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电子版本.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5239269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电子版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电子版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电子版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电子版本.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颐和园教学设计读课文写作文创新整合点:根据新课标:语文教学应强调语文实践能力,提出在语言的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并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教材分析:本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

2、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对这样的文章感到陌生又感兴趣。但作为十来岁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教有局限性,因此在教学时,重点是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迁移运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骨架。学会按照游览顺序抓住

3、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2、学习长廊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3、学会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并延伸到作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习作相结合,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激趣释题,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展开想象。2、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文路。3、分层精读,质疑探索、组织讨论、总结归纳、边议边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境及准备:颐和园风光图片、课件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会长廊的写作方法迁移到写美丽的微山湖,让学生学课文写

4、作文。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节课昨天我们已经讲完了。同学们,今天我们换另外一种方式上课,你们害不害怕?板书:读课文,学作文。(二)整体感知课文骨架1、昨天我们已经把文章的骨架画了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2、出示课件: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3、学生齐读这段话,师介绍什么是游记并板书:一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4、逐层介绍课文的骨架。(三)学习“长廊”的写作方法1、出示描写长廊的段落,请大家读一读,思考一下:(长廊)(

5、出示句子:那是一条的长廊。)读吧。(过渡:谁来告诉大家?)(板书:长美)学生体会“长”师:(长)从那些句子体会到的?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文中的数字,你们知道700多米有多长吗?知道教室有多长吗?老师告诉你,教室有10米长,700多米就相当于我们70间教室一字排开,什么感觉?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师:是呀,数字就告诉我们它到底有多长。谁还想读。(2人)学生体会美师:这还是一条美丽的长廊,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点读)(出示句子:画)2、如果说刚才作者用数字让你感受到长廊的长的话,你读读这句话,又有那些词跳出来,让你感受到它的美呢?五彩(各种颜色的画多美呀!“几千幅”这么多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

6、。谁想读出来?)想不想看?(出示图片)还想看吗?(生:想)那就通过读把你心中的向往和喜爱表达出来。(1人)师:这条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艺术长廊,就让我们带着由衷的自豪一起来读。如果说廊内的画让我们驻足痴望,那么,廊外的花香更令我们陶醉。谁想读?3、就这样走完了长廊,还真是恋恋不舍,你发现作者是怎样看长廊的?(出示句子)你真会发现,以后我们游览的时候,也可以这样来看景点(引读:整体看看廊内看廊外)4、让学生分层次朗读。并板书:二学段落表达,层次分明。5、小组讨论作者的语言特点并板书:三学语言运用,动静结合。(四)学以致用,迁移长廊的写作方法1、出示课件:按顺序出示荷花的图片。2、让学生谈感受,

7、美丽的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出示课件让学生填空(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五)课后拓展(三选一)1、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点.2、观察一处家乡的景物,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下来。3、回家用游览的顺序把颐和园介绍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反思】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写作方法。在上本节课时,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去展开教学。、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转变了学习

8、方式,教学的过程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孩子们体会到了长廊的美后,便引导他们进行各具特色的朗读,表达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但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所读出美的感受是不同的。3、注重落实课文的迁移运用。在长廊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写作方法,语言运用特点。总之,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在语言世界里主动探究、发现,并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创造机会,使学生的生命之河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不足之处】本课教学中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学生在本节课说的多,写得少。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后进生),让全体学生都会说,最后书写的时间明显不足,这个目标完成的不够好。一个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主要还是我在写作方法的引导上耗费时间较多。我想学生只要会说了,自然而然就会写了。语文教学听说读写都很重要。这一点是我以后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