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教学文稿.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5228772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教学文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教学文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教学文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教学文稿.doc(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的多少,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所得税是节税筹划的重点。一、免于计入收入总额的节税1利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减轻税负。(1)折旧年限的确定: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的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的会计利润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的延期缴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例15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价的4估算

2、,估计适用年限为8年,按直接法计提折旧额如下:500000(14)8=60000(元)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则折旧额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现值如下:60000335335=105633(元)如果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年折旧额如下:500000(14)6=80000(元)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80000334355=114972(元)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例16上述企业享受国家“免二减三”的优惠政策,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获利年度购入,而折旧年限为8年或6

3、年,那么,哪一个折旧方案更有利于企业的节税?8年和6年折旧年限的节税情况见表722。表722不同折旧年限的节税情况单位:元折旧年限年提取折旧折旧各年节税额节税总和第1、2年第3、4、5年第6年第7年8年60000090001800018000810006年8000001200024000060000由表722可知,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按8年提取折旧,节税额折现如下:9000(3.7911.736)18000(5.3353.791)=46287(元)按6年提取折旧,节税额折现如下:12000(3.7911.736)240000.546=38196(元)(2)折旧方法的确定:企

4、业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所计算出来的折旧额在量上也不一样,分摊到各期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也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到各期的成本和利润,也为企业的节税筹划提供了可能。例17某企业固定资产原值80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使用年限5年,该企业年利润(含折旧)和年产量如表723所示,该企业适用33的比例税率。表723企业年利润(含折旧)和年产量年限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元)产量(件)第一年40000400第二年50000500第三年48000480第四年40000400第五年30000300合计2080002080下面,分别运用直线法、产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应纳所得税额,见表724。表724

5、各种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单位:元年限直线法产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第一年8052.008250.002640.004620.00第二年11352.0010312.510164.009636.00第三年10692.009900.0012038.4010692.00第四年8052.008250.0010678.809768.00第五年4752.006187.507378.808184.00合计42900.0042900.0042900.0042900.00由表723可以看出,虽然用四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累计应税所得额在量上是相等的,均为42900元,但是,第一年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

6、旧时应纳税额最小,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产量计算法折旧时应纳税额最多。总的来说,运用加速折旧法计算折旧,开始的年份可以少纳税,把较多的税收延迟到以后的年份缴纳,相当于从政府处取得无息贷款。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货币时间价值考虑进来,将各年的应纳税额都折算成现值,并累计起来,假定银行利率为10,其结果如下: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现值为3650360元;运用产量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现值为3623150元;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现值为34892.10元;运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的现值为35145元。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

7、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在课税比例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二战后,一些西方国家为了鼓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就在所得税法中规定允许企业适用加速折旧法就是基于这个原因。但是,在累进税率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的节税效果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需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税率累进的急剧程度以及银行利率的大小等,进一步做出具体的测算、分析。2利用资产评估增值节税。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以后,可以增加折旧的提取额,减少当期利润,相应减少应缴纳的所得税。若企业亏损,因当年亏损可以利用以后5年的税前利润弥补,因而对以后年度的所得税会产生更大

8、的影响。例18某房产评估后增值50,按历年提取折旧,年折旧率为666,每年增加的房产税收入占方案原值的比例如下:50701.2=042每年减少的所得税收入占房产原值的比例如下:5066633=110即每年增加的税收收入为原值的0.42,每年减少的税收收入为房产原值的110,此外,机器设备的评估增值只抵税而不增加税收。3选择不同的坏账损失处理办法实现税收滞后。例19A公司1996年月销售产品15000件,单价80元,货款未收到,若采用直接冲消法处理,结果如下:1996年发生应收账款时:借:应收账款1200000元贷:销售收入1200000元1997年核准为无法收回的坏账:借:管理费用120000

9、0元贷:应收账款1200000元A公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比例法,提取坏账比例为03,采用备抵法处理,结果如下:1996年发生应收账款时: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3600元贷:坏账准备3600元1997年确定为坏账时:借:坏账准备1200000元贷:应收账款1200000元由此可见,用备抵法将应纳税款滞后,等于享受到国家的一笔无息贷款,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计算如下:360033=1188(元)120000033=396000(元)(12000036000)33=394812(元)396000394812=1188(元)仅这一笔业务,备抵法就使企业无偿使用国家税款1188元。4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

10、纳税筹划。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存货期末存货某企业1996年购销货情况见表725。表725某企业1996年购货情况表购货销货日期数量/件单价/元日期数量/件单价/元1.1100202.180403.1402512.23100609.1503012.204035(1)根据表725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见表726。表726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日期购货销货成本存货数量/件单价/元金额/元数量/件单价/元金额/元数量/件单价/元金额/元1.11002020002.18020160020204003.1402510002040202540010009.150301500204050

11、2025304001000150012.2040351400204020254001000504030351500140012.2320404020253040010001200104030353001400上述计算结果,产生收入、成本、毛利及存货资料如下:销售收入=804010060=9200(元)销货成本=160040010001200=4200(元)销货毛利=92004200=5000(元)期末存货=3001400=1700(元)(2)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结果见表727。表727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日期购货销货成本存货数量/件单价/元金额/元数量/件单价/元

12、金额/元数量/件单价/元金额/元1.11002020002.1802016003.1402510002040202540010009.1503015002040502025304001000150012.2040351400204020254001000504030351500140012.234050103530251400150025020302025400750上述计算结果,产生成本、收入、毛利及存货资料如下:销售收入=804010060=9200(元)销货成本=160014001500250=4750(元)销货毛利=92004750=4450(元)期末存货=400750=1150(元)

13、(3)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见表728。表728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日期购货销货成本存货数量/件单价/元金额/元数量/件单价/元金额/元数量/件单价/元金额/元1.11002020002.1802016003.1402510009.15030150012.204035140012.23100合计130390018025.6546715025.561283上述计算结果,产生收入、成本毛利及存货资料如下:销货收入=804010060=9200(元)销货成本=180件2565元件=4617(元)销货毛利=92004617=4583(元)期末存货=50件2526元件=12839

14、(元)根据上面的资料,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见表729。表729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日期购货销货成本存货数量/件单价/元金额/元数量/件单价/元金额/元数量/件单价/元金额/元1.11002020002.1802016003.1402510006023.3314009.15030150011026.36290012.204035140015028.67430012.2310028.6728675028.671433上述计算结果,产生收入、成本、毛利及存货资料如下销货收入=804010060=9200(元)销货成本=16002867=4467(元)销货毛利=9200446

15、7=4733(元)期末存货=50件2867元件=1433(元)对于上述几种方法,当物价呈上升趋势时,宜采用后进先出法,因为采用此法,期末存货最低,销货成本最高,并可将净利递延至次年,从而起到延缓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效果。上例中,企业购进货物单价呈上升趋势,经比较,采用后进先出法最有利,见表730。表730各种方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单位:元存货计价方法期末存货销货收入销货成本销货毛利应纳税所得额有利顺序先进先出法17009200420050008504后进先出法1150920047504450756.51加权平均法1283920046174583779.112移动平均法1433920044674

16、733804.613当物价呈下降趋势时,则采用先进先出法较有利。因为采用此法,期末存货最接近成本(即较低价计算),而销货成本则较高,同样可以将净利递延至次年。进而达到减缓企业所得税的目的。二、扩大免税所得额的纳税筹划1股票投资中的纳税筹划。例如,A公司1996年1月1日购买B公司股票500000元,取得该公司表决权股份的30,这一年B公司报告净收益为160000元,B公司所在地区的所得税税率为15。A公司若采用成本法核算股票长期投资,则会计分录如下:(1)长期投资入账借:长期投资500000贷:银行存款500000(2)B公司将A公司应得股利48000元于1996年底分给A公司借:银行存款48

17、000贷:投资收益48000(3)B公司将A公司应得股利48000元保留在B公司内,即A公司于1996年末求实际收到应得股利,则A公司不做任何账务处理。A公司若采用权益法核算股票长期投资,则会计分录如下:(1)长期投资入账借:长期投资500000贷:银行存款500000(2)B公司1996年底实现净收益160000元,A公司应得胜利48000元,则相应调整长期投资账户:借:长期投资48000贷:投资受益48000(3)A公司收到股利48000元借:银行存款48000贷:长期投资48000由此可见,采用成本法的企业可以将应由被投资企业支付的投资受益长期滞留在被投资企业账上作为资本公积,也可以挪作

18、他用,以长期规避这部分投资受益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A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其股票长期投资,如果其应得胜利在1996年底未分回,而是留在B公司做追加投资或挪作他用,那么A公司已实现的投资收益在其账面上就反映不出来,从而避免了这部分企业所得税。但A公司若采用权益法核算其股票长期投资,则无论其应得股利是否分回,其“投资收益”账面都会反映这部分应得股利,即使A公司继续将48000元股利转作对B企业的投资或挪作他用,均无法避免其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2亏损弥补的纳税筹划案例。(1)我国税法允许企业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本年度亏损,充分照顾了企业的利益。例如,M公司年度所得额的资料(表731)。表731M公司年度

19、所得额年度年度所得额/万元19940199501996-13199781998-9假设企业1999年度收益额为25万元,减去前5年亏损额为14万元,抵扣后的收益额如下:251389=11(万元)应纳税所得额如下:1118=1.98(万元)(2)本年度收益额小于前5年亏损时,所剩余额于次年度留抵扣除。例如,M公司年度所得的资料(表732)。表732M公司年度核定所得额年度核定所得额/万元19940199501996-151997-61998-20假设公司1999年全年所得额为12万元,前5年亏损额为41万元。抵扣后的收益额如下:1215620=29(万元)3降低盈利年度应纳所得额的纳税筹划。如果

20、企业对积压的库存产品进行销价处理,可以使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进而降低应纳所得税(当期应纳的增值税也可以下降)。关联企业可以通过转移定价或利润的方法降低总体税负。例如,A、B两企业是某集团公司两个独立核算的纳税单位。1996年111月份,A企业亏损100万元,B企业盈利200万元。如果A企业有积压商品,账面进价100万元(不含增值税),B企业有畅销商品,账面进价200万元,市场售价400万元。假设A、B两企业1996年度准予扣除的费用均为25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33。12月份,A、B两企业将各自的积压和畅销商品按账面进价进行结转并于当月销售。畅销商品按正常市价销售,积压商品按

21、成本价的60销售。设A、B两企业11月份已纳增值税分别为V1、V2。若两企业产品不进行结转,当年纳税情况如下:A企业1996年应纳增值税=V1100601710017=(V168)万元B企业1996年应纳增值税=V24001720017=(V234)万元两企业应纳增值税合计=V168V234=(V1V2272)万元A企业1996年度无利润,应纳所得税为0。B企业1996年度应纳所得税=(20040020025)33=12375(万元)集团应纳税=V168V234012375=V1V215095(万元)两企业进行产品结转,当年纳税情况如下:A企业1996年应纳增值税=V14001720017=(

22、V134)万元B企业1996年应纳增值税=V2100601710017=(V268)万元两企业应纳增值税合计=V134V268=(V1V2272)万元A企业1996年度应纳所得税=(10040020025)33=2475(万元)B企业1996年度应纳所得税=(2001004025)33=4455(万元)集团应纳税=V134V26824754455=V1V2965(万元)(V1V215095)(V1V2965)=5445(万元)前后比较结果显示,集团1996年税收负担降低了5445万元。尽管这部分少纳的税款会在以后年度得到补偿,但延缓纳税意味着企业实际负担的降低。税法规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

23、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暂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含1万元)以下至3万元的企业,暂按27的税率征收;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上的,则按33的税率征收。据此,对于年应纳所得税额在3万元或1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必要进行纳税筹划。如果企业增加的应税所得不足以弥补因税率提高而多缴纳的税款时,企业应设法降低应纳税所得,如采用取消合同,降低销售等来降低适用税率,以达到减轻税负、增加企业现金流量的目的。那么,企业应增加多少所得额才能弥补适用税率提高所带来的负影响呢?假设企业增加年应税所得x1、x2万元,则:x1=(3x1)27318解得x1=037x13=337(万元)x2

24、=(10x2)331027解得x2=0896x210=10896(万元)设应纳税额为x,则当3万元x337万元或10万元x10896万元时,企业有必要降低当期应纳所得税额,使其低于3万元或10万元,以达到降低税率,减轻税负的目的。4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节税筹划预缴是为了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入库的一种手段,但企业的收入及费用列支要到一会计年度结束后才能完整地计算出来,平时在预缴中不管是按照上年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预缴,还是按纳税期的实际数预缴,都存在不能准确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问题。企业由于受任务或季节因素的影响,会在某一段时间多列支一些费用,在另外一段时期少列支一些费用,但总体不突破税法规定的扣除标准,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企业在预缴中少缴的税款不作为偷税处理。例如,某企业应纳所得税适用税率33,1月份生产任务相对集中,产品正值销售旺季,于是,给职工多发奖金5000元,业务招待费2000元,则该企业1月份应纳税所得额减少7000元,少预缴企业所得税=700033=2310(元)。这少预缴的所得税2310元,将在以后的月份或年终汇算清缴,纳税义务的滞后,使企业获得这笔税款的时间价值,相当于享受国家的无息贷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