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肉鸡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

上传人:X** 文档编号:5224673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肉鸡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肉鸡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肉鸡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肉鸡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肉鸡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1. 肉鸡养殖行业短期已处周期底部,产业链将迎来反转引种量决定供给从而导致行业周期轮动,白羽鸡祖代鸡引种量决定 6 个月(27 周) 后父母代鸡苗供给量、并影响 14 个月(60 周)后商品代肉鸡供给量。白羽鸡从“祖代鸡 父母代商品代”的扩繁特性导致价格呈现 2-3 年一轮的周期性波动。我国祖代鸡引种量变动较大,2008-2013 年行业高景气度带动引种量从 79 万套增加 至 151 万套;2014 年 1 月国内成立白羽肉鸡联盟,加强祖代种鸡引种管理,引种量跌至 117 万套;2015 年美国和法国相继爆发禽流感导致国内对其实施引种禁令,引种量一

2、路下 降 70 万套;2017、2018 年波兰、西班牙等地连续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国内引种禁令再 度升级,祖代鸡引种量在 69-75 万套之间徘徊;2019 年 3 月起,农业农村部联合海关总 署解除法国禽流感疫情禁令,祖代鸡引种量快速恢复,非瘟疫情下,超高猪价带来禽肉替 代需求增长,2019 年底祖代鸡引种量猛增至 120 万套,2021 年引种 117 万套,同比略有 增长。产业链持续低迷,产能开始去化。2021 年商品代肉鸡养殖、父母代种鸡养殖、孵化 场都经历了由盈转亏的阶段,产业链下游独立屠宰环节则一直延续亏损状态。8 月以来白 羽鸡产业利润持续分化,其中商品鸡养殖扭亏为盈,屠宰环节

3、转入亏损,种鸡环节小幅盈 利。9 月受毛鸡价格高位回落影响,叠加 8 月鸡苗成本和饲料成本持续走高,白羽鸡养殖 再次转入亏损。2021 年上半年常规在产祖代鸡存栏震荡下跌,3 季度逐渐增加,8 月常规 在产祖代鸡存栏涨至 81 万套,环比增加 3.45%,同比下降 19.74%。2021 年上半年一体化企业父母代鸡苗需求增强,提升父母代鸡苗价格,突破 80 元/套,后随下游行情转弱下半 年父母代鸡苗价格高位持续回落,父母代鸡苗补栏回归理性。综上所述,我们判断 2022 年下半年白羽鸡价格有望景气复苏。当前因祖代场步入亏 损,在产祖代存栏开始趋势性去化,今年前 3 个月引种量开始下降,而目前海外

4、禽流感盛 行,主要引种国相继封关,预计祖代更新将受到制约。父母代销量在今年 2 月份开始大幅 下滑,预示着下半年在产父母代存栏也下降。需求端受新冠肺炎疫情压制减弱,叠加猪价 上行带动,我们判断白羽肉鸡价格下半年有反转机会。2. 肉鸡养殖行业长期:国内鸡肉消费仍有增长空间国内人均鸡肉消费量还较低,目前仍以猪肉消费为主。国内肉食消费长期呈现猪肉 “一家独大”的局面,近 10 年猪肉消费占比逐步减少,尤其是近三年受非洲猪瘟影响, 禽肉的替代性消费需求大幅增长,禽肉消费占比得到较快提升。2010-2020 年期间,国内 居民猪肉消费占比从 63.93%下降至 51.17%,禽肉消费占比从 23.47%

5、上升至 31.96%,禽 肉人均消费量从 10.77kg 增长至 14.19kg。即便如此,目前国内人均禽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的比例仍不足发达国家的 1/3,人均禽肉消费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猪肉仍是最主要的 肉类消费品。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国内白羽鸡消费量还有较大增量空间,核心逻辑在于:(1)白 羽鸡极低的料肉比、较为稳定的生长周期更符合现代社会工业化饲养需求;(2)人均 GDP 水平提高进而引致消费升级趋势是全球性的普遍规律,当下国内人均 GDP 水平已到达美 国与日本鸡肉消费释放时期的同等水平,而人均鸡肉消费量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未来伴 随经济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禽肉能够快速补充市场

6、肉类供给缺口,非瘟背景下, 国内肉类消费市场有望加速形成双极化格局;(4)快餐和外卖业迅速发展为鸡肉消费解锁 新场景。(1)肉中精英,白羽鸡肉当选肉类性价比之王白羽鸡对供需双方来讲都极具性价比。从消费端来看,鸡肉营养价值更高,相较于猪 肉,鸡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一高三低”的营养优势,是最具 经济优势的动物蛋白来源和我国人民传统的肉食品和营养副食品。从供给端来看,与黄羽 鸡、猪肉、牛肉相比,白羽鸡的料肉比极低、饲料转化率高、生长周期短且稳定,符合现 代社会工业化养殖需求和国家低碳战略发展需要,而以活禽交易为主、生长周期不一致的 黄羽肉鸡难以形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势必会被白羽

7、鸡抢占市场规模。(2)非瘟背景下,国内肉类消费市场有望加速形成双极化格局禽肉能够快速补充市场肉类供给缺口。回溯历史上猪肉产量和禽肉产量变化趋势,发 现几乎每一次猪肉产量不足时都是靠鸡肉产量增加来弥补。非瘟背景下,猪肉产量急剧下降,国内肉类供应紧缺,牛羊肉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快速增产,禽肉受益于生长周期短能够 迅速补足供给缺口,肉禽产业因此获得较大增产空间。国内居民肉类消费结构有望重塑。非洲猪瘟加速改变国内居民蛋白消费结构,2018 年之前,猪肉消费占比达到 62.5%以上,肉类消费单极化结构明显。2019、2020 年居民消费习惯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消费占比一度降至 50%附近,2021 年以来伴

8、随猪价的持续 回落,禽肉替代猪肉的性价比有所降低,猪肉消费量逐渐回升。但居民的消费习惯一旦形 成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因此我们认为未来 3-5 年,国内居民猪肉消费占比将逐步回 升,但难以回到非瘟前的消费水平,预计国内 2025 年居民猪肉消费占比能够达到 55%的 水平,此时国内肉类消费市场将形成以猪、禽为主的双极化格局。3. 鸡肉消费场景及消费形式率先走向下游根据美团研究院联合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9-2020 中国小吃产业发展报告可知, 在小吃品类的 TOP 榜单中,国外品牌主要以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为代表,国内小吃上 榜 TOP10 的则包括正新鸡排、华莱士、德克士、汉堡王、叫了个鸡

9、、紫燕百味鸡等,而 这些快餐品牌的食材都是白羽鸡肉。较快的生活节奏下,00 后、90 后的消费诉求越来越个性化、时效化,消费场景从家庭向快餐小吃店转移是时代趋势,未来伴随国内外快餐品 牌的快速规模复制和推广,将带动白羽鸡肉需求量持续扩大。国内快餐业和外卖业迅速发展带动白羽鸡消费增长。白羽鸡以销售鸡腿、鸡胸肉、鸡 翅等分割品为主,适合于煎炸烤等加工方式,是炸鸡、汉堡等快餐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麦 当劳、肯德基等知名快餐品牌的成功为中国快餐业经营者提供了经验,企业通过标准化和 严格的食品安全管控能够实现迅速扩张,近几年吉野家、正新鸡排、华莱士、德克士等一 系列中式快餐相继崛起,并乘着互联网和外卖业务的

10、春风快速向三、四线城市渗透,抢抓 大众消费风口,激发中小城市的鸡肉消费潜力。4. 预制菜市场空间广阔,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预制菜相较于传统烹饪更加方便高效。预制菜是指以农、畜、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 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预 制菜省去了繁琐的洗、切、调味等步骤,消费者只需要简单加工即可制成热菜或直接开封 食用,具备明显的方便快捷、品控稳定等特点。预制菜兴起:B 端厨房工业化诉求,C 端家庭烹饪便利性需求。选择中央厨房和预制 菜是连锁餐饮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根据美团餐饮企业发布的中国餐饮大数据显 示,在 2018-2020 年期间,中国餐

11、饮连锁门店占整个餐饮大盘门店数的比例逐年提升,中 国餐饮连锁化率从 2018 年的 12.8%提升到 2020 年底的 15%;在门店规模等级中,万店 以上规模的餐饮连锁门店总数占比从 2018 年的 0.7%增长至 2020 年的 1.4%,三年时间实 现了翻倍增长,连锁餐饮正走向“万店时代”。随着国内连锁餐饮企业不断扩张,商铺租 金、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中央厨房优化后端供应 链成为连锁餐饮企业共同的选择。一方面依靠中央厨房提供标准化食材,缩减餐饮店的人 工成本与后厨面积,另一方面通过预制菜的形式可以大幅缩短上菜时间和加工成本,提升 经营效率,同时标准化食材

12、与预制菜为餐饮企业提供稳定的质量,利于和消费者建立信任 关系,提升口碑。预制菜越来越受到家庭消费者的欢迎。年轻一代已经成为国内饮食消费主力,但是 随着生活节奏逐渐加快,80 后、90 后忙于工作已经很少在家做饭,此外越来越多的女性 从家庭走向职场,家庭烹饪时间整体明显缩短;另外一方面,考虑到在外就餐和点外卖带 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以及部分已婚家庭的切实需要,家庭烹饪又成为部分消费者不得已的 选择。因此,如何让消费者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烹饪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突破口,预制菜 基于方便快捷的优点,帮助消费者在提升烹饪效率的同时享受家庭烹饪的乐趣和美味,因 此备受年轻一代的青睐。国内预制菜行业步入快车道,

13、有望创造万亿市场空间。从需求端看,受益于 B 端连 锁餐饮企业和 C 端消费者的双重需求推动,国内预制菜行业正加速扩容,2020 年新冠疫 情背景下催生的“宅经济”更是间接推动了预制菜在国内市场的扩大,截至 2020 年底, 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已经高达 12367 家。从供给端来看,国内冷链物流的快速 发展为预制菜延长保存时间、扩大配送范围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大数据的发展帮助预制 菜实现精准营销,提高经营效率,叠加新零售、电子商务、明星带货等多种销售渠道提高 消费者购物便利性,共同推动预制菜行业加速发展。目前国内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为 3000 亿元左右,占食材总体的比重还不足 10%,

14、而在与中国饮食结构相似的日本市场,预制菜品占总体食材成本的比例却高达 60%以上,若未来国内预制菜在食材中的渗透率能够突 破 50%,长期来看,国内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万亿以上市场规模。2B 端餐饮企业是预制菜最主要的销售渠道,C 端销售渠道正在培育。预制菜的消费 者主要分为 ToB 和 ToC 两类,目前国内预制菜企业 ToB 和 ToC 的市场份额比例约为 8:2, 一方面是因为预制菜并不是终端消费者的痛点,需求并不强烈,另一方面是因为 ToC 服 务面对的用户需求更加多元、位置更为分散,且单笔订单金额小、购买频次高,这对产品 研发、上新周期、分销渠道、包装设计、冷链仓储、客户服务等环节也有

15、新要求,需要企 业投入大量时间和财力打造。相反,ToB 服务能够真正帮助餐饮企业优化供应链,有效缓 解原材料、人力、店铺租金等成本上涨的压力,提高餐厅经营效率,因此 B 端餐饮企业 对预制菜的需求更加旺盛。同时,随着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到家服务等线上线下新渠道 的崛起,也为预制菜行业的 ToC 销售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通过产品的不断迭代开发, 加之新媒体平台的高效精准推荐,国内预制菜 C 端销售渠道也在加速培育。B 端成品化预制菜渗透率仍较低,C 端方兴未艾。下游 B 端餐饮客户基本 90%采购 净肉净菜,但还只是预制菜最初级产品。半成品形式的(如宫保鸡丁中的鸡丁等)食材供 应渗透也达到 50

16、%左右,但成品菜目前渗透率还很低,不足 5%,使得购入食材后仍需配 料及再次配比材料。从 B 端类型类看,连锁快餐和小吃类等个性化较低的类型渗透率也 较高,但中餐馆等还存在各方博弈。C 端预制菜的教育成本更高,需要大量营销的投入,一是目前预制菜在 C 端消费者概念普及时间短,对预制菜的口味、品质存在质疑,因此 还需要时日来培养消费者习惯。5. 调理肉制品是预制菜大品类,养殖企业具备先天优势调理肉制品超千亿,养殖企业均在布局。调理类肉制品是指经过滚揉、搅拌、调味和 预加热等形成的非即食类肉制品,常见的产品包括骨肉相连、鸡柳、奥尔良鸡翅等,根据 调研数据显示,全国调理肉制品产值已突破千亿规模。相比于其他预制菜品类,调理肉制 品通过煎炸等方式即可,消费者操作性强,更易走向终端。在成本端,养殖企业天然具备 原材料成本优势,未来养殖企业是该板块主要玩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