缔约国生效至少三年。从上面这两个例子所涉及的条约本身及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国际条约有清晰的退出权条件与规定,而这些条约大多是开放性条约,无论是国家的加入条约还是缔约国退出条约都有明确的授权。在这些国际条约中,对条约的退出条件与程序通常有专门的篇幅加以规定,当然具体会有所不同,比如巴

32、黎协定要求缔约方自缔结条约三年后可退出,但这并不减损缔约方实际拥有的条约退出权,只是在时间上作出了限制。 条约规定专门的退出程序条款不仅可以使条约的内容更加完整,同时也减少了缔约方在想要退出条约时遇到的障碍与困难,明确的退出条件和退出程序可以使缔约方在正式缔结条约前即预知如何行使其退出权,既保障了其知情权,也使其在退出条约时有法可依,减少了缔约国之间的矛盾。但是,严格的退出条件与程序也会成为一国是否加入该条约的考虑因素,可能会延长或者阻碍一国加入该条约的磋商程序。同时,宽松的退出条件与程序也可能增加条约缔约国退出该条约的随意性。2条约当事国同意 根据公约第54条规定 ,首先在条约没有规定的情况

33、下,缔约国得征得其他缔约国一致同意的情况下行使退出权,退出该条约;或条约可以规定经其他全部或一定比例缔约国同意后,该缔约国可行使退出权退出条约,显得更加自由、民主与开放。例如英国脱欧时依据的里斯本条约第50条规定,条约缔约国(即欧盟成员国)有权依据其本国宪法决定是否退出欧盟,但是通知欧盟理事会脱欧并不直接引发脱欧结局,欧盟必须与该拟脱欧国在欧洲理事会的指导下就各脱欧涉及的事项进行磋商并达成脱欧协议,该协议须得到欧洲议会特定多数通过方可由欧洲理事会签署,该特定多数指除拟脱欧国外余下27个欧盟成员国中的72%。 这些条款的规定,既尊重了退出方基于缔约自由原则享有的条约退出权,也充分考虑到了其他缔约

34、国的知情权和表决权。基于条约必守原则,缔约方经加入条约后,有义务遵守条约规定的内容,此时各缔约国往往是由条约连接而成的一个无形的“共同体”或有形的国际组织,一方的退出有可能会影响其他各方的切身利益。因此,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其他缔约方在一定程度上有权基于自身利益决定是否同意拟退出方的退出请求。3他方违约 公约第60条第一款 规定了条约因一方或多方缔约国违约而终止或停止实行的情形,无论是在双边条约还是多年条约中,只有在一方或多方当事国出现重大违约时,其他缔约国才可将该当事国完全或部分排除在条约之外或直接在全体当事国之间废止或停止条约的适用。从该条文的内容来看,以其他缔约方的角度出发,本质上违

35、约方属于“被动退出”该条约,当然也不排除违约国通过“违约行为”表明其退出意愿从而“主动退出”条约。因此,以违约方的角度出发,其可以通过直接违反条约来行使其条约退出权。2020年伊始的“特朗普下令击杀苏莱曼尼”事件后,伊朗当地时间2020年1月5日,伊朗政府依然对外宣布将取消所有伊核协议对伊朗的限制措施,正式退出了该协议。在这个例子中,伊朗是通过“撤回承诺”,即重大违约的方式表示了退出协议。当然,“重大违约”是对本条文适用的最大限制。国际法学者海德和霍尔都认为,只有缔约一方没有“遵守一个重要关系的条款时,即和主要标的或几个重要标的之一有重要关系的条款时,缔约他方才能够正当的废止全约。” 而事实上

36、,公约第60条第3款 中对“重大违约”只规定了两种情形,即废弃本公约不允许废弃的条款和违反为达到条约目的和宗旨必须遵守的条款。曾经在公约制定的过程中,芬兰曾提议增加“或违反行为本身具有等同的严重程度”的第三种情况,但并未被采纳。因此,有些学者就提出,若是违约行为少量或程度较轻不足以阻碍条约目的的达成,但频繁且叠加的违反行为导致条约目的无法形成的情况下,该如何抉择?同时,在瑞士提议下,重大违约也存在例外,即公约第60条第五款 规定的,如果缔约方重大违约体现在违反人道主义条约中的的保护人身的规定,其仍受到条约义务的限制,并不享有退出条约的权利,并将受到条约处罚机制的限制。这一条款规避了当事国虽然违

37、反人道主义条款却不受处罚的结果。4条约履行不能 条约是一种法律,法律即具有滞后性的特征,条约在缔结之时,一定是在缔约国各方可以实现的基础上予以考虑的,但随着条约制定之后,缔约各方并不能保证条约各方承诺之事永久可以实现,所以履行不能即是发生在缔约后,现实导致继续条约的履行成为奢望,变成了无法达成之事,因此参与国在此情况下退出国际条约具有正当性。 根据公约第61条规定 的发生意外不能履行,本条款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不能履行必须是永久性的,如果条约只是暂时性的不能履行,当事国不可援引此条款退出该条约;二是如果条约的不能履行是一方当事国违反条约义务或是违反条约所规定的对其他当事国的义务的后果,该当事国

38、自身不能援引此条款行使条约退出权,否则会损害条约退出权的正当性。条件一所阐述的情况较为容易理解,类似民法上的“履行不能”,例如一个国际条约的标的物是某具有领土争议的岛屿,某日该岛屿突然沉没,滑入马里亚纳海沟,即使该岛屿客观上仍旧存在,在其已不再具有领土属性,那么依据该岛屿签订的国际条约就陷入“履行不能”,缔约方可退出该条约。此时应强调“陷入履行不能”的应该是该国际条约,而不是当事方,如一国因国家破产无力偿还债务而主张不能履行,这不属于本条适用的“履行不能”的情形。(四)条约退出权行使的限制 众所周知权利与义务向来是对等的,权利的行使势必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条约退出权作为一种消极的权利,必然有积

39、极的义务与其对抗,即条约必守原则与条约本身的不可退出属性,这两点势必会在很多情况下阻碍当事国行使条约退出权。当然,行使条约退出权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不利影响因素也会阻碍条约退出权的行使,这点笔者将在后文第三章涉及。1.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条约必守原则规定在公约第26条 ,对于独立自主、在充分表达自己意愿基础上订立的各项有效条约,各缔约国必须按照条约的规定,忠实地履行条约义务。由此看来,条约退出权的行使与条约必守原则在概念上似乎背道而驰,许多学者也正是基于条约必守原则认为缔约国行使条约退出权是不合法的,“条约是为了履行而制定的” ,因此退出条约本身就违反签订或加入条约的初衷,打破了条约创造的理想状态。

40、但是,如果基于此全盘否定条约退出权的合法性也是不可行的,这将构成国际法原则的滥用,将会减损一国作为主权国家的权利,同时也可能会引发巨大的国际矛盾。为了平衡两者的关系,也为了赋予退出国际条约行为的正当性,应当对国际条约退出权的行使添加诸多的限制。我们可以看到,公约第26规定了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从原则上限制了条约退出权的行使。公约第54、57、60、61、62条规定了在何种情形下,当事国可行使条约退出权,其中更是包含了在何种情形下,当事国不可退出条约,例如第60条规定,因一国重大违约他方有权退出,但第五款又规定“不适用于各人道性质之条约内所载关于保护人身之各项规定”,可谓是双重限制,以保证条约退出

41、权的不被滥用。同时,很多条约本身在程序上明确规定了退出条件和程序,在订立条约时就将条约退出情形考虑在内,即要求成员国遵守条约,又给与了成员国在一定条件下退出条约的权利,体现了现代国际社会下条约订立和推出的自由、民主和开放。具体做法有:规定要求其满足一定条件才可退出、提前通知退出且有周密的退出计划、对其条约生效阶段的行为负责等,为维持条约在即使有成员国要求退出或已经退出的情况下仍可以有序且高效的运行。2永久性条约不可退出限制 虽说公约有规定退出条约情形,或很多国际条约会明确规定退出条款,甚至有的条约可以推定可退出情形,但是否存在有条约未规定退出条款且不存在可退出情形呢?事实上,1963年起草公约

42、时,当时的专题报告员沃尔多克曾向国际法委员会提出,如果存在一种永久性条约,该条约未规定退出条款,“按其性质应当推定缔约各国的意思是不许任何缔约国单方解约或退出” 。这也就是说,永久性条约假如本身并不存在废止或停止的可能性,条约内容也无退出条件与程序的规定,那么这种条约就可以严格的限制条约退出权的形式,不再适用公约关于废止或停止条约适用的条款。但是,由于现代自由民主风气的环境以及各国的博弈中,在一个条约订立前的磋商谈判阶段,往往会将退出条款考虑其中。笔者认为若要举例,两国之间的边界条约可以算是这类条约。(五)条约退出权行使的法律效果1.对条约退出方的影响 退出国际条约对条约退出方的影响可以分为两

43、大部分,一是法律层面上的影响,二是现实层面上的影响。首先,单方解除或退出多边条约,在通知解除或退出的一方与该条约其他当事国的关系上,其法律上的后果与条约的终止相同。 也就是说,在国际法上,退出一个国际条约相应地该国也就不再享有该条约赋予的权利和依据该条约所承担的义务。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国际强行法和国际习惯法,一国不因声明退出而不受其约束,其应履行的义务也不应此而停止。 相较于法律层面上的影响,对条约退出方现实层面上的影响往往比较宽泛。因为,对退出方法律层面上的影响通常是退出方本身积极追求的,其涉及的权利义务大多也只集中于退出方本身。而对于现实层面的影响,虽然退出国在行使退出权时可能会预想到

44、,但其实际发展有时不尽在掌握之中。例如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事件一出就招来国际上骂声一片,被批判“美国站在了人类未来的对立面。” 而特朗普政府退出协定的初衷是认为“美国在该协定所作的承诺,给美国工人、企业和纳税人带来了不公平的经济负担” ,但退出协定是否会给美国的工人、企业和纳税人带去较没有加入协定时更大的经济利益还是个未知数。曾代表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政府参与协定谈判的美国前国务院官员安德鲁莱特认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撤出的决定将损害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努力。因此笔者认为,美国作为世界第二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2018年数据),其退出协定的行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将是深远且不可控的。因为,当美国不

45、再受气候框架约束,其未来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孰好孰坏完全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政策和国际社会的舆论影响。最后,基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行使条约退出权对退出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其实,早在美国2017年刚宣布退出协定时,德法英意加日等国就已通过各种方式公开表达了对美国这一行为的“极度失望”和“巨大遗憾”,无疑这对于美国的国际声誉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从国内法法上看,退出国际条约的影响大多体现在对国内法律、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上。首先,有的国家对部分国际法在本国内的适用采取转化成国内法的方式,如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是中国在加入公约后依据公约内容转化

46、而来。这时,如果一国退出已加入的国际条约,那么相应的国内法也要进行修改,也就是说,如果我国要退出公约,那么我国相应的也应该对上述两部法律作出修改,因为彼时我国已不再是公约的缔约国,该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我国不再需要遵守。其次,一国退出经济类的国际条约或重大条约将会对国家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当然这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如上文提到的英国脱欧事件中,根据英国国家统计署,2016年脱欧公投前,英国43%的进口商品来自欧盟、48%出口商品流向欧盟。脱欧意味着英国与欧盟间的关税上涨、商品海关壁垒出现、新型商品额外监管检查出现、金融及非金融服务壁垒出现、贸易紧密程度下降。至2017年7月,英国总体物

47、价上涨了约2.56%,明显高于脱欧前的1.01%。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脱欧对英国经济来说,短期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从长远来看,英国脱欧在经济上是否会出现恶性循环呢?这也不一定,需要依据未来英国的实践来判断。有学者认为,脱欧之后的英国必将会面临一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振荡期, 但也可通过与欧盟谈判签订零关税协议、扩展自身贸易伙伴关系等寻求解困的方法, 从而实现英国与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稳定, 使英国经济稳中提高。 最后,国家行使国际条约退出权退出国际条约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例如国家内部政府的变动、社会阶级的分裂以及引发大量人民群众反对的声音等。依旧拿英国脱欧这个例子看,在英国脱欧的过程中,英国一共经历了三位首相,前两位首相卡梅伦和梅姨的下台都与脱欧脱不了干系。从2016年的公投看,“脱欧派”与“留欧派”的票数差距其实并不是很明显,显然针对是否脱欧,英国国内分成了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在英国脱欧过程中的博弈从未停止,也导致了英国脱欧的艰难和复杂。 2.对条约其他缔约方的影响 对条约其他缔约方的影响可以从法律和其他层面进行分析。从法律层面看,条约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