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483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6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乐山一中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析)新人教版一、(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舸搁浅遒劲劲头长篙蒿草慰藉狼藉 B漫溯塑料熟识款识拉纤纤维落色落枕 C押解解元给予给力漂泊水泊戮没邮戳 D告诫机械淬火荟萃唱和温和刀俎狙击【答案】A3、对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秦之遇将军(遇:遇到)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老交情)B何厌之有(厌:满足)秦王购之金千金(购:购买)秦时与臣游(游:交往)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秦王复击荆轲,被八创(被:

2、遭受)沛公则置 车骑(置:放弃)D失其所与(与:结交)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吾属今为之虏矣(今:今天)【答案】C【解析】第1页共15页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此题涉及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本上,完成此题就容易辨认些。A“遇”意为对待;B“购”意为重金收买,悬赏以求;D“今”意为将要。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B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

3、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C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别病句的能力。B“采用为准”句式杂糅,可选择保留“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和“以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C暗中更换主语,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本来应该是天津,但因“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的介入,使其成为主语,所以是暗换主语;D“强弱取决于提高”两面对一面。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

4、达运用E。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 3 分)李白名满天下的时代是公元8 世纪。这是以开元、天宝盛世为标志的中国政治社会史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以李白、杜甫和王维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所以,李白是处在盛极千古的,既是国家民族的黄金时代,又是诗的黄金时代的交叉点上的。李白的诗歌是我们民族对自己的文明充满自信,同时又视野开阔、意气飞扬的一种表达。李白出生于碎叶,幼时最原始的记忆是在西域少数民族地区。他从六岁到四川定居,二十五岁离开四川,一直在长江中下游漫游到四十岁。所以,李白是以胡地的风气、胡化的气质和长江文明的气象,改造了盛唐的诗坛。李白怎么样改造中原文坛的呢?以把酒

5、问月为例:“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这是别具风采的盛唐人的姿态。诗人借着酒兴,与月对话,对人生和宇宙的秘密进行哲理追问。但月亮是什么时候有的?无从作答。他问的是宇宙起源和生成的深层奥秘。这样的问题大概只有屈原的 天问 中出现过。诗人问月时,半含醉意,半呈天真,人和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生命的浑融。所谓攀月不得,讲的是人和月远离。但月行随人,讲的却又是人和月相近。在这一攀一随的动作中,就包含着非常丰第2页共15页富、生动的生命感。唐朝人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中国诗歌最美好、最透明的一种想像,跟月亮有关系。譬如,比李白大十一岁的张若虚写过一首乐府诗叫春江

6、花月夜,诗人面对宇宙的苍茫空间,发出一种哲学的叩问。但李白的 把酒问月 比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多了一点神话的想像和超越性。李商隐也写过嫦娥,李白比李商隐多了一些博大的、空明的对生命的质疑。所以李白的诗上承张若虚,下启李商隐,富于超越性和很强的主体性,创造了一种酒道和诗道、人道和天道相浑融的境界。李白诗对盛唐气象的表达行他独特的美学方式。这集中体现在三点上:第一是醉态思维;第二是远游姿态;第三是明月情怀。李白以醉态把自己的精神体验调动和提升到摆脱一切世俗牵累的、自由创造的巅峰状态。他一生爱人名山游,以远游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胸怀,把雄奇和明秀的山川作为自己辽阔、博大精神的载体。同时,他又用明月这个

7、意象,引发人和宇宙之间的形而上对话。所以说,李白精神上的关键点是醉态思维、远游姿态和明月情怀。【小题 1】对李白处在“国家民族的黄金时代,又是诗的黄金时代的交叉点上”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对李白的生存时代进行恰当定位,为探究其诗歌风格张本。B指出李白当时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诗歌创作上都处在了最辉煌的顶点。C“国家民族的黄金时代”是指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诗的黄金时代”是指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是作者研究李白诗歌的两个坐标。D这句话告诉我们,研究理解李白的诗歌不能不顾及他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小题 2】对“李白是以胡地的风气、胡化的气质和长江文明的气象,改造了盛唐的诗坛”一句理解准确

8、的一项是()A李白的诗歌更多的是边地少数民族的风气和气质的表现,已经不是正宗的汉民族文化的代表。B李白以胡地风气、气质和长江的文明气象改造盛唐诗坛,体现了他的创造性和叛逆精神。C李白为了改造盛唐诗坛,借用的是胡地的风气、胡化的气质和长江的气象。D李白的诗歌是胡地风气、胡化气质和长江文明共同孕育的结果,他为盛唐诗坛的开阔、雄放、豪壮这种新气象的出现做出了杰出贡献。【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乘着酒兴写作的把酒问月,借与月对话,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奥秘的哲理追问,表现了盛唐人的姿态。B李白把酒问月对宇宙起源和生成的深层奥秘的探问,是来自于屈原的天问的。C唐人对月亮有特殊的感觉

9、,很多诗人都以月亮为意象作诗,但是李白有其独特的风格。第3页共15页D李白诗歌的特点是以醉态调动自己的精神体验,以远游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胸怀,把雄奇和明秀的山川作为自己辽阔、博大精神的载体,用明月意象,引发人和宇宙之间的形而上对话,进行一种摆脱一切世俗牵累的自由创造。【答案】【小题 1】B【小题 2】D【小题 3】B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 3 分)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于)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

10、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第4页共15页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

11、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旁碑。人问曰:“卿能谙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小题 1】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诏除黄门侍郎除:授予官职B太祖辟为丞相掾 辟:征召C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识:认识D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12、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蔡邕见而奇之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B.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C.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太祖辟为丞相掾古人以俭为美德四、(35 分)【小题 3】翻译下列各句(10 分)(1)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4分)(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月非常也。(3 分)【小题 4】第I 卷文言文中,传主王粲被蔡邕称为“有异才”,请简要概括王粲有哪些方面的异才。(4 分)第5页共15页【解析】【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

13、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多为一词多义,如果此题仅按一词多义理解则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还要联系上下文看看是否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此题考查的实词大多是古今异义词,A 项“除”古义授予官职,今义没有这个意思了;B 项“辟”古代取士的一种方法;D 项为多义词,这里作动词。C 项“识”通“志”,意为记。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2、用斜线为下面短文断句。(3 分)第6页共15页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答案】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对两处 1 分)【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断句能力。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语气(词),二看结构,有了这两点,就可以得到多数分数了。看语气,指的是关注语气词,语气词多属句末标志,如本题“焉”“也”;看结构是指文段中大多有相似甚至相同结构的句子,这些结构的句子应该自然断开。如本题考点:翻译:秦穆公同晋国,相处很久,又那么信任,交情也非常深厚,一旦动心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便视晋国如鼻涕唾沫,把它丢弃掉了,这跟郑国有什么关系呢?1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8 分)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注:1、蜀先主庙在夔州

15、(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山上,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2、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五铢钱,至光武帝时,又从马援奏重铸,天下称便。【小题 1】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对比,请概括出本诗中的多层对比,并作简要分析。(4 分)【小题 2】尾联化用了一个三国典故,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这个典故。诗人以此结尾有何作用?(4 分)第7页共15页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 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百舸争流,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五岭逶迤腾细浪,。(七律 长征)、消散了,甚至她的,。(雨巷)、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16、,。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再别康桥)、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士皆瞋目,。(荆轲刺秦王)【答案】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在我的心头荡漾,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风萧萧兮易水寒,又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22 分)小心落叶(有改动)唐元峰第8页共15页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

17、样快就下雪了呢。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绿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我也

18、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力所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的灵透。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他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

19、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扣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无穷绝的枯荣?小心落叶。这充满着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股震颤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的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容。面对落

20、叶,你得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可否?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片木牌:小心落叶。第9页共15页【小题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A第 2 段叙写我们日常匆忙劳碌,以致忽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生活状态,使下文“小心落叶”的提醒具有了现实意义。B第 9 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C结尾部分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直抒胸臆,具体细致地表明了对落叶的喜爱、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期望。D面对落叶,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

21、向上,赋予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E树叶飘落,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与人生暮年相似。作者运用人人熟悉的落叶做类比,把抽象的人生思考表现的形象易懂。【小题 2】在第 5 段中,“无知和错误”指的是什么?(2 分)第 8 段中作者提到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的作用是什么?(3 分)【小题 3】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小心”的含义是什么?(1 分)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请分别说明。(6 分)【小题 4】作者从“落叶”中感悟到了什么?(6 分)【答案】【小题 1】A E【小题 2】(1)不懂岁月无情、不知珍惜青春。(2 分)(2)说明树木是有灵性的,肯定人类从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

22、艺术生命,引出下文对落叶的感悟。(3 分,每点 1 分)【小题 3】(1)“小心”在这里的意思是“关注思考”。(1 分)(2)第一次提到“小心落叶”世界俄国诗人之口引出对落叶的“深思”。(2 分)第二次提到“小心落叶”意在提醒人们对身边的事物投以生命的关注,是对人生的珍视和期望。(2 分)第三次提到“小心落叶”意在收束全文,与题目及前文呼应;并表达出读者真诚的期望。(2 分)【小题 4】作者的感悟:树木有灵;时光易逝(答“要珍惜青春”、“对逝去年华的惋惜”亦可);对生命应从容、超脱与包容。(三点各2 分)第10页共15页【小题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理解本文主旨的重心应

23、该是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赋予树叶以生命,表达了对逝去的年华的悔意,对落叶“投以生命的关注”的时候,感到落叶的超脱、奔放、从容。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六、(6 分)19、项羽和刘邦是鸿门宴中塑造的两个英雄形象,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两个英雄是各有偏爱。请你选择一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陈述你喜欢的理由。理由中必须包含人物的性格特点。字数不少于 50 字。(3 分)【答案】参考示例刘邦得到即将遭到项王攻击的时候能够审时度势,屈尊对待项伯,并亲往鸿门谢罪,得到项羽宽容,在充满杀机的宴会上相机行事,金蝉脱壳,保全自己。项羽攻伐能力卓越的霸王,敢爱敢

24、恨,气度宽宏,面对送上门来的刘邦,正义凛然,不做小人暗杀他,敢于放虎归山,敢于留到今后光明正大的在战场上除掉他。第11页共15页答案要点中课文内容 1 分,人物性格 1 分,语言组织 1 分。20、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语。(3 分)引起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病菌的变异速度比育种速度快。为了寻找新的抗源,李振声院士搜集鉴定了 800 多种牧草,发现野生的长穗偃麦草等对条锈病有很强的抗性。他大胆提出了通过远缘杂交,将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持久性抗病小麦品种的投想。1964 年,小麦成熟前连续 40 天阴雨,到 6 月 14 日天气突然暴晴,一天的工夫,几乎所有的小麦

25、都青干了,只有小偃6 号的祖父(小偃556)仍保持着金黄颜色,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材料!李振声带领课题组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又经过两次杂交,育成了一个具有相对持久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 号。因其耐强光和干热风的特性,小偃 6 号作为陕西省小麦骨干品种长达16 年以上,至今仍然有 50 多万亩的种植面积!1985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小偃 6 号作为小麦育种的骨干体系,衍生出了50 多个小麦品种。这些品种累计推广 3 亿亩以上,增产小麦超过150 亿斤。关键词:、【答案】远缘杂交 小偃 6 号(或小麦新品种)增产(一词 1 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高

26、一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较差,不少学生不懂得关键词的含意。关键词就是表达文段核心意思的词语而不是短语,同时答案中关键词之间要有一定关联,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本题答案中“远缘杂交”是专用名词,不是短语。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七、作文(60 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州有一只蜗牛,计划干一番事业。想向东去攀越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3000 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和汉水,计算一下也需要3000 多年的时间。想想自己的寿命,不过在旦暮之间,于是它不胜悲哀,最终枯死在蓬蒿杆上。树林中的小动物知道了,聚集在一起议论这件事。蚂蚁说:“呵呵,自不量力的小蜗牛,

27、自作自受。”蜜蜂说:“脚踏实地最重要,不能好高骛远。”云雀悠然神往:“到泰山去,不错的注意,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看来,梦想真是个好第12页共15页东西。”狐狸想:“这只小蜗牛,如果不自怨自艾,果真向东爬去,现在会是什么情景呢?”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答案】参考作文不要停下追梦的脚步为梦而生,为梦而死,有梦人生不觉寒。小蜗牛,不要叹息,不要停下追梦的脚步。因为,前方,将是曙光一片。或许,有一天你会搭乘杜甫的马车,来到泰山之巅,和他一起吟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应该关注文题中“展开联想”4 个

28、字。联想什么?当然是与自己的生活以及社会相对接。其次要注意到题中“自定角度”,这暗示本题有多种入题角度,有广阔的写作空间。其实,小动物的对话揭示了写作的多元视角。最后必须扣住文题材料,从材料中选择立意角度,而不能信马由缰、漫无边际。材料的主角是蜗牛,谈及的主要是蜗牛与梦想、第13页共15页梦想与现实、梦想与行动等的关系。其实文题中蚂蚁、蜜蜂、云雀等的话,为确定作文的立意给出了思路。因此可以确定如下立意:梦想要靠行动去实现,凡事要量力而行(认清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怎样面对困难等。写作角度:批评蜗牛说梦想我愿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生。我希望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理想如饥似渴的追求。纪伯伦构思2.一个人可以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有梦想,就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奥普拉3.人生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米兰昆德拉写作角度:量力而行说定位理想与妄想不同,因为妄想超越了人生的范围;理想与幻想不同,因为幻想是无可遵循的途径;理想与野心不同,因为野心常出于自私和占有。梭罗构思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登泰山、涉汉水,蜗牛终其一生恐怕也难以实现。当梦想变成空想时,不妨量力而行,适当降低梦想的高度,力争跳一跳,摘到桃子。写作角度:自尊自强说性格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到达。雨果构思第14页共15页第15页共1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