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财政部2011会计准则详细解释xuekuaijicom教程文件.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5222323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036 大小: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财政部2011会计准则详细解释xuekuaijicom教程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36页
复件财政部2011会计准则详细解释xuekuaijicom教程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件财政部2011会计准则详细解释xuekuaijicom教程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财政部2011会计准则详细解释xuekuaijicom教程文件.doc(10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复件财政部2011会计准则详细解释xuekuaijicom-表1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体项目比较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CASl存货IAS2存货CAS2长期股权投资IAS27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28联营中的投资IAS31合营中的权益CAS3投资性房地产IAS40投资性房地产CAS4固定资产IAS16不动产、厂房及设备IFRS5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CAS5生物资产IAS41农业CAS6无形资产IAS38无形资产CAS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LAS16不动产、厂房及设备I

2、AS38无形资产IAS40投资性房地产CAS8资产减值IAS36资产减值CAS9职工薪酬IAS19雇员福利CASlO企业年金IAS26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CAS11股份支付IFRS2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CASl2债务重组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13或有事项IAS37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CASl4收入IASl8收入CASl5建造合同IASll建造合同CAS16政府补助IAS20政府补助的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CASl7借款费用IAS23借款费用CASl8所得税IAS12所得税CAS19外币折算IAS21汇率变动的影响IAS29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CAS20企业合并1FRS

3、3企业合并CAS21租赁IAS17租赁CAS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3金融资产转移CAS24套期保值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5原保险合同CAS26再保险合同IFRS4保险合同CAS27石油天然气开采IFRS6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价CAS2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IAS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CAS2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IAS1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CAS30财务报表列报IASl财务报表的列报IFRS5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CAS31现金流量表IAS7现金流量表CAS32中期财务报告IAS34中期财务报告CAS33合并财务报表IAS27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

4、务报表CAS34每股收益IAS33每股收益CAS35分部报告IFRS8分部报告CAS36关联方披露IAS24关联方披露CAS37金融工具列报IFRS7金融工具:披露IAS32金融工具:列报CAS38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IFRS1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表2: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汇总单位:亿元序号项目名称公司家数金额占比*a2006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旧准则)1,55741,486.641长期股权投资差额737-160.78-0.39%2拟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1439.290.09%3因预计资产弃置费用应补提的以前年度折旧等6-25.77-0.06%4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

5、件的辞退补偿149-114.39-0.28%5股份支付8-5.64-0.01%6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4-1.26-0.00%7企业合并166335.810.81%8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54795.041.92%9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11-0.37-0.00%10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19-6.56-0.02%11衍生金融工具31-4.83-0.01%12所得税1,360-1.43-0.00%13少数股东权益1,2673,136.187.56%14B股、H股等上市公司特别追溯调整14-5.03-0.01%15其他61

6、6158.590.38%b调整额合计4,138.859.98%c股东权益净增加额1,002.672.42%*d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新准则)1,55745,625.49*各项目的占比=各项目的调整金额/按旧准则编制的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变动率=(按新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按旧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按旧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表3:2007年上市公司(1,570家)合并利润表主要指标表单位:亿元项目2007年2006年增减金额增减幅度占利润总额比例*营业毛利10,160.517,593.562,566.9533.80%74.5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17.23241.64-124.41-

7、51.49%0.86%投资收益2,950.501,170.051,780.45152.17%21.64%营业利润13,148.169,056.264,091.9045.18%96.44%营业外收支净额485.86144.96340.90235.17%3.56%利润总额13,634.029,201.224,432.8048.18%100.00%所得税费用3,516.382,436.141,080.2444.34%25.79%净利润10,117.646,765.083,352.5649.56%74.21%*2007年实现利润各组成项目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表42007年上市公司(1,570家)合并资产

8、负债表主要指标表单位:亿元项目2007年2006年增减金额增减幅度交易性金融资产4,894.293,992.07902.2222.60%流动资产合计111,450.7375,938.9935,511.7446.7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32,083.2928,457.653,625.6412.74%持有至到期投资41,008.0233,896.547,111.4820.98%长期股权投资4,051.323,565.77485.5413.62%固定资产36,191.4832,512.943,678.5511.31%无形资产3,326.102,645.71680.3925.72%递延所得税资产969.

9、31961.797.510.78%非流动资产合计305,091.44264,249.4640,841.9815.46%资产总计416,542.17340,188.4576,353.7222.44%应付职工薪酬1,803.031,475.34327.6922.21%流动负债合计326,673.30269,726.1556,947.1521.11%预计负债551.51491.0060.5112.32%递延所得税负债952.76488.89463.8794.88%非流动负债合计21,479.1718,241.973,237.1917.75%负债合计348,152.47287,968.1260,184

10、.3420.90%股本22,571.0921,002.861,568.237.47%资本公积22,401.6114,390.818,010.8055.67%减:库存股0.972.81-1.85-65.71%盈余公积5,475.504,635.46840.0518.12%一般风险准备1,573.76653.80919.96140.71%未分配利润12,129.607,709.554,420.0557.33%外币报表折算差额-183.90-40.46-143.44354.5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63,966.7048,501.9415,464.7631.88%少数股东权益4,423.013

11、,718.39704.6218.95%所有者权益合计68,389.7152,220.3216,169.3830.96%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416,542.17340,188.4576,353.7222.44%-目录贯彻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金人庆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与实施的若干问题王军关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趋同、实施与等效问题刘玉廷第一章基本准则第一节基本准则概述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四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第五节财务报告第二章存货第一节存货概述第二节取得存货的计量第三节发出存货的计量第四节期末存货的计量第五节新旧

12、比较与衔接第三章长期股权投资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概述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第五节共同控制资产及共同控制经营的核算第六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概述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五章固定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第四节固定资产的处置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六章生物资产第一节生物资产概述第二节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第三节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第四节生物资产的收获与处置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七章无形资产第一节无形

13、资产概述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第三节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第五节无形资产的处置第六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九章资产减值第一节资产减值概述第二节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第三节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第四节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第五节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第六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章职工薪酬第一节职工薪酬概述第二节职工及职工薪酬的范围第三节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一章企业年金基金第一节企业年金基金概述第二节企业年金基金缴费第三节企

14、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第四节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第五节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第六节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第七节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第十二章股份支付第一节股份支付概述第二节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三章债务重组第一节债务重组概述第二节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四章或有事项第一节或有事项概述第二节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五章收入第一节收入概述第二节销售商品收入第三节提供劳务收入第四节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六章建造合同第一节建造合同概述第二节合同成本第三节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七章政府补助第一节政府补助概述

15、第二节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八章借款费用第一节借款费用概述第二节借款费用的确认第三节借款费用的计量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九章所得税第一节所得税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第三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第四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章外币折算第一节外币折算概述第二节记账本位币的确定第三节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第四节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第一节企业合并概述第二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第三节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二章租赁第一节租赁概述第二节承租人的会计处理第三节出租人的会计

16、处理第四节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三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一节金融工具概述第二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第三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第四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第五节嵌入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六节金融资产减值第七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四章金融资产转移第一节金融资产转移概述第二节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五章套期保值第一节套期保值概述第二节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第三节运用套期保值会计的条件第四节套期保值的确认和计量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六章原保险合同第一节原保险合同概述第二节原保险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确认和计量第四节原保险

17、合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七章再保险合同第一节再保险合同概述第二节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第三节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八章石油天然气开采第一节石油天然气开采概述第二节石油天然气开采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九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一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概述第二节会计政策变更第三节会计估计变更第四节前期差错更正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第三节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处理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列报第一节财务报表列报概述第二节

18、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第三节资产负债表第四节利润表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六节附注第七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二章现金流量表第一节现金流量表概述第二节现金流量表编制第三节现金流量表附注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三章中期财务报告第一节中期财务报告概述第二节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四章合并财务报表第一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第二节合并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合并利润表第四节合并现金流量表第五节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六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五章每股收益第一节每股收益概述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第四节每股收益的列报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六章分部报告第一节分部报告概述第二节报告分部的确

19、定第三节分部信息的披露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七章关联方披露第一节关联方披露概述第二节关联方关系的认定第三节关联方交易第四节关联方的披露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八章金融工具列报第一节金融工具列报概述第二节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金融工具列报披露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后记第一章基本准则第一节基本准则概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的制定依据,地位十分重要。基本准则是在1992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了重

20、大修订和调整,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实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供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完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将发挥积极作用。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等国家或者地区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地位。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据立法法规定

21、,我国的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是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发。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发。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部长以部长令签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签发的;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属于规范性文件;2007年11月16日和2008年8月7日财政部又分别印发了第1号和第2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二)基本准则的作用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主要如下: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

22、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我国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即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中,各项具体准则也都明确规定按照基本准则的要求进行制定和完善。二是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在会计实务中,由于经济交易事项的不断发展、创新,一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具体准则中尚未规范但又急需处理,这时,企业不仅应当对这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及时

23、进行会计处理,而且在处理时应当严格遵循基本准则的要求,尤其是基本准则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与计量等方面的规定。因此,基本准则不仅扮演着具体准则制定依据的角色,也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做出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了会计处理依据,从而确保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所有会计实务问题的规范作用。二、基本准则规范的主要内容基本准则的制定吸收了当代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当前会计实务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国际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发展动态,构建起了完整、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从不同角度明确了整个会计准则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

24、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二是关于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三是关于会计基础。基本准则坚持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四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基本准则建立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规定企业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五是关于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同时对各要素进行严格定义。会计要素在计量时以历史成果为基础,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

25、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六是关于财务报告。基本准则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目标,明确了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应反映信息的基本要求等。本章着重讲解了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问题。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一、财务报告目标基本准则对财务报告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将保护投资者利益、满足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信息需求放在了突出位置,彰显了财务报告目标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基本准则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

26、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持续深入,产权日益多元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投资者队伍日益壮大,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更加关心其投资的风险和报酬,他们需要会计信息来帮助其做出决策,比如决定是否应当买进、持有或者卖出企业的股票或者股权,他们还需要信息来帮助其评估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等。因此,基本准则将投资者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凸现了投资者的地位,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

27、然。根据投资者决策有用目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及其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等,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有助于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与投资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除了投资者之外,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还有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例如,企业贷款人、供应商等债权人通常

28、十分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他们需要信息来评估企业能否如期支付贷款本金及其利息,能否如期支付所欠购货款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管部门,通常关心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宏观决策所依据信息的真实可靠等,他们需要信息来监管企业的有关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等;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对所在地经济做出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因此,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有关企业发展前景及其能力、经营效益及其效率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要。应当讲,这些使用者的许多信息需求是共同的。由于投资

29、者是企业资本的主要提供者,通常情况下,如果财务报告能够满足这一群体的会计信息需求,也就可以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这些资产。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也需要及时或者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情况和业绩,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

30、换管理层等。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目标要求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要求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和其受托责任观是统一的,投资者出资委托企业管理层经营,希望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从而进行可持续投资;企业管理层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努力实现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能够更好地持续履行受托责任,以为投资者提供回报,为社会创造

31、价值,从而构成企业经营者的目标。由此可见,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有机统一的。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反映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

32、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实务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

33、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酌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它却是会计主体。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

34、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准则体系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加以制定和规范的,涵盖了从企业成立到清算(包括破产)的整个期间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就应当停止使用这个假设,否则如仍按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三)会计分期会

35、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

36、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

37、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这一共同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在有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来讲也很重要,为此,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三、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

38、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妁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在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39、中,权责发生制是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加以规范的。经过修订后,基本准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列入总则中而不是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规定,其原因是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贯穿于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总过程,属于财务会计的基本问题,层次较高,统驭作用强。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投资者决策、完善资本市场、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等重大问题,何谓高质量会计信息以及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准则进行了明确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

40、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

41、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如果企业以虚假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属于违法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会计信息质量,而且会误导投资者,干扰资本市场,导致会计秩序混乱。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一)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二)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

42、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三)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

43、,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是统一的,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

44、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投资者等等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阅读、分析、使用财务报告信息,能够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状,以及企业净资产或企业价值的变化过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作出科学决策。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企业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做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